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5300000025

第25章 章炳麟白

我初见这个通告,一时摸不着头路,心想太炎先生既讲国学,孔教是国学中的一部分,他为什么竟要这样的深恶痛绝?停了一刻,他演讲了,先说宗教和学问的地位的冲突,又说现在提倡孔教的人是别有用心的;又举了王闿运、廖平、康有为等今文家所发的种种怪诞不经之说,他们如何解“耶稣”为父亲复生,如何解“墨者钜子”即十字架,如何解“君子之道斯为美”为俄罗斯一变至美利坚;他们的思想如何起源于董仲舒,如何想通经致用,又如何妄造了孔子的奇迹,硬捧他做教主。

我听了这些话真气极了,想不到“今文家”竟是这类的妄人!

我以前在书本里,虽已晓得经学上有今古文之争,但总以为这是过去的事情,哪里知道这个问题依然活跃于当世的学术界上!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到了现在科学昌明的时代,还有这班无聊的“今文家”敢出来兴妖作怪?

“古文家”主张《六经》皆史,把孔子当作哲学家和史学家看待,我深信这是极合理的。我愿意随从太炎先生之风,用了看史书的眼光去认识《六经》,用了看哲人和学者的眼光去认识孔子。

在学问上只当问“真不真”很不幸的,“国学会”开讲还没有满一个月,太炎先生就给袁政府逮捕下狱。我失掉了这一个良师,自然十分痛惜。但从此以后,我在学问上已经认清了几条大路,知道我要走哪一条路时,是应当怎么走去了。

我以前对于读书固极爱好,但这种兴味只是被动的,我只懂得陶醉在里边,想不到书籍里的东西可以由我的意志驱遣着,把我的意志做它们的主宰。

现在忽然有了这样一个觉悟,知道只要我认清了路头,自有我自己的建设,书籍是可备参考而不必作准绳的,我顿觉得旧时陶醉的东西,都变成了我的腕下的材料。

于是我有了烦恼了:对于这许多材料,如何去处置呢?处置之后作什么用呢?处置这些材料的大目的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时时盲目地侵袭我的心,我一时作不出解答来,很感着烦闷。

不知是哪一天,这些模糊的观念,忽然变成了几个清楚的题目:

(1)何者为学?

(2)何以当有学?

(3)何以有今日之学?

(4)今日之学当如何?我有了这四个问题,每在暇闲中加以思索,并且搜辑他人的答案,而施以批评。大约民国三年至六年,这四载中的闲工夫,都耗费在这上面了。

当我初下“学”的界说的时候,以为它是指导人生的。

“学了没有用,那么费了气力去学,为的是什么!”普通人都这样想,我也这样想。

但经过了长期的考虑,始感到“学”的范围原比人生的范围大得多,如果我们要求真知,我们便不能不离开了人生的约束而前进。所以在应用上,虽是该作“有用”与“无用”的区别,但在学问上,则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学问固然可以应用,但应用只是学问的自然的结果,而不是着手做学问的目的。

从此以后,我敢于大胆作无用的研究,不为一班人的势利观念所笼罩了。

这一个觉悟,真是我的生命中最可纪念的,我将来如能在学问上有所建树,这一个觉悟决是成功的根源。追寻最有力的启发,就在太炎先生攻击“今文家”的“通径致用”上。

我当时愿意在经学上做一个“古文家”,只因听了太炎先生的话,以为“古文家”是合理的,“今文家”则全是些妄人。但我改不掉的博览的习性,总想寻找“今文家”的著述,看它如何坏法。

果然,《新学伪经考》买到了。翻览一过,知道它的论辩的基础完全建立于历史的证据上,要是古文的来历确有可疑之点,那么,康长素先生把这些疑。

点列举出来也是应有之事。因此,使我对于“今文家”平心了不少。

后来又从《不忍杂志》上读到《孔子改制考》,第一篇论上古事茫昧无稽,说孔子时,夏、殷的文献已苦于不足,何况三皇、五帝的史事,此说即极惬心厌理。下面汇集诸子托古改制的事实,很清楚地把战国时的学风叙述出来,更是一部绝好的学术史。

虽则他所说的孔子作《六经》的话,我永不能信服,但《六经》中参杂了许多儒家的托古改制的思想,是不容否认的。我对于长素先生这般的锐敏的观察力,不禁表示十分的敬意。

我始知道“古文家”的诋毁“今文家”大都不过为了党见。这种事情原是经师做的,而不是学者做的。

我觉得在我没有能力去判断他们的是非之前,最好对于任何一方面也不要帮助。

于是,我把今、古文的问题暂时搁起了。

章太炎:从经师改装的学者

又过了数年,我对太炎先生的爱敬之心更低落了。

他薄致用而重求是,这个主义我始终信守,但他自己却不胜正统观念的压迫,而屡屡动摇了这个基本信念。

他在经学上,是一个纯粹的“古文家”,所以有许多在现在已经站不住的汉代古文家之说,也还要替他们弥缝。

他在历史上,宁可相信(《世本》的《居篇》《作篇》,却鄙薄彝器、钱物、诸谱为琐屑短书;更一笔抹杀殷虚甲骨文字,说全是刘鹗假造的。

他说汉、唐的衣服车驾的制度都无可考了,不知道这些东西在图书与明器中还保存得不少。

在文学上,他虽然标明“修辞立诚”,但一定要把魏晋文作为文体的正宗。

在小学上,他虽是看言语重于文字,但声音却要把唐韵为主。在这许多地方,都可证明他的信古之情比较求是的信念强烈得多,所以,他看家派重于真理,看书本重于实物。

他只是一个从经师改装的学者。

二、整理国学的发轫

我的野心真太高了。要整理国学,就想用我一个人的力量去整理清楚;要认识宇宙,就想凭了一时的勇气去寻得最高的原理。

我的幼年最没有恒心。

十余岁时即想记日记,但每次写不到五六天就丢了。笔记亦然,总没有一册笔记簿是写完的。

自从看戏成了癖好,作《论剧记》,居然有始有终地写了好几册。后来读书方面的兴致渐渐超过了看戏的兴致了,又在《论剧记》外,立《读书记》。(《读书记》的第一册上,有这样一段小叙:

余读书最恶附会;更恶胸无所见,作吠声之犬。而古今书籍犯此非鲜,每怫然有所非议。苟自见于同辈,或将诮我为狂。……吾今有宏愿,在他日读书通博,必举一切附会影响之谈,悉揭破之,使无遁形,庶几为学术之豸。

这是民国三年的下半年。这一年的国文教师是马幼渔先生(裕藻),文字学教师是沈兼士先生,他们都是太炎先生的弟子,使我在听了太炎先生的演讲之后,更得到一回切实的指导。因此,我自己规定了八种书,依了次序,按日圈点诵读。

笔记簿:千金的敝帚

这一年,是我有生以来正式用功的第一年。可是做得太勇了、常常弄到上午二时就寝,以至不易入眠,预伏了后来失眠症的根基。

我的读书,总欢喜把自己的主张批抹在书上,虽是极佩服的人像太炎先生,也禁不住我的抨击。

别人读(《国故论衡》时,每以为《文学总略》是最好的一篇,我却以为其中除了“经、传论业”一段考证以外,几乎完全是废话,既不能自圆其说,即攻击别人的地方也反复自陷。例如萧统《文选》本为自成一家之选文,不必要求完备,其序中亦只说选文体例,不是立文学界说,而太炎先生斥其不以文笔区分而登无韵之文,又说他遗落汉、晋乐府为失韵文之本。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要完备各方面的体制了,他从经史中寻出各类篇章的根源,可谓得文之本,但又斥他“经典成文布在方策,不虞溃散,钞将何为!”

这等读书时的感想,逢到书端上写不下,便写入笔记簿里。写的时候,也只大胆顺着意见,不管这意见是怎样的浅薄。到现在翻开看时,不由得不一阵阵地流汗,因为里边几乎满幅是空话,有些竟是荒谬话;又很多是攻击他人的话,全没有自己学问上的建设。但一册一册地翻下去时,空虚的渐渐变成质实了,散乱的也渐渐理出系统来了,又渐渐倾向到专门的建设的方面了,这便使我把惭愧之情轻减了多少。

因此使我知道,学问是必须一天一地实做的,空虚和荒谬乃是避免不了的一个阶段;惟其肯在空虚和荒谬之后作继续不断的努力,方有充实的希望。又使我知道,我现在所承认为满意的,只要我肯努力下去,过了十年再看,也还是一样的羞惭流汗。所以我对于我的笔记簿,始终看作千金的敝帚。

用时代分目录

以前我弄目录学时,很不满意前人目录书的分类,例如《四库全书总目》为要整齐书籍的量,把篇帙无多的墨家和纵横家,一起并入杂家。

我的意思,很想先分时代,再分部类,因为书籍的部类,是依着各时代的风尚走的。换句话说,我就是想用了学术史的分类,来定书籍的分类。大概的分法,是周、秦为一时代,两汉为一时代,六朝又为一时……再从周、秦的时代中,分为经(如《诗书》)、传(如《易传》)、记(如《礼记》、纬(如《乾鉴度》)、别经(如《仪礼》)、别传(如墩子夏易传》)、别记(如《孔子家语》)、别纬(如《乾坤鉴度》)等。又分别白文于注释之外,使得白文与注释可以各从其肘≥不相牵累,例如《诗经》就可不必因为有了《毛传》而称为“毛诗”。

这些见解固然到现在已经迁变了许多(各时代的中心虽各有显著的差异,至于各时代的两端,乃是互相衔接的,必不能划分清楚),但中国的学问是向来来只有一尊观念而没有分科观念的,用历史上的趋势来分,似乎比较定了一种划一的门类。而使古今观点不同的书籍悉受同一的轨范的可以好一点。

民国四年,我病了,休学回家。

用时代分目录的计画,到这时很想把它实现,就先从材料最丰富的清代做起。《书目答问》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是一个很好的底了,又补加了若干家,依学术的派别分作者,在作者的名下列著述,按著述的版本见存佚,并集录作者的自序及他人的批评,名为《清代著述考》(即《古史辨》第一册上编第一篇中所说的《清籍考》)。

弄了几个月,粗粗地成了二十册。

同时在《著述考》外,列表五种:(1)年表;(2)师友表;(3)籍望表;(4)出处表;(5)著述分类表,用来说明清代学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编成的只有“籍望表”一种。

从这种种的辑录里,使我对于清代的学术得有深入的领会。我爱好他们的治学方法的精密,爱好他们的搜寻证据的勤苦,爱好他们的实事求是而不想致用的精神。

以前我曾经听得几个“今文家”的说话,以为清代的经学是“支离、琐屑、馒钉”的,是“束发就传,皓首难穷”的,到这时明白知道,学问必须在繁乱中求得的简单才是真实的纲领,若没有许多繁乱的材料作基本,所定的简单的纲领便终是靠不住的东西。“今文家”要从简单中寻见学问的真相,徒然成其浅陋而已。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第二章大悲壮、大不朽之中国;第三章打造中国形象养清正、凛然之气;第四章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第五章亟待雪中送炭莫急锦上添花;第六章“改革创新”当代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第七章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第八章核心价值观之探究;第九章“和谐、公正、仁爱、共享”。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接近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对人生多一些思考,生活才会少一些盲目。
  • 告别臣民的路径:个人自由与权利生长逻辑的总体性研究

    告别臣民的路径:个人自由与权利生长逻辑的总体性研究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从臣民到公民的艰难求索历经百年,尽管宪法一再确立公民的法律地位,以明晰的条文赋予公民应有的权利与义务,然而现实中个人不可剥夺的生命财产权与现代法权主体却始终难以生成。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提供了现实而有利的机遇。国家通过对所有制进行结构性分解,从经济领域主动退出,为市场交换体系创造了独立生长的空间与条件,个人利益获得释放,从而有利于利益主体与法权主体的形成,为数众多的社会民间组织也因此得到了发育。然而对政府极大的依赖性显示出社会并未获得其自治的力量与程度,因而只有将纵向“集权型”社会结构转变为市场、社会、国家三种力量横向沟通、相互制衡的“分权型”社会结构,才能使社会取得自主性特质与自由空间,政府所让渡之社会自主领域也成为人们学习与实践民主的社会学堂,最终生成具有自由权利意识、民主法制观念的现代中国公民。
热门推荐
  • 细节中的中国史(套装共3册)

    细节中的中国史(套装共3册)

    大历史下的小段子,大人物中的小性情。有趣,有料,有据,全景展示细节里的中国史。本套装包括:《暗逻辑:张鸣说历史背后的细节》、《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帝国的凛冬:银子、辫子和面子》。
  • 溺爱成瘾之至尊邪后

    溺爱成瘾之至尊邪后

    简介:他,天琦墨,黑暗之子,一出生便是身处黑暗,生死之间,他与她相遇,他与她相知相爱,可是那个笨蛋却只是一个傻傻的笨蛋,他的前方只有死路,忍痛便与她分离。她,风清落,一个普普通的大学生,他是她的挚爱,却在婚礼之上的那身着婚纱的不是她,但是她只愿他安好开心。危险之际,她为他挡住死亡子弹,为他出去危险,她说:“墨墨,要开心哦!”天琦墨,嘶声裂肺的绝望悲鸣也换不回那一抹笑颜,他说:“落儿,没有了你我还怎么开心呢!”没想到,老天竟然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他必逆天而行,即使前方是死路,他也绝对不允许是她在受到任何伤害!无论生死,他不会在离开她半步。※只是——天琦墨看着挡在风清落面前的重重男子身影,脸黑了,咬牙切齿的看着那一个个护犊子的身影,眼神对着风清落满是委屈的控诉,只可惜某个女人根本看不见他。※而她,风清落——心中已经有所爱,无论前世今生,只要有记忆,她风清落的爱已经完全给了她的墨墨,便不会再爱任何其他之人,今世重生,她只愿平静一生。却不想——“放开我!”“不放!”“你做什么?”“睡觉!”“这是我的床!”“我知道!”“色狼!”“落儿的专属色狼!”只见某个男人满脸委屈的轻声嘀咕:“好不容易把你那些臭哥哥甩开,我才不要离开呢!”得抓紧时间培养感情!※直到某一天——风清落站在悬崖之上,红色靓丽衣裙随风轻扬,面前万千黑影,怒骂:“妖魔!”“杀死这个妖魔!”“她是魔鬼!杀死她!”无数的呐喊,无数杀气围绕,她只是仰天一笑,“魔,那又如何,佛,上一世是佛却也是身死的下场,今生我风清落只为魔!”身后,天琦墨,一抹同样红色的身影,“上天入地,逆天而为,生生世世!”我愿陪你入魔,只要你安然!【这是一篇宠妻上天,为夺得爱妻无所不用其极,恶整小叔子,宠妻入怀,男强女强一起逆天而为的身心绝对干净的双穿文文】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初魔仙劫

    太初魔仙劫

    身处于魔与仙之间,不甘于天与地之内。为求仙魔中的区别,我愿化为世界的代表。只为看清这无上之境,与人间内心百态变化。为此,我手持震渊魔锏,造世三生。一锏破生死,而后立。两锏展情爱,夺轮回。三锏护大千,保乾坤。我即是魔神,也是武仙。而我,叫苏元。
  • 令主归来

    令主归来

    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刀剑如梦,谁与我生死与共!
  • 青春VS世界

    青春VS世界

    韦明明总觉得是自己的名字起错了,自己明明应该活得明明白白却非要被自家父亲冠上韦字,听起来,明白的道理又都不明白了。
  • 送僧二首

    送僧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道凡人

    神道凡人

    天道有缺,神道不凡,少年风宁灵脉被封,少年失忆,机缘巧合加入灵元谷,一路披荆斩棘,在这修真大道,他拥有的始终不过是一颗凡心。
  • 倾城妻好美味

    倾城妻好美味

    【曼珠沙华出品】【感谢神画设计提供封面】奈何桥边,彼岸花开。五百年的孤苦等待,换来的却是他一句“妖孽”矛盾的对立,他们能否相爱。当一切打破了世俗,再次付出了所有,却始终逃避不了。残了身,伤了情,一刀两断。最终,再回头,命运的纠葛,是否还可以重来?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