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2000000010

第10章 军旅诗(5)

当然,作者的这些追忆并非是随意道来,而是为了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也就是“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在一般人的眼中,弹洞并不是美丽的东西,但是作者却认为正是有了这些“弹洞”的点缀,才使得大柏地一带的关山变得更加美丽。因为它是人民江山历史创建的见证,它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另类的风景,作者在此也预感到一个新世界即将到来。尾句中的“更”字,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乐观和对革命根据地的热爱,这与“战地黄花分外香”实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更好看”、“分外香”,一种平静而又激动的心境,一种愉快而又昂扬着战斗意志的情绪,从字里行间我们是可以体会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吟咏昔日战场的作品并不在少数,但是这些作品大多都是描绘战场愁惨景象,抒发感伤情怀。但是毛泽东的这首词却一改这类作品“吊古伤今”的情绪模式。他重临战地,目睹昔日激战遗迹,胸中涌动起的却是欢愉的诗情。全词中有写景、有叙事,而写景叙事中又都包含着抒情,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踏遍青山人未老——《清平乐·会昌①》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②。

踏遍青山人未老③,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④,

颠连⑤直接东溟⑥。

战士指看南粤⑦,

更加郁郁葱葱。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题解

1933年10月,蒋介石动用百万兵力,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并以半数兵力进攻中央红军。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临时中央政府推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极力反对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而是采取全线冒险出击转而死守内线的阵地防御方针。结果使红军损失严重,反“围剿”节节失利。在这种情况下,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退出江西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4年7月,未能参加反“围剿”战役的毛泽东在中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

①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连广东省。红军曾在这里开辟赣南革命根据地。

②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这里的“君”指作者本人。

③人未老:这里的“人”指作者本人。未老,这里不仅指年龄,还指革命精神。

④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⑤颠连:连绵不断。

⑥东溟:指东海。

⑦南粤:古代地名,也叫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这里指广东。

赏析

在写下这首词后,毛泽东曾做过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境。”但是我们却很难从这首词中读到忧郁、感伤的意味。相反,这首词写得轻松随意,所涉似乎只是登上山巅的片刻和眼中有限的景物,但作者以心驭景,以景写心,在亦情亦景中表达了自己无比坚定的胜利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词一开篇,作者就用四个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天将破晓的夏日晨曦图,黑夜即将消逝,眼前就是明亮、豁朗的清晨,让人充满了希望,这也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接着作者借用谚语“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中的句子来发表感慨,虽然自己这么早就起来登山,但或许还有比自己起得更早的人。这句是作者对自己的警策,其中暗含着要加倍努力,早日争取革命的胜利,不能有丝毫懈怠之意。

接下来作者再次发出感慨“踏遍青山人未老”,这里的“人”仍然指作者自己,面对眼前山清水秀的景色,作者立刻回忆起在以前征战岁月中转战南北时踏遍的众多山峰及艰难险阻,如今虽然已到“不惑”之年,但壮志豪情仍然不减当年,仍然精神抖擞地健步于山间。接着作者又想到“风景这边独好”,这句表面是赞美会昌山秀丽的风景,实际上是作者对这块饱含着战友鲜血和生命的红色根据地的赞美。

整个上阕里,充满朝气的景物与人的不老精神交相辉映,构成了悠远深长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读者透过那朦胧的曙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轮即将喷薄欲出的灿烂朝阳,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无限希望。

下阕具体描绘了会昌山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虽然曲折艰难,但必然成功的信念。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这两句以实代虚,写的是美好的景物,却意味着革命美好的前景。作者和战友们站立山顶,眼前景色尽收眼底,只见群山峰峦起伏,一直绵延到日出方向的东海之滨,这既呼应了上阕的“风景这边独好”,也暗示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接下来战士们用手指着“南粤”方向同作者一起观看,看到的是旺盛青翠、一望无际的山林,这壮观、秀美的景色预示着中国的革命在将来一定会形势大好。最后作者用“更加郁郁葱葱”来结束全词,用浓浓的生机象征着战士们高昂的斗志,表明革命最终会取得成功。

这首词语言精美,生动传神,既潇洒自然,又富有哲理。作者似乎只是在叙述登山的经过,但是反复诵读却能让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读后感到意味无穷而又余音绕梁,词中的“东方欲晓”和“风景这边独好”如今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名言佳句。

倒海翻江卷巨澜——《十六字令①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②。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③。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④。天欲堕⑤,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作者原注

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题解

1934年10月,红军反第五次大“围剿”宣告失败之后,为了保存主力,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转移过程中,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导,红军在突破敌人封锁线的几次战斗中损失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说服中央军委放弃去敌人重兵设防的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进发。红军在经过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几省时,所到之处,绝大部分是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而且他们还要在险恶的环境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可以说是历尽了千辛万苦。这三首小令,就是毛泽东在翻山越岭的行军途中所写的。

注释

①十六字令:词牌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因全词仅十六个字而得名。

②离天三尺三:与天空只有三尺三的距离,极言山高。

③酣:本指酒性正浓,这里指痛快、畅快。

④锷未残:形容山峰像利剑一样,直刺青天,但剑锋并没有残缺。《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⑤天欲堕:要掉下来。

赏析

十六字令就是要求作者在短短的十六个字里填充出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毛泽东却做到了,并且做了三首。这三首小令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吟咏长征途中所翻越的高山,重点描写了山的不同形态,突出山势高、险、奇的特点,借以展示红军那种蔑视困难、坚强不息的雄壮气势,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负。

第一首写山的险峻,借以描绘红军急切北上,奋勇前进的雄姿。头一句就是一个山字,可谓是开门见山,突兀而起,给读者造成一个气势不凡的印象。面对着眼前高高耸立的大山,人们自古以来都是“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但是红军不仅没有低头下马,反而是快马加鞭,奔驰急腾,奋勇翻越,这极其传神地写出了红军战士蔑视困难、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登上高山后,战士们“惊回首”,一个“惊”字,将战士们的动感、神态、眼神,以及高峻山巅全都融入这一字之中,既体现了红军战士们对山的极高、极险所表现出的惊讶,同时体现出红军战士们翻越高山后的喜悦、自豪的神情。接着作者借用民谣中“离天三尺三”的成句,极为夸张地写出了山势的高峻,进一步用山势的高峻来衬托出红军战士们势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写山的壮阔,借以描绘红军在万山丛中奋勇作战的英姿。首句也是开门见山,先点出描写的主体,山本来是静止的,最多只是当山上风大时,草木随之摇摆,但是作者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却感到那高低起伏、重重叠叠的山头既像翻江倒海卷起的巨大波涛,又像千万匹在战场上奔驰激战的战马。这不仅将山的形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而且也将红军战士们那高昂的战斗精神艺术地体现出来。

第三首写山的险峻,借以描绘红军战士们顶天立地的伟大形象。前两首写的是群山,而这首写的却是独峰。峻峭的山峰就像锋利的宝剑一样刺破青天,但是锋刃却没有被损坏,显示出山的尖锐。如此尖锐的山要刺塌青天,但是青天不会垮下,因为正是这似剑的山峰在支撑着它。这种夸张的描写,使全词增添了雄奇的色彩。而且这顶天立地的山峰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的象征,作者在这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肩负着挽救中华民族的重任,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毛泽东说过一句话:“我们在山上,他在水边。”这里的“他”是指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当时定都南京,南京依傍长江,后来又在重庆建陪都,依然靠长江与嘉陵江。而毛泽东却是依山立业,在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山为基地打击敌人,所以,对于毛泽东来说,山是他的道路,是描写的对象也是创作的灵感;山是他的性格,他的形象,他的情怀;山的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精深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

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①·娄山关②》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③。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④。

雄关⑤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⑥。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题解

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红军占领了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并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中,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并确定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会议结束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因土城一战使红军受挫,所以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由云南的扎西(今威信)突然转头东进,重新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然后乘胜重占遵义。这首词就作于红军取得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或作于攻克娄山关之后重占遵义之前,或作于重占遵义后不久。)

注释

①忆秦娥:词牌名,相传因李白有“秦娥梦断秦楼月”的词句而得名。

②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③长空雁叫霜晨月:初稿为“梧桐树下黄花节”,改后增强了悲凉的意境。

④咽(yè):本义是声音因哽塞而低沉,这里用来形容断断续续、低沉悲壮的军号声。

⑤雄关:指娄山关。

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无边无际、高低起伏的青山像海的波涛,快要落山的太阳像血一样鲜红。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想到了这两句话。

赏析

这首词在毛泽东的所有词作中可以称为精品,也是毛泽东的得意之作。全词并不长,只有46个字,但却显得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只用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勒出红军在“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情景。

词的上阕写拂晓时分红军向娄山关进发的情景,并融入作者当时沉郁的心情。“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一开篇,作者就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点明了红军行军的时间和环境,并用“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这五个凄冷的名词为我们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紧接着叠唱“霜晨月”,这不仅是词牌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强调行军的时间和艰难的环境,从而强化了肃穆、寂静的行军氛围。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两句仍是写景,只不过是由远景到近景,由全景到特写。近处细碎的马蹄声与远处呜咽的军号声相互唱和,起伏跌宕,在山间回环向前。“碎”说明行军急促,马蹄声细碎杂乱,把声音形象化,而“咽”则说明军号声时断时续,悲壮低沉,把声音感情化,这两句虽然没有一处写人,但是却把红军行军的紧迫、严整的军纪和英勇赴敌的英雄气概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总的来看,上阕的整体色调是灰暗的。西风凛冽,长空雁鸣,残月当空,霜华铺地,马蹄声碎,军号声咽,可以说是没有一点亮色,这也就确定了上阕的基调是阴沉抑郁的。按照正常的写法,作者在下阕就应该写人困马乏、路之艰难,从而发出行军艰难的慨叹,进一步深化上阕的基调。但是作者却没有这样写,而是笔锋一转,写傍晚时分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雄壮豪迈的气概和悲凉慷慨的情怀,这就使全词的基调骤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同类推荐
  • 百年望云

    百年望云

    今年九月,深秋的季节,是一个画家的百年诞辰。回望一个世纪的中国画发展史,我们就会看到一个赫然的名字:赵望云。他以一个勇猛精进的开拓者形象,被铭记在现代中国画革新运动的长河之中。那时候,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受到新美术运动的冲击,最初在宣纸上描绘农民的是二十一岁的赵望云。他的成名作“农村写生”,开始了中国画走向反映人民现实生活的广阔道路。也是他,最早以大西北风物为题材,传统技法与现实笔墨相融合,形成一种苍茫质朴的画风,影响了中国画的审美倾向。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
  • 鲁迅散文集

    鲁迅散文集

    本卷收录了鲁迅的经典散文《野草》《朝花夕拾》等。其散文极具讽刺、启迪的意味,是思想十分深刻的启蒙篇章。
  • 三人同行

    三人同行

    在这本书中,当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济”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国开始了一场自行车之旅。书中仍是以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这段Bummel的旅程。因为书中对当时德国风土人情有趣的介绍,此书还常年被用作德国学校的教材。本书出版于1900年,当时自行车流行于伦敦中产阶级中。书中介绍了当时自行车品牌竞争、广告宣传,还有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设备的热衷,今日读来,仍有共鸣。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热门推荐
  • 丢三落四小马虎:儿童成长中常见的43个问题

    丢三落四小马虎:儿童成长中常见的43个问题

    本书的推出,正是要为您解决施教难的问题,可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亲子互动型的养教书籍。鲜活的个性案例、科学准确的心理分析、完整细致的施教方案、精彩生动的示范性生活演练,以及人性化的心灵处方,在科学性与实践性中又透露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本书针对不同例证,都有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它就是您身边最知心、最便捷的教子宝典。
  • 捡到了一颗星球

    捡到了一颗星球

    范畴坐在电脑前,打开论坛,捡到了一颗星球怎么办?在线等,很急!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要行舍身经

    要行舍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绣山河遥遥路远

    锦绣山河遥遥路远

    他是北周永乐王,杀伐果断,冷厉诡狡,醉心权力山河,只欲将天下一统;她是现代地理学博士跨越时空而来,无论到了那里都只爱人间山水,只愿沉醉其间。却不想这样的不期而遇,改变了初衷与执念。初见时,她言语新奇,发色怪异,唯独一双澄澈眼眸撞入他眼中,掀起微微波澜。陪伴时,她说他恃美扬威,让她心神皆醉,人间山水皆比不了他的美色,只是说话间她那双澄澈的眸子却不尽然全是他的容颜。离别时,她说她只愿“世人皆醒我独醉”,竟让他不要辜负了大好河山。再相逢,她献计青州军,他万里奔袭,相逢一眼,她从城墙之上一跃而下,却对他说,“王爷,一别经年,小女子竟无法入醉了。”万里江山,锦绣山河这是他从幼年起就印在眼底,几经杀伐,早已唾手可得,却没想到,只为一眼,就打乱了初衷,那双澄澈的眸子里是否能映入他的容颜成了他心头的朱砂痣,手中的白玫瑰,成了一生的执念。“世人皆醒我独醉”她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却不想在恃美扬威的他那里待地久了再也入不了那样的境界,人间山水再也入不了她的眼,她只想将那个冷厉诡狡,行姿狷狂的男子放在眼中,存在心中。
  • 华严经疏钞玄谈

    华严经疏钞玄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你们是年少的梦

    TFBOYS你们是年少的梦

    (切勿上升真人!切勿上升真人!第一次写文不好见谅)追星女孩居然有一天圆了梦!爱的他们仨来到了自己的学校,于是开始了一段本来无法想象的人生旅程...
  • 帝妃倾城凌邪天下

    帝妃倾城凌邪天下

    注意(?>?<?)这是玄幻修炼升级小说,不涉及宅斗宫斗哈。 北应邪想他这一辈子中了一种叫凌玥的毒,解不开、化不掉,那就一起中毒好了。 男装的凌玥一直想不通,北应邪是为了什么偏要和她在一起,她又不搞基。 本文前半部分女扮男装,后半部分女主霸气四方。 本文女强 本文男主是个蹲墙角的(前期男主弱鸡,后期男主还是弱鸡→_→在女主面前) 此书有一个群:330497640名字是我的笔名
  • 佛说四品法门经

    佛说四品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精灵之黑暗虫师

    精灵之黑暗虫师

    穿越到精灵世界,穿成常磐市捕虫少年仅有的精灵伙伴,是一只开挂的独角虫地狱难度的穿越,居然还不标配个系统!常磐之子、平民天王、联盟新星、虫系大师……后来,梧桐有很多荣耀,但没人知道,他最喜欢还是捕虫少年————————————————————————————————————小科普:TV版对应宠物小精灵,漫画对应神奇宝贝(台译),游戏对应口袋妖怪,近年官译精灵宝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