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5300000061

第61章 我的治学道路(1)

夏承焘

1900年阴历正月11日,我诞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温州有谢池巷,巷有春草池,相传大南朝谢灵运住宅,名谢池坊。六岁时即随大哥就学蒙馆,课余时间曾到布店学习商业。十四岁那年,我报考孙治让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当时签名报考共二千余人,体格淘汰后尚有千余人,考额只四十名。我以第七名的资格进入了温师。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个题目我觉得做得比较满意,因而这也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勤奋学习的种子。

温师的课目甚多,有读经、修身、博物、教育、国文、历史、人文地理、几何学、矿物学、化学、图画、音乐,体育以及英文、西洋史等十几门课程。

我因为一开始就潜心于古籍之中,对于英、算等学科,常常是临时抱佛脚,采取应付的态度,绝大部分自修时间,都用于读经、读诗文集子。那几午,每一书到手,不论难易,必先计何日可完功,非迅速看完不可。我是一个天资很低的人,但我想,必须勤奋。因此,一部《十三经》,除了《尔雅》以外,我都一卷一卷地背过。记得有一次;背得太疲倦了,从椅子上直扑向地面。那时,我每天看书,从未间断。

1916年6月11日,在我的日记本上,曾有这么一段记载:晚饭过与家人坐庭下,闲谈予家昔年事。父亲谓当十余年前,金选卿公设帐,予时方二、三岁,头上生异疮,昼夜号啕,唯金公抱之外庭,见庭联即破涕为笑,且目注联上字,不少瞬。因大奇之,尝嘱告家人日:是子未离乳臭,即知如此,他日必善读书云云。噫!予生性驽钝,年已弱冠,而尚屑琐自牵,虚度韶光,视诸古人,即不能如终军之称缨,为国家建勋立业,又不能如李长吉之赋高轩,王子安之赋滕王,以文章见重公卿,乃上蒙先人虚许如此,实所不解。谨述之于斯,其亦以之当座右铭,勤励来日,虽不敢望必达金公之言,希幸不致无闻于世与草木同腐焉也可。

前辈的赞许,家人的期望,不断鞭策着我发奋攻读。

我曾经谐笑地告诉一位朋友:“‘笨’字从‘本’,笨是我治学的本钱”。因为常常觉得天资不高,就更加促使自己发奋苦学,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

在温师五年时间,我从图书馆和同学朋友处借阅了大量古书。学习过程中,常与师友磋商,获益不浅。在我记忆中,最难忘的是国文教师张震轩(榈)

先生和高班同学李仲骞(骧),他俩人堪称为我的良师益友。当我刚进师校,童心未除,懵不知为学,由于李促骞的启发,才引起我对于古籍和诗学的兴趣。

他借我袁枚的《随园诗话》和黄仲则的《两当轩诗集》等。几年当中,我沉潜于旧书堆中,自《四书》而《毛诗》、而《左传》,各相继读完。而且,我也开始了旧体诗词创作。有一次,我在一位同学处见到一本《词谱》,试作一首《如梦令》,最后两句是:“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张震轩先生看到颇为赞赏,在句旁加了密密的朱圈。这几个朱圈,至今,我仍有深刻印象,好象还是耀在我的眼前。我之所以能够走上治词的道路,与这两位师友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1918年,我以第十名卒业于温州师范学校,张震轩先生l临别赠诗日:诗亡迹熄道沦胥,风雅欣君能起予。

一发千钧惟教育,三年同调乐相于。

空灵未许嗤黄九,奔竞由来笑子虚。

听尔夏声知必大,忍弹长铗赋归欤。张老先生的勉励,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从温师毕业之后,即分配到任桥第四高小任教职。从此,六十年来,我就一直在教育战线上工作。

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中这两句话,看来很有道理。当我离开温师,就更加觉得学生生涯的短促和宝贵。我多么渴望能有机会继续深造啊!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开力暑假学校,我和几位同学前往旁听。教师如胡适之、郭秉文等,皆新学巨子,当时都亲自为暑假学校开课。一个多月里,听了胡适《古代哲学史》、《白活文法》、梅光迪(《近世欧美文学趋势》以及其它许多新课程。本来,我想于七月间乘机投考高等师范,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加上自己平时不注重科学,英算甚生疏,临渴掘井,恐无把握,便决定在教师岗位上边工作边自学。

返回温州后,苦于失去进修机会,无名师指点,时时感到困惑。但在自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许多老师,其中包括不会说话的老师。比如,我看了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就以李氏为榜样,坚持写《日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又比如读《龙川文集》,便为陈亮平生抱天下志的大丈夫气概所感动。以为“作诗也似人修道,第一工夫养气来”。同时,经常与同学朋友一起探讨,也大受其益。在温州任教期间,我参加了当时的诗社组织一一慎(欧)社,社友中如刘景晨、刘次饶、杜鹃翔、梅雨清、李仲骞等,于诗学都有甚高造诣,经常与他们一起谈论诗词,论辨阴阳,收获很大。我的诗词习作也开始在《慎社》杂志上刊载。

温州是许多诗人活动过的地方,东晋开始就见诗人踪迹。住温师时,我就喜欢访求名胜,登临山水。十五岁游平阳的南雁荡,十六岁秋登乐清的北雁荡。

“游踪虽未半天下,已胜当年谢客儿”。这是我当时写下的诗句。十九岁时,游西湖惠山,游上海、无锡、南通,心胸知识为之一展。我想:安得他日再探五岳,登天台、峨媚、武夷、巴蜀诸胜以及世界最繁华之区,“以一饱我眼福哉。”

我把游历和读书一样看待。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正是希望自己的诗词文章,能够得到江山之助。

1921年秋,我应友人之招,到北京任《民意报》副刊编辑,得到了北游的机会。当时,我曾写下了一首《登长城》诗,日:

不知临绝顶,回顾忽茫然。

地受长河曲,天围大漠圆。

一丸吞海日,九吴数齐烟。

归拭龙泉剑,相看几少年。

此后,我又转向西北,在西安中学、西北大学任教。在西安期间,有机会实地考察古代长安诗人行踪,更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二十岁至三十岁是我治学多方面探索的阶段。温师毕业后,在北京和西安住过五、六年,那时我对王阳明、颜习斋的学说发生了兴趣,在西北大学讲过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写过《唐铸万学考》。我的设想很多,计划十分庞大。

我一度曾发愿研究《宋史》,妄想重新写一部宋代历史,并且花了五、六年工夫,看了许多有关资料,后来知道这个巨大工程决非个人力量所能完成,方才放弃。但是,我又想编撰《宋史别录》、《宋史考异》,想著《中国学术大事表》等等。

二十五岁时,我回到温州。那时瑞安黄仲荃先生“参绥阁”的藏书移藏在温州籀园图书馆里,我将家移至图书馆旁边,天天去借书看,几乎参绥阁藏书本本都翻过,每天晚上把它记入《日记》。

1925年至1929年间,我在严州第九中学任教。这里是一个美丽的景区,严子陵钓台就在这个地方。严州第九中学原来是严州府书院,里头有州府的藏书楼。我到学校,校长带我到各处走走。我拿了钥匙,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打开看,结果发现一个藏书间,里头尽是古书,真是喜出望外。尤其是,其中有涵芬楼影印廿四史、浙局啸园丛书等,在严州得此,如获一宝藏!校长交代把这些古书整理出来。我就在此扎扎实实地看了几年书。这期间,许多有关唐宋词人行迹的笔记小说以及有关方志,我全都看了。

但是,对于如何做学问,我还经常处于矛盾当中,早晚枕上,思绪千万。

有时候欲为宋史,为《述林清话》,为(《宋理学年表》,有时候欲专心治词,不旁骛,常苦无人为予一决。经过反复思索,我发现了自己“贪多不精”的毛病。

根据平时的兴趣爱好和积累,决定专攻词学。因此,我的《唐宋词人年谱》以及姜白石研究资料,基本上就在三十岁之前写成。

词学对我来说,先是感到兴趣。我在十多岁就已经试着填词,但研究工作,还是三十岁前后的事。研究词学,我是从校勘和考订人手的。当时,我所做的工作,似乎有点“不入时”,但我想:“人生在世,能各发挥其一己之才性,何必阿附流俗,强所不能,我国文学待掘发垦植之地尚多,只看其方法当否耳,不入时何足病哉”。我已认定目标,决心向词学高峰攀登。

为了争取名师指点,1929年冬,由龙榆生介绍,我开始与近代词学大师朱疆村老人通信。12月11日,我接到了疆村老人的亲笔信,云:瞿禅道兄:

榆生兄转贲惠笺,十年影事,约略眼中,而我兄修学之猛,索古之精,不朽盛业,跛足可待,佩仰曷极。梦窗生卒考订,凿凿可信,益惭谫说之莽卤矣。

梦窗与翁时可、际可二人为亲伯仲,草窗之说也。疑本为翁氏出为吴后,今四明鄞慈诸邑,翁性甚繁,倘有宋时家牒可考,则梦窗世系,亦可了然,弟曩曾丐人广求翁谱,未之得也。我兄于彼郡人士有相洽而好事者,或竞求得佳证,梦窗系属八百年未发之疑,自我兄而昭晰,岂非词林美谭?阁下其有意乎?弟衰慵之质,无可举似。宏著有写定者,尚盼先睹也。率复,即颂撰安不一一。

疆村老人谦恭下逮,使我深受感动。我把疆村老人的复信恭录在日记本上。

疆村老人住在上海东有恒路德裕里。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仍对后进尽心栽培。我寄去的论词文稿,他细心审阅,给我的鼓励极大。我的第一本专著《白石道人歌曲考证》,疆村老人亲为题签。疆村老人并约我“过沪相访”。

能有机会得到疆老人的教诲,这对于我这个由自学入门的词学爱好者说来,实在难得。那期间,直到疆村老人病逝为止,我们通了八、九回信,见了三、四次面。每次求教,老人都十分诚恳地给予开导。老人博大、虚心、态度和蔼,这对于培养年青人做学问的兴趣关系极大。几十年来,这位老人始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类推荐
  •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逻辑学原来这么有趣

    这是一本让你时刻保持大脑清醒的逻辑入门书,适合每一位普通读者。书中以小故事为线索,从概念、命题、规律、推理、论证、判断等方面讲述逻辑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故事,许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们或诙谐或滑稽或幽默,揭示出逻辑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让你在轻松愉快中了解逻辑的真实本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启发我们像哲学家一样,去解决常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 方法论

    方法论

    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分四个步骤:1.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2.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3.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4.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孔子叫我们宽容点

    本书主要以孔子及其《论语》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与当代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通俗易懂,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当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性,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读孔子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走进孔子的世界,才能从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提取出对我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智慧。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热门推荐
  • 综艺教父

    综艺教父

    《无尽挑战》第一季崭露头角,第二季掀起了跑男风潮,第三季的丛林法则,第四季的我是系列,第五季的家庭季,第六季的慢综艺……这个时代的综艺教父,非李伯牙莫属。
  • 女神的夜想曲

    女神的夜想曲

    游戏的开始,或许是无奈的。
  • 五方天帝记

    五方天帝记

    昔日三界巨变,一百零八根通天柱尽皆断绝,五方天帝先后崩殂,三界九州陷入一片劫难之中。一晃万年过去,当年天庭一统的辉煌已成传说,散仙崛起,割据四方,妖魔横行,地府大开。唯有普通凡人,若无修仙修魔的资质,不会道术妖法防身,便只能沦为牲畜一般的繁殖机器,苟延残喘,苦不堪言。平凡村落里的平凡少年,带着一把怎么也扔不掉的短剑,被迫踏入血腥的修仙之路,与挚友,与宿敌,重分三界,再建天庭,最终执掌五方天帝之神位......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 地火明夷

    地火明夷

    快哉风!把红尘扫尽,放出一天空。银汉崩流,惊涛壁立,洗出明月如弓。会当挽、轰雷掣电,向沧海、披浪射蛟龙。扳倒逆鳞,劈残螭角,碧水殷红。记得纵横万里,仗金戈铁马,唯我称雄。战血流干,钢刀折尽,赢得身似飘蓬。抚长剑、登楼一望,指星斗、依旧贯长虹。笑看千秋万世,谁与争锋。
  • 忆残殇之少年艺伎

    忆残殇之少年艺伎

    身为月渊国皇子的齐影岩,两次被骗进了玉玄宫这么一个娱乐场所,认识了一群貌美技高的少年艺人。音婉曲绝、气质出尘的男花魁曲纤歌;温润如玉、风轻云淡的琴师乐玄公子;容貌俊美、精通药理的书画师贺兰汀;出生世家、平易近人的棋术天才东方遥临;还有一个美得雄雌莫辨,关键时刻总会挺身而出的幽灵界将军蓝忆寒。一群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少年人,因缘相识于玉玄宫,从冲突怀疑到结为患难与共的朋友。在玉玄宫的笼罩下,看似一切都那么的平静和谐,当掺杂着利益、仇恨的面纱被撕破,有人在带着面具演戏,有人用谎言精心布局,有人无辜牵连性情大变,有人为情所困自甘堕落,从相识相知到相恨相离,时过境迁后,谁又能始终笑容明亮,一如初遇?从坑蒙拐骗的紫袍少年到手持玉箫的白衣翩然;从多年战战兢兢一朝被废的仙国皇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幽魂界祭司,他暗藏锋芒、隐忍不发,背后是否真的如表面般正义凛然?明明是咫尺的毫厘,却已是天涯的距离。
  • 宗明天下

    宗明天下

    古语云:武王以平殷乱,天下宗周。一个现代网络小说家意外穿越回了古代,并且竟然穿越成了明初建文帝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所幸当时朱标还未死,一切还有机会,看一个现代小说家如何运用所知不多的明初历史知识和现代科学、社会知识当上皇帝翻云覆雨,改正朱元璋、朱棣父子犯下的错误,造就一个宗明天下!
  • 智慧谋略宝库3

    智慧谋略宝库3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 病娇男神你又套路我

    病娇男神你又套路我

    病娇穷男神VS混世小魔王。十五岁时,云星问“谢狗,你为什么要这么穷?”谢庭书答“因为要赚钱养家”二十五岁时,云星又问“谢狗,这么多年过去,你怎么还是这么穷?”谢庭书答“因为要赚钱养你”从校园到婚纱,沧海可变,我心依然。你年少时有暗恋一个人吗?觉得他惊艳了整个时光?温柔了荒唐岁月?
  • 榴花晚照又一春

    榴花晚照又一春

    上一世,虞琬宁被“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给忽悠瘸了,危机时刻用最蠢的办法去保护最爱的人,落得个血溅宫闱的下场,亦使得深爱她的夫君一夜白头、最终饮鸩而亡。重活一世,她定要读书习武,让自己变得无限强大,誓要将上一世迫害她与夫君的人挖坑埋了还要踩结实了,与夫君共同对敌,真正的携手白头。然而……这剧情咋有点不按剧本走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