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4700000044

第44章 随郑亚赴桂海(2)

《会昌一品集序》虽用商隐拿手的四六文体写成,但在结构模式上却有意模仿韩愈碑传文(如《平淮西碑》)体格,“点窜《尧典》《舜典》字,改易《清庙》《生民》诗”,以虚拟的叙事笔调从唐武宗继位后为缺少良辅而忧虑写起,煞有介事地把李德裕推上台来。

序文的一大特色是将真实的历史过程想象成颇具戏剧性的场面——在李商隐无疑是严肃庄重的,但时过境迁,我们今天却能感到他似乎有着几分创作小说的冲动。

请看,序文从唐武宗登位写起,借了他“顾左右曰”的一番说话提出了问题:“……今朕奉承天命,显登乃辟,庸不知帝赉朕者,其谁氏子焉?”

用今天通俗的话说,就是:“上天让我当皇帝,给我派来谁做辅佐啊?”

左右侍臣对武宗的问话是一片束手无策,狼狈得很。于是唐武宗苦思一番,“既三四日,乃诏曰:‘淮海伯父,汝来辅予。’”

所谓“淮海伯父”,便指当时正在扬州任淮海军节度使的李德裕。李德裕是李唐同宗,年龄辈分高于武宗,故以“伯父”称之。从这称呼,已见尊崇之意。而此诏下后,竟使天开日出,“霞披雾消,六合快望”,天下欢欣。作者对场面的设计和夸张颂扬的意图非常明显。

序文接着说,李德裕入朝为相,唐武宗对他“尽付玄机”,此时李商隐又为他们编排了一番对话。

唐武宗文绉绉地说:“我将俾尔以大手笔,居第一功。麒麟阁中,霍光且图于勋伐;玄洲苑上,魏收别议于文章。光映前修,允兼具美。我意属此,尔无让焉。”意思是自己十分倚重李德裕,相信他的功业将超过霍光,文绩能压倒魏收,让他放手干。

而李德裕则稽首拜答:“臣某何敢以当之,……”然后一面赞美历朝著名文臣,顺便表扬自己的先人,一面自谦不敢跟前人相比,但也并无推让之意。

唐武宗接着用孟子“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话激励李德裕,要求他与自己同心合力,弘扬前人事业。

李德裕这才叩头表示:“《易》曰‘中心愿也’,《诗》曰‘何日忘之’,臣敢不夙夜在公,以扬鸿烈!”

这里君臣间的对话,是不是像在演一场古装戏?台词其实都是李商隐所编,正如他在《韩碑》诗中描写的唐宪宗和韩愈那些对话一样。

不过,这些还只是个引子,下面才转入正文。

序的正文当然不能脱离文集的内容。李商隐着重介绍、评述了文集中的几类文章,同时也就是李德裕执政六年所做的几件大事。一是作“宣懿祔庙之制”,二是作“圣容之赞”,这两件虽是礼仪大事,但于国计民生尚不算重要;三是作《幽州纪圣功》之碑,四是讨北狄之诏,五是伐上党之制,六是谕回鹘之命五道,七是慰坚昆之书四通,这些就都是攸关国家社稷命运的军事外交大事。李德裕正是在唐武宗的绝对信任和支持之下,运筹帷幄,诏告内外,力排众议,调兵遣将,既平定了叛镇,又攘除了边患,为唐武宗的会昌朝,也为自己建立了丰功伟绩。这些内容构成了序文的主要篇幅。

最后有个小结,对李德裕其人其文加以全面赞美,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李德裕一生的事功人品足以使他“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这话是代郑亚说的,应该也是李商隐在更多地了解李德裕之后所衷心赞同的。

序文的稿子交给郑亚,郑亚马上披阅。李商隐层出不穷的用典和繁花锦绣般的辞藻真让他服了。文章的基本构架,他也认可。但觉得大量编排唐武宗李德裕的对话和有些用词,不是很妥当。好在商隐只是起个稿子,最后审定还在自己。郑亚本来也是个精于文章之道的人,便暂停公务,动手修改起序文来。

修改后的序文将李德裕文集定名为《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加了一个“制”字,突出了李德裕文章代表朝廷发布命令、经国理政的意义。

文章单刀直入,将李商隐设计的君臣对话场面改为序文作者正面叙述,从上古经秦汉一直说到李吉甫、德裕父子两代在宪宗、穆宗、武宗几朝的被重用,意思与商隐原文强调文臣辅国的重要性一致,但因构思简洁,不用典故,反而显得更加有力。

下文介绍评述李德裕文章和执政功绩,同样是用化繁为简的办法,既采商隐个别原句,也不乏另铸新词,并适当加入与自身有关的内容。如说到会昌伐叛,特提及朝廷“妙选使臣”宣谕河北三镇很有效果之事,那是李德裕决策、李回主持、郑亚参与了的。又说到李德裕寄稿委托作序和自己认真从事的情况,最后则是对李德裕的总评价。

郑亚没有采用商隐称李德裕为“万古良相、一代高人”的提法,而以李德裕与天地日月古代圣贤名臣和杰出文人相比较后,得出他兼具“全功”与“大名”的结论:

惟公蕴开物致君之才,居元弼上公之位,建靖难平戎之业,垂经天纬地之文,萃于厥躬,庆是全德,盖四序之阳春,九州之咸、洛,品彙之应龙,人伦之姬旦。

虽然郑亚的说法较为切实具体,但毕竟也和商隐的说法一样,不免夸张溢美。如果在悼词或碑志中,这些话是难以避免的,而在文集序言中就显得比较扎眼。不过,李德裕的情况有点特殊,此文集实与其一生功业紧密关联,由评文而至于论人,或者说真正的重点本来就在论人乃至论史论政,是完全合乎逻辑、可以理解的。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正当李德裕完全失势、身处危境,前景岌岌可危,眼看将要一蹶不振。此时此刻,郑亚和李商隐对他如此歌赞,就显得格外难能可贵了。

郑亚是铁定的李党,李商隐与李党本来无甚瓜葛,现在也以自己的言行表示了对李德裕的同情和景仰,今后有些小人再要以党派眼光攻击他,他将如何辩白?他对这种攻击做好思想准备了没有?要知道,在大中年间,被说成李党分子不但没有好处,还是很危险的啊!

其实,无论李党牛党,李商隐都挨不上,因为他在官场中是个小人物,而且他又并不是那种东钻西营、上蹿下跳的政客,根本上还是个不谙世事的书生。他对李德裕作出如此评价,应是发自内心的。除了这篇代草的序文,他还写过《李卫公》《旧将军》等诗向李德裕致敬;《漫成五章》也与怀念李德裕、反感对他的不公处置有关。

李商隐在桂林也代郑亚写了不少致牛党人物的书函。牛李党争虽然激烈,两党人物并不曾断绝礼尚往来。郑亚在桂林得知牛党宰相白敏中有丧子之痛,便致信慰问。牛党杨汝士的弟弟鲁士亡故,郑亚也寄《祭文》吊唁。这些表达私人情谊的文字,都是李商隐代笔的。更早些,还在受到李德裕排斥的牛僧孺由循州内调衡州,又由衡州调汝州,渐次向长安靠拢时,郑亚就有《状》相贺。此《状》就已是李商隐代笔的了。至于再早些,李商隐代王茂元给牛党人物致书写信,那就更多了。

有趣的是,在桂林,李商隐还收到过令狐绹寄来的一首诗。令狐绹并不是一个爱诗善诗的人,他何以会主动寄诗给李商隐呢?可惜他的那首诗早已佚失,后人根据李商隐的答诗“反复自陈”的迹象揣测,“绹之寄诗,必有诮其背恩者”(冯浩注引徐湛园语)。

那么,令狐绹会是专为讽刺讥笑商隐而给他寄诗的吗?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但即使如此,那讥刺也一定不是赤裸裸的,而是隐晦曲折弯弯绕的。所以李商隐才会在答诗中意在言外地说:您的雷霆之怒我是知道的,可我之所以去桂林,其实是贪图那里的仙果紫桂,想用它来滋补我羸弱的身子(也可理解为隐喻解决家庭的贫困),至于我对老令公和您的报恩之心,还是一如既往,不会改变的。(诗云:“土宜悲坎井,天怒识雷霆。……补羸贪紫桂,负气托青萍。”)而且把自己的处境描绘得非常危殆:“万里悬离抱,危于讼阁铃。”可见,李商隐并不想扮演李党分子的角色,而是希望令狐绹谅解,也就是想和牛党人物修好的。

在复杂的官场和社会中,李商隐这样的儒生文士,这样的低品微官,凡事固然有自己的是非爱憎和处世之道,但他不想卷入也没资格真的进入哪一派。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和各派大人物都得保持一定的良好关系,更何况是甚有渊源的令狐绹。从商隐的答诗可见,他对令狐绹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敬畏和友好姿态。这样做,的确比较符合他的身份地位,也比较有利而少害。

大中元年(847)十月,郑亚派给李商隐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任务,让他代表自己到江陵聘问荆南节度使郑肃。

[1]指大中元年(847)。

同类推荐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商纣王帝辛传(中国古代帝王传记丛书)

    帝辛,后世称商纣王(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国之君,被看做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帝辛其实也有过人之处,在本书中作者较全面、客观地记叙了他的一生,值得一读。
  •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内容包括:换个角度看大师、艺术家的成功与艺术的成功、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吴冠中采访侧记、十个关键词盖棺论定吴冠中、《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吴冠中的成就得失与性格心理——七卷本《吴冠中文丛》阅读随感札记……
  •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下)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热门推荐
  • 千里江山之还君明珠

    千里江山之还君明珠

    究竟是爱过,不然又怎会心甘受骗;究竟是不爱,不然又怎会狠心欺骗。
  • 亲爱的盖世猫熊

    亲爱的盖世猫熊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猫熊,有一天他会踩着饺子皮,披着西瓜盔甲,戴着肯德基帽子,背着一麻袋吃的来找我”,少女双手相握一脸憧憬的对面前的男子说道。白黎上下打量了圆的跟个球似得少女,嘴角抽了又抽,忍无可忍的嫌弃道:“特么的白小染你有毒吧!”
  • 魔山(上)

    魔山(上)

    20世纪伊始,德语文学诞生了一部划时代的杰作: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这部仅用四年时间写成的“伟大小说”,不仅奠定了年方二十六岁的作者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坛地位,还开启了德语文学的一个新时代,一批世界级的大师随之崛起,特别是原本薄弱的长篇小说创作园地里更可谓人才辈出,长篇小说的创作更加硕果累累。于是在20世纪上半叶,德语文学出现了一个堪与歌德、席勒时代媲美的高峰,而托马斯·曼本人,则被誉之为这一兴旺发达时期的“火车头”,并且于1929年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盛世二嫁,过气前妻很抢手

    盛世二嫁,过气前妻很抢手

    被自己的丈夫亲手送给其他男人。柯柔想,女人最悲催的也不过是落入这般境地。二十岁,她以落魄的柯家大小姐身份嫁入S市第一豪门温家。她的丈夫日日流连花丛,一屁股桃花债等着她来收拾,不时有挺着大肚的女人来哭求她成全他们一家三口。她打理着温家上市集团还帮丈夫掐掉一朵朵烂桃花,堪称完美妻子典范,可惜——夜夜独守空房成为笑柄。—————霍尚北,温家私生子,从小居住国外,在商场上手腕强势。他如神祗般突然出现在她面前,她慌乱惊骇的想起那一夜她睡错了人!他是名扬海内外的商界传奇,是空降温氏的最高执行者,在外人面前他尊贵儒雅,暗地里却对她步步紧逼。在他宾客满座的订婚宴上,外面宾朋喧闹,未婚妻娇美,幽暗的房间里,他将她逼到角落。“你别过来。”她如受惊的小兔。男人长指捏起她的下巴,温热的唇息,低哑磁性的嗓音:“还想逃?我告诉你,这辈子你都休想!”————说什么一辈子?他们早已不是一个圆里的人,只是她忘了,有时候缘由天定。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哪来的岁月静好

    哪来的岁月静好

    白丽、陆薇和古琪三个性格迥异的女生,是相识超过20年的闺蜜,当年在校园里她们一个学霸、一个校花、一个田径场上俏娇娃。如今学霸白丽已当妈,校花陆薇年过35仍独身,体育健将古琪已离异。婆媳关系恶化、丧偶式婚姻、丈夫出轨、被骗负债、前夫纠缠,工作、爱情和家庭,她们各有各的烦心事,但她们没有逃避,仍在跌撞中懵懂前行。本书能有效缓解月经不调、产前焦虑、产后抑郁、更年期提前等多种妇科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对直男癌亦有镇痛杀菌作用。
  • 成功要读心理学:个人励志与自我超越的心灵指南

    成功要读心理学:个人励志与自我超越的心灵指南

    当你打开这《成功要读心理学:个人励志与自我超越的心灵指南》,心灵的改变就已经开始——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而幽眇的心理世界的面纱。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何谓美?何谓丑?幸福来自何方?你我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所有的疑问,都困扰着现实中的人们。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力量来自何方?平凡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
  • 我做宗主

    我做宗主

    隰安静?这名字......你怕不是个女的吧?什么?你要做宗主?鱼呀渔宗的宗主?你怕不是开玩笑吧?
  • 教你学标枪·铁饼

    教你学标枪·铁饼

    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主要作用在于健身和竞技,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田径运动是以发展人类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主要以“更快、更高、更远”为目标,以当代科学技术和专业基础理论为基础,不断挑战人类运动能力的极限,是人类体育运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的升华和典型表现。我们青少年学习田径运动,不仅具有健身、竞技、基础、教育等功能,主要是通过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能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 犯罪心理学(第一季)(国内卷)

    犯罪心理学(第一季)(国内卷)

    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在令人们感到震惊和恐惧的同时,又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欲望。这些或狡猾、或邪恶、或疯狂的罪犯,究竟是如何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的?探索罪犯阴暗而扭曲的内心世界,寻找犯罪行为的心理根源,这就是犯罪心理学的目的。本书不是艰深晦涩的教材,而是犯罪心理学通俗读物,以案例的形式诠释犯罪心理学知识,让读者接近这门复杂而神秘的学问,从而正确看待犯罪,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本书适用读者:警察、法官、检察官、狱警、律师等职业群体;对犯罪和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