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2200000020

第20章 季羡林先生的留学经历与他的学术成就(1)

王邦维

季羡林先生今年已经是九十五岁的高龄。季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为世所公认,这一点,几乎不用再多说。我们在这里开会,是要探讨季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东方学学科建设的关系。这方面也已经有过不少的讨论。大家的意见都很好。我这里只是想选择一个过去谈得还不太多的题目,即从季先生的留学经历来思考他的学术成就。下面是我的一些意见。

季先生出身平凡,他出生在贫苦农民的家庭,自幼离开自己的家,由在济南做职员的叔父抚养长大。然后上中学,上大学,然后出国留学,然后回国,在北京大学作教授,一直到现在。

综观季先生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大的阶段:一、进入清华大学以前;二、清华大学读书;三、留学德国;四、回国到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到“文化大革命”发生,其间中国有一次新旧政权的更替;五、“文化大革命”时期;六、“文革”以后直到现在。就学术而言,其中留学德国的经历,对于季先生,无疑是最重要的。这段经历,奠定了季先生一生学术事业的基础,既是季先生学术事业真正的开端,也成就了季先生学术上的一个高峰。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很难设想,季先生会是后来的“季先生”。

这里主要谈季先生在德国留学的经历以及这一段经历对我们的启发意义。有关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季羡林先生的《学海泛槎》和《留德十年》,这是季先生自己的著作,对于讨论季先生的学术经历而言,最为权威,也最为可靠。

季先生在青年时代,只是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才有机会进入清华大学。1934年,季先生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短时间作过一阵中学教员。1935年,季先生考上清华大学与德国协议互换的研究生,得到到德国留学的机会。1935年夏,季先生到达德国柏林,同年深秋到了哥廷根,进入哥廷根大学。入学之初,季先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学习目标。他曾经想到以选修德国语文学作为主系,但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偶然的机会,使他选择了梵文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季先生讲:“1936年的夏学期开始了。我偶尔走到了大学教务处的门外,逐一看各系各教授开课的课程表。我大吃一惊,眼睛忽然亮了起来:我看到了Prof.Waldschmidt开梵文的课程表。这不正是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那一门课程吗?我在清华时曾同几个同学请求陈寅恪先生开梵文课。他回答说,他不开。焉知在几年之后,在万里之外,竟能圆了我的梵文梦呢?我喜悦的心情,简直是用语言文字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的,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季先生立即果断地作了决定,选梵文。他说:“如果说我毕生的学术研究真有一个发轫的话,这个选择才是真正的发轫。”

事情的确如此。季先生的学术生涯,就从这个起点开始。

这位Waldschmidt教授,不仅教授季先生梵文,后来还成为季先生的博士生导师。德国的博士生导师,叫做Doktorvater,用中文直译,意思是“博士父亲”。季先生对他的这位“博士父亲”,怀着终生的尊敬。季先生成为Waldschmidt教授的学生时,Waldschmidt年纪还并不算大,不过他在印度学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1935年末至1940年,五年半的时间,季先生在哥廷根大学学习的情况,可以从《学海泛槎》中所附的一份“Studienbuch(学习簿)”看得很清楚。这份学习簿记录的内容非常实在,它显示了季先生在德国留学学习的是些什么课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季先生的“主系”印度学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

1936年夏学期

Prof.Waldschmidt 初级梵文语法

1936年~1937年冬学期

Prof.Waldschmidt 梵文简单课文

Prof.Waldschmidt 译德为梵的翻译练习

Prof.Waldschmidt 印度艺术和考古工作(早期)

1937年夏学期

Prof.Waldschmidt 马鸣菩萨的《佛所行赞》

Prof.Waldschmidt 巴利文

1937年~1938年冬学期

Prof.Waldschmidt 印度学讨论班:南印度的土地和民族的基本特征

1938年夏学期

Prof.Waldschmidt 艺术诗(Kunstgedicht)迦梨陀娑

Prof.Waldschmidt 印度学讨论班:Bhad?rayaka-Upaniad汉学讨论班

1938年~1939年冬学期

Prof.Waldschmidt 巴利文:《长阿含经》

Prof.Waldschmidt 印度学讨论班:东土耳其斯坦的梵文佛典

Prof.Waldschmidt 印度风俗和宗教

1939年夏学期

Prof.Waldschmidt 梵文Ch?ndogyopaniad

Prof.Waldschmidt 印度学讨论班:Lalistavistara(《普曜经》)

1939年秋学期

Prof.Sieg 印度学讨论班:Dandin的《十王子传》

Prof.Sieg 《梨俱吠陀》选读

1939年~1940年冬学期

Prof.Sieg 印度学讨论班:K?ik?

Prof.Sieg 《梨俱吠陀》选读

1940年夏学期

Prof.Sieg 吠陀散文

Prof.Sieg 讨论班:Bhāravi的Kir?t?rjunīya讲读

这就是季先生所学习的主要的专业课程。我们看到,在印度学方面,为季先生上过课的,前后只有两位教授,即Waldschmidt和Sieg。Sieg教授本已退休,但因为在1939年末,Waldschmidt被征入伍,他接替Waldschmidt承担了教学的工作。如果不是因为战争,能为季先生上课的,恐怕只有Waldschmidt一位教授。学生呢,实际上也只有一位,就是季先生。偶尔有插班进来的其他学生,数量很少,时间也不长。以我们今天中国的规矩,这样安排教学的情形,很难想象。我们总是要求,一个专业,要有多少多少教授,多少多少“博导”,多少多少博士生、硕士生。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培养出了像季先生一样或有可能与季先生相似的人物了吗?我们有这种可能吗?

梵文学习了几个学期以后,Waldschmidt答应季先生作他的博士研究生。季先生跟Waldschmidt商定了论文题目,开始撰写博士论文。在《学海泛槎》里,有一章的题目是“博士论文”,详细地讲了这件事。

季先生的博士论文的指导,仍然基本上是Waldschmidt教授一个人完成的,没有什么“指导小组”,没有什么“梯队”。论文研究和写作,整个过程是在战争时期。Waldschmidt教授多数时间不在哥廷根,只是在短期回哥廷根休假时给季先生提出一些指导的意见。还有Sieg教授,在Waldschmidt教授不在的时候,也为季先生的论文作过指导。

季先生的博士论文,题目是Die Konjugation des finiten Verbums in den Gāthādes Mahāvastu(《〈大事〉中伽陀部分限定动词的变化》)。这样题目的论文,与现实社会毫无关系,可是有学术性,而且是很强的学术性。用另外的话说,是有很高的学术含金量。所以Waldschmidt教授完全认可。而且,就是这篇论文,奠定了季先生后来一生学术事业最根本的基础。

1940年12月和1941年2月,季先生的博士论文顺利通过先后的两次口试,他获得博士学位。但这时战争正在进行中,季先生无法回国。

在这前后几年的时间里,季先生得到机会,跟Sieg教授学习吐火罗语。后来,这也成为季先生学术领域里十分为人所看重的一个方面。

季先生自己讲,他一生中,在学术上对他影响最深,他也最感念的老师,有三位,他们是:Ernst Waldschmidt,Heinrich Lüders和陈寅恪。这当中的Lüders,季先生没有见过,但季先生特别佩服他的学问。再有,Lüders还是Waldschmidt的老师,也是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时的老师。

陈寅恪不论,我们看这两位德国学者的学术特点。

同类推荐
  •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齐家(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进程和学术研究成果,对衣食住行、婚姻生老、丧葬祭祖、节日、信仰等社会风俗中承载的孝行为和孝意识进行系统介绍。对孝文化风俗中所涉及的人物、事迹,以及衍生出的典故、名词、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本书讲述了音乐艺术典故,绘画艺术典故、雕刻艺术典故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精粹)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极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所选文章注重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一些应用文。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骈文和韵文,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本书是在《古文观止》原著的基础上,精心选文一百余篇而成。本书将原文、注释、译文融为一体,附以简明扼要的题解和评析,全面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方便读者阅读,可从中领略古代文言散文的丰采,了解古文发展的源流和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
热门推荐
  • 蜜恋361度:双面娇妻狠绝色

    蜜恋361度:双面娇妻狠绝色

    (女主非傻白甜,爽文,双洁1v1)外人都说乔氏集团的大小姐乔惜然柔美娴静,无忧无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没人知道,事实往往都相反。她手段狠厉,每天忙着铲除‘小三’,还得狠虐情敌,智斗闺蜜,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未婚夫’还总想着给她找顶绿帽子戴戴?就在这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刻,还偏偏遇上了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总有预谋的想要夺她的心?真是凑不要脸的!
  • 命犯桃花

    命犯桃花

    小梁经常靠在厂棚大门边,等着雾气慢慢散去,等着看清一些真实面目,现在是夏末,门敞开着。莫金从后面看到小梁的影子半浸在雾气里一下子就瘦了很多。厂棚里噪声很大。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这么一大群活着的鸭子收拾地上一堆堆死去的鸭子,很无聊的活儿,只能在一起说笑或用口水仗打发时间。整个屠宰场的人习以为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经国小

    医经国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堂爷的抗战

    堂爷的抗战

    我堂爷马玉林本来要在一九四一年的正月初六这天起自家的牛圈。但这个安排却在一个突发的情况下没有实施。就初六这一天的时间来说,它是堂爷忙了好几天才等到的一个空闲时间。之前,他和村里人一样沉浸在浓浓的过年气氛之中,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我们村位于关中北部的山区,虽然世道混乱,但我们村倒也相对平安一些,每户人家把年过得还算像个样子。光耍社火就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六耍到了正月初五,村子里整天都锣鼓声声的。我堂爷他爹是村里狩猎技术最好的猎人,每次去打猎的时候,他都能满载而归。
  • 重生之必然幸福

    重生之必然幸福

    给新书《重生之八零攻略》求个支持。这是由一株人参引发的血案!重生七八年,没有空间,没有钱,唯一挖到的一株野山参也被某个满脸正气的人要求见面分一半。林微脖子一梗,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谁知某人给了钱,要了命,管了她的后半生……
  • 从宇宙飞船开始

    从宇宙飞船开始

    穿梭诸天,行走在光明与黑暗之中。叶问世界,他是香江地下的王者,言出法随。笑傲江湖世界,他是朝廷大佬,一言出,江湖动。·····无尽的世界,无尽的穿梭,收集天地气运,强化自身,夺三千世界之气运,超脱万界。
  • 凤回三生

    凤回三生

    龙吟凤唳……苍穹之上,九重宫阙。她倒在血泊中,紫眸中神光逐渐涣散,“为什么……”她低语,似在质问,似在自语。“因为神魔自古不两立。”他冷漠的金眸有如蚀骨寒冰,深深刺痛了她的心。最后一缕生机也终于涣散……夜,未央……(其实这是一篇宠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兰陵醉

    兰陵醉

    盛元天下,豫王在位。我是右相府不受宠爱的五小姐。兰陵。在讳莫如深的宫廷,只为争权夺位,我变成了爹爹的一颗棋子。一场桃花宴,一次桃源行,从此卷入宫中是非。无心争斗,却不得不用心自保;无意争春,却纠缠在几个出色的男子之间;何去,何从?迷惘,却不得不一路前行~~~~~兰陵视频?pstyle=1欢迎收看扇舞新文《斗蔻》,请继续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