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700000016

第16章 成事圆融之道(4)

曾国藩回信,告诫其不可迷信洋枪洋炮。曾国藩一向认为,用兵在人不在器,而且怀疑洋枪洋炮的作用是否真有李鸿章说的那么厉害。而李鸿章却认为外国人的种种,包括历史、制度和文字等等方面,唯一比中国强的就是他们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果我们中国人将来也有自己的先进武器,那我们就再也不用害怕外国人了。所以他头一回违拗老师教诲,据理力争:“中国军器远不如洋人,鸿章深以为耻,每天教导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方秘而不宣的军事技术,期望有所长进,学而能战。若是长驻上海,反不能资取洋人长技,那才真叫悔之晚矣。”他毅然走出“师夷长技”第一步:购洋枪洋炮武装淮军,聘西洋教练教我军训。在李鸿章着手以“洋器”装备淮军时,曾国藩急忙中止,说尤其不可请洋教练。李鸿章不便强烈回驳自己的恩师和统帅,只好委婉言之:不用“西人”,难得“西技”。他请老师放心:他只是“用西人而决不被西人所用”。

购买洋枪洋炮不难,只要肯花钱。上海滩有的是西洋军火贩子,甚至西洋军队首脑本身就兼任军火商。李鸿章通过大哥李瀚章,向洋人火速购买了3000杆洋枪,充实自己的淮军。到这年年底,李鸿章向曾国藩报告:淮军已全部武装为洋枪队或洋炮队。他还聘请了洋人担任自己部队的教官,改习洋操,淘汰老弱,在洋人教练的帮助下,淮军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很快,淮军学会使用洋枪洋炮。李鸿章莅沪后的第一年,便利用西方武器和军事技术武装了淮军,到1863年底李鸿章攻占苏州时,淮军已发展到5万余人,而配备西洋兵器的淮军也达到3万人以上。

1863年淮军全面装备洋枪、洋炮,更改营制,可是买来的武器又贵又不够使用,军械供应成了一大难题。李鸿章的淮军虽然控制了全国商业中心上海,税收可观,但时间长了,经济上也难以为继。李鸿章开始意识到,买枪买炮不过一时之策,设局制造才是根本大计。于是,李鸿章产生了建立中国自己的军工企业的强烈愿望。而且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大批相应的军工人才。李鸿章曾算过一笔账:一发12磅的英国普通炮弹在市场上要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最劣等的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为了提高淮军的战斗力,李鸿章向清廷奏请自办军火工厂,自己生产洋枪洋炮。

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曾经在李鸿章的淮军里,当过教练的一个英国人叫马格里,他组织创建了苏州洋炮局,苏州洋炮局提供淮军的部分军火,这是当时唯一一个近代化的兵工厂。此前,即1862年,李鸿章建立淮军时,曾在上海松江一所古庙里,以榔头、锉刀、泥炉起家,建立起一个50人的上海炮局。但规模太小,工艺落后,生产不出可以与西洋式武器匹敌的东西。1863年底发生的阿思本舰队事件让李鸿章找到了一个用洋机器生产西洋枪炮的机遇。同年底,阿思本舰队途经上海时,李鸿章用4944两白银买下了英国舰队“水上兵工厂”的机器设备。这时,李鸿章的淮军已经攻占苏州,为了避开英国人的耳目,防范英国领事馆的阻挠,李鸿章将这些制造现代兵器的工作母机悄悄运到了苏州,安装在纳王府中,把松江古庙中的上海炮局的人马调到了苏州,建起了苏州枪炮局。

李鸿章清醒地认识到:大清现在的大患是太平军,将来更长久的大患必是洋人无疑。所以他要自办军火工厂,自己生产洋枪洋炮以便将来能和洋人相衡。然而李鸿章这种美好的愿望,却触动了朝中守旧势力敏感的神经。一时间“舍己从人,变乱成法”,“用夷变夏”等一顶顶大帽子,铺天盖地而来。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对,李鸿章把目光投到了恭亲王奕的身上。当时奕是以“议政王”的身份,主持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对于洋务运动,他一直很支持。在奕的帮助下,李鸿章的意见终于得到慈禧太后的首肯,允许他在“剿匪”的前提下,学习制造军火。从1863年起,李鸿章聘请一些有关武器方面的专家和工匠设立了“炸弹三局”。“炸弹三局”是指马格里主持的淞江洋炮局和苏州洋炮局,丁日昌主持的上海洋炮局。

丁日昌,字雨生。广东丰顺人。丁日昌因为万安失守被革职,投奔到曾国藩处当幕僚。曾国藩很欣赏丁日昌的才干。李鸿章组建淮军的时候,就想要丁日昌跟自己去上海,曾国荃则提出要丁日昌跟自己去攻打天京。曾国藩谁也没有给,把丁日昌和李瀚章一起派到广东去办理厘金了。当时还在到处寻找人才的李鸿章听说丁日昌在广东军营,已经督制出了大小炮硼36尊,子弹2000多颗,十分羡慕。心想如果能让他来主持炮局就好了。李鸿章于是使劲追着曾国藩要人,终于奏请朝廷批准把丁日昌调到上海主持炮局。事实表明,丁日昌办的炮局最有成效,它能制造“田鸡炮”(迫击炮),还有能发射80磅炮弹的“开花炮”。后来丁日昌一直在李鸿章身边做李的得力助手,成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实行者。

“炸弹三局”生产出来的各种炸弹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前线,给李鸿章消灭太平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并为李鸿章日后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积累了经验。李鸿章30多年的勋业,由此发端,从此隆隆日上。

思想是好东西,但紧要的是付诸行动。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获得成功。否则,想法再美好,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人生本来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的。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目标很确定,他们希望有一笔巨大的财富,渴望成功,甚至想得到别人没有的东西,但是由于不付诸行动,因而无法获得成功。未来对于你我来说都是无限美好的,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敢于把想法付诸实际,成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7.看准时机再行动

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养成看准时机再行动的习惯。成大事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先看准时机再行动。把自己的目标深深地埋在心里,然后静待时机,也是高度智慧的体现之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间万事都有一个涨潮的时刻,如果把握住潮头,就会领你走向好运。”一旦你明确了看准时机的意义,你就会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做人要时刻不忘磨炼自己看准时机的眼力。如果能在做事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看准时机做事,做事就会容易很多。

同治元年(1862)三月十日,李鸿章带领首批淮军到达上海,半月之后,被任命署理江苏巡抚。李鸿章受任之初,形势极为严峻。当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华洋杂处,是江南财富集中之地;淮军抵达时,正值太平军第二次大举进攻,在这支初建的淮军中,绝大多数都是未经战阵的团练和新兵,经过战火考验的只有程学启的开字营和韩黄两人的亲兵营2000人以及张遇春的春字营,尤其程学启部是百战精锐,但这五营还不到全部兵力的一半。能否守住上海并徐图发展,是摆在李鸿章面前的最大考验。

李鸿章牢记恩师曾国藩“以练兵学战为性命根本,吏治洋务皆置后图”的教诲,在到上海第三天,把程学启和韩正国的四营兵力派往南汇县的周浦镇驻扎。营盘扎在沪城西南的三里的南浦镇,这里扼守着松江来沪的唯一通道,能够挡住来敌,又可以方便地获得支援。驻扎好营盘后,李鸿章就命令淮军修工事、筑堡垒,在一座座圆型的大堡垒竣工后,淮军就驻扎进去刻苦训练,希望能够尽快地提高战斗力。

曾国藩在李鸿章抵沪之前,曾谆谆教导“羽毛不丰,不可高飞,训练不精,岂可征战?纵或中旨诘责,阁下可以敝处坚嘱不令出仗。二三月后,各营队伍极整,营官跃跃欲试,然后出队痛打几仗。”李鸿章对此深以为然。因此任凭江苏地方官员威逼,洋人三邀四请,李鸿章是打定了主意,不训练完毕决不出战。

面对官绅们和洋人一再让他出兵的请求,李鸿章一边敷衍,一边等待战机,正是他的这些决定才使淮军保存了实力,避免了重大损失。五月初,李秀成发动了太仓之战,在太仓之战当中,太平军歼灭了清军5000余人,击毙了外国干涉军数百人,荡平了清军的营垒130多座,并且缴获了大批的洋枪、洋炮。接着太平军又乘胜追击,在奉贤桥大败敌军,在这次战斗中,中外会防军的损失更为惨重,法军上将卜罗德被击毙,英军中将何伯负伤,华尔的洋枪队一败涂地,英法联军遭受重创后开始老实起来,他们一下子龟缩进上海城区,再也不敢轻易露头了。太仓之战把中外会防军打得落花流水,但由于李鸿章拒绝参战,淮军没有受到丝毫损失。

同年六月,上海发生了一场大瘟疫,这场瘟疫对交战的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太平军很多人染上疾病,由于缺医少药,部队减员很厉害。李秀成在这样一场天灾面前,不得不考虑撤军,在撤军之前,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先围攻虹桥的程学启部,想首先从虹桥打开一个缺口。

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李鸿章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果断地下令还击,并调集6000淮军中的5000兵力。对于此仗,李鸿章做了精心的准备,虽然他一直对于自己的淮军有足够的信心,但进入上海的第一仗关系到自己的声望,关系到这支部队是否能在上海站住脚,甚至关系到整个战局的发展。这一场遭遇战打得惨烈无比,太平军在忠王李秀成的率领下,共有数万人进攻上海,交战的地点就在现在的西郊一带。李鸿章亲率中军前往营救,冲破包围,直达前营。这是淮军和太平军双方第一次交战,经过一番厮杀,李鸿章登楼观战,见太平军东南一角旗帜忽乱,已知援军到达,于是立于队前,亲执桴鼓,军威大振。程学启在指挥部里望见李鸿章的帅旗,立即率军两面夹击,终于获得大胜。歼灭太平军3000多人,俘虏400多人,有1000多人投降。驻扎在松江府郊区的太平军听说这个消息,感到相当震惊,慌忙集合部队向北撤退,上海的防御形势也得到好转。

李鸿章未靠洋人一兵一器,率领淮军守住了上海,使得那些最初耻笑淮军是“乞丐兵”的洋人和上海士绅开始对淮军刮目相看。而淮军首战告捷,军威大震,在接下来的两场战役中,无往不利,四江口之役后,上海之围彻底解除。太平军接连败退,被迫退守苏昆腹地。

接连三场胜仗,不仅使李鸿章在上海站稳了脚跟,也为淮军赢得了相当好的口碑,李鸿章和他的淮军可谓扬名立万,再也没人敢小看他的部队了,就连一向鄙视中国军队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也盛赞淮军,把它描述成“优秀军队”。李鸿章也很快于年底实授江苏巡抚,真正做上了封疆大吏。

李鸿章的淮军之所以能一战成名,皆因他准确地看准时机、抓住时机才没有与机遇失之交臂。看准时机,首先必须发现时机、抓住时机,把时机变成成功的资本。做事看准时机必须要增强自己的预见能力,生活中的每一次转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等等,都可能给你带来新的时机、新的信息,都可能是一次选择,一次机遇,是一次引导你走向成功的契机。未来并不是一本关闭上了的书,大多数将要发生的事都是由正在发生的事所决定的。所以,在做事的时候,要对当前的形势和情况做准确的分析和把握,准确地看准时机、抓住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

8.与人合作才能双赢

人类的优势在于合作,如果不懂得与人合作,或放弃与人合作的机会,你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路上,都曾经与别人多次合作。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与他人展开不必要的竞争,常会使双方都元气大伤,我们不如和对方来个优势互补、互助合作。合作是一种技巧与能力的综合,是一切生活中最高级的活动。我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都提出了一种可贵的精神,那就是合作。每个人的智力、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通晓,样样万能,我们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也经常可能给别人提供帮助,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与人合作。

在动物界,狼面对比自己强大的猎物时,单列行进的豺狼会改变阵势,对敌人群起而攻之,直到把猎物变为食物为止。在攻击时,每一匹狼都会尽心尽力,从不管自己是否会受到伤害。每匹狼都明白自己的作用并准确地领会到集体对它的期望。若猎物企图逃跑,他们便会穷追不舍,而且为了保存体力,往往会分成几个梯队,轮流作战,直到捕获成功。

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几只分散的狼在捕猎中变成一个合作、团结的团队,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一匹狼不能完成的事情。为了集体目标的实现,它们也完全可以牺牲自己。这就是狼群效应。狼的优势在于合作,人要想取得成功,获得收获,也要学会与人合作。

在晚清,李鸿章与左宗棠都是能够左右朝廷决策的封疆大吏,他们的言行都曾深刻地影响过晚清的政局,在战和问题上即是如此。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曾国藩晚年时,已经是中国军事与国防的两大支柱;而在他逝世以后,这种局面又一直维持到左宗棠的最后一息。左宗棠的部队长期在西部作战,而李鸿章的淮军则在东部驻防。举凡国家大事,清廷都要听取这两位爵相的意见。

同类推荐
  •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王晓红博士2002年人吉林大学,在高清海先生门下深造。2004年,先生仙去,她转而跟我学习,于是我们既是师兄弟又成为师生。在高清海先生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王晓红博士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理论性质有很深入的理解,使她敢于去触碰已经被许多人论述过的理论问题,从人性理论变革的角度去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书中,王晓红博士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细致而又十分清晰的阐释,既贯彻了高清海先生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思考。本书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人性理论的全面而有权威性的论著。
  • 哲学人学纲要

    哲学人学纲要

    本书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哲学人学研究,构建了哲学人学理论体系,本书对这一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书中作者揭示了人、世界、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探索了与人有关的一些重大哲学问题,阐述了人是世界主体的哲学人学理论体系的内涵、意义,为人为根本、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准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此书是中国第一本伦理学史著作。作者先在绪论中将伦理学与修身书、伦理学史与伦理学进行区分,正文中又把中国伦理学史分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和宋明理学时代三个时期,对各个时期伦理学说之渊源进行考察,而后分别论述伦理学家之思想,实为中国伦理学史的奠基之作。
  •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是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白沙创立的新的心学哲学形态。白沙心学以“自得之学”为核心价值,以心与理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新哲学思想体系。它是明代哲学发展链条中新的心学思想路线。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新“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的综合与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白沙心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特色,奠定了白沙心学在明代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热门推荐
  • 我在末世捡了个神仙

    我在末世捡了个神仙

    2130年的除夕,是蓝星崩塌的时候,尘悠在蓝星崩塌之后,回到了末世一年前。没想到天上没掉下来林妹妹,反而掉下来一个女娲姐姐!建木?你说叫我娘亲的那个?食神?你会做饭吗?神农氏?麻烦你让院子里的果树长得水灵点尘悠没想到,重生一次,居然走在了捡神仙的道路上……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三界传说之轮回印

    三界传说之轮回印

    万物为求永生之道,皆因善恶动心起念。万道争锋,证道寻仙,道不同不相为谋。身怀绝世奇书,在证仙路上崛起,顺应本命,逆道伐仙。
  • 影子传说1

    影子传说1

    一直想写点故事,比如主角天生废柴,到最后依然是个废柴。形影不离,形消影散。人,兽,物都有自己的影子。当影子成为一种能运用的武器,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茶茶没有范先生

    茶茶没有范先生

    “我擦,你们都是魔鬼吗?”林阡宇摔了一下手机,“你看看你们给我百度点什么…”。
  • 眼光

    眼光

    本书是本散文集,文中虽然很多写的是生活中的事,但作者有一双锐利的审美眼光,擅于将许多人眼里看似很普通、很平常的东西,从中发现美、提炼美,体现出智慧、善良、美、真、自由、希望和爱。每一篇散文如同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跃然纸上,让人如临其境,供人品尝和回味。
  • 爆宠萌妃之都给本宫跪下

    爆宠萌妃之都给本宫跪下

    皇上她欺负臣妾怎么办?。。“随便你处置”某皇上。皇上她不是你妹妹吗?。。“堂妹而已。”某皇上皇上我把她卖到青楼了。。。“便宜她了,敢欺负我的小猫咪。”某皇上扑倒某妃。
  • 憨哥

    憨哥

    从乡政府所在地回来,一路上心事重重,眼前全是翻着红肚皮的死老鼠。吃了毒米的老鼠,先是慢腾腾地挪动,然后突然抽搐不已,仰面朝天,翻着红肚皮。就这么想着,想着,惴惴地跨进了家门。确切地说,是妻子樊英的家门。29岁的年前“嫁”给了39岁的樊英,心中说不清是啥滋味。大名米德贵,家居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山冲。那是个人均耕地不足四分的穷山沟,解放了四十多年,仍修不通一条直通山外的公路。年年修,年年被山洪冲毁。责任制后,村民又难召集,这公路便只是每年乡村人大代表提案上的几行字。
  • 如果有缘但愿再见

    如果有缘但愿再见

    光亮的银屏上,娟小的字体正慢慢浮现着。“本来不打算记下这件事情的,因为它的女主角,太遥远……”
  •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北洋风云人物)

    吴佩孚,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1898年投淮军,后颇得曹锟器重。曾镇压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讨伐张勋复辟。不纳妾、不留洋、不租借,绝不与日本人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