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4700000045

第45章 出使江陵晤别刘蕡(1)

现任荆南节度使的郑肃,既是郑亚的同乡,又是郑亚的本家前辈,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李德裕当权时都比较受重用,而在大中初年则都遭到打压。郑肃被罢黜相位,到荆南当了节度使,郑亚则贬逐得更远,到了蛮荒的桂海。前不久,郑亚赴桂林任职,途经江陵(古称南郡,今湖北江陵),曾受到郑肃热情接待。现在在桂林安顿好了,便想有所回报,再一想,不如展谱联宗,进一步认了叔侄关系,今后相互间岂不也多个照应。

李商隐携了郑亚的亲笔信,带了许多礼品和桂林土产,奉命出发。任务不重不难,时间宽裕不限,一路基本上是湘江水程,正好观光览景。

这是一次相当轻松的公务旅行。

在由桂林驶向江陵的官船中,李商隐暂时放下在幕府起草文稿的繁重事务,一身轻松地饱览两岸风光,苍翠的山色,浩茫的江景,为他一洗尘襟。

几天来,他想到自来桂林,郑亚对自己确实不错,心中充满感激。便写了一首五言诗,凑足三十韵,题为《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准备寄送郑亚,题目上的“尚书”,即指郑亚,节度使带“尚书”的虚衔,是当时的惯例。诗的开篇“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一句,就把自己的身份和此次赴江陵为郑亚、郑肃认建叔侄关系讲清楚了,如此简洁的叙事只有诗歌办得到,也才被允许。以下用许多典故称颂郑亚,表达感恩和效忠之情,就不一一细说了。

在船上的大部分时间,李商隐都用来做一件事:翻阅整理多年来的文稿。

李商隐和许多文人一样,有个习惯,就是爱把起草的文稿放在一个竹箧(或布囊)里,作为自己的收藏——誊清稿是要上交了派用场的。平时因为忙,没时间清理这些稿草,也不知究竟积蓄了多少篇。这次特意带在身边,本想随便翻翻,谁知一翻就放不下来,一篇篇看过去,这十多年来的生活便一幕幕展现在眼前,心中充满了感慨。

对这些文稿,李商隐是既爱又恨。爱嘛,好理解,爱它们是因为里面浸透了自己的心血,是因为它们为自己博得了上佳而响亮的文名。恨呢?为什么要恨它们?那是因为,他不愿仅仅做一个文人,把光阴和精力都耗费在为他人代草文章上。没错,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但要像李卫公那样,才真正是把文章和经邦治国结合起来了,光会耍笔杆子,耍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啊!

自己会不会真的将终生沉沦使府,到死都实现不了拯世济民、中兴大唐的宏愿呢?

这些该死的东西,消磨了我大好的人生!

以后再不写这种尽掉书袋的劳什子了。羲叟早就劝我多写古文,韩昌黎那样言必己出的古文,记载历史、传述人物或畅抒心志的古文——我又不是写不来。

干脆,一把火把它们烧掉算了。

商隐几乎要动手了,然而,真下不了手啊。

冷静下来,转念一想:何必迁怒?不是说“人间重晚晴”吗,我难道就没有时来运转的时候?许多前辈,做了大官,成就伟业,不也是从使府幕僚做起的吗?文章何罪?

想来想去,李商隐决定,索性把它们编成集子,不管怎么说,也算一个了结。

这就是《樊南甲集》的由来。

李商隐自编的《樊南甲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从他的自序中,我们知道,它总共有四百三十三篇文章,都是骈体,即四六文,按文类分卷,得二十卷。

《樊南甲集》收录的都是骈文,但其自序却是一篇古文,纪事清晰,感情充沛,还有点自我嘲弄的冷幽默:

樊南生(商隐自称)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后联为郓相国(令狐楚)、华太守(崔戎)所怜,居门下时,敕定奏记,始通今体。后又两为秘省房中官,恣展古籍,往往咽噱于任(昉)、范(云)、徐(陵)、庾(信)之间。有请作文,或时得好对切事,声势物景,哀上浮壮,能感动人。十年京师寒且饿。人或目曰:韩文,杜诗,彭阳(令狐楚)章檄,樊南穷冻,人或知之。仲弟圣仆(羲叟)特善古文,居会昌中进士为第一二,常表以今体规我,而未焉能休。

大中元年,被奏入岭当表记,所为亦多。冬如南郡,舟中忽复括其所藏,火燹墨污,半有坠落。因削笔衡山,洗砚湘江,以类相等色,得四百三十三件,作二十卷,唤曰“樊南四六”。四六之名,六博格五、四数六甲之取也,未足矜。

十月十二日夜月明序。

自序记述了学文的经过,记述了原善古文,后通今体,因从幕需要不能回归古文和致力古文创作的苦恼,最后记述了编集的缘起和集子的基本情况。

冷幽默是在“十年京师寒且饿”一段。这里首先是夸张,李商隐迁居樊南,至今尚不满十年,却凑了个整数;再说,他在京师虽然不得意,也还不到“寒且饿”的地步。正如当年的杜甫,虽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虽是过着“到处潜悲辛”的日子,却也不至于真的去吃人家的“残羹冷炙”。

关键的是下面几句:“人或目曰:韩文,杜诗,彭阳章檄”——这都是在京师文坛大名鼎鼎的人和事,而与他们同样有名,或者说我李商隐为人所知的原因,竟是“樊南穷冻”!

不消说,这话儿当然是李商隐有意编排的。说自己没有别的事可骄傲,只有“穷冻”够资格去和韩文、杜诗、彭阳章檄并列,也就是说自己的出名乃是因为穷冻,而且穷冻到与韩文、杜诗、彭阳章檄那样众所公认、声震遐迩的程度。这当然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含泪的冷幽默,而其中实际上深含着愤懑和不平:论文,我樊南比得上韩愈;论诗,我樊南差堪比肩杜甫;论章檄,我樊南是彭阳公的嫡传;凭什么我要挨饿受穷!俗话说,听话听音。这些才是他内心真正想说的话,真正骨鲠在喉的心声。

仅从这篇自序,也可看出李商隐是善写古文的。但《樊南甲集》以类相从,收的全部都是应用体的四六文,不知商隐把所写的古文怎么处置了。从现在留存下来的不多几篇古文来看,商隐的古文确实是很有特色的。他的论说文,《才论》《圣论》是看不到了,但从前面介绍过的《断非圣人事》《让非贤人事》,其雄辩和豪劲的文气已可略见一斑。他的纪事,特别是写人之文也很精彩,够得上史笔的标准。像《李贺小传》《齐鲁二生》(写程骧、刘叉二人)就都很简洁而传神。唐史上关于李贺和刘叉的记载,就是从李商隐文章来的。

《李贺小传》前面介绍过了,这里再看《程骧》一篇。该文的关键人物其实是程骧之母,对她的刻画已超越简单的作者第三人称直叙,而进入以动作和对话塑造形象的程度。

程父少良本是个从事掘墓的黑道人物,是程母帮他全身而退,得以善终:

少良致赀以万数,每旬时归,妻子辄置食饮劳其党。后少良老,前所置食有大脔连骨,以牙齿稍脱落,不能食。其妻辄起请党中少年曰:“公子与此老父椎埋剽夺十数年,竟不计天下有活人。今其尚不能食,况能在公子叔行耶?公子此去,必杀之草间,毋为铁门外老捕盗所狙快!”少良默惮之,出百馀万谢其党曰:“老妪真解事,敢以此为诸君别。”众许之,与盟曰:“事后败出,约不相引。”少良由是以其赀发举贸转,与邻伍重信义,恤死丧,断鱼肉葱薤,礼拜画佛,读佛书,不复出里闬,竟若大君子能悔咎前恶者,十五年死。

文中描绘当少良年老,准备金盆洗手,程骧母亲果断安排。她对同党少年说话极有策略,口气森冷,简洁明了,跃然纸上,令人不寒而栗。“毋为铁门外老捕盗所狙快”,用了民间口语,尤为生动。后来为教育儿子,程母又故意刺激程骧:“此种不良,庸有好事耶?”诱使儿子追问,她乃把其父改恶从善的事和盘托出,促其惊醒并痛下决心读书向善,终于成为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地方名人。

如果李商隐听了弟弟的话,更多地从事古文创作,更多地写出《李贺小传》《齐鲁二生》这样的文章;又如果李商隐有机会进入史馆,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他的文学成就将会是怎样的面貌?

可惜人生和历史都无法假设。

不想也罢,还是回到现实为是。

李商隐在江陵府拜见郑肃,交纳了郑亚的亲笔书信,申说了郑亚认宗拜叔的诚意,完成了使命,也受到了热情招待。公事顺利办完,郑肃派人陪他在附近游览了几处景点,李商隐便即辞去。看看快到年底,他想早点回桂林向郑亚复命,于是择日乘船离开江陵,沿江而下,打算仍由湘江返回。

从江陵南下要经过洞庭湖边的岳阳,李商隐已经不止一次路经这里,写过不止一首《岳阳楼》诗,也写过不止一首怀念屈原宋玉、咏叹楚国败亡的诗,如《楚宫》《宋玉》《梦泽》等。这次行色匆匆,一路行来还没有吟成过什么新作。谁知行到湘阴,意外地遇到一个多年不见的熟人,刘 ,却引发了他的诗兴。

刘 ,字去华,籍贯幽州昌平(今属北京)。他是个耿直的书生,曾因对策而出名,也因此而倒霉。他于宝历二年(826)中进士,比李商隐早得多,年龄也比李商隐为长。大和二年(828)他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在对策中纵论朝廷积弊,极言宦官专权之害,考官虽然赞赏,却因怕宦官而不敢录取,同时中选的考生为他抱不平,为他呼吁请愿,几乎闹成风潮。刘 因此名扬天下,也被宦官恨之入骨。大宦官仇士良甚至当面质问刘 的座师、侍郎杨嗣复:“刘 是你的门生吧?你为什么把国家科第给这种疯汉!”弄得杨嗣复不知说什么好,很是狼狈,只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我让他及第时,他,他还没有疯嘛。”

刘 成了宦官的眼中钉,幸好有几个地方大僚器重他,先是宣歙团练观察使王质聘其入幕,后来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邀其为幕僚,都以师友之礼待之。

李商隐与刘 相识就是在令狐楚的兴元幕中。那是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从长安赶赴兴元府(今陕西汉中)看望病重的令狐楚,奉令狐楚之命代草《遗表》。商隐是久闻刘 大名,十分佩服刘 的政治识见,尤其佩服他在对策中痛切指陈时政、猛烈抨击宦官的勇敢无畏。当年刘

的那篇对策在士林中广为流传,李商隐也曾读过不止一遍,深深自愧不如。今日见到刘 本人,当然更少不了请教切磋。刘 也知道商隐是令狐楚的得意门生,曾不止一次听到令狐楚当着众人的面称赞商隐。这次又是令狐楚亲自派人把商隐从长安接来兴元,为的是帮他草写《遗表》,可见老人家对商隐的倚重,所以对商隐自也刮目相看。

不久令狐楚去世,他的幕府也就树倒人散。李商隐随着令狐兄弟扶柩北归,刘 则辗转去襄阳,投奔了山南东道节度使牛僧孺。

商隐与刘 在兴元分手,谁想这一别就是十年。其间李商隐只是听说,刘 在牛僧孺幕中时间不长。唐武宗登基,重用李德裕,牛党人物受到打压,牛僧孺自身难保,刘 也终于被痛恨他的宦官找到机会,横加罪名贬逐去了边远的柳州,当了个从八品下的司户参军。

刘 到了柳州,虽是司户小官,却像当年被贬于此的柳宗元一样,做了不少对民众有益的事,如劝农啦,兴学啦,很得当地百姓好感。然而,据说不多久,在一次巡行田亩时从马上跌下,不幸死去。百姓痛惜,就地为之立墓,春秋祭扫不辍。

如此说来,刘 是死于柳州、葬于柳州的了。

根据史书(如《新唐书·刘 传》)、地志(如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确有刘 葬在柳州的记载。接着,北宋皇祐年间,经由柳州知州的申奏,朝廷还批准为刘 立祠,并赐匾额。这样,柳州就有了纪念柳宗元的柳侯祠和纪念刘 的刘贤良祠,合称“唐二贤祠”,历代文人到此,往往写有缅怀咏叹的诗文,明清两代尤为繁盛。

然而,刘 倘若早已卒于柳州,李商隐怎么又会在大中元年于湘阴见到他?

原来,刘 之死本有几种说法,或曰死于使府,或曰死于柳州,或曰死于湓浦,或曰死于澧州,而以死于柳州、葬于柳州的说法根据最强,信者最多。但一篇出土唐代墓志却动摇了这个说法。那就是刘 次子刘珵的墓志。

《刘珵墓志》说到他的祖先和父亲:“曾祖晃,皇江陵府司录参军;祖俛,皇滑州胙城县丞;烈考讳 ,皇秘书郎贬官,累迁澧州员外司户。”“烈考”指父亲,由此可知刘珵之父为刘 。

可是,刘珵之父,是否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刘 呢?

再看墓志对刘 的具体叙述:“先人禀气劲挺,临文益振;平声奋笔殿廷,众锋咸挫。虽以直窒仕,而以名垂芳。”这里说得虽然简单,但显然挺符合刘 的情况。既然如此,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墓志所提供的有关信息。

根据这篇墓志,刘 最后的官职应该是“澧州员外司户”——一般墓志提到某人“累迁”某官,都是指最后的官职而言。照此说来,柳州司户似乎不是刘 的最后任职,他在柳州司户以后应该又做过澧州员外司户的官。

这是否可信呢?墓志的作者是刘珵的姨兄,如此至亲,按理不会搞错,我们自然应予采信。但“澧州员外司户”比起“柳州司户”,是从正职变成了“员外”,官职似乎愈卑,怎么能说是“累迁”呢?这倒是个疑问。不过唐朝官员的心理习惯是以离长安的远近为好坏的,澧州(今湖南澧县),比柳州离长安近,所以如果真是从柳州改澧州,也不妨视为是一种升迁吧。

《刘珵墓志》没有提供更多关于刘 的信息,我们暂时只能揣测:刘 有可能是离开了柳州的,关于他在柳州去世的说法,则还需另作考证。而刘 和李商隐的相遇,则是在大中元年(847)年末的湘阴。当时,李商隐是办完公事从江陵南下回桂林,刘 则是从柳州沿湘江北上前往澧州,这样,湘阴才是他俩都需经过的地方。[1]

同类推荐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楚庄王传

    楚庄王传

    打了胜仗,而且是大胜仗,理应举杯庆贺,可他却闭门不出,反躬自省。战争本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而他居然以德为上。他好色,但不贪色。夏姬,堪称中国第一美女,四十余岁了,还有人为她弃高官而不做,置全族人性命而不顾,携之私奔。如此一个女人,庄王岂能不爱?但为了社稷,为了大王的名声,他将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中。他是一个男人,男人中的男人;他更是一个霸主,霸主中的霸主! 在这本《楚庄王传》中,作者秦俊先生从杂乱繁复的历史资料中搜集、挖掘出众多故事,用通俗平实的语言、饶有趣味的故事把楚庄王的治国理念、为君之道、称霸过程、成霸原因等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极品修仙系统

    极品修仙系统

    哈,终于转职成隐藏职业了,什么?心脏病突发,穿越了?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有了系统傍身,修仙休闲两不误。想泡天仙?有养成系统,让仙子百依百顺。想要神功护体金刚不坏?有专属技能系统,独一无二。想要大把灵丹妙药?有炼药系统,全是极品,如假包换。想要身穿金甲手持神器?有炼器系统,能铸造传承套装,史诗神器。想要极品宠物?有宠物蜕变系统,神秘宠物,无限进化。什么什么,你还不满足?好吧,我再给你加满幸运加满魅力,谁让咱是私服呢?
  • 绝世毒妃有点狂

    绝世毒妃有点狂

    (全文已完结)【女强男更强+扮猪吃老虎+腹黑爽文宠文】她,天才高手之女,可却是废物一枚,没爹疼没娘爱,最后被族姐欺凌而死涅磐重生,废材变天才!丑女变美女!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带着萌宠和毒药报仇去!他妖孽腹黑,翻手云覆手雨,嗜血无情,却唯独对偷了他传家宝的她情有独钟!某男耍无赖道,“你不但夺了本王的初吻,还抢了本王的聘礼,所以你要对本王就要负责!”某女发飙,“次奥!明明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
  • 清华公开课

    清华公开课

    翻开本书,为您提供更多完善方案。面临资本时代的到来,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建设品牌?如何制定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及个人的资产如何才能保值增值?本书配合清华优质的学友网络,集结知名企业家、专家顾问等行业精英最实用的管理智慧,致力于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管理观点,并深入探讨当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力求以更为宽阔的视野及时把握市场的脉动,达致学识与财富兼得,能力与事业共赢。
  • 异世界之爆肝玩家召唤魔法

    异世界之爆肝玩家召唤魔法

    在现实里沉迷于游戏里面,导致长期营养不良而死
  • 法华问答

    法华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偷妃子

    神偷妃子

    郡都平城侯是自开国时始祖给的封侯,平城侯出生于郡都侯平定郡都直捣云生国,灭云生创齐胜,始祖将郡都赐给平城侯,且世代可袭,平城侯城下十万精兵,郡都被治理的繁荣茂盛,始祖倍感欣慰,随着时间的推移,齐胜与远在边关的郡都关系变得微妙了起来。平城侯府子嗣凋零。齐胜二零八年,平城侯爷出征讨伐边外叛乱。为保平城侯血脉,特赐婚大学士千金。刚在小巷点着拔下来的钱包双眼一黑没了知觉,在醒来一身红衣五花大绑的坐在轿子里去成亲。体弱侯爷赶赴现场,在与一只公鸡拜堂后她成了平城侯夫人,然而现场那边传来“喜讯”不,噩耗,平城侯战死,全城哀悼啜泣之声好不震撼。然后她就成了寡妇,然后她这个市井滚滚整日摸爬打滚的人做了平城侯府的主母。这……既来之则安之,总比整日扒人钱袋强不是
  •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

    根本说一切有部略毗奈耶杂事摄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宠帝王妃

    独宠帝王妃

    夏洺汐野外实习时因为一颗莫名的石头穿越到了将军之女的身上,莫名其妙替公主和亲,成为异域皇妃。在陌生地方,看小女子如何玩转后宫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