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0600000021

第21章

世界著名的环保作家,原《大自然》杂志的主编唐锡阳先生,他的著作曾在美国反复出版。他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去年他写了一本书《错、错、错》。他并不是盲目地发表,而是先印成样书,然后就分发给朋友。他将样书寄予部分朋友阅读,也寄了一本给我。他在样书上面写了这样的几句话:“殷旵先生,期待你的评点,以增加这本书的厚重和历史色彩。”然后很慎重地盖上他的印章。他就是多方面地求助于“你”,对于我来说也是“你”对我的信任,我应该认真对待这件事。所以我两次发信过去,而且寄书过去。这就是“你”与“你”之间的思想、学术讨论。而这些交流和讨论,正是通过“你”与“你”为平台的。这个就是对“你”的简单概述。

第二部分为道“三人行”之形成“我”的为道(1)

什么是“我的风格”?

“我”,这个“我”,刚才讲了,学了他人的知识以后,“你”、“我”二人之间经过讨论、辩论或探讨,然后就会形成较成熟的“我”的东西了。

每一个人在求学、辩论、探讨之间都会使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风格更成熟。以前是读别人的书,而这个时候就有自己的书问世了。自己的大作问世,有的人甚至是著作等身。在这个著作里面,虽也引用别人的观点,但主要观点、思想内容、文字结构都是“我”的,不是别人的,不是“他”的,也不是“你”的,而是“我”的思想,“我”的观点,“我”的风格。

有的人只要把书一读,他不看作者名字,他也能马上感觉出这本书是谁的作品。

例如,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天,新华社发了一篇社论的传真给沈阳日报社,正好这天是副主编值班。他一看社论,题目是《文汇报的方向应该批判》,他也没看内容,心想是新华社发过来的,那就登吧。他就将它放在第二版的头条,他想这是《文汇报》的事。报纸印出来后,他首先读了那篇社论,刚读完两段就满头大汗,马上按电铃,跟工作人员说:“我必须马上到市委宣传部去检讨”。为什么呢?因为他读出来这篇社论是毛主席写的,他居然登在第二版,可想他当时有多恐慌。

这篇社论也没署名谁写的,但他读了以后,就知道是毛主席写的,证明毛主席的文风多么鲜明。

其实,我也是很崇拜毛主席的文采的,我认为他是语言大师。他的文章读起来风格独特。站在毛主席的立场,这就是“我”的文章,“我”的风格。

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写得实在是大家风范。她的丈夫是金石家,也是很有学问的,他也喜欢写词,但无人欣赏。有一天,他在自己写的十几首词中间,故意夹上李清照的一首词,然后请他的一位朋友来欣赏。当他的朋友看完后,从中挑出了一首词,说:“这么多,惟有这首称得上是词,其余的都不能称作是词。”而这首词不是他写的,恰恰是李清照的词,这就说明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而且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当然如果让我们看,看不出来,这也要有对词的欣赏水平。

如果每个人的风格一旦成了“我”的东西,标榜是“我”的东西,不容易。如,像我也写了些东西,我不能说是“我”的,因为没有鲜明的特色,没有鲜明的风格,没有系统的思想。如,余秋雨先生的著作,他的散文问世以后,在读者中间一下子就掀起了“余秋雨”散文热。但有的人就提出批评,特别是攻击他的散文不是散文,甚至于将他与政治挂钩。尽管这样,余秋雨还是出名了。

“我”的份量有多重?

还有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他们为什么能闻名于世,我认为有亚里士多德对他们的批评的因素在里面,我想如果有人对我的东西进行批判,可能我也会成名,是吧?关键是我们的东西没有被人骂的份量。别人骂都不想骂,不屑一顾,可想而知,是“我”的就必须很有份量,才能成为“我”的,并不是说随便哪个作者任意写一篇文章就说这个东西是“我”的。这个文字是我写的,有我的思想,可能是这里借鉴一点,那里借鉴一点,这里抓一点,那里拿一点,慢慢融合,最后将它拼凑起来,拿出去以后,人家并不欣赏,对社会和历史,你留不下痕迹。等书发出去以后,一个月就有退货了。有的发了一年就无声无息了。印了五千册,也就那么多了,多了也发不动了。就连自己床底下的几百册还在那儿睡觉呢!最后也只好拿来作人情了,这样当然就不行了。但有的就能畅销下去,长销下去。例如,莎士比亚的著作,可以说是畅销得不得了,长销得不得了,到了哪个程度呢?在莎士比亚的故乡,飘扬着一百多个国家的国旗。那种“我”的份量,古今中外可以说是没有的。我估计没有哪个著作者达到了这个程度,连国家总统也没有那样的程度,这就是强调“我”不容易。

“我”就是学者身份。如今被称为“学者”便可与“专家”齐名。什么人才能称得上“学者”呢?也许有人认为,出版过几本书,写了几篇文章,作了一些演讲的人都是“学者”。其实并非这样,古人对“学者”的评判有更高的标准。《荀子·劝学》中说:“一半学得进,一半学不进,这便是志向不高的普通人;他的善行为少,坏行为多,这便是夏桀、商纣、盗跖一类的人。能够具备这些见解,能够穷尽这些道理,然后才能称得起是一个学者。”

第二部分为道“三人行”之形成“我”的为道(2)

“小我”与“大我”

凡是成为“我”的东西,这种智慧并不是个人的智慧,而是全社会的智慧,全人类的智慧。因为这个“我”已不是小“我”了,而是大“我”了,所以必须提升到这个高度。像一般人,“我”写了一本书送给你。哎呀!你真不简单,出书了,你写了几本呀?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她搬出一堆书,说是“我写的”。东一本,西一本,有讲经济的,有讲文史的,有讲艺术方面的,看起来很多,但我没看出她在哪一方面有成就。我也就随便恭维了几句,而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是,不过如此罢了。而唐锡阳先生却在我心目中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他的几本书在我家里,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他的几本大作都是讲环保的,他都七十多岁了,还是在外面奔波,到国内、国外去考察,最艰苦的地方他都去。他的精神也非常值得敬佩,他对写作也特别严谨,不随便说,同时他的语言也非常优美。这样的作品,在我的心目中马上就树立了形象,且留给后人会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为什么美国重复出版他的作品?也是因为如此吧!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我”,是小“我”还是大“我”?是个人的智慧,还是代表了社会的智慧,全人类的智慧?这个得有讲究。

第二部分为道“三过程”之为道的问号——迷

“迷”也要存善去恶

由迷到疑,又由疑到悟,这是一个由质变到量变的渐进过程。开始是量变积累,逐渐成为量的过程质的飞跃,是一个逐渐精进的过程。

迷是一种入迷,对某一问题的着迷。如:书迷、棋迷、球迷、歌迷、影迷、戏迷、网迷等。棋迷,迷到痴的程度;球迷,迷到狂的程度;网迷,成为一种“网虫”了;歌迷,迷得如痴如醉了。这些都是正常的迷。

科学家在研究室里研究,有的废寝忘食。例如:有一对夫妇,他们二人都是科学家。在他们结婚的大喜日子里,大伙都在为他们庆贺,而他们却忘了这个重要的日子,还呆在实验室里做试验。

我认为他们这种迷是一种好现象。因为他们没有给他人带来不良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人类是有贡献的。所以,他们的迷是一种人格魅力,是值得借鉴的。

京剧戏迷对京剧非常地入迷,但这是一种好的爱好,他们不会去疯狂地嘶喊,而是清雅地唱上几句。

有时听听音乐,看一场球赛,进入一种忘我状态了,那时你的烦恼、分别心、嫉妒心,全抛到九霄云外了。但迷也要有个度,不影响他人的生活,对社会无害,才是可行的。有些人,对这些都不迷,足球不看,京剧不听,看书没兴趣,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但他却迷上了吸毒、酗酒、赌博,用这些方法来宣泄自己,有了这些欲求,那就坏了。如果不知悔悟,那可能就无药可救了

迷本身没有善恶,但要看你迷的是什么。另外迷本身是一种现象,一种生活现象。我们对欲望的宣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良性的,一种是恶性的。我想,我们还是选择良性的吧!

高雅的迷

为学,对学习入迷是良性的,是良中之良。学科学知识,学为人的哲理,学古人的古训,对这些入迷了,甚至废寝忘食,就是良性的迷。

古人的“迷”往往是追求一种雅。陶渊明迷菊花,菊花就以陶渊明为知己。他还创作了许多咏菊的佳作,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成为千古佳句。

北宋诗人林逋迷梅花,梅花便以林逋为知己。林逋隐居在西湖的孤山上,终生不仕(不出来作官),也不婚娶,一生喜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王徽子迷竹,翠竹以王徽子为知己。王徽子是王羲之的儿子,他酷爱翠竹。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曾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边。他著有《爱莲说》,用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来赞美和表达他对莲花的酷爱之情。莲花便以周敦颐为知己。

三国时吴国人董奉居匡山。他为人治病不取钱,重病愈者,让其栽杏五株;小病愈者栽一株。十几年后,十几万株杏树郁然成林。他是这样的喜欢杏树,杏花便以董奉为知己。

还有琵琶迷,王昭君出塞时,在马车上弹琵琶曲。后来在匈奴,思念家乡时她便抱起琵琶,弹奏思乡之情。

王羲之是对鹅入迷,他非常喜欢养鹅,上市场看见有人卖鹅,就会买下来。他这种对鹅的痴迷已成为千古佳话。

当然还有好多雅“迷”的例子,像上面那些古人的“迷”不就是很雅的吗?这说明这些人文化品味不俗,他们所迷的这些东西,都是很高雅的。

梅花令人高洁,兰花令人清幽,菊花令人归真,莲花令人淡泊,春海棠令人明快,秋海棠令人妩媚,牡丹令人高贵,芭蕉令人豪迈,翠竹令人韵致,松柏令人俊逸,梧柚令人清纯,椰树令人遐想,这些不都是很雅的吗?雅兴见人格,他们都是文人,都是品格高尚的人,是被后人所推崇的人,所尊敬的人,不仅他们的著作为后人所推崇,他们的为人品德也为后人所推崇。

他们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所以才有这么高雅的爱好。我认为他们不会迷那些不良的东西,负面的东西。大俗人会有这样的雅兴吗?

第二部分为道“三过程”之为道的感叹号——疑

大疑才能大悟

研究科学必须大胆地去怀疑,科学的基本原则就是疑。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老师就是大胆地怀疑,本着怀疑的态度,才发现了新的东西,甚至于超过了他的老师。

哥白尼就是因为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产生了怀疑,才发现了“日心说”。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地心说”以后,都认为星球是围绕地球转的,连太阳也是如此。后来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的新观点。后来有人对他的论点也产生了怀疑,便发展为今天的天文科学。科学是通过怀疑来发展的。

佛教关于疑也有典型的例子,佛陀释迦牟尼允许他的弟子对他所说的大胆地去怀疑。他说,不疑就不能悟,小疑就能小悟,大疑就能大悟。

这是位非常伟大的导师,心胸非常广阔的导师。不像有些教的教主,他们要求教徒一定按他说的去做。你按他的说法去做,你就会有福,反之你就会有灾难,这不是进步的教育(宗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相比较而言,佛陀他就提倡怀疑,因为他有自信,他的真理不怕别人怀疑,别人越怀疑,对真理才能理解得更深、更透。如果连自己对自己的东西都没信心,那不就是对自己的怀疑吗?当然怕被别人推翻了,这是很根本的区别。

对“疑”也要问一个“为什么?”

当然怀疑不是怀疑一切。”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怀疑一切,打倒一切,这是一种盲目的怀疑。在人生中间、生活中间也有这种现象。有的人对什么都不相信,不敢相信别人。我有一位学生,现在国家科研机构工作,应该是一位讲科学、很严谨的人,但他说他有位老师曾经跟他说:除了你自己,任何人你都不要相信。我认为,这位老师话说得有点过了。他怀疑一切,你不相信别人,别人会相信你吗?社会是个大循环,是讲回报的社会。信息是互相传递的,你传递给对方的信息是不信任,人家回报给你的信息也是不信任,所以怀疑一切也不对。我认为,应该对那位老师的话表示怀疑。

疑,必须有疑的方法,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大胆地去怀疑。现在有些人乐于“人云亦云”。别人说美国好,我们就跟着讲美国好,这就叫起哄。那么,你又知道人家好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哑口无言了。没有调查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

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主张,对别人的疑也要问个为什么,对于疑点必须找准。一篇文章还没看完,就批评人家的文章写得怎样怎样不好。我想这总是不对的,这种怀疑是不负责任的。本身这种学习态度就不端正,那怀疑的态度也就不正确,不成立。对别人的东西都没搞清楚,怎么能去怀疑呢?

同类推荐
  •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eter Pan

    Peter P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aming of the Shrew

    Taming of the Shr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飞丸记

    六十种曲飞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虚无峡谷

    虚无峡谷

    虚无峡谷,集结了八王,六怪,各路天才,同级1v1,万界联盟,虚无逆境万界5V5,王飞集结自己的队伍如何打到最后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默莫

    默莫

    “我是莫默,永不沉默的莫默。”繁星之下,莫默苦涩地念着,并无人倾听。无人预知。是败者灰烬重燃,还是胜者成王登顶?是王者潜蛰归来,还是亡者英灵不死?是蝼蚁的挣扎,还是神龙的咆哮?是诸天的盛世,还是繁星的末路?心中原本充满憧憬的少年,走向已经堆满枯骨的孤独之路……莫默,生而予之……
  • 快穿女配:反派BOSS虐渣记

    快穿女配:反派BOSS虐渣记

    名利、金钱,未婚夫、各种好处都被女主收走了!惨死、虐死、打击死。各种死都被女配包揽了?逆袭女主刷三观,带着系统开外挂,虐渣打脸斗白莲!万年的女配也要有春天!花六叶:咦?我刚泡到的男神呢?系统:灌了口毒汤已经归天!花六叶怒:太阳的!我要控诉卸了这破系统!系统悠长一笑幻化成俊美邪魅的男子:晚了!这是你的卖身契!几个大字在苏瑾的眼前晃。系统既签,概不退换。
  • 修梦狂潮

    修梦狂潮

    主角梦中穿越,来到梦境之源,发现这是一个修梦世界。作为一个修梦废材,他在得到金手指突破瓶颈后,成为一名修梦天才。别人只能通过梦中修炼来提高修为,而主角通过破案和解谜也能提高修为。面对一群狠人和老谋深算的野心家,主角依然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武力从容应对。
  • 剑侠江湖情

    剑侠江湖情

    几个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沉迷武侠网游,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武侠世界里,在这江湖中他们快意恩仇,仗剑天涯。风采翩翩,富比王侯,谈笑间权倾变,偶得机缘才知那不过是在梦境中的江湖作梦中梦,幡然醒悟,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 早安初恋夫人

    早安初恋夫人

    窝们滴高智商学霸在第一次追到自己女主时,心里激动的不成样子但表面却还云淡风轻,正所谓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对于我们在感情这方面一向比较独立的曦宝宝表示“一身男友力可惜没处使”,因为几件小小的误会再加上俩人不善于交流导致某男脑子进水提出了分手!!!看几年后成功后悔的某男如何辛苦追上初恋曦宝宝趴!“安曦有一千种不想结婚的理由,何晨就有一万多种求婚的方法…”“这个世界上能让她放下一切心结,心甘情愿,甘之如饴,约下一生一世的人,唯他而已…”“我只想与你共度余生…”
  • 流年绾青丝

    流年绾青丝

    熟读古今通史的唐糖意外穿越到一个不知道的朝代成为府中的一个小侍女文昔。
  • 沂蒙情书

    沂蒙情书

    天刚擦黑,三喜爹就把院子里收拾完了,把大门栓检查了一遍,就站在院子中间大咳了一声,说:“没事儿早歇了吧,明天还得下坡。”这话是说给西屋里的儿媳妇听的,意思是该吹灯了。以往这话不用说第二遍,话音还没落,西屋里就没了亮。今天却有些不同,一直到他和三喜娘要睡了,躺下又欠欠身子,看见西屋的灯还亮着。三喜爹嘀咕说干什么呢这么晚点灯熬油的?三喜娘说算了别管了。成天省也没见你省成个大财主。三喜爹说你说得好,要不是我省,咱一家早拉棍去要饭了。老两口就这样拌着嘴睡下了。农村的夜长,上了炕睡不着,老两口躺在那里摸黑说话。
  • 寄西洲

    寄西洲

    【日常向甜文】#论一米五五姑娘和一米八八少年的日常有多甜(难)#自拍的时候——不是没有韩西洲,就是没有周知意。只要韩西洲不弯下腰,他俩这辈子都不可能同框!打伞的时候——韩西洲在上面雨中漫步,周知意在下面淋成狗……外出的时候——周知意坐在后座荡腿,享受童年的乐趣;韩西洲大长腿无处安放……(欲知详情,请点击加入书架并且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