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85000000006

第6章 李白轶事(2)

李白自幼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在匡山苦读十年,学习治国之术。那么,他为什么不像其他读书人一样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呢? 这又给我们留下了一段不解之谜——讲究门第观念的唐代,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想要进入上流社会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天下的文人仕子去的都是科举考试的路子。可是,李白从小就居住在远离中原的小镇,性格颇为自负,只想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而不屑于像其他人那样走科举考试之路。他要施展抱负,有他自己的方法——

《新唐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白在家乡时,见到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的苏。

坎坷仕途

从少年李白艰辛求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他的壮志满怀。他一定怀有安社稷、济苍生、为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然而平步青云并非易事,在非常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认为他是国家的栋梁,就对随行的人说:“这个青年英杰,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成为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并不想以参加科举走仕途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李白成年后,辞别了父母乡亲,独自一人走出蜀地,远游他乡,磨砺自己,增长见识。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后来吴筠被召到京城长安做官,李白也跟着他来到了长安。李白到长安后,知道贺知章很有文才,还是朝中的官员,便决定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大为感叹,认为李白是“天上谪仙人”——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并在玄宗面前举荐了李白。于是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朝堂上,李白提出了许多治理国家的独到见解,并在最后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为他的文采所倾倒,下诏封他为翰林供奉。

从此,李白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不经科举而名声大振,入朝为官。然而,他并非一举平步青云。因为玄宗皇帝看中的不是他的治国才华,而是他的诗文造诣。大唐盛世,需要文人粉饰太平,于是,每当闲暇的时候,玄宗皇帝都会坐在沉香亭里,要乐工们奏乐歌唱李白的诗歌。只有这时,李白才会被宣召入宫,而他又总能提笔一挥而就,转眼成文,而且辞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

玄宗皇帝青睐李白的才华,对他的治国才能却并不重视。不能为国家效力,不能实现自己的高远抱负,这使得李白内心十分痛苦。他怀抱满腔热情却不为当政者重用,主要原因还在于他的热情是一厢情愿的,诗人的浪漫气质和治国理想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毕竟格格不入。

关于李白不被重用的原因,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玄宗皇帝几次宴请群臣,李白都参加了。有一次,李白陪玄宗皇帝饮酒,喝醉了就让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也是当时的朝中显贵,名声显赫,奉命替李白脱鞋,当然会深以为耻。于是找机会挑剔李白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终于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作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玄宗的亲信所容忍,更加桀骜不驯,放荡不羁。最后心灰意冷地离开了长安,离开了风云变幻的政坛,从此去做一个漫游天下的自由人。

李白不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还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李白一生饱读诗书,却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朝廷举办的正规考试,并不是因为他想与众不同,超凡脱俗,与同时期的诗人形成鲜明对比,而是因为李白的先人是被流放到西域的,李家是回到四川以后才恢复本姓的。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是家世背景方面的难言之隐,使得李白与天下文人仕子无不向往的科举考试失之交臂。

特殊的身世经历造就了这位伟大的传奇诗人,如今提到李白这个名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说出一些关于他的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是,在他身上,还存在着更多人们急于探索的故事和秘密。家,不参加科举,偏爱自由奔放的古风。与中原文化孕育下的传统文人相比,他从小到大的行为可谓与众不同,令人费解。难道他真的像传说中描述的一样,是个胡人?他的相貌、为人到底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寻求答案——

轶事之李白形象解密

诗仙轶事揭秘

世人眼中的李白,读六甲,观百有这样一座塑像是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洵殿画本里的李白形象雕刻而成的。从中我们丝毫看不出李白有任何外国人的相貌特征。到底历史上的李白长相如何?关于他的相貌,康震教授提出:李白有一个朋友叫魏颢。魏颢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对李白的外貌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说他“吃如猛虎”,意思就是说李白张嘴的时候,或者笑、或者发怒,都像猛虎一样。根据康震教授的介绍,似乎李白本人的形象和画像并不一致!但是,千年之后,已经没有人能够给出最真实的答案了。也许李白这个人太过传奇,自古以来关于他的传说成千上万,一代代沉积,到了现代,人们已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了。但是,想必李白是一位双目炯炯、神采奕奕的文人,这样才符合他的个性和诗风。

李白对自己的评价是“虽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有人根据这句话用现代的度量衡推算,说李白有两米多高。但他们不知道这句话是出自春秋战国时候的成语,依据当时的度量衡,折合成七尺后约为1.61米。也就是说,李白也不过是个身材不高的普通人。他并不伟岸、魁梧,只是一身仙风道骨让他显得飘逸俊朗。

其实李白是不是胡人,对我们了解这位盛唐诗人已经不重要了。就算他的先祖曾被流放到西域,曾在那里与胡人女子通婚,也不足为奇。实际上,我们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了民族大融合,汉民族中间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也不是新鲜事了。轶事之李白武艺解密

令我们好奇的是,李白是否如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位武艺高强的高手。传说李白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喜欢随身带着一把龙泉宝剑。他自己在诗文创作中也提到过“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这能够说明李白本人就是侠客吗?这其中还有许多流传在民间的故事——

相传,李白曾在长安城里遇到了一群小混混。因为发生口角,李白独自一人与他们厮打起来,结果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李白把众人打倒,赢得围观者的喝彩,成为英雄,而是令人跌破眼镜地被混混打成重伤。可见李白并不是武艺高强的侠客,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

唐朝有一部法律文典叫做《唐律疏议》,是一部中国唐代的法律大典。后来的许多朝代都以这部经典作为制定律法的标准,可见其权威性。《唐律疏议》里有这样的规定:对杀人放火、打架斗殴者要重判。不能有任何人逃脱惩罚。别说手刃数人,就算擦破对方的肉皮,都要负刑法责任。如果李白十步杀人,那么他自己也不知道已经死去多少次了。这足以说明,李白笔下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只是用来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即兴抒发胸中的无限豪情。仿佛恍惚之间,他摇身一变,在梦境中成了真正的高手,天下第一,荡尽人间不平。

李白被大家尊为酒仙,他自己在诗文中也说“会须一饮三百杯”。他果真这样善饮吗?我们来看看文学史家肖定沛先生是怎么说的——肖先生说,他查过许多关于李白少年、青年时代在江油的史料,但并没有发现在江油的25年李白饮酒成名的记载。这说明李白在江油的青少年时期并不善饮或很少饮酒。值得注意的是,唐代“酒”的概念也和我们现在的不同。当时的酒度数很低,淡如清水,也是不容易醉的。所以出现在李白诗中的“将进酒,杯莫停”,或是“举杯浇愁愁更愁”,都是诗人的艺术创作,是灵感闪现的佳句。

在人们眼中,李白总是举杯邀月、醉眼惺忪,酒似乎是李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白的确没有他自己说的那样酒量奇大,但至少他应该能比一般人多喝一点儿。每当读到李白写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可能所有的读者都愿意相信李白喝了酒之后会更加狂放、更加自由、更加不受约束。酒喝得越多,他的精神力量越强大,诗歌风格也就越飘逸。可以说酒让李白的诗歌更加生动,更有魅力。所以李白的“酒仙”称号还是当之无愧的。

轶事之李白经济来源解密唐朝是诗歌的盛世。在唐代,诗人是受万人敬仰与爱戴的。文学史家蒋志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唐代的诗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崇拜、追随他们的人也很多,就像现在的歌星影星一样,万人追捧,我们也可以叫他“诗星”。这样的比喻很贴切,但是人们不禁会问,歌星影星演出是有钱赚的,那诗星呢?以卖诗为生?这似乎并不符合李白的个性。

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李白确实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远在四川青莲的父母亲也不能给他任何经济帮助。当时的宰相孙女嫁给李白后,李白在经济上就一直依赖着妻子。不幸的是,妻子早亡,这个重要的经济来源断了。李白以什么为生,靠什么收入云游四方,就成了一个谜团。由这个谜团,又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李白的家乡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李白在长安时,深受玄宗皇帝的喜爱,但是李白由于依仗宠爱而过分张狂,不把朝中权贵放在眼里。在几次大型的宴会上,他公开侮辱高力士,得罪杨贵妃。最终,皇帝不得不把他放逐,但是顾念以前的情谊,皇帝赐给他一面金牌,金牌上面写道:“走州吃州,走县吃县。”

李白轶事

这样,李白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亮出金牌,就不愁吃喝,可以专心搞他的诗歌创作,当他的“诗仙”、“酒仙”了。

李白一生,风云变幻,波谲云诡。他留下的故事,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这位伟大诗人不平凡的一生。李白轶事,让我们把天才“诗仙”看得清清楚楚。他不再神秘莫测,他不过是个普通人。李白,伟大的名字,代表了一段不寻常的人生。

同类推荐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沧海(上)

    沧海(上)

    这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唯一的研究生简繁为刘海粟写的传记。该书不为尊者讳,不为长者讳,真实记录了简繁在刘海粟身边生活时候的所见所闻,记录了刘海粟的生平、艺术观点和性格特征。可以说,该书是用一种“说真话”的方式、将作者眼中的“真实”对读者和盘托出。该书曾出版过三卷本,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之后,作者做了删改修订,出版了两卷本。
  • 论牛人的自我修养(不可错过的历史人物系列全3册)

    论牛人的自我修养(不可错过的历史人物系列全3册)

    本书主要讲述了,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上,一个人的盖棺论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无限探索兴趣。曾国藩六十年的人生岁月,三十年的宦海沉浮,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尽蕴此书。
  • 最富有的“流浪汉”:诺贝尔

    最富有的“流浪汉”:诺贝尔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瑞典发明家诺贝尔的一生。少年时代的诺贝尔勤奋好学,成年后致力于发明事业,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达纳炸药、炸胶,此外,还获得了350多项其他技术发明专利。诺贝尔一生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但他通过设立诺贝尔奖基金,把这笔财富无私地献给了促进世界和平、科学、文学发展的事业。近百年来,诺贝尔奖金对世界科学、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本书为读者选取了民国时期知名度的十位名媛,讲述她们的美丽与哀。她们之中,有的是诗人、文学家,有的是影后、京剧之皇,有的是画家、交际花。个个才华出众、美丽绝伦。阅读她们的生传奇,悠游花间,一纸书香、一壶清茶,细咂品慢咂!
热门推荐
  • 坏家伙

    坏家伙

    从办公楼出来,我趿拉着一双鞋。第一次走进这幢楼,也趿拉着鞋。我是实在等得不耐烦了,才跑去找他们的。妈妈办了提前退休的手续,回到家里已经两个多月,我顶职的事,一问就是叫我们等着。那天红毛告诉我,市长到了劳动局,在开会。我对红毛和光头说:去弄只鸡来,我把它送到会场去。两个家伙一听就哈哈笑,一齐说好。只要是捣蛋的事,他们就开心。那时候,劳动局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嘀嘀咕咕的老头,加上一幢楼房。一年十二个月,楼房也是十二层。一层一层往垒,楼上的地板,就是楼下的天堂。一些房间其实空在那里,给我一间,我们一家就可以住得足够宽敞。
  • 步步为婚:腹黑总裁偷心囚爱

    步步为婚:腹黑总裁偷心囚爱

    天啊,她不过是因为工作才去偷拍的,却被这个权势滔天的男人抓住,一脚踢下了湖,从此步步沦陷,翻身不得......
  • 七妖

    七妖

    复仇,还是毁灭?是救赎,还是谴责?时隔多年的他再一次踏上了这条道路,背后的阴谋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 鑫逸竹马之养狐成夫

    鑫逸竹马之养狐成夫

    一个普通的当代青年丁程鑫,因为一次偶然,穿越了一只狐狸?还是一只灵宠?看着小家伙,一生都是悲惨,而他终有一天,幻化成人,保护他
  • 姜饼人

    姜饼人

    一个爱尔兰裔美国人,操着伦敦上流社会口音,靠着美国退伍军人奖学金,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读法律,有永远也写不完的毕业论文,有家室,却见不得油腻腻的盘子和脏兮兮的小孩屁股。他精神上是唐璜式的倜傥和波希米亚式的文艺,肉身却上演着一幕幕荒唐透顶、狼狈不堪,甚至有悖常理的黑色闹剧。这个自相抵牾、灵魂无所归依的浪荡子,就如童话里逃出烤箱的姜饼小人,一路逃亡,最终还是落入狐狸之口。生活的无常和荒谬对人的存在意义感是否一种剥夺?爱尔兰作家唐利维于50年代讲述的这个抗争与沉沦的故事,风格上渗透着乔伊斯、卡夫卡、亨利·米勒的深刻影响,半个多世纪之后骚动依旧,光辉依然。兰登书屋将其列入“现代文库20世纪百部经典英文小说”,也是评论界公认的一部“邪典”小说。
  • 笛声何处

    笛声何处

    《笛声何处》系余秋雨创作散文。《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佛说摩诃刹头经

    佛说摩诃刹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身上有秘籍

    我的身上有秘籍

    某天,从小痴迷武侠的徐长青意外被人拉进了一个满是骗子的“中华秘籍聊天群”,徐长青用尽“毕生所学”从群主那骗了一本秘籍。有一天,正在研读秘籍的他突然发现……身上多了一个秘籍系统!啊啊啊啊,徐长青弱小猥琐的心灵在一夜间彻底崩碎啦!
  • 还想继续说爱你

    还想继续说爱你

    前十八年,沈馨活在被嫌弃、忽视,只能一再忍让的人生中。她曾经以为她找到了一辈子的幸福,然而她所以为的幸福,结果却仅仅只是一场报复的游戏。他残忍的告诉她:“没有我的允许,这场游戏,谁也无法退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