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81100000027

第27章 金融树,昭示新金融(3)

直到几年前,用我们常说的话就是“赶鸭子上架”,国内方方面面的企业家需要培训,涉及会计、财务管理和金融等,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这些企业家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然后集中在北大或者清华,他们时间又非常紧,几天就要把这些东西都学会。当时有很多课程要我来设计,我说国际金融是我最擅长的,但是在学习国际金融之前他们必须对财务管理有很好的了解,否则的话是悬空的。同样,他们要把财务管理搞明白,一定要事先了解会计原理。但你要是翻书就知道,它们之间有好多东西是重叠的,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张三教会计,李四讲财务,但两者既有交叉又有空白。而请一个老师从头到尾系统地教,就能避免重叠性和脱节,但这样的话一个老师就非常辛苦,而且他必须对这些领域都要非常了解,并融会贯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承担了这些任务。结果别说是学员了,我三天讲下来都是头昏脑涨,等我再问问学员听得怎样,他们都连说挺好,就是记不住。我自己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所以在一年多前,我就开始琢磨这些东西怎样才能让人一目了然,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到了2004年3月,我觉得“金融树”框架逐渐形成了。当我把一个公司的账面价值、评估价值、公司市值等都连在一起时就产生了这样想法,打个比方,书柜所有格子里的书都是这个领域的,原来每个格子都像是死板的方格子,现在各个格子相互打通,形成一棵“金融树”。

这样就可以清楚看到它处在不同位置的不同价值。一个企业还没有长大,还没有上市的时候就不存在市值,只有账面价值,只有它做得好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吸收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养分。“金融树”有它的时间价值,会计是它的过去价值,财务是现在价值,股票市场是一个预期价值,再往上就是它的未来价值,比如它的股票的期货,但如果这些未来价值太大,比如互联网泡沫,就是树冠太大,而根基很弱,稍有风吹草动,它就呼啦倒下。你通过这套体系,就清楚地知道一个企业的过去价值、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

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资产最大化”

《商务周刊》:其实很多人也都知道会计、财务和金融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是分界线在哪里,从哪里分割不好把握,我们怎样整体地把握一个企业的金融健康?

丁大卫:举一个关键的例子,大多数企业家都很困惑,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资产最大化”,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的目标,比如树干的左边(资产)是1亿,树干右边(负债)是0,那么总资产是1亿;如果只是想资产最大化很容易,就是把右边负债增加了,比如在银行贷款5个亿,总资产就是6亿了。前不久山西有个老板跳楼自杀,就是因为负债太高,资金链断了。老百姓也不明白,这么大公司怎么说垮就垮了。因此,金融树理论把这些打通以后就能让我们意识到,企业发展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平衡,这棵树左右两边要对等才能长得高,才不会被压折。相反,如果完全没有负债,完全靠自己,不去利用外界资源也不利于自己长大。

另外,很多企业都说经营目的是让“利润最大化”,其实利润最大化是反映在它的账面上,但它是一个过去时态,也就是等你知道你的利润最大化了,这个事情就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这对那些想要给这个企业投资的人来说不是关注的重点。比如你说德隆公司去年利润非常好,那是去年,但投资者关心的是它的市值,它的预期价值和未来价值,而这个价值现在是空的。

此外,针对国际上现在最流行的企业管理目标,就是所谓“每股市值最大化”,按照金融树理论,也就是让树冠这部分越大越好,这就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不能片面地让树冠增大,你要考虑到树根和树干的承受能力,就像我们所举当年YAHOO的例子,它的市值最高达到1000多亿,但是它的根部太小了,所以说,它虽然没有倒下,但是它迅速蒸发了,从上千亿降到几十亿。所以你要是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通过并购实物资产把上面的市值挪到下面的树根——账面价值部分,作为一个稳定器。第二个问题是,正是因为企业都拼命地在做每股市值最大化,所以大家都变得不择手段。比如像美国安然、世通这样的公司,把市值做到很大,做到它的股票认购证都值钱了,这就容易造成管理人员走极端。

现在用我的话来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根深叶茂”,也就是说,市值最大化是你的目标,但是你一定要在把握好根基的情况下市值最大化,否则你这棵树再大,也会出问题。

《商务周刊》:那如果企业把“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呢?会有什么问题?

丁大卫:这个目标实际上就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这跟“市值最大化”相比又有很多缺陷。举个例子,今年公司赢利1000万,而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就把这1000万分了,就没有顾及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如果是为了企业未来价值考虑,应该把这个钱接着去投入,但这时候所有者权益就不是最大化了。另一个缺陷就是,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并不等于说每个股民的利益最大化,因为股票是在大股东和少数人手里转的,比如用友软件从股市上圈了很多钱,但王文京一股独大,公司赚钱了它不分配,小股民照样喝西北风。根据股票的性质应该是同股同权的,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股票真正的意义,就是每只股票市值最大化,也就是不管你是比尔·盖茨也好,还是中国一个普通人买微软的股票也好,每一只微软股票的价值都得到最大化,这样就做到了大小股东一视同仁。中国现在连这些基本的理念都没有得到认同和贯彻。

金融改革是一道必须要过的“鬼门关”

《商务周刊》:我们都知道,凡是倒闭的企业都是出了问题的企业,关键是在危机发生之前我们能否作出预警。如果把中国的金融比做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它的根部不怎么样,但是它向上发展了很多树冠,在这种情况下你给它做一个什么样的诊断?也就是说“金融树”大到一个国家的时候适不适用?

丁大卫:我认为,“金融树”不仅适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也都能适用,不光是它的内涵,它的外延都是相匹配的。企业的发展如同自然界的一棵树的发展,小树苗就是小公司,全世界小公司的成活率都是比较低的,但是如果这棵小树度过了它的成长期,小树总是要比大树增长得快,这就像小企业比大企业成长得快一样。

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或者财务指标有很多,比如一个国家的收支平衡。银行可以是这棵树的一个大的分支,证券又是一个。每一个大的分支,它的呆账坏账,包括股市的泡沫,综合起来就可以判断这个国家的根基是不是很牢固。过去我们说阿根廷、巴西发生金融泡沫,原因就是它的实物资产没有根基,比如它的贸易总是逆差,出现了大的窟窿,说白了,它的底座是空的,上面随风波动。

我们中国目前的情况,从根基讲应该还不错,但树干和树枝这部分,整个负重比例在逐步加大。我们都知道银行的呆账坏账交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而资产管理公司并不是把这些坏账给吸纳了,而是把它勾销了,但这依旧危险。其实,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发展增加左边的资产,最后跟右边的负债达成平衡状态。现在,新的银行坏账在剥离后又迅速形成了,过去集中在国有大银行,现在蔓延到股份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与此同时,过去券商都是香饽饽,现在也都已经资不抵债,再加上现在房地产的形势,如果美国和周边国的利率在提高,中国也在加息,那么很多开发商、老百姓就会大量破产,最后也变成银行的坏账。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中国这个金融体系不是一个良性的、健康的金融体系,它没法自行消化。也就是说,银行是现金储备,证券市场是投资融资,保险则是把老百姓的保费收过来然后投资于证券市场。但是现在证券市场是一个大窟窿,很多保费最后都是亏损,所以前阵子社保基金在网上挨骂,现在准备到境外投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这么多,社保基金还是不能指望国外。

其实,中国的证券市场走了十几年依旧步履维艰,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连“证券”这个基本的东西都没搞清楚,包括我们“证券交易所”的名称。其实股票只是证券的一种,国际上有叫纽约股票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伦敦金融交易所,但没有一家叫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是一个产权市场,产权市场就是要同股同权,一视同仁,这些都做不到,那么你在公司治理方方面面都会存在问题。

过去传统的金融都是围绕银行转,现在则以证券市场为中心,如果这个市场不是良性的,这个体系就没法转。另外,股票只是基础证券的一种,往上还有股票期权、股票期货、股指期货等,可中国连基础证券都搞不好,再往上衍生出更多产品来,它能规范吗?

因此,我很早以前就说,中国未来发展的难点不仅仅是在金融业,而且金融对中国来讲是一道“鬼门关”,要跨越相当难。

中国人习惯实物资产,你的电脑可以模仿得很好,但现在的金融都是无形资产,这个无形的资产你说它是重了还是轻了,大了还是小了,很难把握。同时,金融资产比实物资产有个放大效应,比如纳斯达克的股指可以从1000点很快攀升到5000点,但它既然可以迅速膨胀,也可以迅速崩溃。它是在一分一秒地变化,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呼啦就倒。正因为这样,人们在世界范围内一说危机都说金融危机是个导火索,而目前金融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里还是真空状态。

《商务周刊》:与国际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终要跨越金融这道槛到底有多难?

丁大卫:现在中国在金融方面确实面临很大风险,相比之下,生产领域的风险很少。事实上,从世界7大发达国家看,真正迈过这个门槛的并不多。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东京股票指数一下膨胀6倍多,超过纽约,东京也因此变成全球最贵的地方,然后日本也把美国夏威夷的大楼等都买了。但是金融资产它的流动性非常强,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资产一下就崩溃了,而且至今十几年了还未能从泥潭中拔出来。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家也都没有经受住金融风暴的考验。中国以前是闭关锁国的,现在跟国际市场正在艰难对接,但用我的话说,许多金融的概念都是错误的。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又由不得你了,就像我们现在谈到的期货,整个市场最近一两年就放开了,届时国际巨头纷纷进入,而我们无论从人才、意识,还是从硬件、软件体系上,都没有办法应付。从上面分析看,中国对于金融这个鬼门关,遇到的问题会比日本大得多。我认为寄希望边发展边解决问题是很难解决的,重要的还是固本清源,树根扎得牢,树干长得结实周正,树冠才能茂盛,才能结出好果子来。

该文2005年2月20日发表在《商务周刊》杂志,作者钟加勇。文中本书作者照片被删除,其他未作任何修改。

第三节丁大卫:金融市场的守望者

核心提示:

在西方,金融业被喻为经济管理的航天工业,金融学被喻为管理学科的“火箭科学”。只有那些掌握了完备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非凡洞察力的人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他们既是金融界的守望者,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守护人。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或事情,让世界所有想学的人,都能轻松学会会计、财务、金融等知识,这就是金融树的魅力所在,也是丁大卫至高的理想。

“金融树”理论的创始人

在西方,金融业被喻为经济管理的航天工业,金融学被喻为管理学科的“火箭科学”。研究金融实际上就是研究未来,研究如何将未来的风险锁定或转移。然而未来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对其作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是人类面对的巨大挑战,只有那些掌握了完备的专业知识,又具有非凡洞察力的人才能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他们既是金融界的守望者,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守护人。

200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国际金融大会上,世界金融界大名鼎鼎的丁大卫教授作了关于“金融树”理论的演讲报告,将复杂难懂的金融知识演绎为浅显易懂、让人易于接受的“金融树”理论。该理论是丁大卫教授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于2004年提出的,它涉及会计准则、财务管理、金融产品和市场、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规律等一整套系统,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并将这些规律和特点系统地集成在一起,通过“金融树”演绎出来。目前,“金融树”理论已获得多项世界知识产权认证。

丁大卫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金融体系中的各学科就好比放在书柜里的书,有财务、会计、投资等,“金融树”理论把这些所有不同的科目,用一棵自然界的树集成一个系统,这就有了层次分明的视觉感,有了更强的逻辑性。会计是原则,就是树根,所以这个基础的东西一定不能违背;再往上就是财务管理,它是树干,左边是企业的资产,右边是企业的负债;再往上就是金融,它是茂盛的树冠,树冠最上端是期货、期权这样的衍生证券,可以果实累累,但随风波动,风险也是最大的。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众筹

    一本书读懂众筹

    众筹的方向有很多,一般不受局限,包括设计、科技、音乐、影视、食品、漫画、出版、游戏、摄影等。众筹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浏览众筹项目的所有人群,均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生活需求,对这些项目进行赞助、支持和投资。可以说,众筹天生具有社交基因,可切实地将消费需求融入众筹项目。筹人、筹智、筹钱、筹未来!有梦大家帮你实现,每个人都看得懂的众筹入门书。
  • 鬼谷子绝学

    鬼谷子绝学

    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钱,缺的是赚钱的智谋。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团队,缺的是俘获追随者的能力。一个人缺的永远不是人们的爱戴和拥戴,缺的是领导统驭的智慧。被誉为智慧禁果的《鬼谷子》着重于辩证的实践方法,具有极完整的领导统御、策略学体系。在今天这个政治纷争风云变幻,商战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经济战国时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谋韬略,在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仍极具广泛的指导意义。
  • 渠道有了,看你怎么去营销

    渠道有了,看你怎么去营销

    多年来,中国商业领域的销售渠道几经变革,但唯一不变的则是“销售”的本质,“买”与“卖”从来都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而渠道又在买卖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营销与渠道始终是紧密捆绑在一起的。“营销”已经成为商家的金科玉律,几乎所有管理者都能说出一大箩筐有关营销的道理,但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点:建立在渠道基础之上的营销才是“真实有用”的营销,才可能产生实践层面的功效。
  • 组织工作感与悟

    组织工作感与悟

    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组织工作和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集体领导做出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的具体实施是实现集体领导意志的必然途径。
  • 懂管理看这本就够了

    懂管理看这本就够了

    《懂管理看这本就够了(珍藏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管理书籍。《懂管理看这本就够了(珍藏版)》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管理必须知道的12项原则;管理必须用到的12种手段;管理必须具备的12条素养;管理必须懂得的12个模型;管理必须达到的12个目标;管理必须学会的12种方法;管理必须注意的12个细节。
热门推荐
  • 花间(全集)

    花间(全集)

    一段豪门富少的情场突围,一对亲生姐妹的生死裂变。曼芝是苏家最小的女儿,从小天资聪颖,大学毕业在即,她突然得知一向温顺的姐姐未婚先孕!在追查这件事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她嫁给了害死姐姐的仇人。协议约定了一段十八年的婚姻。婚后,曼芝与邵云交火不断,但彼此的关系渐渐产生了微妙的变化。邵云的二叔邵俊邦将曼芝调回邵氏公司,希望能挟制邵云,这使曼芝与邵云的关系再度陷入低谷。曼芝得知怀上邵云的孩子之后,却发现邵云在夜总会鬼混……
  • 撩人教主

    撩人教主

    女主以屌炸天的撩人功力成功撩到了一个面皮薄的小哥哥。
  • 恋上白羊座女孩

    恋上白羊座女孩

    白羊座总是被人叫做傻白甜,觉的热情的她总是容易被人利用,其实白羊不傻,她只是单纯的可爱,善良的让人心疼,别想和她耍什么心机,要是真正对量起来,你肯定不是她的对手。
  • 冲出高原:吐蕃王国传奇

    冲出高原:吐蕃王国传奇

    《冲出高原·吐蕃王朝传奇》从藏族起源的神话开篇,讲述了吐蕃王朝逐渐走出狭窄的雅隆河谷,建立起纵贯雪域高原的强大帝国,又一步步跌落云端,在佛、苯的激烈斗争中渐渐走向衰落和分裂的历史过程。横空出世,十三岁的小赞普能否在动荡的政治漩涡中力挽狂澜?左右逢源,孤儿寡母能否撑起雪域的一片蓝天?英雄迟暮,战神噶尔?钦陵能否继续家族的无限荣光?……不甘寂寞的吐蕃君君臣臣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书写着吐蕃的历史与辉煌。
  • 万界爱心之旅

    万界爱心之旅

    【穿越斗破苍穹,成为至尊斗帝,从此踏破万界,我主沉浮!】此外,书名其实是《我到斗破找“异水”、我跟复联闯“北极”、开着“航母”游海贼、带着X战警抓“猫咪”、回到三国做“教父”、来到西游逗“如来”、进入斗罗……》
  •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男孩不怕羞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男孩不怕羞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之《男孩不怕羞》散文集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对童年和少年乡村生活、学校生活以及家庭亲情的真实表达与再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段段让人眼热的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笔下浓浓的亲情和故乡之爱令人感动。这也是曹文轩所说安武林作品感动读者、感动孩子的情感力量,安武林文字中的浓浓情感也会给小读者和家长带来感动,感悟成长与亲情的美好。
  • 外挂贩卖师

    外挂贩卖师

    当无敌修仙外挂、吞噬外挂、升级外挂、魔法外挂、斗气外挂等等,像天网般撒出,得到它的幸运者们,你们真的开心吗?玲珑把玩着手中的万千外挂,每发出一个,似乎就卷入了一场阴谋。最后的赢家到底是谁?且看《外挂贩卖师》带你步步揭晓,共同体会宿主们的爱恨情仇。
  • 花前月下爱上你

    花前月下爱上你

    陈俊豪和刘文相识在花店。他们因高雅娴静的兰花结缘,在无数个清雅幽静的月下将爱的种子灌溉。心与心的碰撞,精神世界的相互依靠,他们的爱情是两种品格和灵魂的产物。刘文的父母虽是跨国企业的董事领导,她却因儿时意外失明,自小在农村长大。她的人生转折从成年后的复明开始。陌生的光明探险之路,从遇到事业有成的陈俊豪后,正式打开了帷幕。他是她新世界的引领者。她是他精神世界的灯塔。从在花店培植花草的工作,到融入家族企业实现人生理想。刘文接受着一次次挫折和考验。她与他的爱情花瓣用两人的梦想培育着。世间最圣洁高贵的情感,源自于两颗成人之美的心灵。好事多磨,他们历经分分离离几多磨难,最终在不得不取舍的现实面前,又该如何守得云开见月明呢?从花草中看人生百态。在互联网的无障碍路上,看海枯石烂。他们演绎了一个绚烂凄美的爱情故事,可是,他们的故事里,却也不只有爱情。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文明奇迹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文明奇迹

    本书从全球范围内遴选了50个千年遗迹,按照世界大洲分为六章,内容涉及城堡要塞、洞窟陵墓、园林宫殿、名镇古城、教堂寺庙、文明遗址等。《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文明奇迹》从广阔的视角对世界50个文明奇迹进行了全方位、深入浅出的介绍,从而挖掘出它们所蕴含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真实地再现了人类在各个历史文明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充分体会先人超群的思想与智慧。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