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1900000005

第5章 黄河边的西部旋律(4)

宁夏的贫困,始终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

1982年12月22日,国务院决定成立“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农牧渔业部部长林乎加任组长,国家经委副主任李瑞山、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任副组长。办事机构设在农牧渔业部,负责日常工作。

国务院决定,每年拨出两亿元专款,帮助宁夏西海固地区和甘肃定西、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开发性建设。

“三西”建设任务艰巨,中央要求必须坚持“三原则”:

“有水路走水路,没水路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

1983年1月23日至25日,“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第二阶段在银川召开。在前往途中,林乎加和李瑞山绕道西海固地区调研。秦均在长篇报告文学《扶贫西海固》中,曾这样描述:

车到西吉,眼前一道道光秃秃的山梁,裸露着荒凉的地表,既难见到茅草枯叶,又不见大小树木。正是滴水成冰的严冬,屋外寒风刺骨,村里穿着破旧棉袄的老汉,穿着单裤的娃娃,有的甚至连单裤都没穿,正挤在墙根躲避着呼啸的西北风晒太阳,林乎加和李瑞山忙叫司机停车,走近蹲在墙根的老汉打招呼问道:“这么冷的天,看你们穿得那么单薄,怎么不坐在屋里热炕上?”一位老汉回答说:“有热炕谁还愿在外面,没柴烧炕,屋里比外面还冷。”林乎加、李瑞山就近走进一家,果然炕是凉的。再走进一家,炕还是凉的。一位当地干部告诉说:“咱这里本来就是十年九年旱,去年又是大旱,庄稼没长起来,连喂牲口的草都不够,哪里还有柴烧炕!又买不起煤,不少人家都是靠上山铲草皮填炕。山上本来就没有多少草,这样一铲,真像是刚剃过的和尚头了。”

又看了几家,林乎加、李瑞山的眼眶都湿润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还有如此饥寒交迫的农户。他们这才越发感觉到“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责任的重大。也就是这次考察以后,林乎加提出了扶贫要“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的”,首先是对贫困户要有很深的感情,如果对贫困户、贫困地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麻木不仁,怎么会有扶贫的干劲呢!

“三西”建设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之下,宁夏的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的缓解。

然而,宁夏的贫困人口太多,负担过重,扶贫的过程仍然任重而道远。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故事。

1993年严冬的一天,有一祁姓表弟翻山越岭前往宁夏南部山区,去看望在那里当信用社主任的王表兄。

因为那里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事先未能与表兄联系上,表兄下基层乡村去了。

时值隆冬的傍晚,忽然天空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在这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表弟想返回已经没有可能。这可怎么办?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有一位回族兄弟马老大路过信用社门前。因为表兄所在的信用社人手少,马老大经常来表兄单位帮忙。譬如:挑水,打扫卫生,做饭等。马老大人很老实,且很勤快,深得表兄的信任。之前,表弟来这里时,也与马老大熟悉。

看见信用社主任表弟傍晚徘徊在这里,马老大就非常热情地招呼他:“王主任下队去了,你去我们家吧。”

表弟只好尴尬地说:“看来只能这样了。”

于是,表弟只好跟随马老大回家。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先后徒步走了十多里路,直到夜幕完全降临之时,才摸到马老大的家。

可一进马家小院,这位表弟顿时蒙了:这哪是家?几平方米的院里,就两眼低矮的窑洞,门上都挂着化肥塑料袋子,随着风雪飘摇不停。

这种窑洞,在他老家那里是用来装草料的,还不是用来做圈牛羊或者其他牲畜用的。因为即使像牛圈这样的窑洞,在他们那里,一到冬天,为了给牛羊御寒,也都要挂上厚厚的棉布门帘,而绝对不会挂一个化肥塑料袋子。

就在他感到诧异之际,窑洞里出来一人,马老大一边介绍说:“这是我弟弟。”一边拍着他的肩膀说:“进去吧。”

无奈之下,他忐忑不安地进了窑洞。顿时,借着昏暗的油灯,让他大为吃惊:深不足两米的窑洞就一土炕,土炕上铺着的,仍然是化肥塑料袋子。没有被窝,炕上稍微有点余热,窑洞里寒气逼人。

他不禁打了一个哆嗦:“我的妈呀,这哪是人住的地方?”

马老大说:“上炕吧,你表哥下队时,他经常来我们家住的。”

马老二补充说:“你真赶的巧,我刚烧完炕,今天晚上不冷。”

马老大说:“我们做饭吧,都饿坏了。”

随后,马家弟兄俩出去了。

昏暗的油灯,寒气逼人的窑洞,还有这土炕,他的心里简直不是滋味。

就这么贫寒的窘境,能做什么样的饭菜呢?

不过,对于马家兄弟拿什么来招待他,他早就顾不上了。因为,走了几十里地的山路,他不仅疲惫不堪,而且早就饥肠辘辘的了。

好在大约半个小时的工夫,饭就做好了。这是什么样的饭呢?开水煮面皮。没有盐,什么味儿也没有,还吃出来一根小木柴棒。

好在他是农村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没有计较。

吃完了饭,他就与马家兄弟俩和衣而睡。他想,自己虽然从小在贫困农村长大,但还从未没见过这样贫寒的家庭。

第二天早晨,他起来走出窑洞一看,让他更加惊讶了:自己原来穿的新蓝色中山装,全身上下都被黄土染了一遍。

……

像这样贫困的家庭,在宁夏的南部山区并不少见。可见,宁夏的脱贫的压力有多大?

贫困,是座沉重的大山,是一个地方的死结。

海原,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地处中国西北部最干旱、最贫穷的黄土高坡。

这里不仅贫困,自然灾害还曾降临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1920年,震惊世界的“环球大震”就发生在此地,共有20多万人在这场8.5级的大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如今的海原全县人口约为45.5万。这里基本上没有工业,农业是“靠天吃饭”,只能种些玉米、土豆、西瓜等。2008年,海原县地方财政收入还不足五千万,只够全县一个季度支出的,余下的要靠国家补贴过日子。

2002年3月23日,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来到宁夏的第二天,即前往西海固地区调研。当陈建国发现海原县如此贫苦后,他深情地说:“老百姓生活在这个地方,我睡不着啊。”

即使到2008年,宁夏GDP、财政收入、城乡人均收入,不但无法与东部的沿海省份相提并论,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邻近省区。这一年,宁夏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577元。

宁夏太穷,而宁夏的自然条件亦很恶劣。

宁夏,地处大西北腹地,总体面积虽不大,但用“辽阔苍茫”来形容这片土地,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宁夏又被腾格里、巴丹吉林、毛乌素三大沙漠环伺,年平均降水量很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这曾是宁夏风沙最严重地区的真实写照。

由于多种原因,宁夏经济、教育相对滞后,农村人口比例高,特别是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信息闭塞、人才匮乏等,都是阻碍当地脱贫的重要原因。

西海固,原本水草丰美的畜牧良地,因历史上长年的战乱和人为的破坏,使得在逐渐的滥垦中变成了如今的荒凉。

走进西海固,你会看一片起伏连绵、波涛汹涌的黄色海洋。连绵的高原之间,满眼是深嵌的沟壑,干涸的河道虽然交错纵横,却仿佛无数哭干无泪的眼,无言地诉说着什么。地表被风蚀的痕迹,是西海固的年轮;黄土岗面被侵蚀剥离出的层叠曲折,是这里干燥的皮肤。从黄土地的表层,仿佛能倾听到来自地心的脉搏,感受到祖国腹地的呼吸。

还有,在西部深山中,人们的活动区域半径极小,通婚也受限制,再加上“亲上加亲”等地方陋俗,近亲结婚的比例很高。近亲婚配导致人种退化。在宁夏南部山区,这里的残疾人比例相当高。

而在西部,因为少数民族很多,且获得多生一个或一个以上孩子的政策性照顾,人口增长率本来就高于东部。加上深山里天高皇帝远,多生了也没办法。

西海固人口增长率为2%~4.9%,高出全国平均数的1倍至3倍。

难怪“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保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呼吁向环境退化的根源发起正面攻击。他说:“真正的敌人是贫困和贫富不均。当忍饥挨饿的人连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时,怎样指望他们保护自然资源并关心将来子孙后代的环境呢?”

……

垦荒种粮,要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为防止植被进一步受破坏,政府想法运入煤炭供人做燃料。但是在西北,还有些贫困乡民买不起煤。要烧饭吃怎么办?只好铲草皮、砍树,造成更进一步的植被破坏。

一粮独进,其进也难,以宁夏固原县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该县有19万人,人均产粮800余斤,自给自足且能调出。到80年代初,粮田从55.8万亩增至123万亩,林地减少20%,自然灾害增多。

随后时间不久,固原县不仅不能调出粮食,而且还要靠政府调入粮食,才能维持人民生活。其原因正在于,一粮独进,生态破坏,其他行业受损,无法互补,到头来农业也大受影响。

……

都说一个地方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苦孩子。可是,在西海固,很多学校都是20世纪50年代盖的土坯房,早已摇摇欲坠,不能使用。学校把教师们都安排在教室休息,到了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大家把桌子搬成几排,就在上面酣然入眠了。孩子们的宿舍更是狭小,由于回家大都要经过漫长的山路,所以住校生很多,所有学生都生活在“通铺”中,四五张床板连在一起,上面排骨挨排骨地睡上八九个甚至十来个孩子。一个窄小阴暗不通风的学生宿舍,常常睡着十几个乃至数十个孩子,长年弥漫着让人感到窒息的酸腐味道。

因为贫困,西海固人只好习惯每天吃两顿饭,而一些学生,一周仅带五个馍馍的口粮,一天啃一个。

西海固地区被称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大致是拜上天的吝啬所“赐”:

这里年降水量不过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一些地方一年都不降一次雨。地里的庄稼被烈日蒸烤枯萎,土地也龟裂板结。

水,是被西海固人看成最为珍贵的东西。水窖,是西海固家庭最神圣的地方。人们企盼着夏日里来场雨,如果夏日旱了没下雨,那就要等到冬日背尽山凹里的积雪,来年化作一窖浊水,来养活一家人的性命。在过去,衡量一个家庭是否殷实,主要是靠储水量的多少,媒人到了婆家看家底,就是看看这家是否存下几窖水,没有存下水的人家,是很难娶上媳妇的。在西海固行走,如果是向淳朴的山民讨干粮馍吃,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是向他们要口水喝,却会让主人犯难。

西海固,曾是一个给人以水草丰美感觉的名字。可如今的西海固,却是一个严重干旱的地区。

……

这一带年平均降水只有150毫米至550毫米,而蒸发量却数倍于此。地表水源,多是盐碱苦水,饮用和灌溉都不宜。多数地方只能靠天吃饭,人畜饮水都有困难。

从地貌来看,西海固“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

1996年的5月下旬,我第一次从银川坐火车前往兰州,过了中卫,便见到一连串水淋淋的地名:长流水、一碗泉、营盘水、兴泉堡、喜集水、赵家水、狼抱水、丰水村……

乍一听到这些名字,人们或许会认为,这一带是水乡泽国。

其实不然,这一带却是一片干旱的土地,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缘,正介于素以干旱贫困而著称于世的定西与西海固之间。

为何当地人要起这样的名字?这就如同鲁迅笔下的人物“闰土”一样。因为“闰土”命中缺“土”,所以名字中自然就加上个“土”字了。

这里有的乡村缺水之至,干脆把地名称为“喊叫水”,以便直截了当地表现久旱盼甘霖的心情,宁夏同心县有乡名为“喊叫水”。至于称为“喊叫水”的村庄,在这一带,据说为数颇不少。

每逢旱季,送水车扬着漫天黄尘慢腾腾地爬上山来,沿途的鸟雀竟然不怕人,而栖上车顶和车边偷“咂”几口水;大大小小的牲畜家禽们,跟提着水桶准备接水的人群一样,拥在车旁互不相让。这一切,都是为了好“咂”上几口活命的水。

在这里山路上,你若见到肩上扛着自行车内胎行路的人,那内胎多半是圆滚滚的,而这不是充满了气,而是里面灌满了路上喝的水。

要是一时断水,人们就只好运用水窖里积下来的雨雪水了。那不动的死水,长满了绿苔,颜色极浑浊,味道虽不好,可是命更重要,只能吃它。

在西海固,若在老乡家喝水,多不敢把喝剩的水一倒了之。在这水贵如油的地方,谁这样干,准会挨骂,也确有人被骂过。

“老家十年九旱,记得1982年全年几乎没降水,土地泛着白色,没一棵绿草,牲口百分之八十都渴死了。”从同心县纪家乡耍艺山村搬出的马林说。

“80年代的泾源,冻、水、雹等灾害俱全,七八岁的孩子没裤子穿。”20世纪80年代从泾源县搬出的白生林说。

……

回首往事,西海固移民总能说上一段因灾致贫的辛酸事。尽管受灾已成常态,但灾害在移民心中仍留下深深的烙印。

同类推荐
  • 总统班底(译文纪实)

    总统班底(译文纪实)

    伍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在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周六的新闻编辑部异常宁静,当伍德沃德开始打电话的时候,他注意到伯恩斯坦也在从事这桩盗窃案的报道。哦,天哪,可别是他。伍德沃德想起了办公室里的一些传闻,说伯恩斯坦很有抢新闻的本事。……1973年4月30日,晚上9点钟,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有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播音员庄严地宣告。尼克松坐在他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他家人的相片,另一边是林肯的半身像。总统开始发言:“……今天,我作出了任职总统期间最困难的决定,我接受了两位最亲密的同事的辞职……在任何组织中,为首的人必须负责。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接受这一点……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使事实见诸天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体制包括了坚定不移的大陪审团,诚实的检察官,勇敢的法官,以及强有力的言论自由……”……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 那么慢,那么美:三生三世里的宋词

    那么慢,那么美:三生三世里的宋词

    宋朝文人的自由培育了优质文化的佳酿,然而也是因为太过自由,而显得凌乱、散漫,每每励精图治的最后都是人去朝空。如果非要为宋朝的历史寻找一个可以匹配的标本,应该就是曾卓的那首诗,“一棵悬崖边的树”。她被历史的风吹到悬崖边,因为崖边的晚照、晴空、如茵的绿草、奔流的小溪而变得绿冠成荫。也因为这种滋养,宋朝的大树生长得越来越丰盈。可惜枝繁叶茂的时候,她也负着危险。她总像是即将要展翅飞翔,又像是会倾跌进深谷里一样。“物极必反”,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能够明辨这一层,便会对宋朝的风华有不同的理解。
  • 故乡集美

    故乡集美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在对故乡深刻的解读和娓娓的叙写中饱含着作者的情和爱,55篇散文让成长中的孩子更了解故乡的历史,让在外的游子更了解故乡的变化,让远到的客人更了解这块土地的风韵。
  • 亚洲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亚洲现代作家作品浅析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此书堪称亚洲现代作家及作品的博览会,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知识性。
  • 穿铠甲的人

    穿铠甲的人

    十二岁那年,我妈嫁给了杨青春。这是她第三次嫁人了。这一次没有了送亲的队伍,杨青春走在前面,我妈拽着我走在后面。我低声说,你放开,我不会逃跑的。她看了我一眼,拽得更紧了。我很后悔,什么留下来一个人生活,在家种地或出去打工的事,根本就不该告诉她,否则,昨天晚上,我就不会挨她一巴掌,现在也不会被她押犯人似的拽在手里。
热门推荐
  • 你好苏黎

    你好苏黎

    G城三大豪门世家之一的苏家继承人苏黎,在10年前的一场车祸中侥幸存活。10年后作为苏氏集团的“傀儡总裁”苏黎一点点的将苏氏集团重新掌控在自己手中。林韶栩一直觉得他对苏黎谈不上有何感情,一直以来二人的交集也不过是生意场上的各取所需,相互利用,他以为他想要的不过只是苏氏集团,但在得知苏家与莫家即将联姻的消息时,林韶栩拿出那枚放了许久的订婚戒指陷入了沉思苏黎从未想过,10年前的车祸会牵扯出种种家族秘辛,原来这个世间果真只有利益才是永远的。沈亦文以为他只是想要能够陪在苏黎身边,想要的只是看着她、保护她。但他慢慢发现他要的是她
  • 歌德之勺

    歌德之勺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散文精选集《歌德之勺/张炜少年书系》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歌德之勺》分为“绿色遥思”“默默挺立”“人和芳草”“歌德之勺”“稷下之梦”“让我寻找”等六辑,以友情、爱情、成长、哲思、旅游等角度,收录张炜不同时期代表散文六十余篇。张炜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歌德之勺》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
  •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上清高上玉晨凤台曲素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酒的奥妙

    酒的奥妙

    清人施补华在《岘佣说诗》里评子羽先生《凉州词》的后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作悲伤语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还说,究竟酒的作用,“在学人领悟”。看来,喝酒的未必作得诗;作诗的大都是喝得酒的。到北京以后的喝酒记忆,已经是七八年以后的事了。大多是和作者、同学、同事之间的小酌,你来我往,难得会聚。那时要凭票吃饭凭票买酒,不是很方便,但一得机会,总有人会大方地拿出瓶酒来,且是带有地方特色,现在看来都是名酒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度,不限于自己的感受,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余生,请将我遗忘

    余生,请将我遗忘

    程雨霏说:余生,你将我遗忘沈越苦笑,云淡风轻地反问道:没有你,我哪有余生?四年前,她淡淡一笑,容颜惊艳却不经世俗沾染,世界都为她失去了光泽。从此他便认定了她。可她心里有个秘密,横亘在两人的爱情之间;再次见面,她却与旁的男人过往甚密;他道:我不同意分手。她苍白一笑:可你已与别人有了婚约。他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我可以悔婚。她倍感讽刺,婚都可以悔,誓言又算得了什么?……时光荏苒,事过境迁。一日,她泪眼朦胧地问他,“那年你说娶我,现在还作数吗?”他笑着将她揽入怀中,“作数,一辈子都作数。”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 纵横之当世为妃

    纵横之当世为妃

    我是我?我不是我?我是谁?你又是谁?为谁而来?不远千里?满身伤痕。那是不是爱?夹杂着噬心之痛的,终成不了的恨?倾注于生命全部爱的,总敌不过时间无情的侵蚀与命运狠心的捉弄。剧情版:你入鞑靼是为了我?哼,不远处传来了凄冷的笑声。你是为了灭掉瓦拉,而求得短暂的和平,逆转朝庭之事。五年的结发之妻,你可有一次,带我骑马去山上看日出?可你却带了她去了,而今你要娶她为妻,我无话可说。我已家势败落,孤女难存,身份成了埋藏深重的祸患,不如你放了我!周恒从没有想过,有个人会在他的生命里如此重要,此时,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手的,生同寝,死同穴。
  • New Arabian Nights

    New Arabian Night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罗之逆天神决

    修罗之逆天神决

    体内封印着三十扇神秘巨门,少年东方宇必须在三十岁之前破解封印,而若不然体内血液便会干枯而死……而每一扇门都隐藏着惊天之秘……少年需要一步步走向那巅峰强者之列!修罗逆天神诀五篇合一,踏上那逆天之路!“修罗前辈,你没完成的意愿,那便我来吧!”“天待我不公,我便捅破你这所谓的狗屁天!”火血蝎一出,世间万物皆虚无!狼皇现世,榜首之争,震惊四座!土灵锤一出,碾碎苍穹!凡是看到鬼神夜哭图图案之人,第二天必定会诧异死亡!万物复苏,一切生命选择臣服!最终金针爆,生命犹如蝼蚁!仙毒体质爆发,生灵涂炭!……“玩火你不是我的对手,玩毒也不是我的对手,玩水你更不是我的对手,你玩什么行?”“哦?你说你擅长玩冰,那对不起,冰尊主宰了解一下。”“你又说你擅长玩肉体的力量?那也对不起,我肉身已达到不朽。”“玩什么都不行,你干脆死了算了。”(不喜勿喷,谢谢)欢迎加入书友群:856331482
  • 最忆不过少年游

    最忆不过少年游

    易平生这辈子最恨的人是陆怀信。最爱的人,还是陆怀信。十七岁的大雨滂沱,她一字一顿地告诉他:“陆怀信,我爸是替陆庆城顶罪。你如果信我,我等你到飞机起飞前最后一刻。”二十二岁的大雪纷飞,他看见她在另一个男人怀里:“陆总啊,我认识。前男友,老熟人,人吗——”她挑衅般抬眼看向他,笑得人畜无害:“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