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9300000003

第3章

问曰。以何义故名不退转。答曰。以诸菩萨证得初地毕定因故。乃至未得成佛以来。常以深心如实修行。次第增长菩提之心。彼所治法不能障故名不退转。问曰。复以何义。名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曰。以得成就不退转因。谓深心等八种法故。又不退转心相违之法。身见贪等一切烦恼。以见道力悉远离故。又身见等一切烦恼。无始世来随无智生不能远离。取我乐等因离方便般若。为诸世间苦恼所逼。弃舍利益一切众生取于涅槃。是故菩萨得慈悲深心。远离取着我乐等因。有方便般若。虽为世间苦恼所逼。而不放舍利益众生所作之事。断身见等烦恼根本。彼时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圣者无尽意说言。彼心离一切烦恼生。如是等

问曰。若离身见等烦恼名不退转因者。菩萨及须陀洹。俱离身见等烦恼。何故菩萨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须陀洹等退转。答曰。以心行差别故。此明何义。菩萨声闻发心以来。心行等相一切差别故。云何差别。声闻之人不能修学利益他因。是故弃舍利益众生自求涅槃。见三界中贪等烦恼火之所烧无常所逼。厌离三界如身衣火燃。观无常等五阴有为行。乃至离三界结。然后除贪等烦恼。渐渐微薄出过三界。菩萨之人得深心故。常乐利益一切世间。为诸众生作利益行。虽为世间苦恼所逼。以成就方便智慧力故。虽能如实修行声闻道。而不证声闻道。以先断所障取声闻位法故。何者是取声闻位法。谓舍大悲心。不能增长大悲等行。若诸菩萨得深心等修行菩提心眷属等法。能作证菩提位因。彼时菩萨见一切法故。能增长菩提心力。方便推求利益一切众生之事。彼时即见如实法界。见法界故即时远离见道所治一切烦恼。即得毕竟大菩提心。如十地经说。菩萨摩诃萨生如是心。是心以大悲为首。如是等。彼菩萨如是证见道已。方便推求利益一切诸众生。因善学大悲深心等法。离我乐等不为烦恼火之所烧。因不相似故。菩萨摩诃萨常以深心为利益他而修行故。即见道时断三界中一切烦恼。而声闻等先不修集慈悲方便。是故无有利益他行。渐断烦恼后得罗汉。以是义故。大海慧菩萨经中说。菩萨先已修集善根相应烦恼。所谓大悲波罗蜜等。此诸善法名为烦恼。非余烦恼。依彼烦恼为化众生住于世间。以其所求未究竟故。以是义故。虽复俱离彼身见等一切烦恼。而菩萨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声闻退转。如阿耨大池圣者龙王经中。佛告龙王。菩萨摩诃萨所证之位。是出世间法。而不离世间。龙王。有方便般若圣智三昧。是名菩萨摩诃萨出世间位。龙王。譬如声闻入声闻位。名须陀洹不堕恶道。龙王。菩萨亦尔。入菩萨位名为不退转菩萨不堕恶道。龙王。声闻之人。不断烦恼取声闻位。以其未过不自在法得初果故龙王。菩萨摩诃萨过声闻位证菩萨位。是故不取声闻小果。乃取道场大菩提果。以是义故。声闻有量。菩萨无量。龙王。如有二人俱堕高山。其一人者勇健多力。先已习学种种技能。以方便智还上山顶。其第二人身力微少。先不习学种种技能。无方便智。堕彼山下不能还上。龙王。如是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法空无相无愿无为。依般若力观察众生。住于一切种智山顶。复有经说。大德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断身见等无量烦恼。而不取彼声闻小果。乃取诸佛大菩提果。观察一切佛法。以大慈悲心怜愍一切众生。修菩萨行。断身见等一切烦恼。是故不取声闻小果。乃取诸佛大菩提果。须菩提白文殊师利言。文殊师利。此事希有。此大方便菩萨之人。断身见等一切烦恼。而能不取声闻小果。文殊师利言。大德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有大方便所摄智性。是故菩萨虽如实知彼身见等一切烦恼。而能不取声闻小果。大德须菩提。如大力士持薄利刀斩断娑罗树。彼娑罗树即住不倒。大德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有大方便般若智性。是故菩萨断身见等一切烦恼。而能不取声闻小果。大德须菩提。彼娑罗树复于异时值天雨润。即便还生枝叶华果。具足如本众生受用。大德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大慈悲心雨所润。虽断身见等诸烦恼。还入三界方便示现生世间家。随顺一切众生受用。大德须菩提。复于后时彼娑罗树大风吹动。即便倒地更不复生。大德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大智慧猛风所吹。在道场地永灭不生。是故菩萨摩诃萨发心已来。一切心行不同声闻辟支佛等。以诸菩萨摩诃萨心行等法本来不同故。若一切同者。应声闻作菩萨。菩萨作声闻

问曰。如声闻人先断见道烦恼。然后渐断修道烦恼。菩萨何故不同声闻。先断见道烦恼。然后乃断修道烦恼。又问。如菩萨取无量世住。修集无量善根。须陀洹等何故不取无量世住。亦不修集无量善根。答曰。须陀洹等常有乐断烦恼心故。以得无漏对治明故。转转怖畏诸世间故。生如是心。何时当得离一切苦入无余涅槃。故修道中余残烦恼自然渐尽。以是义故。声闻不取无量世住。亦不修集无量善根。菩萨之人无量世来。为诸众生作利益因。为诸众生作利益事。得如是等毕竟之心。复见真如甘露法界。观察一切诸众生身。而实不异我所求处。是故菩萨见修道中一切烦恼。能障利益众生行故。即见道中一时俱断。又以观察利益一切诸众生乐胜涅槃乐。是故菩萨取无量世住于世间修一切行。谓萨婆若智故能明见。修集无量菩提善根。得大菩提利。是故修集无量善根

问曰。菩萨若见修道烦恼能障利益诸众生行。以是义故。于见道中即断除者。以何义故。即见道中不以世间智伏修道烦恼。答曰。远离一切烦恼名不退转因。若离无漏道见法。离无漏道断一切烦恼者。可如是难。何故世间道不伏修道烦恼。若世间道同世间道。无如是力。是故不得言不退转。而此菩萨即见道时永断一切所治之法。得大悲等生毕竟菩提心。名不退转菩萨。应知是故菩萨如实见法成就方便。不取声闻辟支佛地。如实知见一切世间种种过患。为欲利益一切众生行世间行。不舍世间。不为世间过患所染。是故圣者文殊师利告天子言。诸天子。菩萨摩诃萨不住有为不住无为。是故菩萨名为福田。何以故。菩萨离有为法不住无为法。知有为有过。知无为无过。知一切过故。不住有为。知无为法。不住无为。诸天子。如大力士仰射虚空。而彼射箭于虚空中无所依住。而不堕地。诸天子。此事为难。更有难者。天子白文殊师利言。如是之事希有最难。更无难者。文殊师利告天子言。菩萨摩诃萨所作难事复过于此。以菩萨摩诃萨不舍有为而证无为不堕有为而能教化堕有为者

问曰。毕竟定者。如来经说。若毕竟定声闻之人远离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道。人天七反永离诸苦。毕竟证得阿罗汉道。菩萨亦尔断三结等。以何义故。不同声闻。而无量世住。答曰。此义不然。何以故。言毕竟定者。依声闻乘修多罗说。菩萨摩诃萨依无量行依求一切种智。清净出世间道能净萨婆若。大乘修多罗中说。以是义故。菩萨摄取无量世住。问曰。此义不然。何以故。若初地菩萨摩诃萨远离一切对治之法。得毕竟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何义故。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中说。初发心能过声闻地。第二行发心能过辟支佛地。第三不退发心过不定地。第四一生补处发心安住定地。答曰。彼经中依证胜进地依远中远离所治。法依上上地说过不定地。是故此说不违彼经。此义云何。如初禅对治法。此明何义。如小乘人未来禅中断不定因欲界修道烦恼。乃至第四禅中亦说断修道烦恼。以远中远胜对治法而不相违。何以故。以对治因等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初地中断菩提心相违退因。谓身见等一切烦恼。以得成就深心等修行。毕竟远离退菩提心因故。乃至八地中得胜进远中远胜对治法。名为过不定地。安住定地。以对治法等故。以定因故。言过不定地义不相违。又言过不定地者。求佛菩提大涅槃心未断绝故。所起诸行功用疲惓名不定因。是故八地以上始言过不定地。此义云何。如彼处过苦等。此明何义。如小乘中厌过欲界苦。虽厌过欲界苦。而初禅地未过识等苦因。以未过所治法。是故如来经中说。第二禅中过苦。如经中说。忧根何处灭。佛言。初禅中灭。又问。苦根何处灭。佛言。二禅中灭。又问。喜根何处灭。佛言。三禅中灭。又问。乐根何处灭。佛言。四禅中灭。如是过一切色相等。厌初禅时即过一切色等诸相。而第四禅中厌过因故。说第四禅过。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初地中已过不定地。二地已上乃至七地以来。求佛菩提大涅槃心未断绝故。所起因行疲惓功用名不定地。是故为彼未满足心不定因故。八地中说过不定地。言不相违。又得毕竟菩提心因缘具足和合故。言初发心过声闻地。如法印经。中如来说言。弥勒。发菩提心有七种因。何等为七。一者诸佛教化发菩提心。二者见法欲灭发菩提心。三者于诸众生起大慈悲发菩提心。四者菩萨教化发菩提心。五者因布施故发菩提心。六者学他发菩提心。七者闻说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发菩提心。弥勒。诸佛教化发菩提心。见法欲灭发菩提心。于诸众生起大慈悲发菩提心。此三发心能护正法。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四发心非真菩萨。不能护持诸佛正法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明何义。若菩萨成就深心毕竟不退。得大悲心大勇猛力。为诸世间一切众生过箭所射。而观众生起大慈悲。摄诸善根聚集增长故言初发心时过声闻地。第二发心过辟支佛地者。辟支佛人胜声闻人。毕竟不为他身。毕竟自为身求寂灭涅槃。若菩萨初观察法性上上观无生法忍时。未得过不定道。所有生心皆悉能过声闻辟支佛地故。言第二发心过辟支佛地。第三发心过不定地者。于初地中离不定因得定因故。所有生心过不定地故。言第三发心过不定地。第四发心安住定地者。二地已上远离一切所治之法。是故安住毕竟定地故。言第四发心安住定地

又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所谓菩萨得离发菩提心相违法时。名不退转菩萨。如宝女经中说。宝女。菩萨摩诃萨有三十二挂碍堑路发菩提心相违之法。何等三十二。一者求声闻乘。二者求辟支佛乘。三者求释梵处。四者倚着所生净修梵行。五者专一德本言是我所。六者若得财宝悭贪爱吝。七者以偏党心而施众生。八者轻易戒禁。九者不念道心专精之行。十者嗔恚之事以为名闻。十一者其心放逸。十二者驰骋。十三者不求博闻。十四者不察所造。十五者贡高自大。十六者不能清净身口心行。十七者不护正法。十八者背舍师恩。十九者不弃舍恩。二十者离坚要法。二十一者习诸恶友。二十二者随诸阴种。二十三者不勤助道。二十四者念不善本。二十五者所发道意无权方便。二十六者不以殷勤咨嗟三宝。二十七者憎诸菩萨。二十八者所未闻法闻之诽谤。二十九者不觉事。三十者习持俗典。三十一者不肯劝化众生类。三十二者厌于生死

又复所以不退不转。以诸菩萨毕竟受持不退转法故。如娑伽罗龙王经中说。龙王。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八种法故。得名为入不退不转菩萨之数。何等为八。所谓如说修行。一者观察自过不观他过。二者乃至不为自身命故施恶于人。三者若得利养其心不高。若失利养心亦不下。四者于诸众生起福田想。不生恶心。五者所有财物悉与一切众生共之。六者于诸法中不欲独解令他不知。七者见他得乐生欢喜心。不由自乐生欢喜心。八者于爱不爱其心平等。菩萨具此八种法故。不退不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应说不转相。云何不转相。答曰。我正欲说而汝复问。菩萨成就不转相者。如来处处修多罗中广说应知。如智印三昧修多罗中说言。弥勒。有五种法名为菩萨毕竟不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何等为五。一者于诸众生起平等心。二者于他利养不生嫉心。三者乃至自为身命。不说法师比丘诸恶过失。四者终不贪着供养恭敬赞叹等事。五者毕竟得甚深法智忍。弥勒。更有五法故。得名为不转菩萨。何等为五。一者不见自身。二者不见他身。三者心不分别妄说法界。四者不见菩提。五者不以相见如来。如是等。又般若波罗蜜经中广说不转之相。如彼经说应知

问曰。云何得异法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因。于异佛菩提名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答曰。以得决定因故。此明何义。以初地菩萨成就毕竟因。以依此因毕竟证大菩提。是故言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言阿耨多罗者。谓胜一切有为法故。言三藐三菩提者。谓离一切诸不善法烦恼习气故。于一切处无障碍故。一切种一切法如实正知故。是故言三藐三菩提

问曰。应说不退不转功德。云何不退不转功德。答曰。不退不转功德者。如来处处经中广说应知。如十地经说。诸佛子。若有众生厚集善根故。善集诸善行故。善集诸功德行故。善供养诸佛故。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识善护故。善清净心故。入深广心故。毕竟信乐大法故。现大慈悲故。如是众生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厚集善根者。菩萨从初发心已来能过声闻辟支佛性。是故能与不退不转菩萨之位。以为种子。贪等善根非正种子。久修无量诸功德行故。言厚集善根故。善集诸善行者。菩萨正修诸行。名修诸善行。行修生起名异义一。又言行者。清净身口意业正命自活。以诸菩萨离损害心。为起成就利益一切诸众生行。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不能得度智慧大海。而菩萨能渡故。言善集诸善行故。善集诸功德者。以布施忍辱不放逸等。四摄四家化众生因。诸法种子增长正集故。言善集诸功德故。善供养诸佛者。为增长他利益因力。即是己事正快无量。种种供养种种恭敬。闻正法等生生供养恭敬诸佛故。言善供养诸佛故。善集清白法者。以诸菩萨无量门。集布施等行修诸白法。为取大菩提成就一味心正回向故。能成就不退转法故。言善集清白法故。善知识善护者。唯佛如来为善知识。能护菩萨令发心增长。安住不退不转法中故。言善知识善护故。善清净心者。以不求自乐专一味心为他利益。长夜不为自爱等门烦恼所染故。言善清净心故。入深广心者。大乘法中专念广胜毕竟因成就故。言入深广心故。毕竟信乐大法者。以起大心不怯弱故。不畏世间一切诸苦。见求小乘诸众生等起大悲心。欲与一切众生乐故。知一切种智处。以方便力令众生得故。言毕竟信乐大法故。现大慈悲者。以见生死种种诸苦逼恼众生。无舍无洲无有救者。为彼众生灭诸苦恼。行舍大舍极难舍等。以方便力入大苦中故现慈悲。又言慈者。初发心菩萨以少力故。但愿怜愍一切众生。是故名慈。又言悲者。如是如是为于一切众生修行。如是如是于胜法中起上上心。是故名悲故。言现大慈悲故

又不退转者。菩萨摩诃萨有八种法。能成不退转地。何等为八。一者大悲。二者心安住。三者智慧。四者方便。五者不放逸。六者发精进。七者善住念。八者值善知识。初发心菩萨应速修行此八种法。如救头然后方修集。菩萨其余不退转法。依此八法修集。其余不退不转一切功德。彼不退转一切功德。处处经中广说应知

问曰。但说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便足。何故复言不转。以得不退者即是不转故。答曰。以得不退因毕竟成就深心故名不退。言不转者。依不退深心。起余心行上上胜进故名不转。问曰。若尔不退不转更无异义。云何不转于不退为胜。答曰。言不退者。依不损害心根本业道。起利益他行。证上上胜义故。言不转者。修行成故。又不退者。永断一切。得胜法障身见等烦恼根本尽故。言不转者。于修道中断灭根本无明故又不退者。善集具足功德故。言不转者。善集具足智慧故。又不退者。成就方便故。言不转者。成就般若故。又不退者。过声闻辟支佛地因故。言不转者。善集得菩提诸善根故。又不退者。成就大力故。言不转者。成就修行故。又不退者。具足成就十力因故。言不转者。具足成就四无畏因故。又不退者。依檀等白法为利益众生故。言不转者。檀等善根为众生故回向大菩提。常乐利益诸众生故。又不退者。以得初地不失菩提心因。深心等成就故。言不转者。二地已上起心十善业道所摄。异十善业道修行檀等。数数增长故

问曰。胜进法者其义云何

答曰。以诸菩萨心行增长。于先所得白净法中上上胜进。以是义故。名胜进法

降伏一切诸魔怨敌者。以降伏魔降伏怨降伏敌对。是故说言降伏一切诸魔怨敌。此义云何。菩萨降伏烦恼魔故。天魔伺求不得少过故。言降伏一切诸魔。以得闻思修慧力故。利益众生相违怨等所不能障故。言降伏一切诸怨。一切外道诸论师等不能折伏故。言降伏一切敌对。是故说言。降伏一切诸魔怨敌。又以般若力故。断烦恼魔故。言降伏一切诸魔。以方便力故能修集菩提善根。过二乘所证涅槃怨敌。是故说言。降伏一切诸魔怨敌。又复成就深心等法。过魔道因故。言降伏一切诸魔。求一切智地心未断绝。伏所敌对疲惓等法。求一切智地心已断绝。断所敌对疲惓等法故。言降伏一切敌对。又得菩萨十种自在故。能降伏阴等四魔故。言降伏一切诸魔。以住正定聚过菩萨怨敌声闻辟支佛地。是故名为降伏怨敌。又能善知诸魔业事故。言降伏一切诸魔。得诸菩萨善净诸业。能过一切诸恶道因故。言降伏一切怨敌。又能善护所治等法诸魔怨敌。是故名为降伏一切诸魔怨敌。如经中佛说。龙王。菩萨摩诃萨成就八法故。能降伏诸魔怨敌。何等为八。所谓一者知五阴法如幻化故。二者离身见等一切烦恼。如实知空故。三者如实知一切有为行不生而生诸世间故。四者常教化众生。常不舍离菩提心故。五者心常坚固修行精进。而常怖畏三界故。六者入不应入者而常求上智为众生故。七者常修集功德。而信无常相故。八者常修集智慧功德。而不求声闻辟支佛智故

问曰。应说菩萨行。云何菩萨行。答曰。菩萨行者。菩萨深见世间过患涅槃利益。发起智慧方便所摄大慈悲心。常为利益众生修行。是故名为行菩萨行

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者。知一切法如彼法相如实知故。又自体相名为相。如彼一切法自体相相。如是如实知

问曰。应如是说知一切法相。不应说知一切法自体相。答曰。为明可见能见法不二故。是故说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此义云何。为明诸法自体相不离诸法更有相故。问曰。若尔应如是说知诸法体。不应说知相。答曰不然。若如是说。不离向所说过。此明何义。如诸法相离诸法更有体。恐如是取。为护彼过故二种说。此明何义。即自体相离体更无相。自体与相名异义一。是故说如实知一切法自体相。不如向难所说

问曰。何故名为自体相。答曰。若如实知一切诸法因缘。而有无实体相。此明何义。以诸菩萨随顺出世间智慧。能如实知彼诸法体。能如实知诸法体者。以见一切有为诸行依他因缘不常不断。以是义故。不着断常虚妄执着。有无不二成就中道。如实知见诸有为行虚妄不实。以得清净心知有为行虚妄分别故。远离破戒等垢因。清净戒具足。乃至未成佛来修集善根。与一切众生乐因。令得一切种智

同类推荐
  • 常言道

    常言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襄公

    襄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释氏蒙求

    释氏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类手鉴

    流类手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吻吻欲动:总裁养女成妻

    吻吻欲动:总裁养女成妻

    十一岁,苏吻险遭街头被侮辱,意外成为千亿豪门童养媳。七年入骨疼爱,订婚前夜,腹黑总裁却把她送给大哥……始于阴谋,终于爱情,一个从养成到摧毁的故事。“谈宗铭,我讨厌你有那么多女朋友,讨厌叫你叔叔!你既然把我捡回来,就要负责到底!只能疼我一个人,宠我一个人!不然我就……”听着苏吻幼稚的表白,谈宗铭夺回掌控,居高临下地质问,“你就怎么样?”“去爱别人!”一把拉入怀里:“想都别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娇妻:小媳妇,有点甜

    重生娇妻:小媳妇,有点甜

    叶青被陷害然后被活生生的打死了,却不想一睁眼竟然重生了……既然重生了,当然要活的像样,虐渣男撕绿茶,拳打极品脚踢渣渣,统统都不手软!绝望不再枉费这一生!那些欠了她的,都准备颤抖吧!只是,这莫名其妙冒出来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叶青被某男来了个结结实实的壁咚,她脑袋懵了,怎么觉得好像怪怪的?某男威严的命令:“跟你妈说,今晚要去同学家补课……”呃,叶青一怔,看着某男那双眼睛,突然反应过来,糟糕,这大叔黑化了!
  • 依存

    依存

    匠千晓双胞胎哥哥千治上吊自杀,而害死千治的人正是他们的母亲——美也子。美也子的突然出现,让以沉着著称的千晓慌乱起来,因为她的出现竟是为了毁掉高濑千帆的家庭。倍感压力的千晓,将面对人生最大的难题——战胜自己,保护高濑。他的思绪也飘回到了那充斥着无奈与悲伤的十四岁……
  • 天知人怨之隙国长存

    天知人怨之隙国长存

    她是隙国大将军第三代单传,平日均以男装示人,一双素手舞得了剑,射得了弓,挥得起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却独独对发饰下不了手,仅以红绳束发。五岁那年捡了个奴仆竟然是武国出逃皇子,不知是福是祸。但这个奴仆是她的人,是为她束发之人,是将军府的人,是这隙国之人。正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她即为将军后代,愿保家卫国,在所不辞。赌上性命,护隙国荣耀,护隙国疆土,此乃我隙国之人人应做之事。国在人在,国毁,人亡。愿这疆域,皆为隙国之土,愿这世间,独我隙国长存。
  • 眸光深处全是你

    眸光深处全是你

    婚前顾六少傲娇对着发小们说:“爷才不喜欢林夏那个蠢女人,那是我家老爷子让我娶她的。”婚后林夏:“你干嘛?”顾六少:“自个儿媳妇,抱一下不行吗?”正看着电视剧,顾六少凑过来强吻了媳妇儿。林夏推开他:“你干嘛?”顾六少气定神闲:“自个儿媳妇,亲一下不行吗?”夜里,顾六少抱着媳妇儿蹭了两下,什么正人君子,什么等她心甘情愿,通通见鬼去吧,现在他只想拆吃入腹。林夏:“你想干嘛?”顾六少泪汪汪:“想,很想。”顾六少对于媳妇儿的迟钝很无奈,想深情一把:“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欺负,如果有那么那个人……”林夏翻白眼很不解风情,没等他说完:“如果有,那个人就是有病。”顾六少简直忍无可忍,“你蠢死算了。”林夏立马跑回房,拿了离婚协议书,顾六少满头大汗,最后只能自个儿气的踹桌子。(这是顾六少拐老婆、宠老婆、逗老婆玩的日常)
  • 九印神皇

    九印神皇

    【作者新书《噬灭剑神》和《最后一尊魔》比本书更好看!】祭印,每人只能觉醒一个。而他却觉醒出了九个最神秘的祭印!阴剑,全天下仅存九把的最强魂器。而他却拥有九把阴剑中最为强大的一把!他拥有无限魂力的魂源之体!万年前的万兽之主是他的印中魂兽!他要开启九印血脉!集齐九阴神剑!湮灭魔族!一统天下!他是日后要成为九印神皇的男人,他叫江离!
  • 春在云坊

    春在云坊

    李永清的散文,显然跟他专修的哲学专业有关,在他的散文中充满了思辨的哲学意味。他在后记写道:“当生活的扇面和着季节的表情,推来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的空气或障目的云翳时,心底的浪花依然会随着或高或低的起伏,让思想的耕耘在喜怒哀乐中翻山越岭。”他在那些俗常的“喜怒哀乐”中寻找着生命的哲学意义。
  • 网游之大神真的不充钱

    网游之大神真的不充钱

    在玩游戏第一天就结识的神秘小队友,居然成长飞速,稳步发育成了排行榜第一的大神。在她感叹有钱就是好的时候,大神还一脸无辜地表示,“我没有充钱啊。”什么!!没有充钱那这些RMB装备怎么来的!!无论如何,混吃混喝的日子已经开始了...等等!为什么大boss的名字和游戏好友名字一毛一样——闻暖暖小心肝颤了颤,“一定是还没睡醒。”于是,她决定继续睡觉。总之,这是一部现言+古言+游戏竞技+推理+高干+总裁+逆袭+娱乐圈+.....N重元素混合的温情之作,是一个看似聪慧实则呆萌的女主,被看似简单实则深沉的男人拆吃入腹画地为圈的搞笑舒爽故事···
  • 重新定位(经典重译版)

    重新定位(经典重译版)

    中国正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上。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以及对创新的需求都意味着重要的不是制造更廉价的产品,而是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员工收入、环境保护和其他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这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认知,如何应对国内及国际上无处不在的竞争。
  • 来个夫君压压惊

    来个夫君压压惊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天界小公主下凡历劫,不料与某人纠缠两世是孽还是缘?飞升上神的小公主被催婚苦恼不已她瞧着昏迷在门前的某神君:天上掉下个压寨夫君?某神君:小徒儿,别闹!小公主:......哎?不对啊,本公主哪里来的师傅!本公主缺个夫君做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