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1900000006

第6章 云帆济长河(1)

穿越崇山峻岭,穿越远古的呼唤,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流而来的一条神秘的大河。

黄河,这条东方巨龙,奔流着民族的血液。从青藏高原一路飞流而下,奔腾咆啸,浩浩荡荡,使人肝胆欲裂!唯独进入宁夏,她慢步舒缓,信步闲庭的恬淡。

在亚洲巨人面前,民族的诗人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她的怒涛,发出她的狂叫,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嘹亮歌声。

一条大河波浪宽,天下福音佑宁夏。

“黄河金岸”,一个春天里的美妙音符,回乡人一颗跳动激情的心,像奔流的黄河水一样的喜悦。

“黄河金岸”,一首时代的昂扬旋律,它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西部激情,首先在回乡点燃。

这激情,澎湃万丈!这激情,铿锵豪迈!

黄河奔流

宁夏,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宁夏,地域小,人口少。

宁夏,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是典型的内陆省区。

宁夏,既是民族地区,又是革命老区,是全国几个集中贫困连片地区之一。

宁夏,既有引黄灌区,又有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有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地理特征明显,在西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西部的缩影。

前任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宁夏时,曾这样说:“要把宁夏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确定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坚持解决当前紧迫问题和谋划长远发展相结合,努力开创宁夏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宁夏,需要面对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宁夏的优势在哪?

宁夏的地形,乍看上去就像个枣核,中间宽,两头尖。

有一首民歌形象描绘说: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

在宁夏旅游,你会发现:一会儿在沙漠,一会儿又在绿洲;一会儿是杏花春雨江南,一会儿是长河落日孤鹰……塞北大漠与江南水乡,巧妙结合,错落有致。

在中华大地上,山脉大多是呈东西走向的,而在宁夏却有两座南北走向的山脉:那就是著名的贺兰山和六盘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贺兰山,最早见于《隋书·地理志》《隋书·宇文庆传》《隋书·赵仲卿传》记载。到了唐代,贺兰山已颇为闻名,《旧唐书》《新唐书》皆有记载,且出现在各种史籍、文学作品中。咏贺兰山的唐诗,则不下20首。唐代李吉甫的地理名著《元和郡县图志》卷四灵州保静县后记载:“贺兰山,在县西九十三里。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同为唐代杜佑所著《通典》记载:“突厥谓驳马为曷剌,亦名曷剌国。”“曷剌”当是“贺兰”之音译,同为突厥后裔——突厥语族的哈萨克人,迄今将“驳马”称之为“khula”,亦即唐籍所云“曷剌”,而“驳马”是意译。于是便有了贺兰山之名。隋朝和唐初活跃于贺兰山一带北人当属突厥。

贺兰山属阴山山系,山脉绵延200多公里,最高峰3556米,是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更是银川平原的一块天然屏障。

古代人们对山川的依恋和崇拜是固有的民族传统,他们相信通天的高山都有主宰的神灵。因此,在不同朝代,依山设祭坛、修庙宇、建佛塔。贺兰山,不仅有西夏行宫,古代岩画等名胜古迹,也是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煤炭资源的储量也十分丰富。

明人有诗赞贺兰山:“贺兰之山八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断峰迤逦烟云阔,古塞微茫紫翠连。”这是何等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贺兰山岩画更为世界著名,那凿刻在岩石上的画,竟然有数百幅:从牛、马、羊、犬、虎、豹、狼、鹿,到飞禽以及犏牛;从射猎、交媾,到战争、群舞……人类的活动,丰富多彩,场面壮阔。贺兰山岩画,既是古人类的文化遗存,也是对贺兰山自然生态的真实记录。

南部六盘山,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山。

想当年,一路横扫世界的成吉思汗的铁骑、一个帝王的车辇到达六盘山时,却停下来了。在这里,他的蒙古军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抵抗,这座险山峻岭一度阻挡了他继续前行的梦想。

六盘山的神奇是,助了中国共产党人。1935年,中央红军登上六盘山时,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留下了那著名的词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宁夏的独特,不仅仅有这两座南北走向的奇特大山,更在于有黄河水的滋润。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从天而下的雄浑气势,孕育、造就了中华民族之魂。她,汹涌澎湃,气贯长虹。

《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渎,而河为宗。”她,从青藏高原出发,蜿蜒东流,九曲黄河,呈巨大的“几”字形,如一条中华民族图腾的大黄龙,义无反顾,直奔蔚蓝色的海洋。

滔滔黄河,穿峡谷,过险滩,九回十折,一路奔腾,咆哮万里。

进入黄土高原后的黄河,为她的中上游河段,长达3009公里,约占黄河全长5464公里的55%。整个流域中的76条一级支流,竟有73条是在这一段汇入黄河的。它们在将涓涓细流逐步变成滔滔巨流的同时,也让这条原本清澈的大河彻底改变了颜色。

从甘肃刘家峡入黄的洮河,是黄河接纳的第一条输沙河,每年有2900多万吨的泥沙从洮河进入她的水系。此后,黄河开始由清变浊,裹挟着这些半路进入她体内的泥沙,滚滚向东。而后,经甘肃出黑山峡,孕育出了她的第一大平原。

从宁夏平原腰间穿过的黄河进入内蒙古地区后,在鄂尔多斯高原与乌兰布和沙漠之间游动,受到阴山阻挡后,折北东行,到托克托的河口镇,结束了她的上游流程进入中游,遂掉头南下顺着晋陕峡谷,穿越黄土高原的东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马蹄形转弯,河套平原由此而得名。

然而,人们发现,自西而东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进入宁夏中卫后,则一反桀鹜不驯的常态。在银川平原之间,她东移西摆,以其充沛的水源,滋润着两岸土地,形成了如今的河床和漫滩地带,湖泊湿地顺势而成,在茫茫沙海中,神奇地孕育出了一片富足的绿洲。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天下黄河富宁夏。”

“塞上江南。”

……

或许,这就是世人对美丽富饶宁夏平原的赞许。

黄河,流淌在北方大地辽阔的平原和广袤的草原上,给黄河沿岸人民带来了水源、富足、幸福,也带来了水患、贫困、灾难,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中华儿女。

然而,当我们一次次站在黄河岸边,看到的是被水、旱、荒、沙反复洗劫的贫瘠土地,看到屡遭蹂躏的破碎山川: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无边无际,曾经林草丰茂的黄土高原,如今已是赤身裸体,体无完肤……

其内心的沉痛是难以名状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表土无存,财富何求?

一位科学家大声疾呼:这已不仅是“大动脉出血”,而是“尸骨分离”,是“魂飞肉散”!

一位诗人悲叹:“荒沙裸露无寸土,从此山河贫到骨。”

然而,黄河在宁夏则不同了。宁夏黄河灌区,渠道交织,阡陌纵横,荷塘映绿,稻谷飘香;山水交相辉映,千顷碧波荡漾……

谁能不说这里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一派江南好风光!

黄河,是我国唯一纵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河,给西北、华北、华东地区提供着宝贵的水源,被誉为中国北方的生命之河。

宁夏地处黄河流域上游,处在毛乌素、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包围之中。沙漠与黄河交相呼应的特殊地理条件,形成这样一种现状:有水,就是一片绿洲;无水,则是一片荒漠。

得益于母亲河的哺育,宁夏——这块处于西北旱塬上的黄土地,才有了“塞上江南”的美誉,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加上足够的水土,就可以转换为瓜果、蔬菜、花草和粮食。

黄河,有着桀骜不驯的性格,水沙参半,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在黄河带来的大恩泽和大劫难的交替中,让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始终战栗地生活。

在对待黄河的治理上,历代君王都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继大禹之后,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批治河精英人物。汉代的王景采取十里立一门、水沙各行其道的方式,使黄河安澜近千年。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提出“疏其下流,浚以入海。”指明了河水淤淀溃决的原因和治理方式。元代的贾鲁、明代的潘季驯、清代的靳铺均以治河先治沙、以水攻沙、源流并治的方法为理论。

历史上每个正常运行的统治集团,都将治河列为当朝要务,“患则治”,成为一条社会发展的铁律。

一代伟人毛泽东,1948年春天,在和他的战友周恩来、任弼时等东渡黄河时,面对滔滔的黄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

四年后的1952年,一个秋风萧瑟的深秋,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黄河岸边,留下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意愿。

黄河为何偏偏垂青于宁夏?

在这里,黄河充分显示了她温柔的一面。在宁夏,早在两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开始利用黄河水自流浇灌,造就了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在这里,历史上的秦渠、汉延渠,还有唐徕渠,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数千年来,黄河由南向北哺育着塞上的千里沃野,使之牛羊成群、稻谷满仓。“天下黄河富宁夏”,这是宁夏这片土地的写照,也是宁夏人的骄傲。

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宁夏岂能空有一腔热情?

宁夏的贫困难题,从现象上看是中南部发展问题,实质上是全区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中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多地少,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贫困问题严重。这种贫困,既有生产条件没有改善的问题,也有过度开发的问题;既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有缺乏增长极带动的问题。

多年的实践表明:单纯就扶贫而扶贫,其结果是越扶越贫,路子越走越窄。

可见,中南部地区的发展,必须纳入全宁夏发展大局,来通盘考虑,来统筹解决。

大自然是有灵性的。你掠夺了她,以怨报德,那你就必然受到她的惩罚。

历史上的宁夏,并不是被沙漠和秃岭紧紧包围的。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是历史宁夏的美景图画。

唐人韦蟾在《送卢潘尚书入灵武》(灵武为今宁夏灵武县)诗中写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说的就是宁夏“粮果飘香耕耘忙”的景象。

历史上,贺兰山曾神祇般养孕福佑了匈奴、突厥、羌戎、鲜卑、吐蕃、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那个南北绵延250多公里、东西宽60多公里的贺兰山,绝对不是今天的“面如死灰”。它一定是北方动植物的乐园:峰高林密,树木葱茏,水草丰茂,马鹿成群。这不仅有明诗可鉴,更有遍布贺兰山的古岩画做证。

《山海经》说,六盘山上“其木多棕”。棕是亚热带植物,大量生长在六盘山上,足见六盘山和它脚下的西海固是多么的温暖湿润。

然而,这一切也都消失了,六盘山上的森林绝迹了,黄土高原上寸草不生了。六盘山下曾经青山葱茏的西海固,却成为万山秃尽,每年水土流失数万平方公里,每年损失1亿多吨肥沃土壤,成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宁夏土地沙化面积达17000平方公里,地处西鄂尔多斯荒漠区的盐池县,曾因滥挖甘草而使土地迅速沙化,面积达700多万亩,占县内沙区面积的86%!

……

可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才是人类的根本。

宁夏的水资源问题,从现象上看是短缺问题,实质上是配置不合理和利用方式不科学的问题。

从用水结构看,农业用水所占比重偏大,且利用效率不高,工业用水、城市用水、生态用水严重不足;从地域看,北部灌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银北地区盐渍化严重,中南部普遍缺水;从季节看,用水高峰时缺水,不用水时无法蓄水。这种结构性、地域性、季节性用水矛盾,共同造成宁夏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宁夏的发展,对水的需求是刚性的。在黄河引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水生态和谐?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宁夏的“三农”问题,从现象上看是城乡差距问题,实质上是工业化、城市化滞后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谋发展,必须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的路子。

还有……

宁夏的问题,现象上看是一个地区的问题,实质上是西部和全国的问题。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曾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中国人喜欢将节气看作大的时间坐标,也习惯于把百年兴衰,看作是历史长河的短暂瞬间。盛衰的交替,犹如冬去春来。多么重大的社会变动和人间灾难,也似乎是过眼烟云。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那样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但同时,也都不像中国人那样奉行着一种独特的、听天由命的生命哲学。

宁夏的境内有一段明长城的遗址。

用这段长城来诠释宁夏的历史风云,似乎太意味深长。在宁夏,历史上除了贺兰山,似乎没有更高大的屏障抵挡游牧民族的铁蹄侵扰。因为,长城仅仅是熟透了的农耕文明紧裹着的装饰。

北方那个沉默的蒙古高原,常常会突然苏醒过来。特别是遇到干旱,游牧人的牲畜大批死亡,他们就会统一起来,冲下高原,给邻近的农业文明带来灭顶之灾。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潮水般涌来的时候,别说长城,就连黄河、长江这样的天堑,也抵挡不住。

同类推荐
  • 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

    本卷收录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这些散文大都写的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散文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
  •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王尔德研究

    本书主要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结合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政治、社会背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王尔德创作的伦理思想在其艺术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了王尔德艺术实践中的伦理内涵和内在关联,着重探讨了艺术与伦理道德既相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具体特征。
  • 人生玩家:蔡澜生活美学(全2册)

    人生玩家:蔡澜生活美学(全2册)

    本套装共2册,分别为《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随心随意去生活》。《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一书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澜书写人生态度的散文随笔集。本书谈读书、交友、饮食、茶道、旅行、情感、婚姻、家庭、花鸟等主题,涉及人生意义、生活情趣、情感培养、养生休闲等诸多内容。《随心随意去生活》一书是知名作家、美食家、生活家蔡澜书写生活方式的散文随笔集。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内容丰富,笔力深厚。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路上的风景

    路上的风景

    本书作者执拗地炼字、炼句、炼意,已有了自己的风格,语言如急雨洗过的白杨,意象如朗月照彻的清潭。
热门推荐
  • 创造符文时代

    创造符文时代

    那一天,万人空巷,所有人都为了抓捕高阶符文精灵而疯狂。那一天,剑圣和游侠外出游历都要带着移动wifi防止护腕断网。那一天,代表着符文的星火印记被烙印在星环高塔之上。仅是一个法师学徒的盖尔文站了出来!所有人都齐声高呼,共同迎接那个美好的时代:符文网络时代!他创造了符文,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讲述了抗倭英雄韦虎臣非凡传奇的一生。韦虎臣少年便随父韦正宝出征广东惠州、潮州一带抗倭,所向披靡,全歼九连山日本海盗;率东兰“狼兵”跟随王阳明征讨大帽山、大庚岭、横水、左溪诸地,历时3年多,经大小数十战,平定福建武夷山;后在福建、广东大败日本海盗。韦虎臣精通韬略,战功卓著,获明皇帝钦赐“哀孝忠勇”匾额,但被奸臣以“犒师”为名,赐“御酒”毒害。韦虎臣的故事被人们世代传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辟支佛因缘论

    辟支佛因缘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焰纹章烈火之剑

    火焰纹章烈火之剑

    原以为人龙大♂战后,世界能够和平一段时间。然而,坏人们可不这么想。草原上,少女与少年的相遇,是命运的指引,亦是宿命的召唤。
  • 王小波全集(第六卷)

    王小波全集(第六卷)

    王小波,一代人的精神标识,他的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显现。他创造的文学美,他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像透过时间阻隔的强光,给无数有思想、爱智慧的青年入带来光明。《王小波全集:似水柔情(第六卷短篇小说)》收录早期作品,唐人故事,似水柔情。故事出入于历史、现实、未来,在不同时空中反思了权力和乌托邦带给人的伤害。小说奇特的想象和反讽的使用带有作者独特的印记。
  • 残寺

    残寺

    残林、残阳,连同他这体不残心却残的男人伴随着这座残寺。一种莫可名状的无奈和一种绵密悠长的空寂、丝丝缕缕网罩着他壮实的躯壳以及无处逃遁的心魂。天下很大,田野和山岭很大,自己又有强健有力的双腿,这些他并不迂腐的内心一清二楚,可他还是滞留在这荒败凋零的寺院中久久不能离去,犹如一棵已被砍伐的树木被浊浪冲卷而来竟落根生叶一样。他自己也弄不明白为啥和这座残寺结下了不解之缘。总有一天你会弃它而去的。冥冥中他时常听见一个朗若洪钟的声音在昭示自己。可是好些年过去了他每日黄昏依旧坐在寺门前承受山风吹蚀,一点没有离去的冲动,只觉那似若神明的声音有些可笑。他不信神、也不信佛,住在寺院里却并非一个已经出家受戒的和尚,虽然周遭林寨的山民已公认他是和尚了。
  • 迎战末日机甲

    迎战末日机甲

    未来人类开启了抛弃资源殆尽的地球的外星移民计划,外星人借着星际隧道乘虚而入,随着与人类展开生死大战。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是忍受坎坷命运打击,还是去捏命运的咽喉,并将其扼死。
  • 果然是亲哥

    果然是亲哥

    写了两兄弟的校园生活到毕业后的生活。哥哥叫陈浩,弟弟叫陈晓。记录了他们都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