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41

第41章 友谊链接(4)

面对苦难,只有两种结局:要么你打倒它,要么被它打倒,由此也就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要么淡看世间风霜雨雪,要么自怨自艾,浸在苦海中不能自拔。经过22年的“贱民”生活之后,柳萌也为自己不公的命运抱过屈,为自己不幸的家庭流过泪。可是在文坛前辈的开导下,在悠悠岁月的洗礼后,他越来越能辩证地看待苦难了。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他在《新观察》杂志社做杂文编辑的时候,因为约稿,见到了景仰已久的作家孙犁。谈话间柳萌提到了自己的“右派”生涯,满以为孙犁会说些同情的话,岂料先生沉吟片刻,用非常平和的语调说:“人这一辈子都很不容易。不过,只有经过大喜大悲大起大落,那才叫真正的人生。你都经历过了,就会比未经历过的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孙犁先生说的这番话,当时的柳萌并不认同,心里还颇感委屈,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生厚重感的增加,柳萌终于领悟:假如你真的经历苦难了,苦难的感受已经溶入你的血脉里,你就必须把它们当作财富,不然,你的种种苦难岂不是白受?他推己及人,进而认识到,只要生活着就会有压力,无论是老少、官民、穷富,各有各的压力,学会给自己减压,是一生的事情,最好的方式方法,便是寻求心灵的沉静。

“白灼两头”心坦然

柳萌的童年是在天津市宁河县的乡间度过的,捉蝈蝈儿、照螃蟹、滚铁环等儿时游戏,伴随着绵绵长长的母爱,温馨了他早年的记忆。就是说,他人生的开头原本是正常的、美好的。

掐掉中段,重回北京之后的柳萌,在《工人日报》社工作两年,后调入中国作协,做《新观察》杂志编辑5年,当过作家出版社副社长,中外文化出版公司负责人,1998年从《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的位子上退休时,已经超期服役了3年。或许是出于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心理,重回工作岗位的柳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是他,捕捉商机,出版高阳小说《乾隆韵事》,为出版社淘到第一桶金;是他,思想开放,适时推出《作家参考丛书》《中国作家看世界》等丛书;是他,策划“三驾马车”作品研讨会,为鼓励中青年作家创作摇旗呐喊……凭着这种拓荒牛的精神,柳萌为这几家原本清汤寡水的文化单位赢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为他本人赢得了一个“老板”的绰号。

退休之后的柳萌调试心态,生活过得比上班时还要充实:早起6点听广播,写半小时毛笔字,然后散步,吃早点,八九点坐在电脑前写文章,高兴了写2000多字,少的就写1000多字,午饭休息一会儿,下午会友,没有朋友,就外出晒太阳,回家上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退休之前的他出版过4本书,退休之后10来年,已出版散文、杂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专集20多本,以至于他本人都后悔退休晚了。

其实,人生的顺逆从来都是相对的。因为敢说真话,他为自己赚来一顶“右派”帽子;却也因为真诚、实在,使他结交了一批工人、军人和知识分子朋友,正是这份友谊,给他以信念和力量,帮他挺过那漫长的坎坷岁月。而当疾病、衰老等苦痛向晚年的他袭来的时候,他不颓唐、不屈服,在自己钟情的文学写作和以文会友中,坦然面对,悠然前行。他说:“人生在世几十年,究竟活个什么?还不是活个人品、人缘、人情、人味儿。”话很质朴,却是他从亲身体验中提炼出的人生智慧,也是一个并不易达的人生境界!

2011年3月16日

原载2011年5月7日《人民日报》

内容与形式:追求完美

——柳萌散文的美学解读

陈德宏

作为读者我喜爱柳萌的散文已有些年头了,作为文学期刊的编辑我编发柳萌的散文也有不少篇章了。但是很难说我了解更难说我理解了柳萌的散文创作。他的散文犹如一片大海,有时恬静闲适,波澜不惊;有时又巨浪滔滔,波诡云谲;题材的广泛新颖,内容的驳杂厚重;思想的深刻独到,哲理的电光石火;语言的酣畅淋漓,艺术手法的变动不居,令你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犹如瞎子摸象,你“摸”到的充其量只是柳萌这头“散文大象”的局部。还好,春节前夕获赠皇皇三大本的《柳萌自选集》——纪实文学卷《空谷回声》、随笔杂文卷《老柳村言》、散文卷《年光岁影》(作家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令我春节长假,在尽情享受亲友团聚、美食大餐的同时,又有了精神充盈。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阅读柳萌——这位集编辑家、出版家、作家于一身的“老板”,提供了丰富而系统的作品及考察、探求的明晰路径,解决了长期以来我“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困扰与苦恼。

一 命运交响乐 历史沉思录

纪实文学卷《空谷回声》的主要篇章——《早老的青春》,实际上是作者散文体的半生自传。读这些文字令我心灵震撼,我分明听到的是命运的奔突与呐喊,历史的叹息与沉重。

柳萌解放初怀揣年轻人的革命理想及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参加革命。但不久便尝到了“革命运动”的苦涩——先是以“不安心工作”为由遭整治,次是在“反胡风运动”中以“莫须有”罪名受审查,最后在“反右派”运动中成为贱民,报考北大成为泡影,初恋情人被迫分手……他犹如一条航船,刚刚起锚,便被暴风拆断了风帆;犹如一只雏鹰,刚刚起飞便被骤雨打断了翅膀;之后是北大荒、内蒙古22年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22年后,柳萌回到北京,转了一个圆圈,重新回到人生的原点,然而韶华已逝,青春不再,徒留无限感慨:“当我回首走过的道路,喜悦与伤痛,甜美与酸楚,同时混杂在我的脑海里。我真想说点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只是不住的感叹:唉,二十二年啊,这是我最好的年华,这是生命的春天,然而没有绿色。如果把青年时期所受的磨难,到了中年时期开始的平顺,用雨来比喻我的前半生,真可谓春天的雨秋天晴,这阴雨天实在太长太长了……”

这“春天的雨秋天晴”难道仅仅是柳萌个人命运的写照吗?被这场“雨”凉透心伤透心的人何止万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柳萌把自己的半生不幸归结为“命运”不无道理。那么“命运”由谁决定的呢?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的性格,是我们行为的结果。”芥川龙之介说:“命运非偶然,而是必然,它就藏在你的性格中。”布封的话更简单明了:“性格即命运。”

那么,又是怎样的性格决定了柳萌的命运呢?拿柳萌自己的话说是“比较散淡、固执、直率、抗上、不愿受人摆布……”其实读他的作品不难发现,还应该加上他对人对事的坦诚,对文学的执著与挚爱,以及对自由灵性、独立人格的渴望与追求……在正常、健全、文明的社会里,这些属于真善美的性格,本应成为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和谐的重要的积极因素,是应该大力倡导弘扬的。然而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年代,却成了大事挞伐的目标,“罪恶”昭彰的渊薮。由于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而且往往是后一场运动保卫前一场运动的“成果”,于是柳萌就不得不断地吞食自己性格结出的苦果,饮下自己性格酿造的“苦酒”,像陷入泥淖之人,不断地挣扎,以求自救自保……

柳萌在《二十二年后又归来》中有一段关于苦难的感叹。他先说,起初也相信和接受“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可仔细一想,苦难“在人们的意识里并非是真正好东西。”最后才说:“不过,作为一个有过苦难经历的人,我始终是这样认为:假如你真的经历过苦难了,苦难的感受已经融入你的血脉里,你就必须把它们当作财富,不然,你的种种苦难岂不是白受?”

这段关于“苦难”的一咏三叹的领悟与感慨,可谓入木三分,深刻隽永,充分体现了柳萌关于苦难,关于命运的清醒认识与精微体察。

壮哉,柳萌!败也性格,成也性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性格、困难、命运的博弈,让我们鉴识了一个百折不挠、九死未悔、不向命运低头、敢向邪恶抗争的“卑贱者”并不卑贱的甚至堪称高贵的灵魂及其生命的顽韧与绚烂。

不管自觉与否,柳萌的自传体散文,以及他状写新时期文坛轶闻趣事的《沙滩拾残贝》、凭吊文坛耆宿的《消失的背影》,都是在书写历史——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感为线索书写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心灵史。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人文知识分子的荟萃之地——开个玩笑,即使是“右派”也堪称“精英右派”,北大荒及内蒙是北京“右派”的“流放”地,也是全国“右派”改造的缩影。因此,柳萌笔下的那些真人、真事、真思想、真情感的流淌,那些“右派”的行状、心态及他们的泪水、辛酸、痛苦及灵魂的呐喊、呻吟……无不具有了全国的典型意义。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媳妇”,更有激愤极端者,称历史是胜利者的“娼妓”。说一千道一万,历史终究还是要回归历史,包括古今中外那些曾“君临天下”、把历史当作“小媳妇”任意“打扮”的人,最终还是得回归历史给他(她)的定位,接受历史的审视与评判。柳萌的那段失去青春的22年,以及其他的文坛旧事,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当历史学家将那段历史总结的概念、抽象为干巴巴地几条“筋骨”的时候,柳萌等一批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作家的作品,会为其注入精、气、神,令这些“筋”“骨”变得血肉丰满而灵动可感。

恩格斯称巴尔扎克是法兰西历史上最伟大的书记员。

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社会的一面镜子。

这不都是对作家用文学负载历史,书写历史的肯定与褒扬吗?

二 持平民立场 抒草根情怀

在一个追名逐利、物欲澎湃、炫权炫富、各行各业都以“官本位”的标准审时度势的社会,作家坚持平民立场,抒发草根情怀,不仅需要真诚、正义与勇气,而且需要定力与道行。对此,柳萌不仅做到了,而且以一贯之。尤其是他的随笔杂文,绝对而坚定的草根立场,彰显来自平民世界的价值与自信。

柳萌说:“比城市更老的是人,比‘特殊人’更多的是普通人,城市是普通人所建,名人大院官员豪宅,同样出自普通人之手。如果说一座皇皇城郭,古老故事和演变历史,构成她独特的文化,最生动最丰富最久远的,恐怕还是城市平民文化。平民文化即使构不成主体,起码不要轻率地被否掉,给普通人留下点生活记忆,这样的要求总不能算奢望吧!”(《还有多少念想留给百姓》),这不是为平民百姓代言,简直就是他们的宣言。此类为平民百姓争话语权、争生存空间的文字,在柳萌的作品中比比皆是——为郊区被忽视而鸣不平的《被城市地图怠慢的乡村》,呼吁保护地域文化、市民生活习惯的《给普通人保留点情趣》,希望什刹海不要被商场淹没的《让什刹海成为文化街》,此外还有《平民百姓的路》《平民百姓的钱》《平民百姓的时间》……

任何一个社会,有平民百姓就有富人、官员;富人有钱,官员有权,如果不受约束再来个钱权交易,很容易异化为鱼肉百姓的特殊的利益集团。解决之道当然在于执政当局的法律制裁,健全的社会监督、监察机制,及道德的自我约束。作家的利器是手中的笔,因此写文章从道德的层面予以劝诫,从利害的关系予以警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未必有显著成效,但终归还是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尽责。而对富人,柳萌进行了一系列触动灵魂的叩问:《富人们做了多少善事》《富人经常想什么》《善事也要讲“成本”》《坦然面对财富》《到底是谁的钱》……面对官员,柳萌也提出了一连串的劝告与追问:《更要提倡听真话》《领导者要善待下属》《为官岂能无情分》《谁来惩治吹牛官》《重举轻落官员笔》《领导者的话语权》《别拿“官话”说事儿》《领导者更应该讲道德》……

柳萌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曾长期品尝过失去公平正义的辛酸悲苦与屈辱,深感公平正义比阳光更重要。因此,他的平民立场,草根情怀,悲天悯人,尊重生命,书写弱者的高贵,维护被损害者的尊严,已融入了他的血脉,化入了他的灵魂,喷涌而出,便是这一篇接一篇的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富有温度饱含情感的随笔杂文。

三 内容与形式:追求完美

散文是一种充满悖论的文体。它有点像小说,需要叙事、状物、写人;然而它又不是小说,它需要比小说有更多的熔铸、挥洒与灵动。它有点像诗,需要意境、意象与哲思;然而它又不是诗,它需要比诗有更多的言说、洞见与感悟。它需要谋篇布局、高度技巧;然而在散文大家那里,这一切又需要退避三舍,化为无痕。它是最容易进入的文体,然而进入容易修炼难,修成“正果”更难。当然这是针对纯散文或者说是严肃散文而言的。柳萌将其他两卷分别标注为“纪实文学卷”及“随笔杂文卷”,唯独把《年光岁影》标为“散文卷”,可见作者本人也是有此考量的。

内容与形式:追求完美,是柳萌这些纯散文或者称之为美文的最大最主要的特点与亮点。

同类推荐
  • 荆江安澜

    荆江安澜

    长江穿越湖北荆州市“九曲回肠”的江段称为荆江。荆江大堤的万寿宝塔附近,有三处显著的纪念物:“盛世安澜”的巨型石碑;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九八抗洪烈士纪念碑。这三处纪念碑石,兴建时间前后虽相距50多年,却共同记录着荆江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水患的英雄壮举。在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作者饱蘸激情,用生动的文笔描绘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相信留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还有深深的感动与思索……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印第安纳速写

    印第安纳速写

    这是一本主要写书美国印第安纳州,辐射周边美国中西部重要城市芝加哥、圣路易斯、辛辛那提、纳什维尔的书。系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肖复兴的最新散文集。通过肖复兴笔下所描述的印第安纳州,方便读者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以求触及到这个美国中西部最富有代表性的农业州和读者的心灵深处,吸收彼此有益的营养,引起相互共有的反思。因作者肖复兴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文笔轻松细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书中又配有作者自己绘画的几十幅速写,使得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名符其实的印第安纳速写。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至两宋,神韵兼备,名家辈出,于是各种选本层出不穷。《宋词三百首》为上彊村民选编,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原是为子侄觅句诵习的蒙学读物,兼收各流派之名篇,共收录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是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宋词选本。本版《宋词三百首》以上彊村民所编之作为底本,详加注释,并做细致赏析,同时辑录陈廷焯、唐圭璋等历代名家的点评,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 凌叔华文集:花之寺

    凌叔华文集:花之寺

    小说集《花之寺》由17篇短篇小说组成。其创作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反映闺中少女的黯淡生活。刻画豪门闺秀的内心世界,表现旧式少女无法主宰命运的失落和茫然,讽刺和怜悯她们悲剧性的命运;二是发露太太阶层的庸俗生活。揭露旧式太太寄生虫般的生活,审视和批判她们麻木丑陋的灵魂;三是展现新式妻子的矛盾生活。表现新女性试图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禁锢的痛苦和无奈,肯定和突显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
  •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些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些阅遍繁华的经典生活美文

    152篇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隽永篇章,代代传承,凝成经典,在时光的长河中滋养了无数人的心灵。本书收录了《没有秋虫的地方》、《要生活得写意》、《人淡如菊,菊淡似人》、《每一刹那都是新生》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成尸录

    成尸录

    世间的劫难出现,神秘的武者开始显露于世人眼中。这一刻,李幕笑了笑。“食物链要开始重新排序了!”
  • 吴版倚天之长相守

    吴版倚天之长相守

    自小我就爱倚天屠龙记里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那时只觉女子当做赵敏,而一生良人应寻无忌。长大后看了原著,陆陆续续看了九版倚天,终是只爱这一版。夜深人静,感念无忌敏敏的爱情,亦为儿时懵懂不知愁的痴意作个纪念,写下这个同人后续,愿与一起喜欢的吴迷一起分享。那时的无忌,给了我对于爱情最初最美好的向往。今亦是。
  • 智多星吴庸

    智多星吴庸

    以武为尊,天下纷纷。智者谋士,茕茕孑立。吴庸没别地爱好,就想改写历史。只因武夫们永远不懂,智慧才是第一生产力。
  • 桃花树下桃花妖:冷王的圈养小刁妃

    桃花树下桃花妖:冷王的圈养小刁妃

    初见时,他美似谪仙,更似桃花妖般的妖冶。他带她逃离火坑,相随相伴五年,他的温柔一次次的让她沦陷,五年里,他将她宠上了天,她误以为他们是相爱的。做梦也没想到,他竟然会以死从她身边逃离。再次的重逢,她才知道一直以来她不过是他儿时玩伴的影子,为博取那人一笑,他竟对他们的孩子狠下毒手。“除了她,没人有资格替我生孩子,只要能让她开心,杀了你又何妨。”最恶毒的语言取代了曾经的甜言蜜语。?“既然你已经找到了你真正所爱之人,那么请你放过我吧,就算是死,也求你给我一个解脱。”她不止一次的祈求。?而他一次次的将她伤的体无完肤后,却不愿放她离开,只因在迎娶那人之前,她是与他最合拍的床伴。???
  • 黑幕下的亡魂

    黑幕下的亡魂

    1967年8月,北京。伍卫东站在北京某大学“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大楼前,望着满校园大字报在微风中如浪涛般起伏,感觉非常的惬意。他的父亲伍中义,在公安部某处任机要科长多年,“文革”中适时贴出了炮轰本单位“当权派”的第一张大字报,成了“亮相”领导干部,进入了造反派的核心班子。老子成了造反派头头,儿子理所当然得到重用,伍卫东很快便提拔为学校造反组织的“副司令”。人一走运,爱情的花儿也开始朝他绽放。这朵花便是同学李英姿,白净的鸭蛋脸上,一双丹凤眼将人心里撩拨得痒痒的。但她的姿色早被造反派司令周闯所觊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边城及其他(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边城及其他(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沈从文,20世纪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质文化史专家。对于许多人来说,他的文学创作一直是个谜:没有新式的留洋背景,也没有传统的学家渊源,而且行伍出身,却能凭借其独特的生活体验为人们创造出一部部经典著作。即使在今天,沈从文先生的许多作品依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 战争至上

    战争至上

    特种兵魏可,东部某岛执行任务,遇伏身亡。死后,惹怒阎王,却因此得到一只神奇左手。重回人间,召集往日战友,在金三角创建境外武装,欲杀回外海复仇。在此过程中,一个惊天的阴谋逐渐被展开……这是一场华夏民族崛起西太平洋的现代战争!无关美色,无关金钱与政治,唯有战争!YY之作,请勿对号入座。
  • 郗先生,你又偷亲我

    郗先生,你又偷亲我

    南都里的女人千方百计的想吸引郗公子的注意,却不知黎晚已经登堂入室。黎晚在一开始,便知道郗璟琛不是好招惹的。三年之期,她还是越陷越深。后来,娱乐圈女神黎晚被爆出绯闻……郗璟琛站出来,“让各位失望了,黎晚是我的妻子。”郗璟琛:心里没点数?黎晚小心翼翼的抬眼看他:我偷吃了糖?
  • 糖

    新邻居通宵赶稿后,那天我足足睡了9个小时,起床时已是傍晚时分。刚喝下一大杯凉开水,我就听到了梆梆的敲门声。门一打开,快递师傅便对我苦笑道:“您住得可真够偏的,在这一带问个路都找不着人呐!”他身后立着一个一人高的纸箱。我跳过了开箱检查的环节,迅速签了单。快递师傅的车刚发动,我便放倒纸箱,就地肢解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