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9000000036

第36章

我是个古典诗词爱好者,仅能欣赏而已。今天评论马凯同志的这本“诗词存稿”,也还具有欣赏的性质,不确当的地方,一定在所难免;何况,在文学作品中,诗是最难评论的,意象纷披,景情万状,见仁见智,其说不一。拙文如有不当,就请作者和读者见谅吧!

2005年元宵节于北京潘家园陋室

“三余”余味意无穷——读沈鹏先生的《三余诗词选》

沈鹏先生乃当代书法大家,为我国书界的领军人物,他集古今诸名家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经常可以从报刊(或友人的厅壁上)看到他的作品:飘逸恣肆,劲遒挺拔;特别是他的狂草,如大江东去,似天瀑垂地;又如天马行空,鹏飞万里;给阅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陡增一种豪壮之气,令我非常感佩。及至近日读到他所赠的新作《三余诗词选》,诵读之后,对沈先生又有进一步的认识:原来他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词家。其作品品位高雅,文思深远,读后有浓郁的审美情趣和别有意味的感怀,方信古人常谓“诗书一家”,实剀切之谈也!

沈先生的诗词和他的书法一样,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气势恢弘。翻开首篇《夏日偶成(二首)》,虽是三十余年前的夏日即兴之作,却也大气磅礴,底气甚足。如“心潮时共风雷激,腕底曾驱虎豹游”,一看便知思绪深远,胸有沟壑了;下一首中的“行看大地翻新景,怀抱江湖思远游”二句,也使人看出作者胸怀的博大;最后两句“恐听争先唤,力疾驰驱未敢休”借屈原《离骚》的诗意,抒发自己的胸臆,足见作者的匠心了。其他如《黄山纪游》的“心事漫随天地远,归来梦笔写金瓯”和《壬申岁杪雪》中的“玲珑世界三千丈,莫问时装裹此身”,以及《雷峰塔遗址出土文物》中的“静观地下庄严相,便接思潮九重天”等诗句,则表达了作者意远心阔、步月凌云的境界。我尤其欣赏《鹿回头》那首小诗,曰:“已穷前路猛回头,地覆天旋水倒流!我爱黎家传说美,生生不息在追求。”那天、那地、那水;那情、那景、那意,都蕴涵其中,读后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悠远绵长。

怀古念今是沈鹏先生大作的又一个特点。沈先生爱旅游,足迹遍及五洲四海,每经一处名胜古迹,辄以诗词寄兴,这方面的作品在本书中占有很大篇幅。作者触景生情,经常发古人之幽思,佳句迭出,珠玑四逸。如《过香溪昭君故里》一诗:“汉室和亲一粉钗,红颜事散逐黄埃。至今尚有香溪水,长想明妃照影来。”通古贯今,情景交融,文思精巧,余韵邃远,诵读时,如亲临其境,眼前似有红粉佳人,飘然远去——她肩负与邻邦修好、维持家国和谐的伟大使命,义无反顾地踏上异域征途;而今她家乡的潺潺溪水,仍然留下她美丽的倩影,引起人们对她的无尽思念。在《沈园》这首诗中,诗人又有另外一种感受:“放翁一曲《钗头凤》,多少痴人接踵来!”《钗头凤》乃陆游关于爱情的千古绝唱,中国人大都耳熟能详;失意的情侣更是感同身受。我也曾经多次游览沈园,站在那饱含无尽遗恨的“伤心桥下”望着那碧绿的“春波”而流连忘返,并感慨万端。不过,我不是沈先生诗中的“痴人”,而是被陆游和唐琬那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能够体会出沈先生的情思。我们和陆游的心都是相通的。本书中还有不少类似的怀古诗词,它们都寄托了诗人的深邃的情愫,有的是以昔鉴今,有的是感时伤怀,读后皆有余音绕梁之叹。

古今中外,最优秀的诗篇皆因为它的情真意切;只有具备这样的特点,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沈鹏先生的诗词所以能够打动人,也是因为倾注了他的真情实感。试以悼念张自忠将军和纪念***烈士的诗作为例,前者是颂扬抗日英雄业绩的长句,后者是烈士的遗作读后感的短章,它们都带有很强的政治性。由于作者是发自内心的感情,虽朴实无华,却真切感人。如:“……我瞻公遗像,好男意拳拳。我观公手书,欲刻高山巅。我读回忆录,字字动心弦。我忆龙战史,热泪催诗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多么崇高的敬意和炽热的爱!每读到这里,我不禁也潸然泪下。诗人对***同志的爱戴,是那么真挚、那么热烈、那么淳切,我在这里仅抄录两句,便可窥其一斑:“血性文章昭后世,行间犹听铁镣声!”另外,在《刘征赠雨点金星砚有作》一诗中,又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与珍惜:“紫云一片知春意,斗室心潮和墨潮。”小小一方砚台,竟然如春意搏动了诗人的心潮并掀起了书家的墨潮,这友情的力量是何等的博大!读者似乎可以看到并且听到作者在“斗室”内一边观赏砚台,一边泼墨于台上宣纸笔走龙蛇的勃勃英姿。这难道不是诗人诗情大发的真实写照吗?

沈鹏先生是书法大家,早已名扬海内外,现在又给读者奉献这样一部有深厚意蕴的古体诗词力作,实在难能可贵;他虽自谦为“三余”,读后却令人回味无穷,余韵不尽,和他的书法一样,给人们以很高的审美享受。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诗词几乎与史同在。我们的祖先应用汉文字饰体绘形创造了独领风骚的有别于其他语言的世界奇葩,集抒情性、音乐性于一体,形、音、意高度统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传统,应该很好地继承。沈鹏先生一身二任,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书法艺术,又在古体诗词上有新的贡献,保持并弘扬了我们的“国粹”,是值得人们尊敬的艺术家。

以上是我读了《三余诗词选》的一点感想。“诗无达诂”。历来人们对诗词都难以作出确切的评价,何况我既非诗人又非评论家,仅仅是一个诗词爱好者,读诗论诗,当然也是从欣赏的角度,谬误之处,定所难免,那么只好请作者和方家哂正了。

2006年4月12日于北京潘家园陋室

剑走偏锋 慧眼独具——读于大清先生的《在历史的夹缝中寻找》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已经逝去的岁月里的人们的功过是非,不论其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他或她真实的身影。只不过有的画面宏大壮阔,有的像细小的尘粒;有的名垂千古,有的稍纵即逝。但是,其铭刻在历史上的痕迹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而如何评价他们,摆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只能凭借后人的眼力了。

于大清先生在大学里攻读哲学,而后从政,虽身居高位,仍博览群书,可谓见多识广,观察历史的眼力应该说是高远的。但是,他不是全景式地俯视历史全貌去评价人物,而是从“历史的夹缝中”去“寻找”最具典型的焦点,因此,较一般的读史者则显得视角甚为独特,思虑更加深刻而精邃。在我看来,却有一种剑走偏锋、慧眼独具的意味。

首先,我们察看于先生是怎么评价几位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重量级的历史人物的。那就是秦皇汉武和魏武唐宗。这几个“大人物”都是创造甚至改写中国历史的伟大先驱。怎样观察他们在推动历史车轮行进中的成功与失误,以及他们在人格上某些独特的方面,一般的历史经纶中几乎都有过论述,人们的认识几乎是定型了。

但是,于大清先生却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进行审视。就是借助于那一个特殊的道具——“东临”碣石。

这碣石其实只是几块普通是石头,位于河北(也有人认为在辽宁)距离海滨五百余米的地方,最高的一块二十四米,最低的一块仅十二米,长期被海水冲刷,嶙峋而圆润,何时匍匐在那里已无可考,应是非常不起眼的。但是,它却被上述几位“大人物”的“慧眼”看上了,从而成为一种历史的标志。

秦始皇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定都咸阳,功业煊赫。为了巩固他的“万世基业”,同时寻找长生不老的药方,他不断出巡全国。当他在一次巡行到浩瀚无边的大海之滨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些碣石,于是,他的灵感来了,要在这里修建行宫,并刻石树碑,以彰显其“千古一帝”的赫赫武功。从此,这些碣石就大有名堂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的皇位刚刚传到他的儿子胡亥,就被遍地起义的义军给推倒了,空留下那几块碣石,成为他“功高盖世”却又“罪行累累”的一个短命王朝的象征。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举世所公认。但是,他又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也为他的臣民带来无穷的后患。他也有出外巡查的癖好。就在多次出巡中,有一次恰好走近了这几块碣石,从而又为它们涂上了亮丽的色彩。特别是他在秦始皇刻石树碑的基础上,又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弘的观海台。站在台上,放眼望去,只见波涛万顷,海天相接,当时的这位“天子”是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但是,在这浩瀚的大海面前,在那几块小小的碣石边,他又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从而改弦易辙,踏出另一条暮年帝王的人生之路。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是毛泽东赞美曹操的诗句。在历史上曹操绝不是小说和戏剧舞台上那样的反面人物,而是文武兼备、雄心勃勃、锐意进取的有识之士。他是在挟带着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的声威、远征幽燕辽海和乌桓的胜利、满怀实现北部中国统一的豪情来到这碣石边的。在这里他触景生情,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为后人留下无尽遐思的空间。但是,磅礴的诗句毕竟不能代替宏伟的勋业,在未能进入他预设的理想壮志之后,曹操导演的大戏便悄然地落幕了。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

过了四百余年之后,又一位“一代天骄”来到了碣石边。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宏图大业、他的“贞观之治”,一直为华夏后人所称道,而世界许多国家的“唐人街”、“唐城”,依然传续着大唐的荣耀。但是,当李世民的功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在远征途中“东临碣石”时,走了下坡路。因为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从谏如流的有道明君,而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皇帝。虽然他的那首《春日望海》显得志得意满,可是,此后不久,他便因迷恋食丹很快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重复了他曾经嗤之以鼻的秦皇汉武的老路。

以上几个“伟人”的“东临碣石”的故事,在今天仍然有借鉴的意义,他们生命的轨迹,令人警醒。特别是让我们认识了除了辽阔的国土外,尚有博大的海域等待我们去开发。也许这并非他们的初衷,但值得我们后人思虑和实践。

紧接着作者又启示我们在“历史的夹缝中”窥视三个绝对的女人,那就是吕后、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她们既是女中豪杰、女人典范,又是女中恶煞、女人异类。她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诸多帝王将相玩弄于股掌之中,将中国的历史搅得色彩纷繁甚至改变了前行的轨迹。但她们的人生,她们的事业,她们的情感,又是那样的矛盾与复杂,带给后人无尽的思索。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为我们详尽地述说这三个女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但对她们的功过却进行了不同寻常的分析。没有一味地贬损她们的恶行,也没有片面地颂扬她们对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做的贡献,而是辩证地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论证,使读者有某种豁然开朗、另辟蹊径的感觉。比如吕后,不仅写出她的阴狠毒辣,也写出她的聪慧锐敏;对武则天,不仅写出她的勃勃野心,也写出她的才能与功业;特别对慈禧来说,人们往往提到她,无不嗤之以鼻并恨之入骨,认为这个女人通体坏透,对中国犯下无可饶恕的滔天罪愆。但作者却对其“网开一面”,从历史的夹缝中,使我们看到她执政于乱世,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晚年思谋变革,冀图顺应潮流,则呈现出另外的一副面孔。

历史就是这样诡谲,扑朔迷离,人们只能从纷繁的乱象中寻觅它的内涵和真谛。

此外,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众多的能臣和名将,以及历代的奸雄和大鳄们。但都不是正面叙述,重复史书的定论,而是从某个独特的角度,选取极具个性的色彩,淋漓尽致地抒发异常的感受,读后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对太平天国起义者的评说,目光直指中国农民的狭隘和民族的劣根性,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令读者产生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

纵览全书,我们时时感到作者那如行云流水般的笔触,给读者以酣畅淋漓的快意,诸多精辟的论述,则发人深省;尤其是那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出自作者独特的感触,不时闪出智者的火花,这就使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史书或随笔,而是我们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难得的奇葩。因此,我非常乐意向广大读者推荐,让我们共同享受一次欣赏历史夹缝中那些独特画面的愉悦,并且从中获取某些可贵的启迪。

2013年8月12日于北京潘家园陋室

一部厚重的贴近现实的佳作——序长篇小说《江河水》

卫东正值盛年,无论在思想上、创作上、生活阅历上,都趋向更加成熟了,再加上他的勤奋与好学,在艺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的与时代合拍、与人民同心、为读者所喜爱的佳作。

我们殷切地期待着。

上面这段话,是十年前我为杜卫东的长篇小说《右边一步是地狱》所作序言的结尾。

杜卫东不负我们所望。就在近日,我极为高兴地读到他发表在《中国作家》上的新作《江河水》,与上一部作品整整相隔十年。“十年磨一剑”,卫东此次果然出手不凡。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部洋洋七十余万言的长篇小说,喜悦之情难以抑制,马上向他打电话表达了我的阅读感受:很高兴他这一次剑出偏锋,为当下良莠纷杂的文坛,贡献了一部与众不同的厚重之作。

同类推荐
  •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梁遇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读梁遇春的散文,不论是青春冲动、少年意气,还是略带沉重的沧桑之叹,都不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就是一个生命旅途中的流浪汉,举杯对月,入火而舞。
  • 峨眉天下秀

    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是天下名山,佛教圣地。然而曾几何时,由于旅客众多,管理不力,峨眉山的脏乱差竟也成为顽症,引起了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的强烈不满。1992年,一位共产党员受命于危难之际,舍生忘死铁腕治山。在他的统帅下,峨眉山十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拿下了诸多全国"第一",并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位铁腕治山人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次遭遇车祸,三根肋骨骨折,颈椎错位;一次被歹徒用自制的炸弹炸伤手掌、脸颊和眼睛;去年身患肝癌,却还曾放弃难得的肝源和拯救生命的机会,与生命赛跑,争分夺秒地工作——他不热爱生命吗,他到底哪儿来的精神力量,这是怎样的一位共产党员呢?
  • 亲历五月

    亲历五月

    这是一本难得的纪实散文。对于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来说,它能牵动你那段对爱与死最为集中与敏感的记忆;对于没有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来说,其中的故事和场景极具震撼力;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它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是一本优秀的救灾类读物。
  •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作者用心细数生命里爱并痛着的小幸福;用自己的情感与心去观看陌生人的幸福与悲伤;用细腻的观照力去捕捉生活。笑着、哭着、记录着,他总是能够把司空见惯的小事情写出一番滋味儿,也总能在痛苦的遭遇中最终选择与生命和解,选择原谅,向阳而生。这些文字,真切地记录一个人的成长:找到了自我、原谅了时间、守护一种芬芳、祝福一段美好、感谢一种真情。这种成长,自带光芒,格外耀眼。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热门推荐
  • 等爱温柔成海洋

    等爱温柔成海洋

    汤淼是自强不息的毒舌女王。曾经,她的喜怒哀乐因他而生,他陪她走过青葱岁月,他享受着她的小体贴,她也乐于为他奉献自己所有的温柔娇羞。只可惜,她为他放下了女强人的架子也没换来两人的一辈子。
  • 三生所历

    三生所历

    这是一个普通中二少年的冒险,没有龙傲天,没有逆袭,穿越?还是有哒。
  • 塔

    如果熟悉晦涩难读的《一座幽灵城的拓扑学结构》,居延泽对自己所置身的幽禁之地一定不会陌生。就像常说的,现实早已在书中存在,很多时候我们实际上并不生活在现实中而是生活在文本中。那书的开头这样写道:头一眼叫人震惊的,是墙的高度;那些墙太高了,通体白色,同人的身材比较显得特别高大,使得这样一个问题根本不必提出:它的天花板到底是有呢,还是没有?居延泽不熟悉那本书,但并不等于就不存在互文性。如果我熟悉那本书,居延泽又跟我讲了,互文就已经成立。
  • 金台纪闻

    金台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不小心总裁爱上我

    一不小心总裁爱上我

    她从来都没有想过世界百楼的总裁会爱上自己,然后他们会住在一起。她大大咧咧一点也不完美,无话不说,没有一点淑女的样子,她喜欢喝酒,是个酒鬼,可他却偏偏对她一见钟情。她是他捧在手心里放在心尖上的宝贝,只要是她想要的他都会给她。她遭到了背叛,被人陷害想治她于死地,她失踪在他的世界里整整一年。这一年里他疯了的寻找着她,一年后她站在他的面前,她却成了一个说不了话的哑巴,他的心彻底的碎了。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混沌印

    混沌印

    一个尘封在远古的神魔时代,造就了如今各个族群的成败兴衰!是什么原因使得当初一度繁盛的神魔文明消失在了岁月的尘埃中,冰山一角都难得一窥?神魔的背后又隐藏着那些?人族从何而来?为什么当初弱小之极、在远古只是各族食物的他们却在后世奇迹般地掌控了时代的命脉?一个神秘少年从大山中走出,将暗涌的洪波彻底搅开!是巧合,是机缘,还是注定的轮回?在少年前行的路上,这一切谜团的神秘面纱也随之慢慢掀开!
  • 从单机到异界

    从单机到异界

    单机游戏宅男王萧受到虚拟现实网游大时代的影响,成为虚拟现实网游大军中的一员,直到一款虚拟现实单机游戏的出现,唤醒了王萧的单机之魂。莫名多出的第八职业?极度罕见的职业体质?神秘无比可进化系统?语焉不详的奇怪任务?一切一切,万般种种。无不表明这个虚拟现实单机游戏并不简单…………刚穿越还没摸清楚情况的时候得低调。摸清楚情况后实力上升了自然可高调。不然摸清楚情况和提升实力是为什么?王萧行为准则:1、不惹事也不怕事。2、惹我的务必小心。3、帮我的铭记于心。
  • 妖骨仙缘

    妖骨仙缘

    她是世上最丑的妖,却爱上了妖界最美的王。死而复生,却沦为他一统三界的棋子。她是天生的灵咒宿主,是他称霸路上的绊脚石。痴痴傻傻,却只把他当做最爱的阿木。他是无可匹敌的万妖之王,却被夺去法力囚禁千年。重见天日,誓要灭仙斩魔称霸三界。他是冷血无情的紫极餮妖,却唯独对她宠爱有加。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
  • 无限之动漫电影小队

    无限之动漫电影小队

    本书曾用名《老婆重生还变身是什么操作》主角:“我,王皓,今天就要打爆掠夺者和穿越者的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