登陆注册
4727800000052

第52章 没记入日记的(1)

他们的身影在毛毛糙糙的柜台玻璃上,象幽灵似的微微晃动。他们的声音带着浓厚的太行山小山村的口音,听起来真象你从来就听不惯的山西晋剧,声音出奇地高亢,底气十足,男不男、女不女的。他们围着那个又老又笨重的八仙桌,吃着、喝着、聊着。这里不兴使用背靠椅,只兴大条凳。那个叫杨武的披着件黑褂子,呈骑马蹲蹚式地蹲在条凳上,看上去象只架着翅膀的大乌鸦;那个叫穆锁柱的后生,一只脚踩在条凳上,象棵倾斜的枯树;其余几个人坐着,一副老乡亲们自由懒散的模样。他们用手拈着花生米,往嘴里一粒粒地投着,声音很响地叭嗒嘴唇,一杯酒下肚后,还神气十足地哼出一声韵味十足的鼻音。

“妮子,会喝酒不?兴许你还会叭嗒几口旱烟?来——”

杨武把他那长长的旱烟锅递向柜台,穆锁柱用胳膊把那只递烟袋的手架起来:“人家要抽也抽洋旱烟,凭啥抽你这长虫似的玩意儿?喂,妮子,俺这儿有,给——”

我双手托着腮,倚身在柜台上,木然地眨巴着眼皮,摇了摇头。

“唔,不买咱们账。可俺听说,”杨武翘起大拇指往店铺的后屋扬了扬,“你抽得也凶,喝得也凶。当真?”

后屋里,是这个小店真正的店主:杨千里和婆姨。这两个老态龙钟的老人,开了这个小店。据姐姐最早期的插队日记中,记载的《全村社员成分、政治态度、经历一览表》说:杨千里,中农,解放前开店铺。千里婶,第一个丈夫在六○年,饿得去山里逮蛇吃,被毒蛇咬死,他是她的后夫。老两口婚后无子。杨千里是借改革之风,重操旧业的,卖点酒盐酱醋、取灯烟糖之类的杂货。若是光站站柜台,老两口大概还凑合,可从县里批发来的整籍烟酒,搬出搬进、搬上搬下的,可实在够他们呛……我进村那天,刚好碰见老两口从马车上卸货,那些货累得老头老太太连呼噜带气喘。我呢,正不知投奔谁家,便放下手提箱,帮他们干起来。自然,搬完货之后,按照纯朴的乡村习俗,他们要留我吃点喝点。杨千里扬着干瘪的瘦脸,龇着稀稀落落的黄板牙,问讯我的来龙去脉。当然,我隐瞒了我的来意,更隐瞒了姐姐曾在这里插过八年队的事实。我只是说,我是个喜欢冒险和旅游的姑娘,我要趁待业这几年,逛逛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了不断补充财源,我得着机会就给个体户帮工,以便休养生息……老大爷,您要帮手吗?老头老太太大概只听懂了这句话,疑疑惑惑的老脸上增添了笑容:

“着哇,妮子,俺们正巴望找个打短的呢!”

比较起来,千里婶身子骨还硬朗点,记性也更好些。她对对烟时连手都打颤悠的千里伯说:“老头子,看这妮子,象不象顾丁香?”

顾丁香,我姐姐。我们当然象。可这儿的一切,又何尝不象姐姐日记中描述的那样:千里伯的房子贴着山根,前边是半亩多开阔地,再往前是蜿蜒而去的土黄色公路,公路下边是条清澄见底的河流。村舍的炊烟从浓阴环抱的烟囱里,就象淡蓝色的绸缎带子,袅袅飘浮到淡蓝色的峡谷上空。自然,姐姐日记中也没漏下这一点:任何一点消息,在这个小山沟里,都象不落脚的鸟儿,从这里飞到那里。现在,人人都知道:杨千里那两口子,雇了个城市的姑娘来站柜台。嘿,那姑娘,远处的金凤凰呢。

现在,山里人全来光顾小店铺。小伙子们摆阔气,掏出整张整张的票子买烟买酒。老娘们小媳妇成群结队来打油盐酱醋,叽叽喳喳围着我说长论短。太阳落山以后,凑到这儿喝酒的人能把吵吵嚷嚷的声音送到峡谷外边!可过去姐姐的日记里,没记过这种场面。那当然了,毕竟两个时期喽!

可这两天……哼,我他妈受够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谈起我姐姐,谈起到这里插过队的学生。什么都谈,似乎他们谁都有架摄影机,拍摄过他们每个人的一切!

“当年,嘿!可‘沸煮’了!”杨武喝多了,脸面红得象抹了层化妆油彩,“不会使驴拉碾转磨,只是抱本书,看呀看地。驴儿站在那儿快把麦子吃光了,她才抄起笤帚疙瘩来,照着驴腚给两下子,尖着嗓儿叫:嘚嘚!驾!哈,日的,又怕驴儿踢,不敢用劲打!嘿,给他们磨面,驴儿享福哩!”

“偷个瓜摸个菜、掰个棒子,可是好手。咦,可能吃猪肉哩!一割就割他十斤二十斤的!”

当年那些大城市里来的青年学生,留在这里的种种信息,自然是饭后茶余最爽口的素材。我若仅是个局外人,听听这些完全真实、并无恶意而又褒贬各半的追叙,——也许是流露怀念的一种方式吧,或许会挺开心,说不定还挺受感动。但我偏巧是这些知青中的一个人的妹子!

“那个和你生得挺象的妮子,顾丁香,唉,那妮子受的苦最深呢!”杨武端着酒杯说。

“可不,要给咱姑娘受那治,咱也心疼呢!”

我浑身一“激凉”。但我必须作出一副若无共事的懒散模样:“怎么?”

杨武呷了口酒:“她成分不好。说是属啥‘老九’的,可她改造得可下心哩。咱村那个政治队长穆昌小,说啥他们就干啥。刚来那阵,虽说啥农活也不行,觉悟可高!收俺自留地,自留羊,发俺毛选、纪念章,每天每地组织俺们学报纸。说是割‘尾巴’哩!那年麦收,俺那四闺女和她姥姥去麦地里拾麦穗,巴望收拾收拾烙张好面饼。那会儿,麦收有护收队哩!这个顾丁香就在护收队里。她追俺四闺女,俺那闺女一害怕,学着她姥姥把麦穗往嘴里猛填活,就这么扎得满嘴里流血。可她,还是汇报了穆昌小!”

“呵,有这事。知道,知道。”

“可‘左’哩,那批娃娃。可‘左’哩。”

“那会儿的形势嘛。”

“咱这里老话说:‘羊吃草,虎吃肉,日月遨人心’。到七二年,他们全变了。兴是年龄大了,打熬不住?还是觉得跟着穆昌小是瞎胡闹?搞不清。都搞起对象来了!嘿,穆昌小的帮手散了,可恨哩!那个顾丁香,看上了村里一个后生,春节快到了,她也不回家。整天和那后生一起日混。有一天,穆昌小抓了他俩的奸……唷,那事儿可轰动哩。从此她被搞得象是得了瘟病的小牛犊……”

我不知道一个局外人听到这些事儿时,应是什么神情。我的想象力已经凝固。我装出的漠然神色荡然无存。我一定很失态地离开柜台,脸上布满愤怒的阴云。我眼里含着泪花,很响地掀起柜台上的掀板,又让它狠狠地在身后落下……

潮马河水把它从不间歇的呜咽送进小店。喝酒的人们早都走了。除了遥远的丛林里传来的布谷鸟深沉的鸣叫,大概只有我睁着眼睛。透过方形的木格窗子,山区的月亮正把它青纱似的光带,飘洒在毛毛糙糙的土墙上、洒到我的枕头旁。不错,正象姐姐日记中说的,这儿的月光照在脸上,似乎带着某种温暖……

姐姐,你干嘛劝我来?你干嘛让我听见这些属于你个人的秘密?这些应当在你心底的坟墓中永远埋葬的秘密?

当然,你没劝我来。但你总在我情绪低沉时说:“你应当去插插队,锻炼锻炼。”快高考那阵,我不想考大学——我贪玩不用功,自知必将落榜。你说:“你应当去插插队,就知道珍惜学习光阴了。”我不愿领个体营业执照,你说:“你应当去插几年队,那你就什么都愿意干了。”……在你眼里,插队简直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嘿!真是新鲜!有一天,我偷偷翻看了你的插队日记。一切记述得确实挺美,悠悠的蓝天、牧童的笛声、清澈的水塘,窑洞和土房、水果散发着清香……哦,姐姐,你日记里总是高昂的歌声,只有在秋天的落叶面前,你偶尔透露出些许惆怅,可连这点忧愁,你写得却象韵味回荡的诗歌!即使最后,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离开了那里,你临行前的日记仍充满深深的眷恋。我产生了去你插队地方看一看的朦胧愿望……

促成此行的是这件事儿——

那是雨季中的一天。一忽儿是暴雨,一忽儿是霏霏小雨,一忽儿又是阴沉沉的无阳天。我陷入爱情的苦恼之中:我爱上了一个面目清癯的小伙子,但他的一切很不如意。他是个二级工,还要养活一个终年瘫痪的老母亲。偏偏,他还喜欢书法、喜欢藏书!你看,他爱上了比吃和穿更能花钱的玩艺儿!他的字曾拿到工人书法展览会上展出过。但这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可……没这一点,我又会不会爱上他?我说不清。我甚至想嫁给他。但想到他那不能带来任何实惠的爱好,想到婚后将度过的那种充满辛劳和琐碎的漫长生活,我就陷入某种难言的恐惧。要知道,任何一个姑娘都不希望自己的爱人前景渺渺!

我披着雨衣,在雨中行。宽阔的长安街上行人绝迹,只有雾雨茫茫中偶尔驶过的一两辆公共汽车。那些乘客透过水淋淋的玻璃窗向我投来疑虑的目光。

“茉莉,茉莉——”

我回过头,看到是姐姐。一把漂亮的折叠伞为她遮挡着斜向倾洒的雨滴。

“我看出你走出家门时,满腹心事。何必这样在雨中挨淋呢?”

“这么走走倒挺有一番情趣。也可能更适合思考未来。”

“嗬!未来!我看你在想着某个小伙子吧?”

她猜对了。我把一切都告诉了她。她笑了:

“这么说,我妹妹对一个落魄青年充满爱情,可另一方面呢,她又缺乏和他终身生活在一起的勇气,日后漫长的默默无闻和枯燥乏味的家庭生活,使她望而怯步!”你看我姐姐这感觉!

“我知道,我并不高尚。但我想高尚起来。”

“可又被‘实际’的蛛丝缠绕着!”

“姐姐,你别嘲弄我。”我说,“也许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很实际。实际,这大概是我们这代人的特点。我们不象你们那代人,陶醉于容易破碎的理想……”

“一个成熟的人不在于破碎多少次希望和理想,而在于不断根据现实确立新的追求目标。颓唐和消极只是懦夫的选择。也许我们的青春倾羡征服未开拓的领域,而你的青春向往安逸和康乐的家庭。可我们在风暴中生活了,我们的青春曾在冰层下顽强地开出花朵。你呢,可能更希望在春风中舒展花瓣。可你别忘了,即使最温暖的春天也有料峭春寒。插队能使你懂得这一点。同时也能让你知道:无论有多少个人的哀怨,生活却从不止步,人们不断的追求和努力,象基本物质一样摧毁不了。”

雨渐渐小起来。街上出现三三两两的行人。姐姐安详而自信地讲着。她过去有张富有生气的脸。但现在,她三十三岁了,徐娘半老——多难听!她清心寡欲,对爱情无动于衷——她到今天也没结婚,只把书本当成恋人。她现在是某大学的研究生。谁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许她用知识的冷水把感情的火焰浇灭,过起现代女性的独身生活。可又看不出她怎么现代,比较起来,她更“老派”一些。一代一代人,尽管仅相差十年八年,可习性真不一样啊!若是换个三十三岁的男研究生,倾慕者会蜂涌而至。但对于老姑娘,现代小伙子会撇撇嘴,我们是和人结婚,不是和“文凭”。姐姐,唉,你在男人眼里,只是张挫伤他们自尊心的文凭!

“你说我怎么办?”我问。

“你听我的:出去走一走。你在城市里呆得太久了。去找个伴,到名山大川去玩玩。这是读‘无字之书’。换换心境,陶冶陶冶性情。要是一路上你想开了,就回来找他;要是想不开,这也算个断绝来往的机会……”

我偷了你的那本插队日记,告诉你说我去旅游,实际却来到这里。然而,不料我的身分和容貌引起乡亲们的记忆。顾丁香!顾丁香!所有的谈论都勾勒着令我惊心动魄的场面,把我带进噩梦般的插队生活中。可这一切偏偏没在姐姐日记中透露过!日记就在枕头底下,我一伸手就摸着了它。拉开电灯,背靠在土墙上,我坐在土炕上一页页再次翻看。杨武说:七二年,春节,姐姐没回家……哦,是的,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九岁。大年三十晚上,爸爸妈妈在桌上多摆了份碗筷,把一切好吃的东西都往里夹,两个人赛着夹。记得,我还往那碗里夹了个茶烧蛋……哦,翻到了!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九日

极端的难堪。山顶未融的积雪象服丧的白服。冰封下的水流那“咕咚”“咕咚”的奔流声象低沉的呜咽。岁月就这样流逝。童年的梦消逝了。想让自己从这个破碎的镜子里消逝……

以后,五月份才又记述了另一篇日记。那是她和农村小孩子简短的对话;

七二年五月九日。

“你抽烟?”她睁着圆圆的小眼睛看着我,那只羊儿朝她咩咩叫。我希望它也朝我叫。

我把日记胡乱翻了遍。哦,完全是已逝岁月的充满诗意的纪念碑!除此,她的情绪流露得太“羞涩”了。在七二年二月之前呢?

七一年九月六日

同类推荐
  • 北京故事

    北京故事

    “五一”节前夕,七十三岁的老人张伯祥失踪了。张伯祥是和老伴李少芬在超市采购东西时失踪的。七十三岁的张伯祥几年前就患上了老年痴呆,张伯祥退休前是名小学数学老师。其实老年痴呆在退休前就已经有征兆了,他在上课时经常发呆,正讲着一道数学题,讲到一半时,竟然忘了继续讲下去,大睁着眼睛望着眼前的孩子们,孩子们睁着小眼睛看着自己的老师。
  • 成人礼

    成人礼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死亡杀手

    死亡杀手

    在这个故事里,主角的名字叫丹尼尔·弗林。他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么,为了方便叙述,我就亲切地叫他丹尼尔吧。丹尼尔接到这单活儿的时候是星期一的早上。纽约西边财富大厦对面的咖啡厅里人满为患。此时是上午七点三十分,白领们都在争分夺秒地买上一杯洛奇咖啡。这种咖啡比星巴克的香气馥郁,口感好,而且,似乎蕴含更多的咖啡因,喝上一口,精神大爽,全身的血液像赛车发动机里的汽油一样,汩汩流动。
  • 春秋平分

    春秋平分

    张秋萍和罗春芬是1975年同一天进的红星机械厂。此前,两人都是插队知青,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一人在平原,另一人在山区,就像两条小鱼游荡在浩瀚的湖泊里,如果不是被不同的渔船和大网捕捞上来,又被送到同一个集市放进同一只大水盆里,两条鱼别说碰不到面,甚至难知彼此的存在。红星厂是个不小的企业,好几千号人,同一批进厂的新职工有两三百,都是知青,都曾揣着大有作为的梦想,但几年过后,也都梦破心灰,巴不得早一分钟回到城市里来。
  • 花幡

    花幡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热门推荐
  • 颦颦知我心

    颦颦知我心

    本想着以泪还情、了却这段无从选择的雨露尘缘、却不料被他人扰了清净心、自此甘落凡尘、原来选择远比不选择来的艰难!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造。本书力图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出版后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日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面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 朕的笨丫头:第一杀手妃

    朕的笨丫头:第一杀手妃

    如果入了北国的皇宫,可以吃好喝好睡好玩好,再学一身顶呱呱的医术,那也不错。可这患了失眠症的暴君怎就把她当成了一剂良药,夜夜需要她陪伴,方能成眠。他扶她坐上凤椅,却又远远退开,冷眼旁观。赝品永远不能成为珍珠,当真的浅离归来时,她又该何去何从。(非虐文)
  • 薄荷系校草与奶糖般的她

    薄荷系校草与奶糖般的她

    信誓旦旦说不会爱上江小宝的安离寒在打脸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她哭了,他安慰。她生病,他照顾。她饿了,他请客。她走了,他去追。最后江小宝生气了质问道:“我都决定不爱你了,你为什么要追上来?”安离寒紧紧地抱住她,在她耳边温柔地说:“因为你把我的心偷走了!”
  • 求索:董克仁法律文集

    求索:董克仁法律文集

    求索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求索是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求索是富有激情的外在表现和物化形式,求索是实现超越的必由之路,求索是开启一切成功的钥匙,求索也是智者的一把利剑。过去的经历证明自己有了求索的精神才有了一个一个的成功,才对些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出了许许多多独特的见解和结论,才能快速把握一些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 人意决定生意

    人意决定生意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做人与做生意是两回事儿,做人要诚实,做生意则多变,甚至有“奸商”之说。这是对生意的误解。其实,大商不奸,他们做生意的信条是:诚实中不妨有些灵活,多变中不可丢失本分。一个不讲信誉、无德无义的人,充其量只能满足一点小私欲,非真商人所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只有能够满足人需要的行为才能赚钱,能满足人的需要,而不害人,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善报,赚钱就是善报之一。读好这本关于做好一个生意人的书,定能给你带来滚滚财源,生意得以大成。
  • 网游之盗贼重生

    网游之盗贼重生

    普通的技能我不要,哥只要稀有技能!垃圾的装备我不穿,哥只穿带属性的极品装备!哥这里有的是任务攻略、副本攻略!想要?要么拿钞票来换,要么拿妹子来换!谁说PK的最高境界是干掉对方,哥告诉你,PK的最高境界是偷光他的装备后再干掉对方!重生三年前,回到游戏之初,贫民区小子变身猥琐狂贼!
  • 你给我的时光悠长

    你给我的时光悠长

    在母亲的安排下季默然出国留学。而她的这场不辞而别彻底浇灭了少年夏天泽对她的暗恋。随之而来一条决绝的短信,更是让少年暗耐的情愫,被撕得鲜血淋漓。八年后,季默然回国,面对夏天泽,她一步一步画地为牢,引他深入。夏天泽:你在我心里住了十年,季默然你很自私,你知道吗?季默然:有些东西后知后觉,却惦念上了,最后成了一种贪恋。一场关于追爱的谋略战!甜文,结局he*******
  • 后甲子余墨

    后甲子余墨

    柳鸣九先生的随笔集包括怀人、忆旧以及与友人的书信往还等内容。《这位恩师是圣徒》《蓝调卞之琳》怀念外文所的两位前辈学人冯至和卞之琳,是本集颇见功力的华彩篇章。改革之初学术风气乍暖还寒,柳先生率先冲破思想禁锢的一部《萨特研究》既招来艳羡的目光,亦被守旧者列作“精神污染”的标本,横遭禁毁。卞之琳上承徐志摩的诗风,早年以一首《断章》蜚声宇内,他虽有一段游历红色根据地的过往,然而又中途退却,于是在社科院便属夹在李健吾、杨季康、罗大冈等学者与老干部之间的角色,颇为尴尬;但“贵族的血是蓝色的”,柳先生笔下的这位名流、雅士的确卓尔不群,在数十年风云变幻的学术生涯中显示出超然、洒脱的个性。
  • 俊美夫婿平凡妻

    俊美夫婿平凡妻

    《姣月不是姣月》上一世为情凄惨而亡,这一世只想平平淡淡一人渡过余生就好,奈何心中无红尘,红尘却有你?罢了,既然命中有红尘,那便试着再用一次情。在女尊王朝当地主,想想还是不错的,冷悠然希望这一世能健康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