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解析几何的始祖笛卡儿说:“数学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绝非夸大其词。没有数学的世界,与没有世界的数学,同样不可思议。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谁个能离开数学?至于开发能源、创新材料、制造飞船、探测月球……那益发不消说了。
毫无疑义,我们应当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因为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注定要与数学打一辈子交道。那么,要学好数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窃以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数学怀有兴趣。不久前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数学家谷超豪有诗云:“人道数无味,我道味无穷……”可见,数学之对于谷先生,不是“必然王国”,而是“自由王国”。谷先生是靠着兴趣的引领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终于登上最高领奖台的。这正应了一句尽人皆知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诚然,我们应当着力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让孩子爱上数学。个中道理,俄国作家、政论家赫尔岑讲得再明白不过了:“‘小孩儿时候’,加上刚刚进入青年时期的两三年,是生活中最充足的、最优美的、最属于我们的部分,也几乎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不知不觉地决定了人的一生。”
或问,如何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让孩子爱上数学呢?在我看来,办法大抵有二:一是给孩子讲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有趣的故事,二是让孩子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有趣的读物。言及于此,不由想起此前刚刚读完的新书——《神机妙算狐小妹》。在作者俞月林的笔下,小狐狸狐小妹、小黑狗杜克、小白兔菲菲和小花猫咪咪等,借助于“数学兵法”与恶狼周旋,利用恶狼们的野心和贪婪使之发生内讧,进而在壮牛起义军的全力配合下捣毁狼王老巢,终结其残暴统治的故事,何等生动,何等引人!数学,在这些故事里并没有过于“显山露水”,而是被巧妙地编织在故事之中。捧读之下,眼前为之一亮。时下的图书市场,“引人入胜”的少儿读物为数还不算太多,而“引人入胜”的少儿科普读物特别是数学读物则更是凤毛麟角。唯其如此,像《神机妙算狐小妹》这样的读物就显得格外抢眼,光彩夺目了。
长期以来,科普创作讲求“寓趣味性于科学性(或曰知识性)之中”。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支配下,“趣味性”不过是一种“点缀”,被科普作家们当作“作料”“味精”使用。然而,当时代的脚步跨入21世纪的时候,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说教”为主的“科普”因难以“轻松阅读”而受到冷落,与读者“渐行渐远”。成人科普读物如此,少儿科普读物何尝不是如此!孩子的学习负担繁重,课余时间十分有限,不耐烦再把有限的课余时间用来阅读那些“不是教科书的教科书”了。从少年儿童的特点不难想见,孩子比成人更加渴望“寓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的科普读物。俞月林先生抓住了少年儿童喜欢小动物、爱听爱读动物故事的心理,匠心独具地设计了一个个跃然纸上、人格化的动物角色,构造了一个个曲折动人、跌宕起伏的动物故事。读这样的读物,孩子能不兴味盎然么?别说孩子,就连孩子家长,读起来也难免爱不释手。
在我这个孤陋寡闻者的印象中,数学似乎历来就没有同趣味很好地“融合”过。某些数学读物即使冠之以“趣味”二字,个中“趣味”其实也很有限。而俞月林先生则真正地做到了“寓教于乐”,从而使孩子得以“轻松阅读”,进而“轻松吸收”。例如,《围栏和种树》的故事,讲了“同样周长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前者比后者面积大”的问题;《上了个大当》的故事,讲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问题……凡此种种,都是以故事提出问题,用故事给出结论的。这委实不能不令人啧啧称羡。
捧读《神机妙算狐小妹》,从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为了构思故事,为了把数学植入故事,为了使故事妙趣横生,得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俞月林先生经历了多少艰辛,耗费了多少心血!是的,《神机妙算狐小妹》的写作不同于一般的写作:单是构思故事的角色和情节,就不失为一种创造性劳动,何况还要把数学和故事严丝合缝地结合在一起,更何况还要让这些故事和数学“合成”为克敌制胜的“数学兵法”!
愿少儿读物的作者都能像俞月林先生一样,为给孩子写出喜闻乐见的作品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愿少儿数学读物都能像《神机妙算狐小妹》一样,让孩子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自然而然地爱上数学!
注释:
〔1〕《神机妙算狐小妹》,俞月林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原载《中国编辑》2010年3期,中国科普作家网、上海科普作家网、绵阳科普作家网转载,获第一届世界华人科普短篇奖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