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0600000022

第22章

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的《百家论坛》中,有位中科院自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讲阴阳医学,他怀疑《易经》。有人问《易经》是不是科学的,他说:“你不要认为西方有人把阴爻和阳爻应用到电脑的二进制里面,就认为它是科学的。”我问你八八六十四又怎么解释?他就否定了这个东西。我认为对《易经》有怀疑完全可以,但必须在对《易经》有了一定研究后才能怀疑。可他对《易经》连了解的程度都没有:他把“飞龙在天”讲成“困龙在天”,“六二”他说成“二六”。这就像小学生,乘法口诀都没背熟,还讲什么数学计算呢?这六二只能叫“六二”,不能就叫“二六”,六是爻的名称,二是爻的位置,这个基本常识都不懂,还讲什么《易经》,还敢怀疑,你这个“疑”能成立吗?所以这种疑是不成立的。上面那个研究员的发言,引起了好多学者的反感。这里也许讲得激烈了点,但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个疑不能随便怀疑。疑要成立,首先对怀疑的对象要有深入的研究,你才有资格去怀疑它。你对人家不了解,怎么去怀疑呢?

有破还要有立

你疑了以后,还必须拿出自己的东西,总不能把这个东西否定了,那个东西否定了,全盘否定。有破就有立,只破不立是不行的。你必须拿出有力的证据对你怀疑的进行证明,证明你的怀疑是正确的,然后让大家来评价哪个是正确的,这样你的疑才能成立。

怀疑必须具备:第一,对怀疑的对象必须真正地了解;第二,怀疑后,你自己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第三,你的动机要“纯”,不能乱打一通或是为了使自己出名。今天怀疑这个,明天怀疑那个,一会说个这不对,一会又说那个不对,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这种动机是卑鄙的。我认为,这个疑要具备这三点,人家才会承认你的怀疑是正确的。

哥白尼怀疑“地心说”,拿出了“日心说”,他的怀疑了不起,怀疑后所得的结论是一个时代的高峰,虽说后来又有新的结论,那是后来的事,作为当时来说,他是很负责的。他的怀疑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历史认可了他。他假如只怀疑而没拿出“日心说”,那谁认识有个哥白尼呀!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怀疑,但必须小心地求证,更要有纯正的心地和动机。

第二部分为道“三过程”之为道的省略号——悟

“悟”出来的才是真

说到悟,我们可以联想到“蛾”和“我”,这二者都离不开“我”。”蛾”由蛹超越了自我,长出了翅膀,自由飞翔,飞到了自在之中。它超越了自己,找到了真我。”我”是学了他人的东西,再与他人探讨、研究、辩论,然后得到自己的东西,形成“我”的观点,“我”的思想,“我”的体系,“我”的风格,“我”的著作。

“悟”也离不开“我”,它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吾”,吾就是我。悟是靠“我”的心来悟的,不是别人悟的,别人悟的东西,是人家嚼过的馍,再去吃是没味的,由“我”的心悟出的东西才是真的,才是“我”的。我再将它与“精”“通”连起来说一下。

1997年,我与一位企业杂志社的主编聊天。我跟他随便聊起了《易经》,他当时就说:“哎呀!你对《易经》真‘精通’。”我心里一想,我算什么精通,这只能说明他对《易经》不熟悉而又想了解,所以听我侃了几句就非常地佩服,还认为我很精通。当时我就跟他说:“精与通都是假的,如果我真的精了,通了,那我就不会在这里瞎吹了。只有一个东西是真的。”他问是什么?我说,只有“悟”才是真的。

我问他:“你现在是主编,你在作主编之前,是不是把主编的业务全部学通了,学精了,才来作主编呢?”

他说:“这当然不可能。”

“那你在作杂志时,是不是会遇到以前没有学过的,没有碰到过的新问题?”

“肯定的。”

“那就要靠你的悟性去解决了。”

我又举了一个例子:你刚学开车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的常识、开车的技术、修车的技术、路上发生事故的应变能力等东西学精了,学通了才上路吧?不是,而是学了汽车的基本常识、开车的基本常识,掌握了开车的基本要领,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熟练,然后就可开车上路了,开始实习了。在实习过程中间会碰到很多根本没有想到,没有学到的问题,这就要靠你的悟性去处理,去应对。

这位主编当时认可了,而且在场的几个人也认可了。他们也认为“悟”才是真的,“精”和“通”都是假的。

有些人讲精啊,通啊,讲自己的法怎样怎样高得不得了。越是这样大的东西,讲得没边的东西,越是神通的东西,越是不可靠的,值得怀疑的。为什么佛陀一再告诫弟子们不讲神通,不能以神通示人。讲神通就会使众人分不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佛陀他有真理,他不须用神通。所以这里只讲“悟”性,不讲神通。

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智慧,同样的悟性,不过悟有大悟和小悟的区别,还有大彻大悟。

大彻大悟

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间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我们只要想一想,就能想出好的办法,这就是小悟。某一个科研项目遇到难题了,像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遇到很多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聚到一起想办法,来研究。其中某一人突然灵感一闪,办法就有了,这就是悟。他这种悟就是灵感悟性。还有一种大悟,如孔子、老子,那些圣人。他们懂得道是什么。古代伏羲,他从结绳记事里面找到了事物的规律分为阴和阳,然后又用两个符号组成八卦,这就是大悟,甚至是大彻大悟。

大彻大悟,是彻底地觉悟了。觉悟了什么?觉悟了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人生处世的真实内涵。如果你的觉悟打成了一片,便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是圆融的。那么,一般的悟呢?有的此悟而彼迷,有的彼悟而此迷。只有大悟、大彻大悟者才能做到:此悟则彼亦悟,一悟而一切悟。一个人年轻时很聪明,做事很有悟性。过了十几年、二十年后,他意志消沉了,悟性也没了,那就不是大彻大悟,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只有对什么事都有悟性,时时刻刻都有悟性,自始至终都有悟性,他的悟性才是圆融的。这是悟的层次,小悟→大悟→大彻大悟,区别就在这里。小悟和大悟都好区别,就是大彻大悟难以区别,它的悟性是打成一片的,绵绵不断的,是自始至终的,是圆融无碍的。

第二部分为道“三要素”之为道的“五官”—才

接着讲的是才、学、识。学就是学习、学问;才就是才能、才干、才华;识就是知识、学识、见识。

才、学、识,被称为人生三要素。是谁提出来的?唐代刘知几,但他并没有更多地去解释。现代学者王通讯有个解释,也不能说他这个解释就是解释这三要素的,但我们可以借鉴。他讲:“学,是指各种分科的知识”。现在,科学就是指各种学科的学问,现在这个学科分得太细,有文科、理科、工科,还有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太多了。

如果要编一本分科辞典,越编越厚,边缘学科就更多。像北大乐黛云教授从美国回来以后,专志于“跨文化”这门学科。跨文化就是跨越东、西方文化,也是一门学科,专门研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借鉴和融通。所以,现在学科越来越细,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广,这就是学问。在学问阶段,只能是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开拓自己的视野,这就是学。这个学,不需要多讲了,因为前面讲到了为学日益,都讲到学了。

接着讲才。人才、天才、地才,这是指天、地、人三才。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是人才。但是,如果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培养出来,没有开拓出来,那你还不是人才,那是人力,只能是有力出力,挥洒汗水。现在有人力市场、人才市场,能进入哪个市场,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

同样是人,相差一个“才”字,这个区别在哪个地方?原因在哪?我刚才讲了一个基本点:人才,人人都有才,这个才是人人都具有的,关键是没有培养出来,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开拓出来。有人得到了培养,但没得到发挥,这也不行。当然还有一个用的问题,有的人有才想发挥,但没有机会也不行。”才”实际上在学的基础上,不但拥有知识,而且能将这些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已经有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将自己的知识进行扩充和进一步发挥;在扩充和发挥中变成了自己的才和能,这就是才。才离不开知识,离开知识也不行,但仅仅只有知识也不行,才是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集中表现。

第二部分为道“三要素”之为道的食粮——学

孔子在游览东流的大水时,子贡问孔子说:“君子之所以见到大水,就必定要游览一番,这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这水,它普施众生而无所求索,好像情操;它流向低下,弯弯曲曲,必须遵循一定的条理,好像是正义;它浩浩荡荡地奔流不息,好像道行;如果把它决开任其横溢,它随即疾速汹涌向前,就如同回声在山谷中应和,奔向万丈的沟壑而无所畏惧,好像勇敢;它注入到一定容积的地方,顺其容体而均平,好像法度;水流动之后,用不着用水平木去取平,好像正直;它本质柔弱,能渗透细微所在,好像明察;万物在水中出没浸润,都趋向于清新洁净,好像善于教化;它在流动时千曲万折,始终奔向东方,好像意志坚定。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游览。”

可见,君子不是为游览而游览,而是为获取对水的认识而游览。游是一种活动,而识是一种目的。我们参与任何活动,只要能从中获取有益于身心的识,必须也会产生一定的公益。

孔子认为,人生还有三件事不得不去思考,不得不去充分认识:一是少年时不学习,年长时就没有谋生的才能;二是老年时不教诲他人,死后就没有人怀念;三是富有时不布施援助,贫穷时就没有人周济。荀子认为这三件事的思考,是每个聪明人的常识。

人的才能是在学习中积累而来的,《荀子·劝学》篇中有段生动的比喻。他说:不半步半步地延积起来,就不可能达到千里;不一沟一沟地汇聚起来,就不可能形成江海。良马一跳,并不能越出十步;笨马跑十天,也可以赶上良马,成功的才能就在于不停留。雕刻如果半途而废,糟木头也刻不断;雕刻起来没个完,金属和石头也能雕琢。所以有人说,意志品质是才能的磨刀石。

《荀子·仲尼》云:“明智人作事,盈满了,就考虑到不足;平稳了,就考虑到险难;安泰了,就考虑到危困;多方做出种种准备,还恐怕惹来灾祸。所以样样的举动都能免遭大败。孔子说:‘工巧而喜欢法度,就必然有节制;勇敢而喜好和同,就必然能胜任公事;明智而喜欢谦逊,就必然贤能礼士’”。说的就是既有才又有识的道理。

第二部分为道“三要素”之为道的心肝——识

识,讲三个方面:能看得准时代的方向,善于驾驭各种环境是其一;能抓住业务领域内具有关键性的课题是其二;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是其三。也就是说能做到适应各种环境,而且还能驾驭它,这就是本领;在治学阶段、求学阶段,能抓住所学的领域里面最关键的东西,这就是才干;能以审美的标准对待和衡量自己的工作,这就是智慧。

像有本书的封面,一看,就那么一点点不到位,中间一行字是书名,以白色为背景但只是一条很窄的横格。上下颜色将书名压得很紧,书名没有空间。如将上下颜色各让一点,为书名留出点空间,那么,这一本书马上就亮起来了,就显示出这个书名上下空间大,也就亮了。读者看书,一眼就看书名,不看什么图案,图案再好,那是第二步观察的目标;先要欣赏书名,这就是审美角度的问题,很重要。到不到位,就是看你审美的能力,审美能力反映一个人的见识。审美要突出重点,突出主题。

关于学、才、识,有许多这方面的阐述。像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他认为三者中“天下唯识为难。”他讲天下最难的就是识,学也容易,才也容易,唯独这个识难。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胆”字,他讲:“有其才而无其胆,则有怯而不敢。”你有才但没有胆,那你做什么都胆怯怯的,不敢去做,前怕狼,后怕虎,才也无法发挥。他又说:“有其胆而无其才,不守冥行妄作之人。”你有胆,但没有才也不行,那是妄作,为什么说是妄作?瞎闯,盲目,认为我能做,但是不知道深浅,这就显出这种人的浅薄,一介莽夫,大话能说,小事不能干。他还说:“天下有‘因才而生胆’者,有‘因胆而发才’者。”因为自己有才所以生出胆,因为有胆,才便得到发挥。

有句话说:“艺高人胆大”,还有一句话“胆大人艺高”,也是这个意思。如果把“胆”放到识里面去,就是胆识。所以还是那句话“识最难啊”,学离不开识。这里将“胆”字提出来,说明识也能壮胆哪。

第二部分为道“三要素”之为道的魂魄——胆

同类推荐
  • 梦观集

    梦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阵图

    阵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ben Holden

    Eben Hold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集要颂经

    法集要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垣奏议

    两垣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和丞相那些年

    我和丞相那些年

    匡扶汉室,志在少年,穿越三国时期的两人恰逢诸葛亮,三人一同辅佐刘备,能有几分生与死的挫折.
  • 雨冷为雪

    雨冷为雪

    冥冥之中相遇,是老天的努力也是各自努力。为你而写,愿不会终结
  • 农家小调

    农家小调

    外出从夫,家内从己,一切从简。换得了煤气,扛得起大米,打得掉老鼠,灭得了蟑螂。这是八零后女青年木小菲的三从四德。她本想凭借这套独特的理念,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为自己谋得一安宁之所,做一名称职的家庭主妇。只是,一朝穿越,返古入农家,三从四德已变样,主妇变媳妇儿。
  • 木棉花开:任仲夷在广东

    木棉花开:任仲夷在广东

    多年来,报告文学已经很少有像《木棉花开》这样使人感到震撼和动情的作品了。因此,报告文学就不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屑眼光和言语攻击,甚至有人对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存在的可能性也有了怀疑。出现这种现象,固然同某些人传统的文学观念有关,与他们对报告文学阅读了解的局限肤浅有关;但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报告文学在独特接触观察理解现实热点矛盾事件和文学艺术地表现这些对象上存在问题有关。尽管会有人对报告文学表现出固执的排斥,但是,只要是优秀的作品,总能够在社会和读者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本问题是我们报告文学作家是否为人们提供了热烈关注的阅读对象,给读者一种阅读的诱惑和感动。
  • 送给孩子的健康心理书

    送给孩子的健康心理书

    从学习、青春期、行为习惯、情绪等方面,向读者介绍各类心理学规律,并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心理修炼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及学习中的烦恼,化解生活和学习中的痛苦和郁闷,学会协调和家人、同学、朋友的矛盾纠纷,让自己的未来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成功。
  • 弑神罗睺

    弑神罗睺

    诸神黄昏,在混沌空间中,沉睡着一只众神无法与之抗衡的恶魔,纵使它在沉睡期,但等它苏醒之时,世界必将不复存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禁忌大魔杀神

    禁忌大魔杀神

    本是秦家的少爷,奈何父亲惨死,母亲改嫁,而他自己也在杀手组织的培养下有了让人闻风丧胆的称号“阎王”,在大仇得报当天,他知晓世界即将大变,所以了却前缘,杀向未来…大劫之日,造化之时,他得神秘造化,觉醒大魔血脉,杀道本源之体,不服命运,逆天而行,杀破地球禁区,打破天选之路,杀向星空,杀向天道,他,只为杀戮而活,虽为大魔,却心如明镜,不染尘埃…他,是一个孤独的狼王,不信情,对他来说,杀,就是他活着的意义……!他,便是阎王,要么为了杀而活,要么就是在杀戮中死去…
  • 宸境

    宸境

    一曲剑歌,唱尽繁华盛世。千年离索,见证岁月枯黄。饮酒千觞醉归来,身已为仙,尘心在怀,一个少年的成长,一次灵魂的蜕变,凡世红尘,缥缈仙境,且看他演绎仙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