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9300000037

第37章 西方伦理学知识谱系及其镜像 ——《伟大的伦理学传统》英文原版之北京大学出版社

再版序

由丹尼斯、怀特、彼特佛荣德等教授合编的《伟大的伦理学传统》(Great Traditions in Ethics)一书今年已经是第十次修订再版了。

她不是一部原创性的伦理学原理教科书,与我们在国内通常看到的那些伦理学教科书不同,它基本上只是西方自古至今有代表性的伦理学家的代表性伦理学文本汇编。但这种汇编绝非各家文本的简单合集,甚至也未能顾及每一位伦理学家理论文本的完整性,相反,它显示了编者极强的知识选择性。这种编选的知识选择性不仅体现在编者对人选代表十分严格挑剔的选择上,而且也体现在对每一位入选者典型文本的选择上。编者在“前言”中特别解释了斯宾诺莎几进几出的考虑,也特别说明了他们选择各位伦理学家典型文本的理由和用意,这些做法足以显示编者严格的知识选择标准和经典化的伦理学教育目标。当然,编者在本书的“导论”中集中阐明的几个伦理学议题,诸如,“原则与实践”、“理性与道德”、“历史与伦理学理论”、“伦理学理论的本性”,实际上已然暗示了编者自身对伦理学理论主题和知识范畴所持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正是编者用以选编历代伦理学经典文本的知识选择标准,而该书能够长时间不断再版的事实表明,其所遵循的这一知识选择标准,在美国甚或西方(该书同时在多个西方说英语的国家里刊行)说英语国家的高等院校的人文学教育界,具有较为广泛的学术代表性和权威性。

不论人们如何理解,作为一本教科书至少需要保持较高的知识权威性和连贯性,这是知识教育的规范性所要求的。正是因为这一基本特点,使得教科书的编写与一般学术著述的编写有所不同。学术专著可以容许甚至提倡主题多样化,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正或偏,几乎无所不能。但教科书不能这样放纵,在内容上她必须持守知识传统和知识规范,否则就不可能普遍传授。在形式上,教科书也不能过于随意,甚至对编写的篇幅都有确定的要求,比如,需要考虑学习者的接受程度、时间限制和考试检测标准。而学者在编辑史料或撰写主题著作时,则无须顾及这些限制,可以完全为主题要求是从,篇幅也可以随主题需要来确定。

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三百多页的文本式教科书,汇集了从古希腊苏格拉底到当代应用伦理学差不多所有卓越的伦理学家的代表性文本,上下纵横两千多年、近三十位伦理学家的近百部(篇)文本精华。这本身就需要编者做去粗取精、爬萝剔抉的艰苦功夫,非简单拼凑所能成就。仅一个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学知识原型的创立者——一人,就有超过这部教科书篇幅的经典文本,更不用说一些近现代伦理学家的煌煌巨作了。如何在这几千年的伦理学知识海洋里捞取珍珠并将之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众人认可的知识范本呢?这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伟大的伦理学传统》一书之所以能够成功,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它在浩如烟海的文本资源中,仍然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一幅完整的西方伦理学知识图像,用为数不多的精选文本,简明却不失连贯地展示了西方伦理学的学术传统和知识谱系。从古希腊三大家(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到近现代的各种形式的规范伦理学(社会契约伦理、功利主义、混合道义论、社会正义伦理等);从中世纪的经院神学伦理,到现代宗教信念伦理;从马克思的道德意识形态论,到当代的社会信任伦理;林林总总,洋洋气象,蔚为壮观。如果人们想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里获取一幅完整的西方伦理学知识图像,这部教科书的确是再好不过了,至少迄今为止可以这么说。

当然,由于篇幅的限制,编者不可能不遗珠漏玑。而且还因为编者无法超脱自身学术趣旨和理论立场的主观性,其编辑选择也不可能不存在某些“前设”(presupposition)或“后设”(post-supposition)的局限。比如,该书的内容选编就带有较为明显的“英语文本中心”的倾向,而在英语伦理学作者和作品文本中,又似乎显露出了某些学界主流的倾向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像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1918)、查尔斯·泰勒的《本真伦理学》这样的现代伦理学经典都没有能够进入选编者的视野。我个人的直觉是,这种遗漏或者是由于编者有某些特别考虑,或者干脆就是由某种学术偏见造成的学术遗憾。不过,我并不因此低估这部教科书的适用价值和典范意义,相反,我仍然相信她在选材和编释的学术公正性方面是做得较好的,譬如说,她没有因为某种意识形态的偏见而忽略马克思在道德理论上的特殊贡献。

一本大学伦理学教科书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连续十次再版,这本身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知识教育事件。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国内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教科书生产方式,比如,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编辑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系列,就曾产生过长久的积极影响,至今仍然受到珍重。反观一些哲学伦理学的原理教科书,其影响和作用似乎还不及这类原著文本选编,往往是一书既出,群起效尤,结果是大同小异,缺乏个性,其应用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这是颇值得玩味的教科书生产现象。

我想,这里面至少有两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第一,经典文本的知识权威性与知识创新的连贯性问题;第二,知识谱系与教育学统之间的关联问题。对于前者,我自己的看法是,作为教科书,知识的规范性和权威性是第一位的。教科书是用来实施知识教育的,缺乏知识的规范和权威,知识的教育既不可能普遍有效,也不可能连贯传承。即便是像伦理学这样具有强烈人文价值导向性的学科教育,也不能忽略其基础知识的规范和传统。诚然,作为大学用书,应当有远远高于中学教科书的知识启发和理论创新的教育目标诉求,但我们必须记住:离开知识的传统和规范,所谓创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是相对于某一既定的知识规范而言的,失去规范的前提,创新之说就成为疑问(新在何处?)。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只想强调一点:知识谱系与教育学统构成了人类知识传承的基本样式。我们可以不断地改造和更新某些教育体制、规模和方法,但无论如何不能以牺牲知识谱系的完整性和学统的连贯性为代价。改造和更新的目的或结果只能是丰富知识谱系,延续和完善教育学统,而不是相反。

话说到此,我不禁对时下一些大学出版社直接引进国外权威性教材系列的做法表示钦佩和赞赏!虽然我并不主张一窝蜂式地进口洋教材,但在一些缺乏权威性教材的学科领域,采取直接引进的方式,以规范和提升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无疑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所以,当北京大学出版社约我为其再版的这部英文伦理学教科书写篇短序时,我没有坚辞。因为在我的理解中,这部英文伦理学教科书的引进有如找到一面对照的镜子,它既为我们了解西方伦理学标示了一幅相当完整的知识图像,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道德知识谱系提供了一面可以互镜互竞的知识镜像。

是为序。

公元二零零二年六月八日凌晨于北京西北郊蓝旗营小区悠斋

(《伦理学经典选读》[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Denise White Peterfreunded.),Great Traditions in Ethics)

同类推荐
  • 智慧书(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智慧书(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智慧书(青春典藏版)》由三百则格言警句构成,内容包含了如何知人、察事、观物、抉择及行动的策略。这些格言极其简洁、干练、坦诚,机锋四起,细细品蛛后更觉入木三分。本书旨在为人们提供能够身体力行的行动指南,指导人们如何获得成功,并在人格上臻于完美。本书适合细嚼慢咽,阅读时切匆贪多求快,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深加体味。一向吝于赞扬的哲学家叔本华将此书译成德文,并说:“这样的书,仅仅通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它是一本随时都能用上的书,简言之,它是一位终身伴侣。”而尼采则说:“关于精神道德之微妙,欧洲尚无比此更精美而兼复杂之作。”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本书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王晓红博士2002年人吉林大学,在高清海先生门下深造。2004年,先生仙去,她转而跟我学习,于是我们既是师兄弟又成为师生。在高清海先生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王晓红博士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理论性质有很深入的理解,使她敢于去触碰已经被许多人论述过的理论问题,从人性理论变革的角度去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书中,王晓红博士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细致而又十分清晰的阐释,既贯彻了高清海先生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思考。本书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人性理论的全面而有权威性的论著。
热门推荐
  • 邪念系列之异次元

    邪念系列之异次元

    《邪念系列》作品!介绍:此作属于《邪念系列》的原创!作者:遗忘的小浪儿故事:1.幻影骑士2.魔法公主3.暗黑召唤师4.女孩也要坚强5.魔物也正义《邪念系列》:来自异次元空间的世界!在异次元中诞生的生命,在异次元的世界里进行着人生故事!!主角们的命运……将会发展成什么样的故事呢?!纪念:邪念的诞生!
  • The Autocrat of the Breakfast-Table

    The Autocrat of the Breakfast-Ta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心灵晴雨图:河合隼雄谈自我认知

    这本书脱胎于日本《每日新闻报》的“花一刃”版对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由编者根据访谈内容分门别类整理而成。“花一刃”的专栏特别关注“心灵问题”,内容也主要依据读者的提问及其关注程度而展开。在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中,他始终坚持一个核心观点“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书中的短文都能独立成篇,读者无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阅读,无论从那里开始读起,都能寻着文气脉络顺利展开自己的提问与解答,希望为读者营造一种与河合先生对谈的阅读气氛。以“心灵晴雨图”为名,正是体现了心灵这种东西的特性。河合隼雄对心灵的刻画,并非限于现象的单纯描述,而是如“晴雨图”所表现的,是系统而深入的心灵探究过程。
  • 送朴处士归新罗

    送朴处士归新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抱歉,你真的惹不起

    抱歉,你真的惹不起

    直到22岁那年,公司成了隔壁老王的,高富帅成了土穷渣,兄弟被人踩在脚下。叶凡终于忍无可忍,我只想做个好人,为什么要逼我!书友群:559670020
  • 大小便门

    大小便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回凤栖清秋

    梦回凤栖清秋

    他站在云端之上,是那颗最耀眼的星辰。但她就想拉他下入凡尘,同她一道做个凡人。她发狠的握住刺入胸口的剑,呵呵,不就是心头血吗?我给,她看向来人:“这些都不是我做的,你信不信我?”他依然冷若冰霜,不带感情:“来历不明之人何谈信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邻家哥哥偷心贼

    邻家哥哥偷心贼

    当青梅竹马的邻家哥哥变成杀父仇人,7年后父母双双归来,顾八宝懵了,仇人竟然不是仇人?这份感情该何去何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