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40

第40章 友谊链接(3)

其实,他不是没有个性。朋友们大都知道,他的火气一旦发起来会烧得人无处躲藏,而且无论对上对下、尤其是对上,否则就不会从审查胡风案起就烧到他这个当时仅仅十几岁的年轻人,更不会成为后来的“右派”分子。在我们的交往中,他也曾发过这样一次火儿,那是因为一篇稿子。一天,他在电话中代《北京晚报》一位编辑朋友向我约稿,写好后我就寄往报社。可一个月过去了还没见报,此时,《中国青年报》文艺部主任富强向我约稿,因一时腾不出手,就将《北京晚报》的稿件说给了富强。他听后笑,说:那就给我们吧。我犹豫,怕犯“一稿两投”的忌。富强说,既然他们一个多月都没发出,责任就不该在你。我想想也是,于是将底稿给了富强。富强麻利,两天后即见诸报端。这下惹了大祸,第三天,柳萌的电话就打上门来:硕儒,你怎么能这么办事?电话那头传来他高声训斥:……人家晚报已排好版,你却先在中青报发出,一个文人总不能一稿两投吧……我让他训得火辣辣的,正要解释,他“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我让他弄得又愧又气,愧的是触犯了他重友情、重承诺的操守,气的是他不该不问青红皂白就对我如此武断呵斥。我狠狠吸了两支烟,决定从此不再理他。就这样,我们开始冷战,一年多的时间中断来往。事也凑巧,第二年暑期,分别在三个单位的柳萌、富强和我正好同时去北戴河疗养。先是在海滨遇到富强,没待多说什么,他就笑眯眯地问:“两位老大哥还在冷战?”我一时不知就里,他接着说:“和柳萌啊。他也正在这里,怎么样,见见面吧。事情是我惹的,你们总不见面,我也……”我理解他的心情,笑了笑也就没说什么。可还没等我笑完,柳萌已从对面走来。三人见面,谁都无言,可三张笑脸却借着蓝色的大海炎热的阳光化解了一年多的冰冻。

不打不成交或许还真有道理,因为人与人从矛盾的发生到解决更能了解彼此的心性脾气,从而可以少些猜疑多些理解。自这次不快后,我和他都更珍惜我们的情谊、呵护彼此的痛痒。早在这之前,为了能顺利去美国与妻儿团聚,我曾经绕道西非希图顺利获得入美签证,未料到了多哥首都洛美市还是遭到美领馆的拒签。妻的八叔在那里颇有声望和实力,以为在那里获签的机会总比北京多,我于是困在洛美。人届中年,无事可做,尽管生活优渥,那闲在异乡的日子还是逃不脱飘零孤寂的苦涩。在那“家书抵万金”的日子里,朋友中柳萌的信最多也最牵动我思乡的情愫。他在其中的一封信中说:“北京已到冬天,太冷不好出门,坐在屋里伴着暖气的‘咝咝’声读书,忽然想到远在非洲的你……”那时的西非虽到了雨季,仍是酷热难当,听着外面“啪啪啦啦”的疾雨声,想到北京冬天的风声雪飘、灰色胡同里寥落的行人、房间暖气的温馨……我不禁流出了眼泪,恨不能马上飞回北京,与柳萌兄促膝长谈。阔别经年,当我回到北京与他谈起那种感受时,他笑了笑说:“我知道,你舍不得北京,舍不得这些朋友……”

家庭格局已定,不舍也得走。1997年春节前夕,妻替我办好移民美国的手续后,带着已经长大的儿女来京接我了。那时,父亲已离世八年,早已病弱在床的母亲或许是经不起这大喜大忧,竟于正月初五撒手人寰。大悲之中行程在即,为送我远行,朋友们各个都要设宴饯行,我无心情,时间又紧,只好要求大家一起道别。于是作家王朝柱定了太阳宫饭店一座大厅,由他张罗操办这次告别宴会。他还别出心裁,买了一本大型纪念册,要每个人都为我写一段临别赠言,柳萌写的最简单,曰:朋友永远是朋友。

他最重朋友之谊,视友情高于一切。尤其到了古稀之年后,无论文章或闲谈,他总是说,人之为人,情字第一。官职再高,总有下来的时候;财富再多,总有散了的时候。得意忘友情,到老来孤独凄寂没人理,等于慢性自杀。我相信这是他在漫长坎坷的人生路上悟出的道理。正因为这种遵循,他才朋友遍天下,朋友们也才为他传统文人身上的君子风所吸引,各个尊他为忠厚兄长。我移民美国后还是他的书信最多、情意最浓。他在1999年深冬的一封信中告诉我:“延龄(李延龄,时任财政部副部长)走了,没想到我们之中这么好的一位朋友竟走得这么急……临行前他还那么渴望看看桃花,可惜时在隆冬,无处可寻……”字是墨写的,我却从中读出了泪水,悲沉的泪水。我抑制不住流出眼泪,即刻秉笔写了一篇长长的纪念文字,连载在美国的华文报纸《侨报》上。这是对延龄的纪念,可落笔时,国内众友人的身影无人不在我的眼前,因为柳萌在信的末尾写道:“我们都一年老似一年,希望大家都健康地多做些事……”

十多年过去了,柳萌兄虽偶有小恙,但仍是精神矍铄、创作丰盈,特别是他三卷本文集的出版,更为他的创作做了一个阶段性总结,即:一个真诚的生命,一种率性的为人,一杆朴实的文笔,缕缕深邃的思考。

原载2011年02月14日《文艺报》

柳萌:从事业型编辑到编辑型作家

徐兆淮

当了三十年的文学编辑,结识了不少的作家、评论家和编辑。自然手头也就积聚了一些他们题名送给我的书籍和往来信函。退休前工作忙,很少能及时拜读这些赠书,有的竟连一封信也未回复。如今想来,心中不免泛起阵阵的歉意。但毕竟时间过久,有的人已经远走异国他乡,有的甚至已经作古,偶尔翻到昔日的书信照片或是赠书,作家朋友的声音笑貌历历在目。

当我翻阅柳萌给我的书信和友情赠书时,恍惚间竟弄不清他究竟是编辑家,还是散文作家,抑或是编辑型作家,还是作家型编辑了。说他是职业编辑家自然没错:他从上世纪50年代即从事编辑工作,除了被错划为“右派”,流放北大荒,发配内蒙古之外,他又编辑过《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平反后,又担任过北京《新观察》编辑、作家出版社副社长、中外文化出版公司总编辑,恢复并主持过全国有影响的《小说选刊》杂志。退休前后,还亲自主编过一套烟、酒、茶的散文随笔集。无论是编龄,还是编辑成就,称他为名编,都是当之无愧的。

称他是散文随笔作家,那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在长期担任编辑工作期间,即利用编余创作过不少的散文随笔,出版过作品集,从编辑岗位上退休后,他在散文随笔的领域内如鱼得水十分活跃,先后出版了十本散文随笔集,且在全国众多的散文随笔作家中,显示出鲜明的特色,独特的地位,并曾获得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和全国纪实文学作品奖。

如今我有暇读他题词赠我的散文随笔集《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柳萌卷》,是1997年4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全国性散文丛书中的一卷,组成这套丛书的散文家,乃是当代全国著名的老中青年散文名家,如季羡林、张中行、袁鹰、林非、赵丽宏、周国平等十人。读着他的这些散文随笔,我方才明白,他的独特经历和朴实真切、感情充沛的文字,在当代散文史,尤其是新时期文学史上,所应该占有的位置,和他作品所具有的独有风貌及价值。

柳萌与其他“右派”作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和苦难人生。在这一切苦难体验化成血泪文字时,许多作家都借助小说形式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而为人实诚敦厚、亲切随和的柳萌,在编余所写的这些散文随笔,不仅洋溢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也以自己领悟到的人生真谛启迪着他的读者,同时,也感染着我这个编辑同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柳萌是新时期以来一位创作颇有特色、颇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可是,尽管如此,我仍愿意称之为事业型编辑家和编辑型作家。这是因为,他为文学编辑工作几乎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付出了锦绣年华。平反冤假错案之后,他参预作家出版社创办并首任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和恢复并主持《小说选刊》,他在所从事的编辑岗位上取得的成就,是文学界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而他在创作上的成绩,不过是他编余的副产品,大都是他退休之后坚持笔耕所取得的。故而称他是一位地道的业余作者,大约一点也不为过。

我之所以更愿意把柳萌划入编辑型作家,也许还与我的经历与爱好,在某些方面,在文学观念上与他有些相近相通有关。或许说,虽然比之王蒙、刘绍棠等“右派”作家,我跟柳萌结识稍晚一些,交情也不算深,但我们之间的交往却是甚有缘分的,颇有同行惺惺相惜的感觉。

90年代末期,我因公务到《小说选刊》商谈合作召开新生代作家作品研讨会时结识了柳萌先生。尽管后来《钟山》与《小说选刊》本拟共同在宁召开的新生代作家作品研讨会,因某些原因使这项合作告吹,《小说选刊》退出,但我与柳萌之间却有了新的合作与交往。或者说,合作开会未成,却成全了两个老编辑友好合作的开始。不久之后,当我去北京看望昔日文学所老友张韧时,得知柳萌也住在同一幢楼上,当即请张韧陪我一同去看望这位结识不久的编辑同行。

尽管柳萌在散文领域内有着相当醒目的成绩,但我仍愿意把他视为是一位编辑型作家。如今我手头保留着他给我的两封信函,似乎都是他1999年退休之后所写,一封信所谈主要是他从《小说选刊》退下之后,忙于创作散文随笔,已出版六本作品集,他曾说:“每次见到样书,我就后悔退迟了,不然岂不可以多写点文字。”可见他对写作的痴迷。另一封来信则说及他退休之后,除自己创作之外,还未忘记编刊物,并正在主持主编一套关于酒茶的丛书。他热情地让我为刊物丛书写稿。于是,我写了一篇《期刊守望》的随笔交他发表在他主持的刊物之上。另外,我还写了两篇关于酒与茶的随笔,分别收在他所主编的《闻香识趣》和《煮茶与品茗》中。而对于我向他约稿一事则在信中再三申明“千万不要为难”。最后还在信中说及他“正在写我前半生受苦的事,已写出四万字,不知你们那里要不要这类文字”,云云。

我自然当能领略到他正在撰写的苦难忆旧性作品的分量与价值,但终因我当时也处于退休前夕,恐已很难做主安排他的这类文字,只能无奈作罢。

如今我们都已过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龄阶段,大我四岁的柳萌更是渐渐走近八十的人生大关。近几年来,虽然我们很少联系和来往,但是我内心深处,仍在思念着、回忆着往日的编辑生涯和编余的写作岁月,我们都还在孜孜不倦地笔耕着。前些日子,听说他老伴已经离他而去,从此他需要面对老年孤独的日子,我很想打电话去问候老柳,却因一时间未找到电话本而作罢。我只能在心里遥祝柳兄一切安好。

原载《江苏作家通讯》

顺逆人生悠着活

徐怀谦

厚厚的三卷本《柳萌自选集》(作家出版社出版)摆在面前,掂了掂,很重,我说的当然不是纸的分量,而是生命的分量,岁月的分量,精神的分量。

“焦熘中段”少抱怨

一个人的命运,不可孤立地去看,它通常是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联的。像柳萌这辈人,尤其如此。15(6)岁高中没毕业,他响应国家号召,背着父母家人,走进军干校,在部队服役四年,转业后进了交通部,不久赶上“反胡风”运动,因有一本鲁藜的诗集《星之歌》挨整受批判,随之失恋、失去报考大学机会;1957年因讲了几句真话被打成“右派”,先是发配北大荒劳改两年半,摘帽后到内蒙古当了几年电信工人,扛电线杆子,挖土坑,拉电线,做册报员,饱尝过风沙的热情伺候,最后内蒙古“五七干校”政委不弃,把他分配到《乌兰察布日报》社编文艺副刊,1978年秋重回北京,到刚刚复刊的《工人日报》社工作,1979年获改正,前后长达22年,横跨22岁至44岁,正是一个人生命中最该灿烂的时间段。

肉体的折磨之外,还有精神的煎熬。在内蒙古当工人的时候,经人介绍,柳萌与唐山师范学校教音乐的赵老师结婚,孩子出生后放在父母所在的天津养育,这样一家三口,分处三地,只有利用一年12天的探亲假才可以团聚。那时的柳萌是京包线上的常客,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这条京包线上的两根冰冷的铁轨,在我看来无异于两行流不尽的眼泪,凝固在我青春抑郁的脸庞上。青年时代的美好愿望,个人本该享有的家庭幸福,全都被这隆隆的车轮,无情地碾碎在长长的京包线上,没有半点怜悯和恻隐之心。”要知道这短短的几句话,却是作者十几年分离之苦的结晶啊!

柳萌的“右派”帽子压折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他的妻子,那位胆小、善良的音乐老师也被株连,在“文革”中遭受迫害,患了精神分裂症,生活难以完全自理,是柳萌,与妻子相濡以沫,无微不至地照顾了30年,直至老伴因病去世。尤其是在老伴病重的最后几年,柳萌推掉文坛的许多应酬,做了全职的家庭“主夫”,无怨无悔地成为老伴忠实的拐棍。

同类推荐
  •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鱼文丛系列(套装10册)

    “蠹(dù)鱼文丛”10册,包括:陈子善的《浙江籍》、徐重庆的《文苑拾遗》、叶瑜荪的《漫话丰子恺》、扬之水的《问道录》、孙郁的《苦路人影》、徐雁的《越踪集》、王稼句的《剪烛小集》、子张的《入浙随缘录》、朱航满的《立春随笔》、李辉的《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诸多“高峰人物”,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施蛰存、陈梦家、赵萝蕤……都是浙江人,“蠹鱼文丛”的作者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资深研究者,甚至与有些大家有过很深的交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要去见这些大家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一封书信约定,便可欣然前往。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 杜甫和草堂

    杜甫和草堂

    一座草堂,几间茅房,坐落在乡野,掩隐在绿荫,堂前有花木,宅畔有流水,春燕在屋檐下筑巢,秋雁在屋顶上落脚。寒风吹过,屋上茅草飞扬,冰雪袭来,梁架摇摇欲摧。一座最普通的乡间草堂,为什么风雨无法摧毁,冰雪难以掩埋?一千多年,荒而不废,塌而又起,亿万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站在柴门边看草堂内外的景象,亲近宅院中的一草一木,倾听园林里的天籁。杜甫草堂,是成都的魂魄所在,也是中国诗史上的一块举世无双的碧玉。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间的风霜和苦难。
  •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

    涂森林说,这一次机会难得,肩负重任。俄罗斯有没有老鼠?有没有蛀虫?俄罗斯老鼠对档案的危害大,还是蛀虫危害大?人家怎样灭鼠杀虫,还有防火除蟑螂?都需要调研,加以辩证分析,作为本省、本市搞好档案工作的借鉴。所以不要以为这是公款旅游,别眼红。柯德海笑,说算了吧老涂,别说酸话。涂森林也笑,说你老兄一大秘,机会多,成天跟领导在大洋上空飞来飞去,欧美南非澳大利亚,说起来跟咱们到对门中山公园遛弯差不多。不像我们档案馆里天天看的不是飞机,是蟑螂展翅飞翔。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诗词大会:品味古文人的“八卦”人生(全四册)

    诗词大会:品味古文人的“八卦”人生(全四册)

    惊才绝世的谦谦君子,谈诗谈酒谈风月;或才或貌的千古佳人,论情论爱论年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多少英雄豪杰已湮灭于尘埃之中,唯有那些才子的腕底波澜、笔底明珠仍然照亮着后世人们的心。“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穿越千年时光,从诗词之中去品味那些离尘绝俗的灵慧之气,从她们身上学习那些我们一直似懂非懂的生活真意,探访传奇女子的浪漫传奇。“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循着古诗词中的酒香,窥探文人墨客与酒纠缠的一生。吟最美的诗,喝最烈的酒,醉眼阅世,人生尽欢。
  • 混世俏王妃

    混世俏王妃

    ◆◆◆她伊心染,南国九公主,拥有倾世之貌,棋琴书画无一不精,倾城鸾舞惑天下,号称南国第一才女。◆◆◆她伊心染,伊氏财团九公主,头脑不怎么灵活,四肢不怎么发达,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她美绝人寰的脸蛋,号称家族第一麻烦。☆――订婚典礼上,未婚夫的情人挺着大肚子冲进现场,抓起高脚杯朝着她的脑袋卖力一砸,于是乎·····☆――再次醒来,凤冠霞帔加身,她正在前往夜国和亲的路途之中,······☆――家族第一麻烦穿越成南国第一才女,这是神马情况?适应能力极强的某女,既来之,则安之,欣然接受了这个似乎有些···呃···其实很复杂的南国公主身份。★★★王爷很腹黑★★★“怎么又是粥?”男人的声音低沉暗哑,充满了男性魅力,温润如玉。某女拉耸着小脑袋,盯着鞋尖,细若蚊声的道:“我只会做这个。”“嗯。”“其实、、、、其实我还会做很多事情的。”仰着头,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望进他幽深的墨瞳里,心突突一跳,感觉很陌生。“我以为我的老婆只会惹麻烦。”“呃、、、、、、、”他说她是他老婆,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不是?”“谁叫你摊上我这么个麻烦,这辈子你都休想甩掉我。”“除了本王还有谁受得了你这个麻烦。”他是很想甩掉她这个麻烦,可是现在,突然发现真的甩不掉了。某女不断的在前面制造麻烦,某男不断的在后面处理麻烦,一个乐在其中,一个甘之如饴。这世界,怎一个‘疯狂’了得。★★★王妃很强大★★★黑衣墨发,随风飞扬,冰冷而凌厉的眼神似乎不应该用来形容草包王妃伊心染。易守难攻的土匪山寨之中,唯一的一条出路上,神情狂傲而邪肆的战王妃第一次伸出了属于她的利爪,白玉般的双手纤细而修长,手执冰冷的长弓却有一股浑然天成的霸气,阳光下金属制的银白色箭头闪烁着寒凉的冷芒。搭玄,拉弓,利箭离弦,百发百中·····那个马背上,倨傲的女子,原来并不是只会惹麻烦,她也并不是什么都不会,至少她的箭术无人能出其右。哪怕是男子,也要逊她几分。★★★宝宝很可爱★★★一黑一白两匹小马上,端坐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只听清脆的女童声仿如山谷间空灵的莺啼,婉转悠扬,“哥哥,你看看我的脸,有没有长皱纹?”男童闻声,莞尔一笑,他的五官像极了他的父亲,如今虽显稚嫩,不难看出长大后又是一个蓝颜祸水,“你才多大,哪来儿的皱纹。”小小年纪,语气却是很稳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权的生活

    女权的生活

    周易在愤愤的骂着说:"现在的队友怎么这么坑,自己用李白都带不动"周易看着7:28的数字把手机一摔,嗯虽人是500多买的但质量是真的好自己都用了5年多了摔了不知道多少次但这次手机发生了爆炸嗯周易死了嗝屁了,嗯,但另一个世界又多了一个灵魂!
  • 快穿女配:炮灰小姐要逆袭

    快穿女配:炮灰小姐要逆袭

    一次意外,星际顶尖刺客叶璃被投入三千世界,从此,三千世界的女主人人自危。排雷:<br><br>1,故事有原创,有衍生,背景年代多是架空,人物也是有可能穿越的!这是快穿爽文不是考究向历史文。<br><br>2,有的故事有男主,有的无cp,剧情有苏有爽有虐。<br><br>3,女主不圣母,偏理智型,有些世界微暗黑,不喜欢可以跳,不影响阅读。<br><br><br>新人作者,写的不好的求小仙女们谅解
  • 让我一起进化吧

    让我一起进化吧

    异世穿越,走向无尽的进化之路。造化弄人,是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聪慧女人一定要懂得的舍与得

    聪慧女人一定要懂得的舍与得

    《聪慧女人一定要懂的舍与得》内容简介: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一个人对于情要能放得下,不能随侍左右也罢,生离死别也罢,有合必有分,有生必有死,都能看破放下,不为情苦。
  • 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

    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

    本书是包慧怡和彭李菁合作翻译的当代爱尔兰四位诗人的作品集。四位诗人中,迈克尔·朗礼、哈利·克里夫顿和葆拉·弥罕分别为最近三届爱尔兰桂冠诗人,保罗·默顿曾经任牛津大学的诗歌教授,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本诗集所选四位诗人的作品,多是诗人对普世价值观与国家身份认同的思考、对爱尔兰语和英语的情感与考量、对诗歌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反思,均有极深的文学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