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0100000004

第4章

论太阳经伤寒证治大意

王叔和当日编次仲景伤寒论,以辨痉湿暍脉证为第一,以辨太阳病脉证为第二,谓痉湿暍虽太阳经之见证,然宜应别论,故列之篇首,此等处最不妥当,岂有别论反在正论之前者,况既应别论,即当明言所指,而故虚悬其篇,此叔和不究心之弊也,至于太阳经中,一概混编合病并病,温病坏病,过经不解病,以及少阳诸病,如理棼丝,不清其脉,寸寸补接,所以不适于用,徒令观者叹息,此更叔和不究心之弊也,宋林亿成无已辈,以脉法及伤寒例居前,次痉湿暍,次太阳病,分上中下三篇,其意以桂枝证麻黄证汇上篇,大青龙证,及汗后下后诸证,汇中篇结胸及痞证,汇下篇,究竟上篇混中下,下篇混上中,不能清也,更可笑者,下篇结胸例中,凡系结字,一概收入,如阳微结,阴微结,脉代结之类,悉与结胸同汇,尤可笑者,上篇第六条伤寒大义未及什一,何所见即汇温病,中篇下篇太阳本证,未及什七,何所见即汇少阳证,及合病并病,过经不解诸病,如此割裂原文,后人纵思研穷,无门可入矣,夫足太阳膀胱,病主表也,而表有营卫之不同,病有风寒之各异,风则伤卫,寒则伤营,风寒兼受,则营卫两伤,三者之病各分疆界,仲景立桂枝汤麻黄汤大青龙汤,鼎足大纲三法,分治三证,风伤卫则用桂枝汤,寒伤营则用麻黄汤,风寒两伤营卫,则用大青龙汤,用之得当,风寒立时解散,不劳余力矣,乃有病在卫而治营,病在营而治卫,病在营卫,而治其一遗其一,与夫病已去营卫而复汗,病未去营卫而误下,以致经传错乱,展转不已,源头一差,末流百出,于是更出种种节目,辅三法而行,正如八卦之有六十四卦,八阵之有六十四阵,分统于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地风云龙虎鸟蛇之下,始得井井不紊,仲景参五错综,以尽病之变态,其统于桂枝麻黄青龙三法,夫复何疑,第文辞奥约,义例互陈,虽颖敏之士,读之不解其意,实由当时编次,潦草胡涂,不察来意,仲景一手一目,现为一手一目,悠悠忽忽,沿习至今,昌不得已而僭为尚论,太阳经中,仍分三篇,以风伤卫为上篇,寒伤营为中篇,风寒两伤营卫为下篇,一一以肤浅之语,括大义于前,明奥旨于后,其温病合病等名,逐段清出,另立篇目,俾读者了无疑惑于心,庶随所施而恰当矣。

太阳经上篇[凡风伤卫之证,列于此篇,法五十三条]

太阳经受病之初,有定脉定证一法。(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原文] 先挈太阳病之总脉总证,统中风伤寒为言也,太阳膀胱经,乃六经之首,主皮肤而统营卫,所以为受病之始。 太阳受病,有风寒不同,宜辨阴阳而定愈日。[通计五法](二)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也。[原文] 风为阳,卫亦阳,故病起于阳,寒为阴,营亦阴,故病起于阴,无热热寒,指寒邪初受,未郁为热而言也,少顷郁勃于营间,则仍发热矣,太阳中篇第一条云,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正互明其义也,病发于阳,其愈宜速,乃六日传经已尽,必至七日方愈者,阳数七,主进故也,病发于阴,其愈宜迟,乃至六日经尽即愈 者,阴数六,主退故也,得病之始,各从阴阳之类而起,得病之终,各从阴阳之类而愈,此道之所以本乎自然,而人身与天地同撰也。(三)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再作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原文] 七日而云已上者,该六日而言也,六日传至厥阴,六经尽矣,至七日当再传太阳,病若自愈,则邪已去尽,不再传矣,设不愈,则七日再传太阳,八日再传阳明,故针足阳明以竭其邪,乃得不传也,在他经则不然,盖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之地,邪易解散故耳,然必针以竭其邪,始得归并阳明不犯他界也,旧谓夺其传路而遏之,则经经皆可遏矣,何独取阳明也哉。(四)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原文] 凡病欲解之时,必从其经气之王,太阳者盛阳也,故从巳午未之王时而病解。(五)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原文] 天地郁蒸而雨作,人身烦闷而汗作,气机之动也,气机一动,其脉必与其证相应,故脉浮而邪还于表,馋得有汗,而外邪尽从外解,设脉不以浮应,则不能作汗,其烦即为内入之候,又在言外矣。已上四条,先挈太阳经,始病终愈风寒之总法。

太阳受病风寒不同,先辨中风定脉定证一法。(六)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原文] 既有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之总证,更加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则其病乃是触冒于风所致,即名中风,中字兴伤字无别,即谓伤风亦可,风性属阳,从卫而入,以卫为阳气所行之道,从其类也。此一条,又中风病之总称,已后凡言中风病三字,而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即括在内。

中风病主用桂枝汤解肌大纲一法(七)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原文] 阳浮阴弱,与下文卫强营弱同义,阳浮者阳邪入卫,脉必外浮,阳性本热,风又善行,所以发热快捷,不待闭郁自发也,阴弱者营无邪助,比卫不足,脉必内弱,阴弱不能内守,阳强不能外固,所以致汗直易,不待覆盖自出也,啬啬恶寒,内气馁也,淅淅恶风,外体疏也,虽寒与风并举,义重恶风,恶风未有不恶寒者,所以中篇伤寒证中,亦互云恶风,又见恶寒未有不恶风者,后人相传,谓伤风恶风,伤寒恶寒,茍简辨证,误人多矣,翕翕发热,乃气蒸湿润之热,比伤寒之干热不同,息鸣者阳邪上壅也,干呕者阳邪上逆也,故取用桂枝汤解散肌表之阳邪,而与发汗驱出阴寒之法,迥乎角立也。

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使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昼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气味俱薄,服过片顷,其力即尽,所以能解肌者,妙用全在歠稀热粥,以助药力,谷气内充,则邪不能入,而热歠以继药之后,则邪不能留,法中之法若此,世传方书,无此四字,骎失初意,更有肌肤已透微似之汗,盖覆强逼,致令大汗淋漓者,总繇不识解肌为何义耳。 按卫行脉外,风伤卫之证,皆伤其外,外者肌肤也,故但取解肌以散外,不取发汗以内动血脉,更不取攻下以内动藏府,所以服桂枝时,要使周身漐漐然,似乎有汗者,无非欲其皮间毛窍暂开而邪散也,然恐药力易过,又藉热稀粥以助其暖,如此一时之久,肌窍不致速闭,则外受之邪,尽从外解,允为合法矣,不识此意者,汗时非失之太过,即失之不及,太过则邪未入,而先扰其营,甚则汗不止而亡阳,不及则邪欲出而早闭其门,必至病不除而生变,仲景言之谆谆,后人转加忽略,兹特详发其义。

桂枝汤,有禁用三法(八)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当须识此,勿令误也。[原文] 已见寒伤营之脉证,即不可误用风伤卫之治法,用之则寒邪漫无出路,留连肉腠,贻患无穷,故为首禁。(九)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原文] 桂枝辛甘,本胃所爱,服之反吐,其人湿热素盛可知矣,湿热素盛,更服桂枝,则两热相合,满而不行,势必上逆而吐,吐逆则其热愈淫,溢于上焦,蒸为败浊,故必吐脓血,此一大禁也,其误服未至于吐者,上焦清气未伤,热虽渐消亦蹈险矣。(十)酒客病不可与桂枝,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原文] 酒为湿热之最,故即于上条文意,重引酒客以示戒,呕吐乃互词,勿泥。 按辛甘发散为阳,内经之旨也,仲景遵之制方,重申辛甘之戒,可谓虑周千变矣,如酒客平素湿与热,搏结胸中,纔挟外邪,必增满逆,所以辛甘之法,遇此辈即不可用,辛甘不可用,则用辛凉以彻其热,辛苦以消其满,自不待言矣,后人不察,偏诋桂枝为难用,即不遇酒客,无端变乱内经定法,可胜诛哉,葛根虽酒客所宜,然犯太阳经禁,又不可用。

汗后水气上逆有禁更汗增满一法(二)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原文] 此一条,从来诸家错会,扯入桂枝四禁,谓已用桂枝致逆,若更用桂枝,则其变愈大,粗疏极矣,盖为逆是言水逆,未尝说到其变愈大为凶逆也,且原文不云更与桂枝,而云更发汗者,见水药俱不得入,则中满已极,更发汗以动其满,凡是表药,皆可令吐下不止,不独是桂枝当禁,所以仲景于太阳水逆之证,全不用表药,惟用五苓散以导水,服后随溉热汤以取汗,正与此条,互相发明也,设只单禁桂枝,将麻黄葛根紫胡等类,在所不禁,而设用以致吐下不止,恬不知为犯禁矣,噫,斯道之不明,小者且然,况其大乎。

中风病主用桂枝汤解肌和营衙七法(三)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原文] 头痛见第一条,发热汗出恶风见第六条,重互其文,以致叮咛,辨证用法,首宜识此也。(一三)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原文] 浮弱即阳浮阴弱之谓,外证未解,脉见浮弱,即日久必当以汗解,然汗解当遵用桂枝汤之法,见不可误行发汗之法也,至于不可误下,更不待言矣。(一四)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主之。[原文] 卫得邪助而强营无邪助,故为弱也,即前阳浮阴弱之义,而重挈明之耳。须知营弱与血虚无涉邪风,即风邪勿凿看。(一五)病人藏无他病,时泼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原文]藏无他病四字,隐括人身宿病,即动气不可发汗亦在内,见里无病而但表中风邪,乃有汗出不愈者,必是卫气不和也,设入于营,则里已近灾,未可宴然称无病矣,时发热者,有时发热,有时不热也,故先于末发热时,主用解肌之法,邪自不留也。(一六)病尝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原文] 此明中风病,所以卫受邪风,营反出汗之理,见营气本和,但卫强不与营和,复发其汗,俾风邪从肌窍外出,斯卫不强而与营和,中酒发狂,酒去其人帖然矣,营受寒邪,不与卫和,宜麻黄汤亦然。(一七)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原文] 中风之证,凡未传变者,当从解肌,舍解肌无别法也,然服桂枝汤以解肌,而反加热闷者,乃服药时不如法也,其法维何,即欢稀热粥以助药力,不使其不及,但取周身漐漐,微似有汗,不使其太过之谓也,此云服汤反烦者,必微似汗,亦未得肌窍未开,徒用药力引动风邪,漫无出路,势必内入而生烦也,刺风池、风府,以泻风热之暴甚,后风不继,庶前风可熄,更与桂枝汤,引之外出,则愈矣,可见解肌当如法也,因服桂枝生烦,竖此妙义,不可不讲,故特详其意,俾用药者知所当务焉。(一八)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原文] 风家表解,已用桂枝汤之互词也,用桂枝汤表解,已胜其任矣,而不了了者,风为阳邪,卫为阳气,风邪虽去,而阳气之扰攘,未得遽宁,即欲治之,无可治也,七日不愈,俟十二日,则余邪尽出,正气复理,必自愈矣,见当静养以需,不可喜功生事也。 已上七条,曲尽用桂枝汤妙义,一条辨用桂枝之证,二条辨用桂枝之脉,三条辨卫强营弱,宜用桂枝两和营卫,四条辨卫气不和,宜在未发热前用桂枝和卫,五条辨营气不和,宜仍用桂枝和卫,六条辨阳邪炽盛,服桂枝转烦者,先刺风穴,再行桂枝,七条辨用桂枝表已解,宜俟勿药,似此深切着明,可惜从前混编,兹特挈出。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商虫篇

    商虫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黑天神法

    大黑天神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艺圃撷余

    艺圃撷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湛然圆澄禅师语录

    湛然圆澄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9年1月上)

    故事会(2019年1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异界天武神尊

    异界天武神尊

    天武大陆,万宗林立,强者可移山填海,捉星拿月,穿梭诸天,弱者为奴为仆,生死不能自己掌控。
  • 解禁时光之北

    解禁时光之北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那些游走的风,路边的景,命中的人。还有什么,是我记得的呢?
  •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然而,从普通大众看来,严谨深奥的心理学的确是晦涩难懂的,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难以被理解。所以,迫切需要一条合适的纽带将心理学的科学性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7天让你读懂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就是这样一条及时出现的纽带。本书为丛书之《7天让你读懂经商心理学》分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本家

    本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一带乡民的心目中,山和海都远在天边,平展展一眼望出去,除了树木和村庄能挡住人的视线,再开阔的地方就是天地间模糊朦胧的一片了。春天的早晨,阳光平射过来,穿透薄薄的晨雾,把那软软的蛋黄色均匀地涂抹在大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柔和平静。人们习惯了这平坦的大地,习惯了过像这大地一样平静的生活。大地上但凡有道沟沟坎坎,在人们的心里就会记挂多少年,并连带着一串串故事,咬碎嚼烂了以口相传,经世不衰。就如村南的界线沟,那是闹鬼子的时候挖的冀中和冀南的分界线,为挖这道沟多少人被日本兵打死在沟沿上。
  •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一书,根据2017年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计划,编辑收录了133首古诗文。前61首是精讲,设计了注释、译文、作品简介、阅读训练、答案这几个小栏目。后72首是作为课外补充的古诗文篇目。选文精当,阅读训练的题目紧扣考试脉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导向性,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 Some Short Stories

    Some Short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吻星的泪

    天吻星的泪

    谁言青春无悔,只叹悔不当初。我将如何找到那丢失的长长马尾,和那眉宇间不时触动的发丝。若可以,我宁愿放弃所有,只求能再次轻抚你那如美玉一般纯白无暇的脸庞。可如今我还是我,你还是你吗?十年相思逝流年,人间世俗谁人怜。年少轻狂今犹在,当年雄心亦未改。妄想山盟与君共,与子偕老死同穴。可喜伊人仍依旧,可悲相伴此难求。十年之后初恋再遇,当年的谜团一一揭开,他们能否再续前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