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珍贵而又转瞬即逝的特殊资源。马克思曾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经理对时间应当像对待机器、设备、资金等有形资源那样,进行科学地管理,尽力提高其利用率。
一、经理要有强烈的时效观念
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许多有识的现代企业家都深深地认识到:合理地利用时间比金钱更重要。大家知道,商品的价格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而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一个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对时间资源的管理,充分挖掘时间资源的潜力,经过精心细致地计时分析,选择出最优生产劳动途径,就可以以最小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著名原子物理学家丁肇中说:“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身经百战的拿破仑感慨道:“兵家胜败在于最后15分钟而已”。俄罗斯军事家苏沃洛夫说:“一分钟决定战局”。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时间价值越来越表面化:照像,快像比慢像要贵;坐火车,快车比慢车要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在“信息”一章,笔者介绍了G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仅以原价38%买下南美一家铜矿1500辆奔驰牌大型载货汽车的事例,据说这笔生意节约了2500万美元的外汇。下面介绍一个错过时机的例子:
我国在美国的一个领事馆曾获悉美国一家多层印刷电路板制造厂被迫出售。有关工作人员立即与正在美国访问的我有关部门领导联系,当即决定设法购买。经过两天两夜的“马拉松”式的谈判,约值600万美元的设备以143.3万美元成交。条件是:于次日上午10时前交款(拍卖预定时间为10点)。与国内联系显然已来不及,我方人员当机立断,集体开会筹款,决定调教育部存于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买房存款暂时垫付。尽管如此,我方到款错过了半小时,对方还是按时拍卖了。仅仅半小时之误,这笔可节省几百万美元的生意却落了空。
看了这个例子之后,人们会感到“时间就是金钱”的论断,并不是夸张的。1984年冬季,在只有8万人的法国边境城市瓦尔蒙·森特沃尔市来了65位中国人,他们在这座宁静的城市刮起了一阵旋风,他们在没有图纸,没有厂方合作的困难条件下,要用6个月的时间,将一个自动化的工厂,700多台套,5000多吨重的设备,拆卸装箱,每过期一天就要罚款1万美元。结果他们用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打了场时间与国威的胜仗。
在我们某些同志中必须改变时间不值钱的观念。有的作者提出,我们不仅要反对经济上的贪污浪费,而且要反对时间上的浪费,由于浪费时间而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更应引起人们的痛恨。据报道;某引进项目历时3年,盖了八百多个图章,复印了38万张纸的报告、资料,久久未能正式投产。某建筑工程13年拖而不决,成了典型的“胡子工程”。我们必须改变动作缓慢,时间观念差,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
有些同志不知道节约时间,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还浪费别人的时间。鲁迅说得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者都应树立强烈的时效观念:时间就是产品,就是财富;赢得时间,就赢得胜利。
二、经理运用时间的原则
如何合理运用时间人们总结了不少经验,经理如果坚持下述几条原则,就会提高时间利用率。
(一)目标原则
对时间的运用如果没有目标性的要求,就如同终点不明的马拉松赛跑,即使跑得再快,也难以说明跑出什么样的好成绩。没有目标要求的耗用时间,就不可能有效地控制时间和提高时效。
据说,在美国许多调查统计表明,企业界的高层主管在经历多年你死我活的竞争并取得某种成就之后,多半在65岁正式退休,他们退休之后,大概平均只能活18个月便去世了。对死因的研究指出,这些高层主管者与奥尔德林(早期登月太空人)有个共同之处,即他们在一旦失去生活方向后,将产生一种感到生命贬值的消沉情绪。相比之下,从事创造性劳动的艺术家则变化不大,他们的寿命比人们平均寿命要长,因为他们有无休无止的追求,始终有远大目标。对他们来说,总有新的交响曲要谱写、新的画要构思,天天充满了情趣和意义,生活是充实的,不知老之将至。
对一个企业来说,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时间应符合企业的总目标,应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凡是不利于实现总目标的工作,就不予分配时间。
(二)计划原则
企业领导人必须改变那种碰到啥干啥,干到哪里算哪里的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应当像计划用钱那阵精心编制预算,定量定额地去使用时间。应当把要完成的工作,按分、按时、按天、按周的先后时序安排好,然后按计划逐个完成。经理要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紧张而有节奏地工作,并尽力把不可控制时间转化为可控时间,善于在不可控时间内处理事务。使用时间不能把时间切成零星的碎片,不能把一件完整的工作肢解而分几次去完成。一般来说,时间集中较多的人,往往是时间利用率最高的人。
(三)效率原则
经理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实时间的容量,在相同的时间里,争取多做一些工作,尽力提高工作质量,以取得更大的效果。以下办法都是可行的;(1)把一些有关联的事项放在一起进行处理。利用几项工作之间相同的或相关的特点,一起研究解决,这可以提高总的办事效率。(2)有些工作可以交替进行,如写报告几个小时,中间可找人谈些别的事情,让大脑休息一下;上午在办公室开会,下午到车间搞调查研究,等等。(3)把一件工作的各个环节加以妥善安排,像设计网络图一样,先从同时作业中工作最长的活动开始。(4)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同时兼做两件事。如走路时谈话,思考时踱步,乘车或乘飞机时构思,看电视时做室内体操,吃饭时听音乐,等等。这能同时兼收两种活动的效果。
有人提出,要提高效率有两条途径:一是把计算时间的单位化小,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摩尔教授对时间利用问题进行持续6年的大规模的研究,他对美国三千名经理人员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成功的经理都能做到两点:一是精于安排时间,使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二是限定自已的工作范围,对任何值得做的事或非常重要的事,都要拼命去做好。
(四)有序原则
西方支配时间专家运用电子计算机做了各种测定后,为领导者支配时间提出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井井有条”。他们经过调查记录,发现有的在办公桌堆满东西的经理,平均每天花2小时19分钟去翻寻桌面上的资料,这不是时间浪费吗?领导者首先对工作目的、工作全貌,要有清醒的认识,以便统筹安排,防止每天陷入杂乱的事务之中。
在对企业时间的管理中,应以“效益”大小为准绳来确定事序的排列,以“价值”量的多少来核定时间的支出。对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活动,要统筹考虑,达到“立体化”安排的要求,以取得时间的最充分利用。
(五)最佳原则
国外不少支配时间专家,当谈到领导者运用时间的秘诀时,都认为最充分地利用你最显效率的时间,如果把你最重要、难度大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精力做完较多的工作。一般来说,上午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工作效率高,可安排艰深、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下午有些疲倦了,可处理一些例行的工作。
经理要把握最佳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个“机”就是最佳时机。生产经营的决策及其实施,必须把握最佳时机。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就可收到良好效果;否则,错过时机,就会追悔无及。
经理无论做什么,都应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这不但能大大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而且能把这种良好精神感染于下级人员,大大提高组织的士气和活力。
三、节约时间的方法、技巧
一个管理者能否科学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仅可以衡量其工作成效大小,而且可以反映其素质水平的高低。我国著名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刘吉同志对别人提问的回答是:聪明者——利用时间;愚蠢者——等待时间;劳动者——创造时间;懒惰者——丧失时间;有志者——赢得时间;无为者——放弃时间;求知者——抓紧时间;闲聊者——消磨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自满者——糟蹋时间。
卓有成效的经理应当是聪明、勤奋、上进的有志者,因此就应自觉的珍惜、抓紧时间,充分利用和赢得时间,以便做出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来。综合金志涛、桑名一央(日)、潘劲松等学者的见解,有以下方法、技巧可提高时间利用率:
1.对时间可计算成本。凡是劳而无效、得不偿失的事不要去做。计算时间的单位不要用小时,而是用分。越小越有助于督促自己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假定一个企业平均每人月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及有关福利)500元,这500元占每人每月创造的新价值的25%,则每人每月创造的新价值为500/25%=2000元。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21天,则每人每月工作时间=8×21×60=10080分钟。每人每分钟创造的价值=2000/10080≈0.2元。如果办一件事需要3个人10天完成,则办此事的人的时间成本应为:3×10×8×60×0.2≈2880元。
2.把常规的工作标准化。如何办理经常性工作,要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照章办事;一个问题出现后,把具体情况和处理办法记录下来,作为日后处理同样问题的范例。这些范例经过逐渐修订、改进,形成标准化,这可使领导者摆脱琐事的缠绕。
领导者要保持优化的工作秩序,思考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逐步规范化,不能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更不能顾此失彼。
3.抓住今天,不唱“明日歌”。***同志说:“我以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一个人不抓住“今天”,他就等于丧失了明天,因为当明天到来的时候,又转化为“今天”了。所以,只有当天完成当天的任务,而不是拖延到明天,时间利用率才能提高。
日本效率专家桑名一央提出:“昨天已是无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预约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货币,只有此时此刻才具有流通性”。我们必须立足于“今天”,珍惜“今天”,运筹“今天”,凡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能推到明天。
有些同志懒懒散散,对应办的事情总是往后拖。明代文人文嘉有一首《明日歌》,请这些同志读读,也可能受到鞭策:“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古今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4.把零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华罗庚说:“时间是由分秒组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只有“挤”,工作才能紧张,单位工作密度加大,工作效率会显然加快。爱因斯坦有一次在桥头等学生,慢慢来回踱步、沉思。别人感到一位大科学家这么等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他却说:“不,很有意思,正在这时得出了一个出色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