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9000000014

第14章

我连忙从行李架上取下简单的行囊,匆匆地走下车来。出了站台,四下一看,这哪儿像个车站呀?一所破烂的小砖房,孤单地立在铁路旁边,周围是不规则的木篱笆,缺口处穿行着行装各异的旅客。车站前寂寂寥寥,没有多少行人,也没有宽敞的道路,只有茫茫草原与远天相接。更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我等了半天,方有一辆马车行驶过来,我走向前打听了一下,知道是接送旅客的,我急不可耐地登上了马车,向我将要安身立命的地方驶去。

马蹄嘚嘚。马车沿着一条荒瘠的泥土小道行进。当驶过一个岔路口之后,马路宽阔起来,路上的车辙逐渐变宽变深了。远远看去,在马路的尽头,有黑黢黢的一片,如山峦般起伏;走着走着便清晰起来,注目一看,原是一个硕大无朋的建筑工地。展现在眼帘中的是,一排排高耸入云的塔吊,参差不齐的脚手架,高高低低的厂房,以及停放在露天仓库中的大小集装箱。再往前行,则听到震耳欲聋的轰响。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满载水泥、钢铁、木材和机器的汽车、马车、牛车、人力车、手推车,在马路上滚滚而过。汽车的喇叭声、骡马的嘶鸣、机械的碰撞、人们的喊叫,加上咚咚震耳的打桩声,组成一阕无比雄浑的交响乐。

我顿时被这沸腾的建设景象震呆了:这哪里是荒无人烟的草原,它是多么雄伟的建设图景啊!正在我眼不暇观的时候,赶车的马车夫突然向我说道:小伙子,你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吧?我向他点了点头,只听他又高兴地说:你来得正是时候,咱们这儿正在大建设,可需要人哩!

赶车人是个五十来岁的老汉,听口音是本地人。他一边赶着马车一边和我唠嗑。他说:这个车站本来是个不足二百人的小渔村,是达斡尔族老乡聚居的地方,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过去这个地界是一片荒野和水泡子,人烟稀少,野兽出没,除了犯人流放到这里以外,只有打狍子的猎人和捕鱼的渔民才到这里转悠。不知多少年了,人们都是这样打发日子。只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几年,国家大建设开始了,它才逐渐改变了模样。打从去年,听说这里要建造一个大工厂,成千上万的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开到荒甸子来,各种机器也运来了,这里开始变得热闹了,连我这个赶马车的老汉,也跟着忙活起来。接客载货,一会儿也闲不下来。这些日子,天天都有大学生下火车后,坐我的车去工厂,都是从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出来的。往天,一下子能接上十几个哩!今天不巧,才碰上你一个人——你瞅着吧,我们这里非大大地变样不可!

听他滔滔不绝的话语,和刚刚亲眼目睹的景象,使我一下子从沮丧中振作起来了,心头不由得一亮:我的前方似乎不完全是坎坷、崎岖的险峻难测的畏途。偌大的工地还没走完,天色渐渐暗了,不一会儿,淡墨似的夜光用黑色的羽翼泼向大地。突然,工地上亮了起来,如九天银河泻向大地,到处流光溢彩,无数盏电灯缀成最亮的星群,勾勒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电焊的火花在钢铁的森林里盛开,处处花团锦簇;熔炉内的钢流铁焰,映照得宇宙又红又亮;无数台打桩机,高举巨大的铁拳,把长长的钢桩揳入地心深处;来回的车灯,如流星般在眼前飞来驰去……无比壮丽的美景,令人目不暇给,给人心灵以震撼。置身于此,我像步入了神话世界,辨不出天上人间。于是,我的心头顿时感到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兴奋和激动。这不正是我曾经朝思暮想的地方和所要投身的事业吗?当年,我之所以会以一个痴情于文学的青年人,决心报考工业大学的机械系,不就是不想做一个只会咬文嚼字、以爬格子为唯一职业的空头文人吗?我要投身祖国大规模工业建设的洪流,以一个当事者的身份,写出自己生活和战斗中的真情实感,为新中国的文坛增加崭新的内容吗?现在,“生活列车”竟意外地把我带进了可以实现我的理想的地方,岂非天助我也!这不仅出乎想对我惩罚者的意料,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还有什么理由灰心丧气、自怨自艾甚至怨天尤人呢?我应该感谢生活对我的厚遇,用对理想锲而不舍的追求,对事业驰而不息的努力,来驾驭自己的命运之舟,一直航行到光辉的岸边……想到这儿,我的身心不禁陡然一振,顿时感到身上充满无穷的活力,思想也像插上翱翔的双翼,向无尽的远天飞驰。

啊,生活的天地原来是这样的辽阔!现在,我才感觉到:我真正地“走向生活”了。

次日,我便到工厂的人事处报了到,当即把我分配到设备处工作。紧张的生活开始了。我每天都泡在大批机器停放的编组站里,对照图纸,验收国内外运送来的机器,它们多半是我在学校和书本上没有见到和听到的,繁忙的工作,各式各样的机器,使我的知识大长和眼界大开。不久,我又被调到产品设计处搞产品设计。在这里,我参加了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和大型轧钢机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跟随那些年高德劭的老专家们,奋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设计室的绘图案旁,在试验室的仪器跟前,我们在进行着前人未曾做过的崭新的事业。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填补了我国重型机器制造业的空白。那时,极“左”路线的阴霾虽然越来越浓重,政治运动不断地把我们折腾得寝食不安,但是,崇高的理想在鼓舞着我们,使我们仍然能够冲破极“左”的路障,进入一个个光辉的顶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根据自己切身的感受,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作了新的长篇小说《钢铁巨人》。我歌颂了中国有志气的工人和知识分子,以大无畏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制造了世界尖端产品,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像巨人一样在世界的东方站立起来了。

《钢铁巨人》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的好评,而且被搬上舞台,登上银幕。这是我走上生活后那段生活对我的厚赠。

因此,我感谢生活。

而在新时期到来后的1980年,长篇小说《大学时代》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小说面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大学生们更是争先阅读,《大学时代》成为当年的畅销书,曾经一版再版;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连续广播,可谓家喻户晓了。去年,我出版了十卷文集,《大学时代》是文集的首篇。

韶光易逝,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在无锡创作《大学时代》的情景,仍然难以忘怀。因为无锡美丽的风光已经注入到我的心灵深处了,经常在我的作品中浮现出来,我十分珍惜这段特殊的经历。

我非常欣喜地获悉:改革开放后的无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她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百业兴旺,物阜民丰,是长三角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无锡变得更加美丽了。因为与她有过往的那种同时经历,我为无锡的发展与繁荣感到无比的高兴。

2009年3月26日于北京潘家园陋室

2009年12月21日再改

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崇尚并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人们经常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物来比拟人的美德,比如,梅花便是最典型的范例。它的香和美是其他的花木难以企及的。它不仅以清雅俊逸、孤高傲世的风度备受人们的高度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凝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敬重,就像古人所形容的那样:“水陆草木之花,香而可爱者众,梅独先天下而春,故首及之。”

我在众多花木中,也独钟情梅花;我之爱梅,始于我的祖父的遗传基因。

我的祖父是清末的一个秀才,他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但因生不逢时,身居乱世,不得大展其才,只能屈居乡里,以教书济世谋生。祖父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书法,先学柳公权楷体,后效王羲之行书,大笔一挥,笔走龙蛇,或如天马行空,或若行云流水,一代书家,名扬四方。据说,当年前来我们家向祖父求书者不绝如缕。另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养花。老人在世时,在我们家的院子里,遍植各种花草树木,其中以梅花最受老人的宠爱。他努力搜寻各类品种、各种颜色的梅花,并以各式器皿和选择适当的角落,精心进行栽培。因此,每到冬末春初,这些梅花便先后绽放,满院清香,馥郁扑鼻,远亲近邻,纷纷前来观赏,大有门庭若市的气概。祖父还酷爱古人歌赞梅花的诗词,在他赠送给友人的条幅里,总爱引用前辈古人咏梅的诗句,其中最多的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而他自己经常念叨的却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那首咏梅诗:

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其实,陆游的这首诗,在古代文人的咏梅诗词中并非最上品,祖父对它的偏爱,应该与对诗作者的敬重有关。陆游的人品、文品,以及他毁家纾难抗击异族侵略的爱国精神,一直被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传为美谈,祖父亦视其为文人的楷模。祖父由植梅、养梅、观梅,进而艺梅、品梅、颂梅;从梅花的神、韵、姿、香、色,进而品味人生,追求生命的完美,这种独特的品格,至今尚为族人津津乐道,也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

后来,因受天灾之害,兵燹之苦,特别是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祸及我们家乡之后,导致了我们家道中落;不仅财产损失殆尽,还要向他方逃难,加上祖父驾鹤西去,满院花木,亦随之凋零,那些梅花自然也就“零落成泥碾作尘”了。直到我的父辈长大成人,特别是我的伯父因善于在逆境中打拼,集资开设医院,事业有成,才逐渐恢复祖业。此时,伯父又拣起祖父的嗜好,在家院内植花养草。当然,他也不会忘记祖父对梅花的偏爱,在可能的条件和范围内,又将各类品种的梅花移植过来,精心栽培。于是,每年初春,我们又可以欣赏到标格雅秀的花朵,嗅到她馥郁的芳香了。

我因为父亲去世很早,幼年失怙,孤儿寡母,只好依靠伯父生活,所以可以和众堂兄姊一同享受伯父为子侄们创造的小康家境,同时观赏那在乱世中难得的一隅春色。耳濡目染,也对梅花钟爱起来。

因为属“书香门第”,我们兄弟姐妹从很小的时候便会背诵许多古典诗词,老人教孩子,兄姊教弟妹,大家经常在一起吟咏,其乐融融。记得在每年梅花盛开的春天,兄长们常常诵读古人的咏梅诗词,我印象较深的是宋人林逋的诗: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七律,妙在字面上没有一个梅字,但是,却把梅花的品格、特性、芬芳,包括人们对她的艳羡、赞美、颂扬充分表达出来了,令人一步三叹,回味无穷。我当时处于朦胧状态,但也囫囵吞枣般地记下来了,直到成年之后,方才稍稍领略到诗的内涵,但也难说了解其真谛。渐渐懂事后,知识增长了,不知何故,我却对“三苏”父子特别崇敬,尤其对苏轼的人格和品性深为赞赏,因此,对他的那首咏梅五律便牢记在心了,诗曰:

二月惊梅晚,幽香此地无,

依依慰远客,皎皎似无姝。

不恨故园隔,空嗟芳岁徂。

春深桃杏乱,笑汝益羁孤。

当时,也只是觉得这首诗不大一般,比其他诗人的咏梅诗都高出一筹,直到现在,或可领略其内涵之一二。苏轼笔下的梅花,如同他的为人那样:清冷孤傲,不屈不挠,具有梅格的同时,又不失人性的细腻;特别是他将梅花置于广阔的时代舞台上,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宦途坎坷寄寓在内,咀嚼起来,可引出无穷的奇思遐想。

而姐姐们,出于女性的偏好,她们却更喜欢李清照的词,我记得她们经常吟咏的是那首《清平乐·咏梅》: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这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此时,她已经没有早年意气风发的豪情,国破家亡,流落异乡,心中充满凄清和悲凉,因此,这首咏梅词,也和她的心情一样,时时处处“满衣清泪”了。这正好暗合我二姐树芳的心态。因为她的丈夫在抗日战争初期,秉着年轻人满腔爱国热情,投笔从戎,奔向杀敌疆场,在一次反抗日伪扫荡的战役中,身陷重围,最后壮烈牺牲。从此,二姐便伺候婆婆,抚育幼子,过着清心寡欲的“未亡人”的生活,和李清照可以说是心心相印了;而且梅花也与她孤高傲世的性格相符合。

及长,我负笈他乡读书求学,先是在苏北名校省立徐州中学读了六年,经历了时代的巨变,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吟月;后来,考取了从著名的北洋大学脱胎而出的天津大学,因为我学的是工科,功课繁忙,有做不完的作业,也无暇寻觅北方种植很少的梅花。直到1957年年初,学校派我们班的同学去无锡柴油机厂做毕业实习,才得以在那座江南名城重新观赏到梅花的芳姿。

初到无锡,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学子们,立即被这颗南国明珠的美丽倾倒了。那碧波荡漾的太湖,那奇绝峻秀的鼋头渚,那古城中美轮美奂的古庭古院,那钟灵毓秀的寄畅园,那绿得滴翠的惠山和锡山……处处显示出她青春的活力。特别是花绽枝头、清香馥郁的梅园,更能吸引我们那一颗颗青春勃动的心。老师似乎与我们心心相通,在来到无锡之后的次日,专门携领我们去游览梅园胜景。

同类推荐
  • 逃亡

    逃亡

    本书是前苏联戏剧大师布尔加科夫的剧作集,是国内首次成规模地翻译引进。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位戏剧大师的现实关怀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书共收入七部剧作:《土尔宾一家》《卓伊卡的住宅》《紫红色岛屿》《莫里哀》《伊凡·瓦西里耶维奇》《逃亡》《巴统》。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除了西藏,不知道还能去什么地方

    除了西藏,不知道还能去什么地方

    我要走了,前往成都,然后想办法走川藏线,去拉萨;三年前我去过西藏,8月末9月初,走的是青藏线,从西安乘火车到格尔木,再乘汽车去拉萨;还在长江源头沱沱河边住过一夜;那个时候,青藏铁路正在建设中,到处都可以见到修建铁路的机器和工人;在我的思维中,总想在青藏铁路贯通以前去西藏,以原始的方式转原始的八廓街;在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知道西藏,就幻想什么时候亲身体验西藏;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应该是在夕阳西下,彩霞满天的时候,或许在清清的豆苗地和红薯秧中间。
  • 倾斜的中原

    倾斜的中原

    去年以来,我萌生了养鸽的情趣,就写信给在洛阳工作的弟弟要鸽子,我知道,弟弟养了不少好品质的信鸽。不久,弟弟从洛阳来郑州,特地为我送来一只不一般的信鸽,他说,这只有四年鸽龄的雄鸽,曾在武昌至洛阳的1000华里竞翔赛事中获得了好名次。
  • 从往事门前走过

    从往事门前走过

    也许走过的人生驿站,就不能回头。即便回头,也不可能再找到当年的痕迹了。驿站重新装修,旅人华发丛生,小乔变老乔。老乔也得往前走啊!
热门推荐
  • 涴漫的狱中日记

    涴漫的狱中日记

    考古学家新近在东亚大陆上发见许多古代文件。那地方本来“人”迹稀少,毒蛇猛兽横行;现在还是莽莽苍苍,一片凄凉荒芜的秽土,白骨如山的堆积着,满地是毒虫的旧穴,可惜也塞满了泥沙,——这是洪水之后的遗迹。要想考察地下的化石及地面的废址,来研究此地古时的社会,真正不容易。至于那些文件——当然都是烂纸破簿,水痕宛漫,还有乱七八糟,泥污血染的“鸟兽之迹”,实在难以看清楚,加以上面所写的文字,又象埃及古字似的所谓象形字。——很要象拿破仑第一征埃及时那些学者的刻苦研究一番。果然,这些文件之中居然有几位东亚语族学家考究出一张破烂的文字。
  • 快穿黑化主神别傲娇

    快穿黑化主神别傲娇

    唐可心是一个平凡的女高中生,却因为舍友的一只臭袜子,离奇死亡,然后,叮!什么鬼?恭喜宿主成功匹配男神别跑系统!从此,唐可心可悲的在一次次的穿缩中,收集主神碎片……
  • 果蔬青恋

    果蔬青恋

    《丑女如菊》续集,描写菊花儿女们的故事,大靖青龙王、白虎王、朱雀王、玄武王四灵前传。
  • 蛇吻谜案

    蛇吻谜案

    煮剑山庄位于大别山脉的某处,依山循势而建,气势甚是恢宏。庄主上官九雄,曾凭借手中七尺青锋,会遍了大江南北的无数成名耄宿,竟是全无败绩。正当上官九雄声誉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在大别山择地修建煮剑山庄,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不过上官九雄虽然退隐,却非不过问江湖中事,每年秋末之时,这位煮剑山庄的庄主都会发帖邀请武林中的一些成名人物前来山庄做客,煮剑论道。这一日,煮剑山庄的会客厅内,便有两名客人,坐在紫檀木椅里,一个是年约二十许的年轻捕快,另一个是一名三十开外的佩剑汉子。在他们的对面,庄主上官九雄正襟危坐,他年约五十余岁,红面长髯,目光炯炯,依稀可见昔年叱咤风云的气度。
  • 悍妇重生之宰相狠嚣张

    悍妇重生之宰相狠嚣张

    传闻工部侍郎秦家的二小姐,恶毒泼辣,目无尊长。——嫡母听了微微一笑,笑得嘲讽。听闻她嚣张跋扈,冷血无情。——嫡女听了欲言又止,一副顾念手足的善良模样。据说她不讲道理,横行无忌,——庶女听了频频点头,横眉控诉。耳闻她无才无品无德无良。——嫡子听了双眉倒竖,以她为耻。听说她……——秦侍郎拂袖而走,我秦家没有此人!谣言猛于虎,本是一个风姿不凡,飘然若仙的女子竟令世人曲解如此,顺理成章,她出众容貌遭人妒,被毁容;惊世才情惹人忌,被断手;豁出性命讨公道,落到一个被家族遗弃,被世人唾弃的境地,只得到两字:活该!可怜秦家二小姐,受不了命运的不公,投井自尽,弄死了自己,因缘际会,穿来了秦臻容,壳子还是那个壳子,里子却不是那个里子了!有些话说出了口,就不是那么容易收得回咯,不弄得你鸡飞狗跳,尖声高叫,怎么配得上各位苦苦在外散播的美名,怎么能全方位立体式向诸位诠释纨绔二字。琴棋书画看不懂,德言工容皆为空,坑蒙拐骗样样通,百无一用纨绔女,世人皆笑,嘲笑,耻笑,轻蔑地笑。秦臻容淡淡一笑,依旧纨绔到底,纨绔出高度深度新天地,在众人讶异中破旧例,登朝堂,立功业,成为大齐开国以来第一位女官,并且官运亨通,前程锦绣,无人可挡。秦臻容混得风生水起,谁想背后中箭,政敌暗算,被逼成亲誓要将她赶出朝堂,本该如花的夫君,竟变作了京城第一废少!京城废少封忻平,世人鄙视,卖国求荣,不知廉耻,除了好事,什么都干。是可忍孰不可忍,废少是吧,要你变阉鸡!小剪刀已经备好,只待废少,废少却摇身一变,丰神俊朗,绝美无双,还捧着一颗真心,将今生许她。她,她下不了手了。罢了罢了,既然你不嫌弃我貌丑断手,就这样过吧。怎么,还有事?啊,你有血海深仇?秦臻容剔剔牙,淡淡道,恩恩,知道了,知道了,不要靠过来,一辈子那么长,帮你就是。不用不好意思,更不用以身相许!风云变幻朝堂,诡异难测世间,且看纨绔女子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逆天下,创传奇!女主成长文,本文一对一,欢迎入坑~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那一道曙光

    那一道曙光

    生活随笔,没有什么好可以介绍的。望,谅解。
  • 谁说这算是情愫

    谁说这算是情愫

    林泠喜欢上了认识六年的段杨,他们的整个青春都有着对方的陪伴。但林泠和段杨间好像不太可能?双向暗恋,回忆与现实穿插,主要以回忆为主。
  • 柏宜斯的猫

    柏宜斯的猫

    在安斯艾尔的世界里,他能看到的,应该说是看到过得,只有三个人他记得很清楚。柏宜斯,布莱恩,玛丽。其他人的出现,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名字,或者他想象的样子。出生在皇室,他没有可以选择的地方,没有可以躲藏的地方。但是只要那个地方有你。就确信自己有人守护。
  • 外滩里十八号(贰)

    外滩里十八号(贰)

    外滩里是上海南市方浜路上的一条弄堂;外滩里十八号是弄堂里的一栋石库门。郑二白,他在方浜路上开了一间中医诊所;关壹红,这位落魄的千金大小姐下嫁给了郑二白。茅捷所著的《外滩里十八号(2)》讲述的就是这对老夫少妻的奇葩故事。外滩里十八号里头住着一群小市民,有拉黄包车的、炸油条的、贩菜的底层百姓,也有开诊所的中医、办报的亭子间文人,他们把“狗洞能钻、龙门能跃”的生存哲学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