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9200000007

第7章 漫漫人生路,求索得失间(6)

中国陶瓷进入清朝,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它的繁荣是空前的。这与皇帝的直接干预有关,三朝皇帝都直接派人到景德镇督造,这三朝陶瓷艺术的成就与皇帝的提倡是分不开的。因此,清代瓷器传世品相对多一些。其原因,一是直到解放初期,清代的瓷器都不值钱,买得起的人多,流人民间的也就多;二是清代瓷器生产已发展到全盛时期,产品多。

但话又说回来,官窑瓷器流人民间的却不多,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坏了一批,红卫兵扫“四旧”时交给文物保管部门一批,到了文物解冻时,瓷器又不同于字画有收藏章可以认领或发还,要发还是不可能的,所以多数由文物店内销处理。1988年第二次文物内销时,有条件到内销店购买的人不多,主要是广东省、市的几位爱好书画的老领导和少数专家学者,还有省市博物馆等单位。当时广东的民间收藏家还没有几个,而且只喜欢字画不喜欢陶瓷,省市博物馆又是习惯了别人送上门的,很少主动花钱收购。在那时,谢志峰又是先知先觉,他在本省或北京、苏州等地文物店看到有官窑就敢花钱买。在这些地方,到1993年以后就很难买到又便宜又好的清代官窑了。原广州市文物店的老经理对人说,还是谢志峰有眼光,现在作价,翻了数十倍了。

谢志峰曾多次对我说,现在由于明清官窑价位很高,假的就充斥市场,你随便到古玩市场溜溜看,在摊档可以看到印有“大明宣德年制”或“大清康熙年制”等等字样的瓷器,这些都是假的。现在不仅地摊有假,就是国内外的拍卖行,也有高手仿的官窑瓷器,不少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但假的始终都是假的,在谢志峰的眼里是能看出来的,上当的都是新手。包括我在市场上买的一些瓷器。

当然,民间古玩市场也不是绝对没有官窑瓷器了。但可以肯定地说,不到百万分之一的机会。这个机会只会发生在谢志峰具有慧眼的人身上。1992年谢志峰就在古玩市场碰见了一对盘子,一只盘面写楷书“官”字,一只盘面写楷书“窑”字,这是雍正年间御窑厂监烧官客厅里摆设的招牌。

冯先铭先生生前看了以后,曾说要将它补写进陶瓷史,因为目前国内外还尚未发现有这样的稀世之珍。

此外,瓷砚的收藏,也是谢志峰的陶瓷收藏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是1991年12月去哈尔滨参加全国民间收藏家座谈会时,有几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的收藏家是收藏火花、筷子、商标之类的,当然收藏各有爱好,但谢志峰对这类收藏是看不上的,他想,就收藏瓷砚都比他们好。

从此,回来后,他与老朋友梁就先生说了想法,并委托梁先生凡是见到瓷砚都给买下来。刚开始买时便宜得很,三五十元一方,好一点的有铭文也就一二百元,梁就先生帮他买了一部分,他自己也买了一部分。耿宝昌老师还介绍他买了五方康熙、雍正瓷砚。经过三年积累,就买下了近300多方,从汉到晋唐,继而宋、元、明、清,直至民国。特别是从明宣德年号开始,到清皇朝的十位皇帝年号有文字款式的瓷砚都收齐了。从收藏到出版《瓷砚赏析》一书,花了三年多时间。按唐云老先生的概括,谢志峰的瓷砚收藏系列有三个第一:一是中国收藏瓷砚系列的第一人,从汉到民国的瓷砚全部收齐没有断代;二是中国写瓷砚史的第一人,开创了中国瓷砚研究的先河,宋人米芾曾有《砚史》一书,清人高南阜亦写有一本《砚史》,都是论述石砚的。先人此类著作不下数十种,但瓷砚却从未有专门的论著,其实从起缘的时间上看,瓷砚比端砚、鲁砚、歙砚都早;三是中国第一次发现八大山人使用过的器物,谢志峰藏的一方瓷砚所写铭文“寤歌草堂,哭笑定制”八个字,后来欧初先生专门就此砚写了一篇文章,论证八大山人书画款式,“八大山人”四字是连在一起,写成哭之笑之的这一说法,现在找到了根据。唐云老看了八大山人的这方瓷砚很喜欢,谢志峰原打算等他的《瓷砚赏析》一书出版后就送给他的,可惜,书出版时,他已驾鹤西去。

三、书房用具

文房四宝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但对书房用具可能就不那么了解。就考古发现来说,书房用具从先秦就有了,但在谢志峰书房中最早的是汉代陶砚,接下来是晋代的水盂,唐代的水注,宋代的水洗,元代笔架,日爿代笔筒、印盒、镇纸,清代的画筒、臂搁、印章、毛笔、墨、墨床、砚、书台、书、博古架、纸刀之类等等,还有康熙年代的御制洒金纸。

如果要谢志峰把所有的书房用具都拿出来,搞一个专题展览,一个展厅都放不完,就笔筒这一类有明朝龙泉笔筒,明代青花笔筒,清代康、雍、乾三朝的青花人物、花卉笔筒,明末清初紫檀、黄杨木、黄花梨刻花笔筒,还有白玉、象牙笔筒,更多的是竹雕笔筒,仅此一类都有200多个,并初稿定为《竹雕笔筒艺术鉴赏》,即将付梓行世。与笔筒有关的尚有笔格、笔床、笔屏、笔船等等。

此外,剑与琴,炉与壶,自古以来亦是文人的书房之物。常言道“剑胆琴心”。剑是古兵器中最高贵、最富有神奇色彩、最富诗意的。它能与书画为伍,同悬于壁,有儒雅之风。我走进谢志峰的书房,就发现其悬挂在墙壁上的一把指挥刀,亦可称为剑。据谢志峰先生介绍,此剑是1903年河南机械局造的宝剑。镀金的虎头剑首,精美高贵,拨剑出鞘,龙吟清越,寒光闪烁,光亮照人。此剑刻有铭文,先为西南军阀唐继尧所用,后赏给其学生、名将蔡锷将军。名人用之名剑,收藏起来,价值就不是以万元计了。现在还剑于壁,它沉默得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与你无言相对,可以想到它伴随蔡锷将军转战疆场的情景及其讨伐袁世凯时,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经历。

然而,剑又常常与琴相伴,剑不能言,但琴则有声。使人联想到《知音》。抚琴之声可以伴随舞剑之艺,相得益彰。

文人喜欢抚琴,可以说是自我陶醉,自我排解,自我创造。

所以收藏名琴,又是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这里介绍的是谢志峰所藏的明代宫廷所用的扬琴。琴盒特别讲究,用的是高级木材黄花梨,刻有18条博古龙纹,巧夺天工;长76厘米,宽28.6厘米,高12.8厘米,是广东音乐创始人何柳堂所藏用之名琴。除琴的自身价值逾百万元之外,更难得的是孤品。它曾在何柳堂手上创作出不少美妙的广东音乐。那乐韵至今仿佛仍在人们耳边回荡,令人追忆起那种潇洒脱俗的无比美妙的风度、心态和意境。

薰炉与紫砂壶,亦是文房用品之一,它们不仅可以观赏,而且实用。薰炉是烧檀香木的,当然,也可以烧其它香。如龙涎香、乳香、沉香、龙脑、麝香、苏金香等等。过去文人在读书或抚琴时,旁边总是放着薰炉。这似乎是一种心态,一种风度,一种精神境界。李煜在《浣溪沙》中有“金炉次第添香兽”,晏殊的《踏荷行》中有“炉香意逐游丝转”名句。宋代著名女词人在《醉花阴》中亦有一句“瑞脑消金兽”。瑞脑就是龙脑香料,金兽就是兽型铜薰炉。这里介绍的是谢志峰所藏乾隆时代的铜薰炉,制造工艺特别精致,用的材料亦尤为讲究,图案均镶金、错银,价值连城。

至于紫砂壶,文人有“煮茗敲诗”之名句,说明壶在书房用具中是不可少的。谢志峰所藏的时大彬、惠孟臣、陈曼生、瞿子冶、申锡等名家制作的宜兴紫砂壶,现在虽不能使用了,但可供作观赏和把玩之物。置于案头,仍会有思古之幽情,使人赏心悦目,增添许多情趣和雅兴。

四、名石系列

石头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最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爱石、品石,中国远古就有传说“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而考占学家也曾发现我国有石头图腾崇拜的遗迹。伴随着石崇拜与神仙思想中的山岳崇拜之一“有灵论”的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化心理的长河中积淀下来。《西游记》,从灵通之意的仙石迸裂出石猴着笔。《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剩下未用而弃于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写起,而且本来就叫《石头记》,这都折射出古代人们对石头抱有敬而重之的心理。这种石文化的心理积淀,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萌发了爱石之风,至唐代盛极一时,爱石称为“晋唐之风”。不过现在对玩石的提法是“奇石”,其实不准确,刘海粟先生曾对谢志峰说:“过去文人玩石,是善于从一般人认为平淡无奇,甚至丑陋之中挖掘、发现美,并赋予其雅誉。”

所以石头如果在历史上有名人玩过,就有文物一样的收藏价值。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最不好的风气,就是一哄而上,现在所谓“奇石”也是一样,被一吹,再一捧,就沸沸扬扬起来,像炒兰花一样,炒得出奇。当然,谢志峰并不反对人们玩“奇”石。可是时下就有那么一些人以“奇”哗众。什么奇人、奇事、奇书、奇画、奇招、奇艺、奇谈,还有奇什么等等之类,把“奇”字变成渔利之术。谢志峰认为就石而言,用“奇”字不可取,因为石头必须和文化结合,如果不与文化结合,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我们可以翻开有关石文化的历史看一看,从晋陶渊明第一次对石的观赏提出审美的见解开始,到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米芾对石的审美和宋代杜绾撰的《云林石谱》,范大成撰的《太湖石志》,明代林有麟撰的《素囡石谱》,清代高兆撰的《观石录》至近代章鸿剑的《石雅》等等著作都不是以奇立论的。对石的审美,米芾提出“秀、皱、透、漏”四个字,而李渔认为“透、漏、瘦”三个字就够了。苏东坡的赏石观认为三个字都多余了,一个“丑”字就包含了石之美。刘熙载曾在《艺概》中阐述过:“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一观点,把苏东坡的“丑”论说清楚了。

中国石文化,风情万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人们搜石、玩石、藏石、品石之风长盛不衰,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具有石头一样的品质。谢志峰说,历史上第一位藏石出名的人是陶渊明。玩石之风始于晋唐,是陶渊明用自己的诗给石头赋予了文化内涵,提出对石头的审美观,并将石头作为自己的案头摆设,称为晋唐之风。对玩石头之风进行比较完整地分类是白居易提出来的。到了宋代,玩石之风达到鼎盛时期。从宋徽宗开始,在全国各地征集名石,使石头进入宫廷。米芾玩石玩得被世人称为“石痴”。石头一经文人玩过,便赋予了历史掌故,就有收藏的价值了。如果这件石头上有铭文记载它的来历,那便有更高的文物价值了。

同类推荐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陆孝彭传

    陆孝彭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回忆和采访记录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立志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航空工业,壮国胆,扬国威而奋斗的一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广大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和发展社会公众阅读。
  •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

    名人传记丛书——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逆武战尊

    逆武战尊

    帝国覆灭,叶寒与恶魔交易,获得无上奇功。逆境崛起,看他如何屠戮天下,逆袭成神!
  •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首先梳理了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包括启蒙理性的主要价值观、自然法与个人主义、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等,并从中西思想比较的角度辨析了理与理性和理念概念的差异,其次梳理了西方现代性危机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以及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性的典型批判,最后分析了西方现代性危机与前现代思想资源的关联,旨在给读者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轮廓。作者期望为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一些前车之鉴。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走向新现代性的观念及其指导思想,并从若干方面进行了理论务虚,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 学院风暴:美男不好惹

    学院风暴:美男不好惹

    被同时神化和魔化了的零点学院,有强大到似乎无所不能的会长大人;传言无所不知的绅士天才;人人惧怕的吸血鬼王子殿下;长得比女人还漂亮但是却讨厌女人的超级洁癖少爷;外表呆萌能让无数女生母性泛滥的一维学长;金钱至上的FBI负责人;在本市鼎鼎有名的多名优秀教师;还有,从来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神秘校长。入读零点学院的不外乎两种学生,第一是因为害怕而不敢不来,第二是因为迷恋而不舍得不来。四月的到来是两种情况外的意外,于是,入学第一天就受到了特别的欢迎仪式。从此以后,本就不平静的高校更是再无安宁。
  • 约翰·克里斯托夫

    约翰·克里斯托夫

    本书叙说了一个真诚的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从而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它是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历险记,它是一个音乐天才的艺术发展过程的精雕细琢的记录。
  • 华谊内幕

    华谊内幕

    本书将为你揭示明星“梦工厂”——华谊兄弟公司制造一部部大片的诸多内幕、令人惊异的商业逻辑和成功背后的种种奥秘,首次为你揭开华谊兄弟高速持续成长之谜。
  • 爱情规划师

    爱情规划师

    三个创办失恋联盟俱乐部的女孩,在创业中走出失恋阴影,学会如何去爱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生活从退休开始

    生活从退休开始

    戎马半生的哥哥今天正式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里光荣离职,在这之前,他是陆军某集团军政治委员。一下子从众星捧月到门可罗雀,侄女在外地读博,嫂子又要上班,我不能想象革命了一辈子的哥哥如何孤独地适应他这个痛苦而艰难的转型期,就在出版社给他找了个写书的差事,以便他顺利软着陆,过普通人的平常日子。哥是那种生活单一只知道埋头干工作的人,晚上吃完饭,碗一搁就去办公室,一年四季,雷打不动。
  • 隔壁住了个奇怪的人

    隔壁住了个奇怪的人

    “小白……嗯……我觉得我这里有点难受……”苏秋逸手按着自己的胸口,脸上痛苦难耐,靠在门框,可怜兮兮的咬着自己的嘴唇,抬着他那双水汪汪的桃花眼看着正在厨房做饭的人。一听他的话,沐白马上扔了刀跑过来,也顾不上自己手上的油,一手按住他的后背,一手托着他的手臂,急忙问道:“怎么会突然心痛?我……我去打120,我们去医院……”她急的要死,苏秋逸却顺势将人搂在怀里,用他那绝妙的嗓音低声道:“一想到你要亲手给我做饭吃,我就好开心~~”“!!!!!”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在作者对历史的追溯中体现出心灵的震颤、思考的重量。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