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4700000022

第22章 《有感》《重有感》及其他(2)

同时代的大政治家李德裕在大中初年遭贬期间,作《穷愁志》纵论历史人事,有《奇才论》一篇论及李训,坚决驳斥了视李训为“奇才”的奇谈怪论。李德裕是个重实际的宰执之臣,主要从李训除宦的儿戏式举措绝无成功可能立论,认为就算李训果真在宫中杀掉一批宦官,还有更多的余党在,他们“与北门(诸将)协力报怨,则天下横流矣”。[1]他反对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政治赌博,而主张在不能取消宦官制度的前提下,恩威并施地处理好同他们的关系,以有效地抑制宦官势力。李商隐也许考虑得没有李德裕那么深远具体,但反对李训的轻率冒险,二人的意见是一致的。

再看两《唐书》对甘露之变的评论,基本观点也与李商隐《有感二首》相同。《旧唐书》李训等人合传的赞语说:“训、注奸伪,血赪象魏。非时乏贤,君迷倒置。”李训等人合传《新唐书》的赞语在引述李德裕《奇才论》后说:“世以德裕言为然。”并进一步把问题与唐文宗联系起来:“若(李)训等持腐株支大厦之颠,天下为寒心竖毛,文宗偃然倚之成功,卒为阉谒所乘,天果厌唐德哉!”[2]都是把文宗和李训一起批判的。

历史上把李训、郑注称为“小人”,今天看,他俩实乃志大才疏的野心家。野心家冒险也可能成功,但最后没有不败事的,就因为他们动机不纯,心术不正。李德裕和众史官的评论,这是真正的核心。

李商隐既没当过宰相,也没做过史官,但从他对甘露之变的反应来看,应该说,他的政治见解和历史见识,都是相当高明的。按他的才能,实在不该只限于做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个笔杆子式的幕僚。他去世后,有悼诗说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看来并非溢美之词。

甘露之变后,差不多与创作《有感二首》同时,李商隐还用这种代言或托身的方式写过另一首诗:《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

诗人以“母者”(保姆之类人物)的口吻,对“故番禺侯”(指已故岭南节度使胡证)家在甘露之变中的遭遇发表了感想和评论。诗云:

饮鸩非君命,兹身亦厚亡。

江陵从种橘,交广合投香。

不见千金子,空馀数仞墙。

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

胡证是个贪官,在岭南节度使任上聚敛了大量财富,运回长安,成了众所瞩目的富户,宦官想吃这块肥肉久矣。甘露之变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说是要搜查潜逃的宰相贾 ,不由分说破门而入,捕杀胡证的儿子胡溵,并把胡家洗劫一空。事后,这位曾在胡家做过事的“母者”(不妨假设她便是胡溵的保姆之类),重到胡家,既感慨胡溵的枉死,感慨他的“厚亡”——因家财太厚而招来灾祸;又谴责胡证贪婪的罪孽,道出了一条历史规律:千金之家终将破亡。最后则控诉贪暴的宦官:不错,胡证固然有“赃罪”,但要杀,也得明明白白地依法处理,加以“显戮”,怎可像你们那样胡乱杀人?有谁按刘邦订的“约法三章”(其中有“杀人者死”一条)来追究你们啊!很显然,诗人是借了这位“母者”之口,道出了自己的观点,既批评贪官,更抨击宦官,这观点无疑是公正的。

甘露之变中一共死了四位宰相。李训是发难者,不好算无辜。其余三位,王涯、贾 、舒元舆,虽官声参差,各有自己的账,但对李训的阴谋都不知情,更没有谋反,却以谋反罪被杀,应该算是冤案。其中王涯最惨,被宦官逮捕后,遭酷刑,令其“手书反状,自诬与(李)训同谋”,遂以此罪成狱,经游街示众,“乃腰斩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同时被斩的当然不止王涯一个,但唯独他“以榷茶事,百姓怨恨,诟骂之,投瓦砾以击之”。[3]

此事在长安流传很广,李商隐应该是了解的。对此,他没有直接发表意见。但根据《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诗,可以推知他的观点,必定是不主张以非罪杀人的。倘若王涯榷茶敛财有罪该杀,也应该是明白审判,加以“显戮”,胡乱安个罪名就杀人,那是不行的。在这个问题上,李商隐显然比一般百姓要清醒和更懂得依法办事的道理。他之所以要借“母者”的身份写诗,借“母者”之口发出“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的呼声,应该就与他积郁于心的这个观点有关。

宦官专权是晚唐的大患,李商隐的反对态度是鲜明的。当他听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书,表示若奸臣(指宦官)难制,将誓以死前来清君侧,仇士良等的气焰因此有所收敛,皇帝乃稍有尊严,宰相才粗可秉政等消息,心情振奋,竟很快写出一首风格俊爽、强烈呼吁刘从谏快快进兵长安的七言律诗《重有感》来: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这首诗成为李商隐甘露之变组诗中调子最明朗高昂的一首,其铲除宦官恶势力,维护唐朝廷统治的政治态度表现得非常突出。

李商隐在当时这样做,实际上是冒着一点风险的。如果被宦官盯上,不用说科举功名,就是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所以当时许多人对宦官的暴行采取敢怒而不敢言的沉默态度。像老诗人白居易,正在东都洛阳做着太子宾客分司,远离灾祸,还写诗表示由衷的庆幸。[4]诗人杜牧《李甘诗》《李给事(中敏)二首》涉及甘露之变,但主要是批判李训、郑注,而对宦官专权的政治痼疾则未触及。[5]相比之下,李商隐的政治识见、正义感和初生之犊般的勇气就很为可贵了。

不过,诗人的感情总是起伏变化的,无论喜怒哀乐,无论赞成反对,总会以强烈的形态予以表现。

这次重到长安,李商隐特意到曲江池一带流连,不但因为那里是著名的风景区,甘露之变前刚刚经过大规模的修缮,而且因为有老杜的诗《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曲江,早已成为见证唐朝兴衰的一处独特景观。这就是李商隐不得不去那里的根本原因。那么,李商隐去后观感如何?请看他归来后写的这首《曲江》诗: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甘露之变后的曲江池,竟然成为一个人迹稀少、阴风惨惨的地方!敏感的诗人一叶落而知秋。如果说,当年老杜滞留沦陷的长安,在安禄山胡骑所扬起的满城灰尘中,悼惜着盛唐的一去不复返,那么,甘露之变则使李商隐深感唐王朝统治的孱弱不振,他预感到唐朝的末日已经不远。他担心历史将重演陆机死别家乡华亭和索靖哀叹晋室灭亡的悲剧。其实,此时距唐朝寿终正寝还有七十年之久,唐朝统治者和它的臣民都还将经历一个渐趋毁灭和死亡的痛苦过程,当有的人还沉醉在争权夺利和灯红酒绿生涯之中的时候,年轻的诗人李商隐竟已发出如此低沉哀伤的悲歌!

对于走向衰亡的唐朝而言,敏感的诗人是否就像一只发出不祥之鸣的预言之鸟啊?

这也许就是敏感的诗人为当权者、为醉生梦死或安于现状者所不喜,却为后世研究者所激赏的原因吧。

[1]傅璇琮、周建国《李德裕文集校笺》外集卷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82—683页。

[2]所引两《唐书》文,均见中华书局校点本。

[3]《旧唐书·王涯传》。

[4]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自注:其日独游香山寺):“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作醢,何似泥中曳尾龟?”《即事重题》:“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身稳心安眠未起,西京朝士得知无?”白居易是否对甘露之变中被杀的王涯等人持幸灾乐祸态度,历史上有不同看法,但这两首诗确对李训等人并无同情之意。参看苏轼《仇池笔记》,洪迈《容斋随笔》卷一,陈友琴《略论白居易晚年诗中的积极意义》(载《文学评论丛刊》1979年第3辑)。

[5]李甘、李中敏都是杜牧好友,都公开反对李训、郑注,尤其是郑注,并因此受过政治迫害。李中敏因主张“斩郑注而雪(宋)申锡”而被迫“谢病归洛阳”,李甘则因反对郑注入朝,声言“白麻(任命诏书)出,吾必坏之”而被贬为封州司马,后卒于贬所。(据《旧唐书》之《李中敏传》《李甘传》)

同类推荐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1)》本书分为圣马丁、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等部分。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我的人生之路:陈先达自述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老先生的自述,追忆了八十几年的人生历程,记载了儿时的欢乐和懵懂,成年后的人生高潮和低谷,老年时对师长、朋友的怀念和感恩,同时书中还体现了一位老人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敏锐目光和真知灼见,体现了他关心国事民生的胸怀。在文中,作者有时轻轻带过,有时浓墨重彩,对人生中的光彩和落魄都勇于直面,能够比较真实地坦诚地还原个人历史,陈老的叙述能够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尽可能地捕捉整个时代的印象,其人格魅力也有积极影响。
  • 孔祥熙全传(下)

    孔祥熙全传(下)

    自称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裔孙的孔祥熙,青年时期经贸有术,在家乡山西太谷拥有一定资财。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对币制改革、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及支撑抗战财政,有过一定的贡献。但孔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摘,1944年11月即被迫去职,从此离开政坛。
热门推荐
  • 我能看到世界属性

    我能看到世界属性

    旧世界的阴影,新时代的浪潮。光阴和黑暗,混沌与黎明……在机械和巫术的世界中交替出现!可这跟我穿越者有什么关系?!!肖恩只是觉得在自己眼前整个世界都如游戏般看的清清楚楚。所有的属性,所有的时间,所有的……呃……好感度。这是一个贵族奋斗的故事(一个在NPC中有着玩家属性的故事)【克苏鲁、朋克风】【小说群:490187427】新书《学霸今天不对劲》
  • The Miscellaneous Writings and Speeches

    The Miscellaneous Writings and Spee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狐狸不是妖

    重生之狐狸不是妖

    重生成为炮灰怎么破?林卿卿表示,剧情都在手当然是攻略大佬,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啊!大佬太高冷怎么破?她表示,天下还没有她林卿卿拿不下的男人,就喜欢这种有难度的。被攻略的某人:……
  • 望归程

    望归程

    2025年的一天,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平凡的一天,但是对于另一群人来说,这是十分沉重,又让人不胜唏嘘的一天——原来,问世十几个年头的游戏——创战纪,马上也要迎来最终boss……为了表示对这曾经辉煌不可一世的游戏的最后敬意,创战纪游戏总公司研发最后的末世之神——一个集合了多种能力与力量的boss问世,无数勇士激动不已,相约8月共同致敬他们曾经的青春……
  • 鸠姬

    鸠姬

    妹璇,生前是魅惑君王的宠妃,历经三朝,依旧是后宫第一人,将江山与朝臣百姓玩弄于指掌之中,最后被朝臣群起而攻之,大火烧死了她和爱她至极的君王。死后的妹璇并没有就此消失,却被带到了任务中心,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大千世界都是受到这个任务中心的监控和排解的。而她由于生前害死了太多忠良,身上背负的怨灵太多,被带到了任务中心,从此开始了吸收精华怨灵灵魂而在大千世界进行愿望任务...... 【快穿,主角控】 群号码820915097,愿意加群的小伙伴可以来玩啊~
  • 素手拈花语不休

    素手拈花语不休

    〖快穿1v1〗那条小道,玉人静静伫立。天边何处惹尘埃,一切都终为土灰。望最后,少女终含笑回眸,素手拈花,语不休,少年宠溺一笑聆听。【病娇少年】“真是抱歉……不能再陪你了……好想将你带走,可……”【痞气土匪】“姑娘嫁给爷,上天入地,赴汤蹈火,爷,恭敬不如从命……”【纯情混混】“打劫!交出保护费……你,归我……没人敢欺负你,我也不行……”【风流大少】“我才不是糖做的!明明……你才像糖一样……甜甜的,让人日日夜夜,肝肠寸断……”最后,少女捂了捂脸,有些羞涩,转而被少年搂在怀中:“得卿吾幸,失卿吾命……”喵喵喵?系统懵,小姐姐真的很眼熟!少女淡笑,蹂躏了把它脑袋:“你看错了。”
  • 十岁酋长

    十岁酋长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20篇短篇小说。这些故事离奇曲折、扑朔迷离、精彩纷呈的情节尽在其中,是您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的美味佳酿。
  • 这个瘸子惹不起

    这个瘸子惹不起

    作为一个残疾人,总是被人歧视怎么办?那就把所有这样的人的腿都打断,直到有一天世上所有的腿都断了,就没有人骂你瘸子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壳艇

    白壳艇

    男孩石砣的爸爸和化工厂的大老板交情很深,没想在厂里患上了怪病,不久便带着工厂的秘密死去。大河村人把怀疑的目光盯向化工厂,大老板却摆下宴席,安抚住了村民。然而龙河的环境的确一天天在恶化,一艘小小的白壳艇就在这个时候进驻河面,开始了每日的巡游和检测。艇上的辫子姐很快和石砣成为朋友。而掌握青龙化工厂偷排污水秘密的人,正是石砣的爷爷,他遵照儿子的遗言,始终守口如瓶,直到巨大的灾难降临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