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1400000040

第40章 职官十

集议(上)议立君

高后四年,诏曰,皇帝疾久不已,不可属天下,其议代之,群臣顿首奉诏。(本纪。)

汉大臣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愿称疾无往,中尉宋昌进曰,大王勿疑也。(文纪,张武宋昌皆代邸官,故与此议。)

代王入代邸,群臣上议曰,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御史大夫臣苍,宗正臣郢,朱虚侯臣章,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云云,臣谨请阴安侯,顷王后,(兄仲妻也)琅邪王,(刘泽也。)列侯吏二千石议,大王高皇帝子,宜为嗣。(文纪。)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郎有上书言,王不可以承宗庙,霍光承皇太后诏,召昌邑王,既至,即位,行淫乱,光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群臣皆惊愕失色,田延年曰,今日之议不得旋踵,于是议者皆叩头曰,唯将军令,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等云云,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臣隽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苍等议,当废,太后诏归贺昌邑,光坐庭中,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广陵王已前不用,及燕刺王反诛,其子不在议中,近亲唯有皇曾孙,光遂与丞相上奏皇太后,诏曰可。(霍光传。)

议储嗣

文帝元年,有司请蚤建太子,诏曰,其安之,有司固请,更议不宜,上乃许之。(本纪。)

成帝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皆引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方进根以为定陶王宜为嗣,褒博皆如方进根议,光独以为中山王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遂立定陶王为太子。(孔光传。)

议宗庙

高后七年,诏曰,昭灵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帝兄姊也,号谥不称,其议尊号,丞相臣平等,请尊昭灵夫人曰昭灵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夫人曰昭哀后。(高后纪。)

孝景元年,诏曰,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礼仪奏,丞相臣嘉等谨议,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制曰可。(景纪。)

宣帝即位,诏丞相御史曰,孝武庙乐未称,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庭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夏侯胜,独曰不宜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夏侯胜传。)

本始元年,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本纪。)

元帝时,贡禹奏言,古者天子七庙,今孝惠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天子是其议,永光四年,乃下诏先议罢郡国庙,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丞相元成,御史大夫郑宏,太子太傅严彭祖,少府欧阳地余,谏大夫尹更始等七十人,皆曰宗庙在郡国宜亡修,臣请勿复修,奏可,因罢郡国庙,后月余,复下诏曰,祖宗之庙,不敢自颛,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元成等四十四人奏议,以为高帝宜为帝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承后属尽者宜毁,今宗庙异处,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庙而序昭穆如礼,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二十九人,以为孝文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廷尉忠以为孝武宜为世宗之庙,谏大夫尹更始等十八人,以为皇考庙非正礼,宜毁,于是上重其事,依违者一年,乃下诏曰云云,其正礼仪,元成等奏曰,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以下五庙而迭毁,云云,奏可,后岁余元成薨,匡衡为丞相,上诏问衡,议欲复之,衡深言不可,久之,遂尽复所罢寝庙园,皆修祀如故,哀帝即位,丞相光,大司空武,奏言迭毁之次,当以时定,臣请与群臣杂议,奏可,于是光禄勋彭宣,詹事满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为继祖宗以下五庙而迭毁,孝武皇帝亲尽宜毁,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护,以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上览其议而从之,制曰,太仆舜,中垒校尉歆议可,至平帝元始中,大司马王莽奏皇考庙本不当立,又南陵云陵园陵名未正,谨与大司徒宴等百四十七人议,请皇考庙毁勿修,罢南陵云陵为县,奏可。(韦元成传。)

议郊祀孝文十五年,黄龙见于成纪,上乃下诏议郊祀。(本纪。)

元狩二年,天子郊雍,诏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有司与太史令谈祠官宽舒等议,云云,于是天子遂东立后土祠,如宽舒等议。(郊祀志。)

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云云。(同上。)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愿与群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以为宜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宜徙,于是衡谭奏议曰,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十人言当徙,八人以为不宜,宜于长安定南北郊,天子从之。(同上。)

平帝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奏,臣谨与太师孔光,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中大夫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曰宜如建始时丞相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奏可,后莽又奏言,臣谨与太师光大司徒宫羲和歆等八十九人议,皆曰,宜令坠祇称皇坠后祇,兆曰广畤,奏可。(同上。)

议典礼

文帝十五年,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郊祀志。)武帝建元元年,议立明堂。(本纪,又见申公传。)

元朔元年,诏曰,朕欲诏执事兴廉举孝,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本纪。)

五年,诏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员,丞相宏谨与太常臧博士平等议曰,云云。(儒林传序。)

元鼎四年六月,汾阴得宝鼎,迎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尊宝鼎,天子曰,鼎曷为出哉,有司皆言鼎宜视宗祢庙藏于帝庭,以合明应,制曰可。(郊祀志,下同。)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体,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余,对曰云云,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上为封祠器视群儒,于是尽罢诸儒弗用。

帝议欲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焉,褚大与儿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儿宽传。)

元封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废坏,宜改正朔,上乃诏御史大夫宽曰,与博士共议,今宜何以为正朔,服色何上,宽与博士赐等议,皆曰云云,遂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议造汉历。(律历志。)

宣帝时,美阳得鼎献之,下有司议,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如元鼎时故事,张敞上议曰,今此鼎细小不宜荐见于宗庙,制曰,京兆尹议是。(郊祀志。)

石渠论五经同异。(见图书条。)

司隶校尉涓勋,奏言丞相请遣掾史,以宰士督察天子奉使命大夫,甚悖逆顺之理,愿下中朝特进列侯将军以下,正国法度,议者以为丞相掾,不宜移书督趣司隶。(翟方进传。)

哀帝即位,有诏问丞相大司空,定陶共王太后宜当何居,光议以为定陶太后宜改筑宫,大司空何武曰,可居北宫,上从武言。(孔光传。)

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群下多顺指言宜立尊号,唯师丹与孔光持不可,上重违大臣,又内迫傅太后,依违者连岁。(同上。)议封建

汉五年,诏诸侯王视有功者立以为燕王荆王,臣信等十人,皆曰太尉卢绾功最多,请立以为燕王,六年,诏齐其复以为诸侯,及择宽惠修洁者王齐荆地,韩王信奏请云云。

十一年,诏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请立以为代王。

诏择可以为梁王淮阳王者,燕王绾相国何等请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诏王相国择可立为淮南王者,群臣请立子长为王。

十二年,诏朕欲复立吴王,其议可者,长沙王臣等,言沛侯濞重厚,请立为吴王。

诏诸侯王议可立为燕王者,长沙王臣等,请立子建为燕王。(以上并高纪。)

武帝元狩六年,大司马臣去病,请定皇子位,制曰下御史,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谨与二千石臣贺等议,制曰更议,丞相御史谨与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曰云云,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青翟等,与列侯吏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议奏,留中不下,臣青翟等窃与列侯臣寿成等二十七人议,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三王世家。)

昌邑王贺薨,豫章太守廖奏言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愿下有司议,议皆以为不宜为立嗣。(昌邑王传。)议功赏

汉五年,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功最多,宜第一,关内侯鄂千秋时为谒者,进曰,群臣议皆误,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乃令何第一,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千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萧何传。)

高后二年,诏曰,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其与列侯议定奏之,丞相臣平言,谨与绛侯臣勃,曲周侯臣商,颍阴侯臣婴,安国侯臣陵等议云云,奏可。(本纪。)

冯奉世击莎车王自杀,上甚说,下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曰奉世功效尤著,宜加爵土之赏,少府萧望之独以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冯奉世传。)

甘延寿陈汤斩郅支单于,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为国招难,渐不可开,元帝内嘉延寿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议久不决,故宗正刘向上疏曰,宜尊宠爵位以劝有功,于是天子下诏曰,其赦延寿汤罪勿治,诏公卿议封焉,议者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于令,匡衡石显以为郅支非真单于,元帝取郑吉故事,封千户,衡显复争,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陈汤传。)

成帝既罢昌陵,以长首建忠策,复下公卿议,封长,当又以为长虽有善言,不应封爵之科,坐前议不正,左迁钜鹿太守,后遂封长。(平当传。)

同类推荐
  • FINISHED

    FINISH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American Claimant

    The American Claima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真公主山居

    玉真公主山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tory of the Gadsby

    The Story of the Gadsb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木景兮迟

    木景兮迟

    他是商业霸主,她是设计新星。当他遇到她。只得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领导艺术36计

    领导艺术36计

    毫无疑问,没有人希望自己在失败和平庸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也没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在一方舞台上纵横驰骋,成就一番或大或小的事业。但是现实生活却是这样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而有的人却一生平庸!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不同呢?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呢?是家庭背景吗?有的人因出身显贵而平步青云,有的人虽出身低贱也步步高升,可见家庭背景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实力吗?有的人从大富起步而成为巨富,有的人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可见经济实力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才华学问吗?有的人学富五车而功成名就,有的人识字不多而功成名就,可见才华学问也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勤奋努力吗?
  • 神捕丹心

    神捕丹心

    第一卷就要结束了,收藏和订阅很一般。我在考虑要不要放第二卷,如果你们想看,留个言告诉我,或者投个推荐票。谢谢了。明朝正德年间,江湖动荡,朝廷重组六扇门管辖江湖风云,四大神捕之一的刘奇屡接重案,竟慢慢牵引出了一桩桩江湖旧闻,也引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复仇之人——王拓羽,几十年前的一幢旧事,慢慢浮出水面,刘奇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 小道芽衣子

    小道芽衣子

    一心向道,没想竟成仙,为师傅,为情谊,为苍生,到底,却不过骗局一场!!!浮生淡去梦三生,子午池下堪不尽,所知我的已离、所爱我的已去,而我心中之人呢?这是一个从修真走向玄幻仙侠的故事,苍容山,昆仑墟,大罗天,蓬莱境,看芽衣子一场风雪生死梦!!!
  • 重生之吞天帝尊

    重生之吞天帝尊

    少年一朝觉醒,成为吞天大帝尊。从此他拳灭星辰,武逆乾坤,一念横扫诸天万界。男人就得睡最美的女帝,杀最强的敌人。天地之间,唯本帝独尊!书友群:913382705
  • 南方乘以北

    南方乘以北

    方以北、成小南的世界里,陆续出现了许多个名字,交织纠缠,南来北往,殊途无常。目光熄灭之前,星空陨落以后,青春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裹挟着所有强盛和仓促浩荡向前,把不明所以的你我隔在河岸对面,对后来发生的一切后知后觉。于是故事碎片零零散散的这一边,眼眶的湿润、心跳的悸动、声色的显露,都变得弥足珍贵。你还记得阳光第一次穿过指缝,柔软地放散在瞳孔里的感觉吗?
  • 冥王大人不可妻

    冥王大人不可妻

    世人皆知白城太子妃出身于青楼,与冥王爷暧昧不清,为人善妒,出手狠毒,眼里容不得太子对其他女子半点好,众人皆为太子感到惋惜,却无人记得,这婚,是太子向皇上求来的,如今太子妃心狠手辣不过是因为她不爱太子而已。三年前,她在站在城墙上看着口口声声说爱她的太子,带着别的女子去了边疆,那时她已经不在乎太子是否还会回来。三年后,她依旧现在城墙上,只不过当年陪在她身边的人,如今却是一身盔甲,不知归期……怎能不爱,若无当日白冥沅,何来今日顾常颜……
  • 螭时之茧

    螭时之茧

    这天窗外大雪纷飞,K大学图书馆报刊查阅室里,却与往常一样的有序安静,只听得到那一片笔尖在笔记本上划过“沙~沙”声。但不久后,一个学生立起并猛然发出了可怖的尖叫,使在场许多学生都不禁惊讶地抬起了头,大家开始窃窃私语,猜测着他究竟怎么了。他是新闻系的学生张文栋,今天本是来为毕业论文查资料的。他借来一套旧报纸,认真摘抄了许久的笔记后,有些疲惫,就胡乱地翻看着当时的各种新闻报导当做消遣。随后,泛黄的报纸一角跃入了他的视线。
  • 超频掌控

    超频掌控

    两千年前,由于两个世界的交汇,从而产生了如今人类和超兽共存的世界。人们将其称为“超兽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