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5300000002

第2章 国学概论

章太炎

一、治国学之方法

(一)辨书籍的真伪研究国学第一步要辨书籍的真伪。四部的中间,除了集部很少假的,其余经、史、子三部都包含着很多的伪书,而以子部为尤多。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很指示我们一些途径。

先就经部讲:《尚书》现代通行本共有五十八篇,其中只有三十三篇是汉代时的“今文”所有,另二十五篇都是晋代梅颐所假造。《汉魏丛书》中的《子贡诗传》系出自明丰坊手。孔安国《尚书传》、《郑氏孝经注》、《孟子孙爽疏》……

之类,都是晋代的产品。

以史而论:正史没人敢假造,别史中就有伪书。如《越绝书》、《飞燕外传》、《汉武内传》、《竹书纪年》年代通行本。

子部中伪书很多,现在举其最著者六种,前三种尚有价值,后三种全不足信:《吴子》,《文子》,《列子》,《关尹子》,《孔丛子》,《黄石公三略》。

(二)通小学读唐以前的书,都非研究些小学不能完全明白。研究小学有三法:通音韵,明训诂,辨形体。历来讲形体的书是《说文》,讲训诂。的是《尔雅》,讲音韵的书是《音韵学》。

(三)明地理不明白地理而研究国学,普通要发生三种谬误:臆测的谬误,纠缠的谬误,意会的谬误。

(四)知古今人情的变迁社会更迭地变换,物质方面继续地进步,那人情飙俗也随着变迁:不能拘泥在一种情形的。我们既不可以古论今,也不可以今论古。

(五)辨文学应用文学可分二项:有韵的谓之诗,无韵的谓之文。文有骈体、散体的区别。

二、国学之派别

(一)经学之派别

秦始皇焚书坑儒,六经也遭一炬,其后治经者遂有今文家、古文家之分。汉代治经学,崇尚今文家的风气,到了汉末三国之间,渐趋销熄。汉末郑康成治经,已兼重古文和今文。王肃出,极端的相信古文。三国时古文家的色彩很鲜明,和汉代有不可混的鸿沟。古文家盛行以后,自己又分派别:治《易》有王弼,郑康成;治《毛诗》有郑康成,王肃;治《左传》有服虔,杜预;治(《尚书》有郑康成、梅颐。南北朝时南北学者的倾向颇有不同:北尊上述派别的前者,南尊后者,只有《毛诗》南北无十分异同。唐人本有“南学”、“北学”(即南北朝时南朝和北朝的经学)之分,后来北并于南,所有王弼、服虔的学说,因此散失无遣。唐代学者思想不能自由,成就很少,除孔颖达、贾公彦而外,竟没有卓异的经学家了。宋儒治经以意推测的很多。南宋朱文公(按即朱熹)凭他的臆测酿成很多谬误。失氏治经,有些地方原有功于经,但是功不能掩过。与朱文公同时有吕东莱(按即吕祖谦)治毛诗很精当,却不为时人所重。元代,朱子学说大行,明代更甚。在这两代中,经学无足观,士子受拘束也达极点,就激成清代的大反动。清初,毛奇龄首出反对朱子的主张。继起为胡谓,汉学便应运而起。阎若璩力攻古代书籍已和汉学接近,后江慎修(按即江永)出,也倾向到江学,但未揭明汉学的旗帜。揭汉学旗帜的首推惠栋(苏州学派),后惠而起有戴震。戴震有四个弟子:孔广森、任大椿、段玉裁、王念孙。

上列二派,在清代称为“汉学”,和“宋学”对立,厥后崛起的为常州派,是今文学家。今文学家的后起,王闽运、廖平、康有为辈一无足取,今文学家因此大衰了。今文学家既衰,古文学家又起。孙诒让是一代大宗。在他以外,考典章制度原有江水,惠士奇,金榜,金鹗,黄以国等人,但和他终有上下床之别。

自孙以后,经典大衰。

自汉分古今文,一变而为南北学之分,再变而为汉、宋学之分,最后复为今古文,差不多已是反原,经典的派别,也不过如此罢。

(二)哲学之派别讨论哲学的,在国学以子部为最多。和哲学最有关系的,要算儒、道两家,其他要算“法家”、“墨家…名家”了。“道家”老、庄两子的主张,都和哲学有牵涉的。管子也是道家,也有小部分是和哲学有关的。儒家除《论语》一书外,还有孟子、苟子都曾谈谈哲理。名家是治“正名定分之学”,就是现代的“论理学”,可算是哲学的一部分。尹文子,孙龙子,和庄子所称述的惠子,都是治这种学问的。韩非子治法家之学,自谓出于老子,太史公也把他和老、庄合传,其中有一部分也有关哲理的。他如宋经(按即宋钎),《汉书.艺术志》把他归在小说家,其实却有哲理的见解。告子,庄子说他是兼学儒、墨,告子的“生之为性,无分于善不善”的主张,看起来比苟子的“性恶”和孟子的“性善”都高一着。西汉一代,对于哲理有精深研究的,只有扬雄一人,东汉学者迷信渐除,而哲学方面的发见仍是很小,儒家在此时渐出,王符《潜夫论》,王充《论衡》,可称为卓异的著述。王符专讲政治,和哲理无关。王充在《论衡》中几于无迷不破,真是独具只眼。他的思想敏锐已极,但未免过分。

魏晋两朝,“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辈的主张和哲学没有关系,只何晏、王弼的主张含些哲学。自魏晋至六朝,其间佛法人中国,当时治经者极少,远公(按即晋释慧远)是治经大师。后来治经者差不多都是他的弟子。隋唐统一天下,讲哲理的只有和尚。宋初时说不到哲理。后来周敦颐出,才辟出哲理的新境域。

北宋诸学者,周子(即周敦颐)浑然元气,邵子(即邵雍)迷于五行,张子(即张载)偏于执拗,二程以明道(即程颢)为精深,伊川(即程颐)殊欠涵养,这是我的判断。南宋,永嘉派,金华派,和哲理无关。朱文公师事延平(按即李侗),揭“道学问”一义,陆象山和朱相反对,揭“尊德性”一义。比较起来,陆高于朱。

陆后传至杨慈湖(简),学说是更高一步。元朝,陆派的名儒,要推吴澄。朱派仅有金华派传他的学说。金华派传至明初,宋濂承其学。宋之弟子方孝儒。明初,陆派已散漫不能成派,这也因明太祖尊朱太过之故。明白永乐后,学者自有研究,和朱、陆都不相同,学说也各有建树。

永乐时,薛(碹)、吴(与弼)两人立明代哲学之基。明代学者和宋儒厘然独立,自成系统,自陈献章始。

清代,理学可以不论,治朱之学远不如朱。颜元、戴震、是清代大儒。戴别开学派,打倒宋学。

(三)文学之派别

东西汉文人在当时并无派别,后人也不曾有人替他们分成派别。三国时曹家父子三人(操、丕、植)文名甚高。人们所以推尊他们,还不以其文,大都是以诗推及其文的。陆家父子(逊、抗、凯、云、机)都以文名,而以陆机为尤,他是开晋代文学之先的。自陆出,文体七变:两汉壮美的风气,到了他变成优美了;他的文平易有风致,使人生快感。东晋好谈论而无以文名者,骈文也自此产生了。在南北朝文家亦无派别,只北朝人好摹仿南朝,因此有推尊任昉的有推尊沈约的等不同。中唐以后,文体大变,变化推张说、许颈为最先,此后韩文公,柳宗元,刘禹锡,吕温都以文名。宋初大都推重李商隐,我们正可以说李是承前启后的人,以前是骈体,以后变成四六体了。北宋文人以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为最著。明人称“唐宋八大家”,因此使一般人以为唐宋文体相同。实在唐文主刚,宋文主柔,极不相同。南宋文调甚俗,开科举文之端。后来相沿而下,为明初宋谦辈的台阁体。明有“前七了”(李梦阳等)、“后七子”(王世贞等)之分。他们学问都差于韩、苏,摹拟不像,后人因此讥他们为伪体。归有光出,所学的是欧、曾两家,确能入其门庭,因此居伪体之上。桐城派,是以归有光为鼻祖,自成一派,称文章正宗。清代除城而外,汪中的文也卓异出众。

诗经只有风、雅、颂,赋不为当时所称,但是到了战国,赋就出来了。屈原、孙卿(按即苟子)都以赋名。后世言赋者,大都本诸屈原。汉代如贾生、面马相如、枚乘等。三百篇以后直至秦代,无诗可见。一到汉初,诗便出来了。

大风歌,虞兮歌,可说是独创的诗。此后五言诗的始祖当然要推古诗十九首。

继十九首而振诗风,当然要推曹孟德父子。三国以前的诗,都从真性情流出,他们的好处,是无句不佳无字不佳的。曹氏父子后,就不能如此了。曹氏父子而后,阮籍以《咏怀诗》闻于世。晋初,左思《咏史诗》、《招隐诗》风格特高,与曹不同,可说是独开一派。东晋无诗家可称。陶渊明出,诗风一振,他讲“田舍风味”,极自然有风致,也是独树一帜。渊明以后,谢灵运和颜延之两家继起。谢眺写风景很自然,和渊明不相上下。梁代诗家推沈约(永明体自他出),律诗已有雏形了。宋鲍照、齐江淹,也以诗名。唐初,自四杰(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出,作品渐含律诗的气味。成就五言的是沈俭期、宋之问。五言古诗此时也已穷极,五律七言不能不产生了。七言初出,若李太白、崔颢的诗,都苍苍茫茫,信笔写去,无所拘忌。盛唐诗家以王维、孟浩然,张九龄为最。

李,陈(子昂),张,三家都是复古诗家,三人中自然推李为才最高。王、孟两家是在古今之间,到了杜甫,才开今派的诗。韦应物、柳宗元两家,和昌黎虽同时,而作品大不相同,他们有王、孟气味,很自然平淡的。同时有元微之,自居易两家,又和别家不同,有《小雅》的风趣。晚唐,温庭筠、李义山两家爱讲对仗,和杜甫爱典故是一样的结合,便成宋代的诗风。“西昆体”染此风甚深。宋初,欧阳修、梅圣俞对于西昆体很反对,但欧爱奇异的诗句,梅开考古之源。总之,宋人的诗是合“好对仗,引奇字,考据”三点而成,以此病人膏盲。苏轼的诗有时用些佛典之法理,太随便了。王荆公爱讲诗律,但忽其大者而注重小者。南宋陆放翁含北宋习气也很深,唯有范成大、刘克庄自有气度,与众不同。黄山谷出,开江西诗派之源,元、明、清三代诗甚衰,一无足取。

其间稍可人意的,要推查慎行的,但也不能望古人之项背。

三、结论一一国学之进步

中国学术,除文学不能有绝对的完成外,其余的到了清代,已渐渐告成,告一结束。我们若不故步自封,欲自成一家言,必须别创新律,高出古人才满足心愿一一这便是进步之机。我对于中国学术求进步之点有三:

1.经学

以比类知原求进步。即把经看作古代的历史,用以参考后世种种的变迁,于其中看明古今变迁的中心。那么,经学家最忌的武断,琐屑两病,都可免除了。未来所新见的,也非今日所可限量呢!

2.哲学

以直观自得求进步。要知哲理非但求之训诂为无用,即一理为人人所共明而未证之于心,也还没有用处的,必须直观自得,才是真正的功夫。

所以,不能直观自得,并非真正的哲理,治哲学不能直观自得便不能进步。

3.文学

以发情止义求进步。“情”是“心所欲言,不得不言”的意思,“义”就是“作文的法度”。文学非但要“止乎义”,还要“发乎情”。我们若要求进步,在今日非从“发情止义”下手不可;能发情止义,虽不必有超过古人之望;但诗或可超过宋以下诸诗家,文或可超过清以下诸文家!努力!

同类推荐
  •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包括:从波罗到海到泰晤士河、现代政治学的诞生等内容。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论语诠解

    论语诠解

    《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本书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有助于广大读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空白与桥

    空白与桥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似乎只是想要唤醒沉睡的灵魂,或者它以麻木。或在中午的马路上,当冬日的阳光穿过高楼,晒在冰冷的脸颊。或者只是在凌晨,下了拥挤的一路公交车,立交桥下,俯视桥中那盏昏黄的路灯。它是你的灵魂,罪恶的灵魂。当你凝视着它,正在思考,突然,一辆匆忙的汽车奔驰而过,迎面的冷风就像刀割,你不知道,那是谁,在又一次折磨你的可怜的灵魂…
  • 神弑之心月不归

    神弑之心月不归

    一个被上天诅咒的孩童,却偏偏不甘向命运低头,决心逆天改命。机缘下,他窥探到了天机,从此,以邪载道,奋勇前行!上古神器中盘根错节着不可逾越的宿命,阴差阳错中早已注定了浩劫的无情降临……然而,宿命的纠缠可否划清,几世的情缘能否再续?乱世中的英雄,又可否弑神灭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你的九世轮回,我来守

    你的九世轮回,我来守

    身为一代天狐帝尊的她,为了突破桎梏,更加强大,带着几个得力大将,探索未知的神秘天地,却不料遭到危险,险些陨落。多亏麾下战王金虎圣王的拼死相救,以陨落为代价,为她开启空间隧道,传送到了陌生的天华国。邂逅美男,智斗各方神魔,破阴谋,拆诡计,乱风云,又将鹿死谁手?当揭开面纱,又将是何等陷阱?“守你九世无恙,便是我最大的荣幸。”斗来斗去,才惊觉……原来,有一人护了她九世。
  • 深渊与玩家

    深渊与玩家

    是男人就下100万层!逗比玩家深渊作死,大魔王坐享其成。玩家:“狗策划!我就是玩俄罗斯方块!也不玩深渊了!”真香……qq群:824334403
  • 仙妻当道:王爷,你好坏

    仙妻当道:王爷,你好坏

    她是天庭上的一颗仙草,因为在蟠桃宴会上不小心打碎了王母的琉璃盏,被贬下凡,成为了成王府上的一名小姐。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这位小姐居然是一位不受宠的洗脚丫鬟所生的。他是赤焰国的三皇子,传闻他为人冷漠不爱言语,更加不近女色。一开始离玄月还是相信的,可后来却觉得这简直就是绯闻,大大的绯闻。
  • 蓝色从来不是眼里的忧伤

    蓝色从来不是眼里的忧伤

    “不可能的,许冉,”乔侨的脸蛋现在粉扑扑的,她醉的已经翩翩起舞,在似有似无地呢喃着,“不可能的了。” 她的十指穿梭在黑夜中,想要抓住那缕凉快的晚风。那一刻的月光倾城,鲜花着锦,白雪纷飞,时光也凝结成永远,雕琢成了琥珀。 “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感觉了。”
  • 喜欢他喜欢整个世界

    喜欢他喜欢整个世界

    我想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吧,有暗恋,有明追,有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大概就是你喜欢的人,他恰巧也喜欢你。
  • 剑映神川

    剑映神川

    南唐将领皇甫继勋之子皇甫承贞国破之后流落四川青城县,后化名李顺起义,兵败后与子(灵玉)失散,后出家为道。本书主要讲述灵玉闯荡江湖、寻根溯源、冲破层层感情纠葛,并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曲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