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000000051

第51章 经世致用,由虚致实(9)

奈何气数薄、尚其虚,赵氏运中纷纷跻孔子庙廷者,皆修辑注解之士,犹然章句也;皆高坐讲论之人,犹然清谈也。甚至言孝弟忠信如何教、气质本有恶,其与老氏以礼义为忠信之薄、佛氏以耳目口鼻等为六贼者,相去几何也!故仆妄论宋儒,谓是集汉晋释道之大成者则可,谓是尧舜周孔之正派则不可!”

在他看来,宋儒只是汉唐以来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不是新时代所要求的真孔孟;宋儒只是书生,书生决不是圣人,圣人也决不只是书生。

“圣贤但一坐,便商榷兵农礼乐,但一行便商榷富民教民,所谓行走坐卧不忘苍生也。迨见理于事,则彻上彻下矣,此孔子之学与程朱之学所由分也。”

针对朱熹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之说,颜元指出:“先生正少个实!‘半日静坐’之半日,固空矣;‘半日读书’之半日,亦空也。是空了岁月。‘虚灵不昧’,空了此心;‘主一无适’,亦空了此心也。说六艺合当做,只自幼欠缺。今日补填是难,是空了身上习行也。”只有颜元的实用之学才堪称圣学,只有真正实践实行的人才堪称圣人。颜元的这种圣人观,实际上是对陆王心学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新兴的市民阶层务实精神的理论反映。

颜元青年时代即有志于社会改造,李塨之父李明性曾以理学家的立场批评他说:“偏僻恐类王荆公,立朝必蹈矫激之弊”。的确如此,颜元对王安石很推崇,他指出:“其指斥荆公者,是耶?非耶?虽然一人是非何足辩,所恨诬此一人,天下后世遂以荀安颓靡为君子,而建功立业、欲揞拄乾坤为小人也。岂独荆公之不幸?宋之不幸也!”

他声称:“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颜元的施政纲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振兴教育。

关于如何“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发展经济、如何“人皆兵、官皆将”以加强军事建设,颜元自有很多策略和说法,这里暂且略过。这里只谈如何“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以振兴教育的问题。

颜元反对“返观打坐、对谭静敬”的习静教育和“执书伊吾、搦笔著述”的书本教育,以其“为爱静空谈之学,久必至厌事、必至废事,遇事即茫茫然。贤豪不免,况常人乎!余常言: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之学也。不其信夫!”在他看来,传统的书院教育只能培养沽名钓誉、养尊处优的“庸碌臣”,而不能造就“办艰危、定成平”的“经济臣”。

他认为,汉宋以来,徒见训诂章句、静敬语录与帖括家,列朝堂、从庙廷、知郡邑、塞天下。庠序里塾中白面书生,微独无经天纬地之略、礼乐兵农之材,率柔脆如妇人女子,求一腔豪爽倜傥之气,亦无之!他的主张是:“有国者诚痛洗数代之陋,用奋帝王之猷,俾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浮文是戒,实行是崇,使天下群知所向,则人才辈出而大法行,而天下平矣。”他尤其强调:“读得书来,只谋举业,才犹八股,便谓之才,才有寸进,便谓之成器,此宋元以来不可解之惑也。不知吾儒自有真才真器,隐足以型俗开后,见足以致君泽民,如兵农礼乐、水火工虞之类,皆须探讨,使有其具。不然,时文虽精,究将何用哉?”

颜元对传统的旧式教育,简直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但于途次闻乡塾读书声,便叹日:“可惜许多气力!”但见人把笔作文章,便叹日“可惜许多心思!”但见场屋出人群人,便叹日“可惜许多人才!”故二十年前,但见聪明有志人,便劝之多读;近年来,但见才器,便戒之勿多读书,尤戒人观宋人语录、性理等。他反对人们多读性理之书,是希望人们多习实用之学:“天文、地志、律历、兵机数者,若洞究渊微,皆须日夜讲习之力、数年历验之功,非比理会文字可坐而获也。”

因此,他不但不反对教育,而且尤其强调要加强教育。他说:近世概以闲署目教职,某深为司铎者耻之!昔人言本原之地在朝廷,吾则以为本原之地在学校。朝廷,政事之本也;学校,人才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矣。故教职最闲,实最要也。他期望学校教育能培养出通儒济济,以泽被苍生。他说:“世宁无儒,不可有伪儒。无儒犹可望世之有儒,有伪儒则世不复有儒矣。上下精粗皆尽力求全,是谓圣学之极致矣。不及此者,宁为一端一节之实,无为全体大用之虚。如六艺不能兼,终身止精一艺可也。虽六德之一德,六行之一行,六艺之一艺,不自失为儒也。全体者为全体之圣贤,偏胜者为偏至之圣贤。如禹终身司空,稷终身教稼,皋终身专刑,契终身专教而已,皆成其圣矣。学须一件做成便有用,便是圣贤一流。试观虞廷五臣,只各专一事,终身不改,便是圣;孔门诸贤,各专一事,不必多长,便是贤;汉室三杰,各专一事,未尝兼摄,亦便是豪杰。”

这种任用专门人才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颇具近代色彩。

最后,颜元倡示其宗旨说:“以六德、六行、六艺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之类教其门人,成就数十百通儒。朝廷大政天下所不能办,吾门人皆办之;险重繁难天下所不敢任,吾门人皆任之。”颜元的这一教育方针,显然与理学和心学大异其趣。

近人梁启超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说:“有清一代学术,其间有人焉,举朱陆汉宋诸派所凭借者一切摧陷廓清之,对于二千年来思想界为极猛烈极诚挚的大革命运动,其所树旗帜日‘复古’,而其精神纯为现代的。其人为谁?日颜习斋及其门人李恕谷。”章太炎则说:“讫宋世则有程朱,与程朱立异者,复有陆王,与陆王立异者,复有颜李。”是皆颜李并称。颜元标帜六艺,道兼文武,卓然立异于朱陆,成为清世气学的脊梁。然其人很少外出讲学,因此声名不远。及其弟子李塨数次游历,广交海内名流,“遍质当代夙学”,所至必宣传颜元之学,始得名倾朝野,发扬震动于时,天下人始知有立异于理学和心学的颜氏之学。颜氏之学一时间风靡海内,是与李垛的弘扬分不开的,所以颜李并称也就很自然了。

李塨(1659~1733)字刚主,号恕谷,直隶蠡县(今属河北省)人。

其父李明性本为明季儒生,家境尚富裕,及清兵入关,圈田令行,家道始衰。李燃青年时躬耕善稼穑,虽歉岁必有收,而食必粢粝,并兼习医药以弥家用。二十五岁父逝,遂挑家庭重担,种田行医外,兼靠教书以维生计。曾说:“家众嗷嗷,古人八口百亩,今口倍之而田止四十,若外无所营则饥寒立至。”艰苦的生活无疑影响了李塨的学术性格。他自幼在父亲指导下读书,二十一岁始事颜元,习六艺不舍昼夜,颜元勉励说:“学者勿以转移之权委之气数,一人行之为学术,众人从之为风俗。李塨为之泣下,遂终身习行经济不辍。根据乃师的教导,他广出拜师,于琴艺书法骑射及天文数学乐理无不学,每次游历亦必考山川民物,真可谓六艺之学无不习。后来宏扬师说,更是不遗余力。曾说:“窃不自揣,志欲行道。如不能行,则继往开来,责难谢焉。当此去圣既远,路岔论歧,非遍质当代夙学,恐所见犹涉偏固,不足闲道。又,挽世警众,必在通衢,僻谷引吭,其谁闻之?”

三十七岁后,他数次别师南游,结识了梅文鼎、万斯同、毛奇龄、阎若璩、胡谓、王复礼、戴名世、孔尚任和方苞等著名学者,所遇必以颜学相对质,一时成为学界瞩目的人物。梅文鼎说:“吾以先生为转气运之人,故使弟子群瞻。”万斯同虽有“泰斗”之誉,却也表示:“李先生续周孔绝学,非我所及。”并且握着李塨的手说:“天下惟君与下走耳。”李螓在学界的声气,很快就引起了朝廷臣卿的注目,不少人争相过从,相与论道,一时间“海内之士靡然从风”。

李塨成名后,达官贵人争相罗致,但他既不慕权贵,也不卖论求荣,虽有许多高官延请,却都假病不就。但是,李塨也并非故意高隐不仕,而是在选择恰当的机会。雍正初年,当李塨五十六岁时,朝廷欲给皇子聘师,徐元梦和张廷玉二相国拟召李塨,却遭到方苞的阻硬。方苞本为李塨好友,且对李十分敬佩,惟其固守程朱,每次论辩,李塨侃侃正论,令其“无能置词,则托遁词以免。”李塨曾指望他宗信颜学,致函说:“以门下之德望,若得同心倡明正学,则登高而呼,所听者远,南中后劲殊尤,必闻风而兴起者,较之穷崖空谷之鸣号,虽厉莫闻,何啻霄壤!”然方苞终是不肯,李塨后来在给朋友的信中说:“门下谓‘朱注痼人,以其为科场所遵,温饱荣耀俱出朱注,安得不宝而奉之?今欲呼其聋寐难矣。’诚哉是言!即如方苞文行踔越,非志温饱者,且于墚敬爱特甚,知颜先生之学亦不为不深,然且违日:‘受恩深处即为家’者,则下此可知矣。”由于这种原因,方苞并不希望李塨得势,所以当徐、张二相国拟征李塨时,方苞力陈李塨病不能出,遂使李塨失去了入朝的机会。

李塨门人刘调赞因此对方苞极为不满。李螓去逝后,方苞不待其子孙之请,主动为作暮志,对李塨一生德业一无序及,反说李塨听从了他的劝诱而转宗了程朱理学。对此,刘调赞揭露说:“苞假构虚辞,欲没先生之学以自见者,此岂能有朋友相关之意乎?”

李螓晚年,社会上考据之风日盛,由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他也开始注意考据。从内部讲,面对日益高涨的考据之风,李塨似乎感到有必要通过考据为颜学寻找理论根据。他曾说:“予自弱冠庭训外,从颜习斋先生游,为明德亲民之学。年几四十,始遇毛奇龄先生,以学乐余力,受其经学,后复益之王复礼、阎若璩,万斯同,皆学穷二酉,助我不逮。然取其经义,犹以证吾道德经济”。从外部讲,既然社会上已考据成风,欲推广颜元之学似乎也不得不有所假于经学形式。所以,在其后二十余年中,李垛从颜元的“事物之教”出发,先后为《周易》、《诗经》和《春秋》等经作了传注。据此,又有把李塨当经师看待的。刘师培说:“刚主继之,颜学益恢。乃后儒以经师拟之。呜呼,殆亦浅视乎刚主矣!”李螓注经之目的虽在于宏扬颜学,可是从形式上看,却未免与乃师的学旨和风格有些偏离。然而,在那样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下,李塨似乎也不得不如此。

这不只是李塨及颜学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在“五四”中西文化大讨论中,***曾认为,中国文化是主静的,而西洋文化则是主动的。其实,他之所谓中国文化主静,是以理学和保守派心学为依据的;而他之所谓西方文化主动,则又是以近代精神为依据的。在他看来,现代文化的精神无疑应该是主动的。颜元所倡导的实践气学,正是一种主动精神,所以梁启超以“其精神纯为现代的”实不无根据。

颜元说:“三皇、五帝、三王、周孔皆教天下以动之圣人也,皆以动造成世道之圣人也。五霸之强大,正假其动也。汉唐袭其动之一二,以造其世也。晋宋之荀安,佛之空、老之无,周程朱邵之静坐,徒事口笔,总之,皆不动也,而人才尽矣,圣道亡矣,乾坤降矣!吾尚言: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又说:“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训‘来’,似皆未稳。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之格,乃犯手捶打搓弄之义,即孔门六艺之教是也。”颜元虽然亦远溯周孔,与朱陆争道统,但他并不自标“复古”,与其说是复古,毋宁说是寻真。

及至李塨,始明确地打出了复古的旗号。李塨之复古,其实是宣扬颜元之学;而他之所谓黜今,其实是对被满清统治者奉为孔孟正统的程朱理学的反叛。他的名言是:“古之学一,今之学棼;古之学实,今之学虚;古之学有用,今之学无用。古今不同,何其甚也!”他指出:“今世之学,徒事记诵,与古迥异。古四术三物,仕即其学,学即其仕。今学徒占毕非所用,用则干济非所学,而世事坏矣。”他自问自答地说:“或日:‘欲复古学于今日,得毋有迂阔之讥乎?’日:‘子以迂阔者何也?非不切时用之谓乎?吾以为迂阔者今学,而古学不迂阔也。”可见,李塨确是以复古的旗帜宣扬富于近代精神的颜元之学的。

李塨之“复古”首先在于“黜今”。象乃师一样,李塨之批理学与心学亦可谓不遗余力。他说:“自周濂溪以主静立教,程朱陆王因之,用白昼静坐以为存心立本,考之古经,无是也”。他指出:“宋明虚文日多,实学日衰,以诵读为高致,以政事为粗豪。至于明末,万卷经史、万腹文词,不能发一策、弯一矢,甘心败北,肝脑涂地而宗社墟、生民熠矣。专以笔墨著述为第一学问,虽胸中厨贮、笔下河悬,而出而应世,文魔书呆,茫然如童妇。观梁王绎,敌兵临城犹君臣唱和为诗,及败将降魏,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以剑击柱,叹日:‘文武之道尽矣,读书万卷犹有今日!’呜呼,徒以书为文武之道,文武之道所以亡也。读书万卷犹有今日,岂知今日之祸正在读书万卷哉!”总之,他的结论是:“纸上之阅历多,则世事之阅历少,笔墨之精神多,则经济之精神少。宋明之亡,此物此志也。故古人明理之功以实事,不以空文。”

同类推荐
  •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慢慢来,修行就是修理自己

    本书是台湾千佛山开山宗师白云禅师弘法数十年来首部演讲集,涵盖了他1999至2003年间在海内外的精辟演讲。他以平常事物为切入点、以聊天的形式阐述佛的智慧,告诉我们,学佛不是背经典,是用佛法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佛法不是保存起来的佛经,修行不是打坐、念经,是修理自己,让人生更为圆满、智慧。
  •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于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年)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年)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本书是一部以儒家经典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秩序为研究中心的政治哲学类著作。作者认为,中国的治理之道呈现在儒家十三经当中,构建今日中国优良治理秩序,须立足于中国经验,探究中国治理之道,会通中西,温故知新。作者从《论语》、《孟子》、《礼记》、《尚书》、《周易》中择取十章进行疏解,并运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论,从天下之大义、人心之趋向、君子养成之道、启蒙之道、客观规则之道、仁本宪政之道、健全的财政之道、治国平天下之大道、革命之道、华夏—中国之秩序想象等十方面进行阐述,从儒家的政治理论和经验中探究合理的现代治理秩序。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花式逆袭男神方案

    快穿之花式逆袭男神方案

    这是一本男神详细攻略手册。温馨提示:收藏本书,更多人物等您解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贼之无敌卡牌系统

    海贼之无敌卡牌系统

    群号:778994885一起来嗨啊穿越到海贼王世界了?重舞一曲菲奥娜的利刃华尔兹?做一个快乐风男?还是和艾斯一起比拼一下谁才是火焰的主宰?又或是登顶世界,领略一下最高的境界?各种能力展现,我毕竟是有无敌卡牌系统的人,我和你们不一样,我开挂了!
  • 我有一个安全屋系统

    我有一个安全屋系统

    在末日挣扎的江城,意外得到一个安全屋系统,这让他有了一丝在末日生存的资本,可随着接踵而来的问题,他发现他要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感染者的危险...
  • 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门陀罗尼经

    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仙帝回归都市当奶爸

    绝世仙帝回归都市当奶爸

    小萝莉:“粑粑,我想去动物园。”林飞:“小宝贝,爸爸这就带你去。”到了动物园,小萝莉十分激动:“粑粑,这是小老斧,小乌堆,发福蝶,小海疼,大跄!”林飞一脸懵逼:“都是些什么玩意?我怎么一个都没听说过?”
  • 和南怀瑾一起读《论语》

    和南怀瑾一起读《论语》

    孔子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浑身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由其弟子及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本书将南怀瑾先生解读《论语》的智慧与一个个历史故事相融合,向读者展示《论语》的思想精髓和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让我们重温儒家经典。作者的讲述既贯通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内心彷徨不安的现代人积极思考,提高生命智慧,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 最强超神核心

    最强超神核心

    2023年,世界上最火热的网游,核心,成立职业联盟,众多优秀玩家成为职业选手,凌寒便是其中之一,他率领的职业战队,在职业联赛中横扫八荒,过关斩将。然而,就在职业战队刚刚闯入季后赛的时候,他们队伍的队长,王牌核心凌寒,却在这个时候,宣布退役。因为不明理由抛弃战队而退役,凌寒受到了千夫所指,但是,多年之后,这个被荣为“不死幽灵”的家伙,却再一次的悄然出现........小帅系列读者群:594874872
  • 如果我是女孩子就好了

    如果我是女孩子就好了

    变身小说嫁人流,谢谢合作献给挣扎在不属于自己皮囊里的人我们没有错,错的是世界不懂的人,不要看看不下去的人,不要看骂人的人,哥屋恩。群号23332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