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渺茫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
本佳句出自宋代刘辰翁的词《兰陵王·丙子送春》上阕:“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丙子”,指宋恭帝德祐二年,这年正月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三月掳宋恭帝及太后北去。因此“丙子送春”实寓有亡国之痛、黍离之悲。“南浦”,这里指南宋广大国土。此阕大意是:春天被送走了,春天走后人间已无路可走。秋千之外,原本是芳草连天(春意融和),是谁让大风狂沙使南浦一片昏暗?依依杨柳还在为谁不舍?(我不禁)想起海门随风飞转的柳絮(可怜南逃的端宗他们飘摇无依,居无定所)。
狂噪的鸦群飞过,星移斗转,(故都临安)城池颓坏,再也不见元宵前夕曾繁华一时的张灯预赏了。词作借景喻情,暗示临安被攻陷后到处都是一片残败景象,开始两句传达出作者目睹国破家亡后的绝望之情。
美好的事物消逝后感到无限失望。
在北京这个城市里,赵丽梅和张光相恋了。一年后张光研究生毕业,为支援西部大开发去了新疆。中秋月圆之夜,赵丽梅十分想念恋人,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不知道当时怎么回事,仅仅认识了两个月,我们就手牵手地走在一起了,而且一起去饭馆,一起去逛商场、超市。那时觉得两个人的步调是那么的和谐,感情是那么的融洽,就好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快快乐乐地过着每一天。直到有一天中午,他打电话过来,说了一些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援祖国的边疆建设之类的话,我也没有在意。不料后来这决心竟然变成了行动!而且走得悄无声息。哎,“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他这一走,我真有些茫然无措,感情世界忽然坠入了真空状态……
评点蕊沉浸在爱情滋润中的男女,如同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中。直到有一天春天走了,爱情不见了,感情世界便一片茫然。所引佳句巧妙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退隐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本佳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词《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I临皋”,在今湖北黄州城南,靠近长江边。苏轼曾寓居在此处,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庄稼、树木,命名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彀纹”,指细微的波浪。词作大意是: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回来时候仿佛已经是三更了。家僮已熟睡,呼噜打得像雷鸣。(我)敲门可是无人答应,只好倚着拐杖听江水的声音。常常遗憾自己的命运不能自己掌握,什么时候能忘记世俗的奔波劳碌呢?夜色深了,风静了,江水的波纹也平展了。
(真希望)乘坐着小船从此消逝,浮游在江海上聊寄剩余的人生。词作表达了作者厌倦政治,希望归隐的情绪,末两句说要弃官归隐江湖,流露出一种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1.厌倦世俗功名,希望有所超脱。
2.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漂泊之感。
何微微在《面对生命的脆弱和悲苦》一文中这样写道:
生命的脆弱如空中的一线游丝,生命的悲苦像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面对生命的脆弱和悲苦,种种的人生态度和思想也就随之而生:想多了,悲观了,只觉苦海无边,竟不知生之乐趣何在;见多了,麻木了,不知生命的珍贵,不知同情为何物;看透了,看破了,只愿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经历多了,疲惫了,厌倦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评点:何微微以所引佳句描述了一种生活态度,即对现实的厌倦和希望求得自我的解脱。
杨千烨是一个执著的女子,她坚信爱情是伟大而神圣的,在和恩宝相恋后,更是如此。不过,恩宝的父母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恩宝反抗过,最终还是屈服了。恩宝走了。杨千烨噙着泪,把他送到机场,回来后,万念俱灰,她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恩宝走了。看着他的身影在我的视线里消失,我的头有点晕,昏昏沉沉的。摸索着回到空调车的软椅里,闭上眼睛,对自己说,应该可以死心了。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既然不是为了爱情,那么嫁给谁都是一样的,甲乙丙下,抛个硬币就可以了。就让一切随缘随遇吧。
评点:此佳句用在这里,表达出爱情梦破碎后的无限失望和随遇而安的落寞情绪。
张小舟在文明书局做编审工作,女友经常来单位探望他。慢慢地,女友和单位的人混熟了,半年后居然和他的顶头上司好上了。本来别人的风言风语他是不信的,直到他在饭馆里亲眼见到那一幕。第二天,张小舟便向单位提交了辞呈,也给女友留下一封信。信的末尾写道: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靠理解我的选择。
评点:张小舟同时失去工作和爱情,心灵所受到的重创可想而知。所引宋词佳句,既点出了去意又化用了自己的名字,巧妙而妥帖。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本佳句出自宋代晁补之的词《临江仙·信州作》:“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问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信州”,今江西上饶,在信江上游。“江城”,即信州城。“幽禽”,孤单寂寞的鸟,这里指杜鹃。词作大意是:贬官到信州后买不到屋子,只能和几个僧人在荒野的寺庙为伴。在松林间捣药,在竹丛间漫步。走到水源的尽头,就坐下来看那云聚云散。一个杜鹃不知为什么,在我醉酒时总在我耳边啼叫。月亮已斜沉至西院上空了,它却愈啼愈悲。眼前的青山美好无限,杜鹃却依然在悲鸣:“不如归去!”作品表现了词人厌弃官场,渴望辞官隐居的意愿。特别是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用杜鹃的蹄声表达出思归情怀,委婉而含蓄。
1.异乡事业的发展前景虽好,不如回到亲人身边。
2.异乡虽好,不如故乡温馨祥和。
张家辉原来是一家运输公司的普通职员,因工作调动来到新疆,至今已有五年时间了,他也由业务员晋升到公司驻西北区域总代理。中秋节前夕,张家辉与老乡谈起日后打算,他深有感触地说:
五年来,有赖于大伙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现在经营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而且发展前景也看好。不过,我常常会想家,想家里的亲人们。不可思议的是。这五年来我居然没有和家人好好地聚一次!哎,“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有时候,我真想脱身离去,回家去过轻松舒服的小日子一……
评点:张家辉以此佳句,表达了发展态势虽好,但却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理。
漂泊海外多年的华侨叶祺华,在迟暮之年一定要回到祖国定居。闻讯而来的朋友百思不解,纷纷请他三思而后行。叶老先生感慨道:
当初年轻气盛,羡慕那些到国外去淘金赚大钱的人,觉得那样的人生才更风光,更有意义。所以我就紧跟淘金热的浪潮,找机会跑到国外来。到了这边.才发现一切都不如当初想象的美好,生活是那么艰辛。我们给人家挖煤窑、修铁路,辛辛苦苦地赚了点钱,又因为语言不通,人地两生,连花钱买东西都不那么容易。于是,我就特别想家,想家乡的亲人们,他们是那样的和善友好。这么多年来,尽管我在这边也混得有些起色,不过,我还是想家,想回家去看看。“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何况,家乡已经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回到家乡去是我余生最大的梦想!
评点:他乡虽好,不如故乡,此佳句用得贴切自然。
清高节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本佳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定慧院”,在今湖北黄州东南。“漏断”,计时的漏壶中的水滴尽,指夜深时候。词作大意是:弯弯的月亮,挂在枝叶稀疏的梧桐树梢,夜深了,人世间开始安静下来。没有谁看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像是隐隐约约的孤雁的身影。鸿雁惊飞起来,又回头顾盼,心中怀有怅恨,却没有谁可以明白。它把所有的高枝都挑拣了一遍也不肯停留,宁可栖息在寂寞寒冷的沙洲上。词人在作品中以孤雁自比,表达了一种寂寞孤高的心情。词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处境凄凉,却绝不寄人篱下,宁可在贬谪中过着冷落的生活。
1.由于标准太高,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
2.由于标准太高,到现在还没找到对象。
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归来的周明风,也面临找工作的难题。由于种种原因,半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定下来,而好些和他一道回国的同学已经有了着落。对此,其好友深有感触地说:
哎,明风这个人,在学校里面待惯了,总有点书生的清高习气,又从来没有接触过社会,不识人间烟火味挺浓的。对于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更适合做什么,只好硬着头皮,挑拣一番,到头来,还是没有遇到满意的。如今他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啊。
评点:一个“海归派”在国内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始终遇不到满意的。所引佳句被用来描绘这种境遇还是很恰当的。
大学四年转眼而过,快毕业了,在元旦的班级聚会上,同学们就找工作的事畅所欲言。班长提醒大家:
找工作是大事情,挑选一下也好。不过要有个度,要懂得适可而止。况且理想的工作岗位也不是一次就能到位,一开始还要多学习多锻炼,慢慢地才能找到理想的。不然的话,“拣尽寒枝不肯栖”,那可就“寂寞沙洲冷”了!
评点:找工作一味盲目挑选,可能会坐失良机,班长借此佳句委婉地表达了这一点。
孙凯利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今年已经26岁了,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外企做业务主管,待遇相当不错,可至今依然孤身一人。她在随想录中写道:
的确是看上去很美。就目前而言,我的工作业绩在公司里是有目共睹的,我的薪水在同行里面也还说得过去,虽说容貌上没有闭月羞花之姿,沉鱼落雁之色,保守点也算得上是中人之质吧。可是,谁知道我心里的酸楚呢!工作也好几年了,房子也换成了三居室,个人感情还是没有着落。尝试着谈过几个,却总觉得彼此在精神层面不能够顺畅沟通,只好作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会儿想想,我这个人或许太固执了,在感情上太追求完美了。
评点:此佳句用在这里既表达了孤独寂寞之感,也含有一种无奈之情,同时还表现出一种清高,且有一丝悔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本佳句出自宋代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驿”,即驿站。作品大意是:驿站外偏僻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着无人看护欣赏的梅花。黄昏时分已是十分的孤独愁苦,又加上阵阵冷风冷雨。:不想和百花在春天争艳,任凭群芳妒忌排挤。即使凋落成泥,被碾为尘土,芳香的气味也依然如故。作者以梅言志,自喻品质高洁。其中下阕首两句借梅花隐喻了作者的遭遇和节操。
品性高洁。
2001年,在某大学举办的某某老师追悼会上,有人发言说:
我没有想到韩老师会走得这么早,震惊与惋惜之余,我也遗憾他直到走还是个副教授。我在这个场合说这个话其实是很不合适的,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韩老师的。韩老师为人非常淡泊,学校每年评教授,从来都没有他,他也从来不说什么。我每每说起都为他而愤愤不平,韩老师却总是说自己没有作出什么重大的成就来。韩老师在他所从事的领域究竟占个什么位置,我想大家都清楚。“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拿这话来形容韩老师我觉得是最贴切的了。前一句大家都知道,也不用我多说;后一句大家也许有所耳闻,但我也不便多说,反正斯人已去,我们还能如何呢!
评点:作者用所引佳句来形容韩老师的高洁与多才,也为其不遇而叹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本佳句出自宋代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见上“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含有坚贞的节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意思。
1.坚贞高洁的品性。
2.顽强的生命力。
在清音读书会上,主持人余又飞说:
不知道大家如何,反正我直到现在,还在一遍一遍地看着这样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绞刑架下的报告》,还有《红岩》《红旗谱》……我知道,说到这些,许多时髦的人就会不屑一顾,会认为我太落伍了,太陈旧了。
但是,我要告诉每一个想读书的人,每一个爱读书的人,这些作品不像你们所想象的那么教条,那么枯燥,那么口号化,事实上,这些作品中才有更为高尚与纯净的东西,我每次读过后都会被深深地感动。保尔·柯察金、伏契克、**……他们都是人类至高至纯的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经历了痛苦与磨难,有的还被恶势力杀害,在黎明前走入了黑暗。但是,他们的气节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希望,我们读书会中会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喜欢这些伟大的作品。
评点:阅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取向,但是,革命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应当永远都不会过时。作者以所引佳句表达了对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