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5300000070

第70章 往事偶记(1)

陈岱孙

我于1900年10月生于福建闽候的一个所谓“书香门第”的家庭,实际上就是一个中落的旧官僚家庭。我的祖父,曾考得进士,供职翰林院。散馆之后回了家,就聘于福州鳌峰书院任山长之职终其身。在这个封建式的家庭中,他是一个严厉的统治者。

我在家里是长孙,父祖辈都以“克绍家风”为期待。清末“废科举,立学校”断绝了“正途出身”的道路。但我的幼少年教育仍然沿续着传统的模式,从六岁至十五岁都在私塾读线装书。什么经、史、诗、文都以不同的份量,不求甚解的要求,填进了脑子里。

在私塾的最后四年我经历了一个胡乱偷看书的阶段。老师管束很宽,而我对于塾里的“正经书”的学习感到乏味。恰在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装满书箱的藏书阁楼。从此,我就在应付“正经书”学习要求之余,钻进这个阁楼选择一些似乎可以看懂的书,什么历史传记、笔记、小说、诗歌、词曲等等,乱七八糟地无所不看。因为是偷看,所以总是躲躲闪闪,匆匆忙忙地看了一本又一本。这样的乱看当然没有什么益处,但却也增加了一些生活的知识。

推翻清皇朝的革命发生于1911年,在此前好几年清皇朝早已颁布了“废科举,立学校”的命令,外边的世道变了。我的祖父于1912年冬去世了。但当我祖父在世的时候,外界的新风吹不进我的封建家庭,孩子们的教育还是一仍旧贯。“洋学堂”式的各级学校已相当普遍,私塾已到了末日,我们成为末代私塾的末代学生。祖父去世后,我们的父辈不能不认真考虑下一代的学习问题。1913年,读书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我十三岁的那一年,我除了还在私塾读书外,又请附近小学一位老师教英文、算学。经过两年这样补习,我终于在1915年秋季考入附近颇为有名的鹤龄英华中学的三年级。当时中学实行的是六年一贯制,所以中学三年级也就是初中三年级。

我于1915年秋人中学时已十五岁,自己觉得耽误太久了,年纪爽大了;按步就班地再念四年中学才毕业,太晚了。恰好这个中学当时为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老”学生开了一个方便之门。鹤龄中学是一个教会办的学校,每一年级的课程都分为两部一一中文部和外文部。中文部教的是国文、经书、中国史地等;外文部则包括英文、外国史地、数、理、化、生各科。各班有的上午上中文课,下午上外文课;有的上午上外文课,下午上中文课。对每年级的正规生,要求两部课程都要学习,但中文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入学考试时,申请参加中文特别考试,报名入“专读班”。申请参加特别考试的学生,除和应考正规学生一样要参加规定的各门入学考试外,还要参加三场中文考试,写三篇文章——经义、史论和时事对策。考试及格被录取后,“专读生”可以免修各年级的全部中文部课程,专读外文部课程。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上学的年取。

唯一作难的是,如果这三场中文考试不及格,即使其他规定的各门考试都及格了,“考生不但不能录取为“专读生”,也不能退一步请求人正规班。我和一些自认为年龄太大的学生一样,只好背城借一硬着头皮去应这特别考试。幸而录取了。在这个中学,我以两年半的时间读完了最后四年的外文部课程,于1918年年初毕业。年限是缩短了,但这样连蹦带跳的学习却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对其它课程,问题不算太大,但数学却遭了殃;例如代数和几何同时念已经够麻烦的了,上半部代数和下半部代数,上半部几何和下半部几何同时念更是搞得糊里糊涂。虽然不知道当时如何也都混得及格,但基础打得不扎实,从此对于数学产生了畏怯的心理,也就断绝了后来曾一度有意学习理工科的道路。

1918年中学毕业后,在家准备了几个月,夏初到上海应清华学堂的插班考试,获取入高等科的三年级。清华当时的学制是八年,分中等、高等两科,每科四年。高等科的一二年约等于高中的二三年,而高等科的三四年则等于大学的一二年级。

清华在上海的考场设在四川路的青年会附中内。为了便于应考,我住在当时所谓英法租界交界马路的三洋泾桥段一个小客店内。客店东边不远就是黄浦滩。紧张的三四天考试过去后,一天下午我去黄浦滩走走。沿江是一片片绿化带,细草如茵,间以疏落有致的树木。我正待步人公园时,忽然看到放在草地前沿的一块白地黑字的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许入内”几个大字。对于这横逆和凌辱,我当时是毫无思想准备的,因为关于这类牌子的存在我是不知道的。我斗然地止步了,瞪着这牌子,只觉得似乎全身的血都涌向头部。在这牌子前站多久才透过气来,我不知道。最后,我掉头走回客店,嗒然若丧,第二天趁船回家。我们民族遭到这样凌辱创伤,对一个青年来说,是个刺心刻骨的打击。我们后来经常批判那个年代出现的所谓各种“救国论”,但是只有身历了这样心灵上创伤的人才会理解“救国论”有其产生的背景。

在清华两年、只是应付功课,但也忙得可以。鹤龄中学毕业和清华高等科三年级相衔接的差距不大。但清华高等科三年级学生,经过了六年来年年的淘汰,和插班生的不断的遴选补充,都有一定的水平。由于眼光都看着将来选送出洋学习的机会,学习都十分努力,竞争是剧烈的。

在清华第一学年的结束前,赶上了“五四”运动。当然。游行、请愿、宣传等活动都参加了,但也只有摇旗呐喊的份儿,我当时总觉得我们似乎有一个基本问题需要解决。想起了古书中所说的、“足食足兵”的重要性和积贫积弱显然是导致横逆的原因,那么富强似乎是当务之急。这也许是一种糊涂的…经济救国论”的意识罢。但当时却没有赋以什么“论”的外衣。

1920年夏我从清华毕业了,经过甄别,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秋天,远渡太平洋到美国中西部威斯康新州立大学,插入三年级;真的以经济学为专业了。

在威斯康新州立大学平平稳稳地读了两年,得了学位,然后,几乎完全为了慕名而申请入了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一一哈佛大学一一当研究生。在哈佛大学读了四学年。

哈佛大学四年是我学习最紧张的年头。美国大学本科的功课一般并不繁重,所以,在威斯康新州立大学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便可应付裕如。星期、假日经常和同学们到附近参观、旅行,籍悉异国的习俗、风尚。两年下来,成绩虽不算翘楚,但亦不弱于侪辈。因此,对于学习不免产生了掉以轻心的情绪。

但到了哈佛研究生院后不及一两个月,骄矜之气被彻底打垮了,从此开始了一段发愤读书的生活。

哈佛经济系这一学年新人学的研究生大约有二十几人,其中又约有一半是在大学毕业参加一段教书研究工作之后才来再求深造的。他们的底子较厚,思想较成熟。其他从本科毕业直接升学的人也十有八九是各大学毕业班中的尖子。

在同班中,不少人后来证明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例如,后来鼓吹“垄断竞争”学说,当上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的张伯伦;回到瑞典斯托霍姆大学任教,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奥林,在当时都已露了头角。经济系研究生有一个自修室,自修室旁边有一个“西敏纳尔”(讨论班)小教室。我们这第一年的研究生,除了上课外,大部分人每天都来自修室,经常相互问难。当分歧激化,为了避免干扰别人,执辞不一的人就退人讨论班小课室,然后大声争辩。这种场合我也有时参加,但不久就有点内怯,感觉到自己的学识大不如人。四年发愤苦读的生涯就是在这压力下迫出来的。在这四年中,没有星期休日;除了有两个夏天离校参加中国留美学生夏令会的二十天外,寒暑假也基本上取消了。

在研究院两年后,我获得了一个更好的读书条件。由于导师教授的推荐,我被批准在图书总馆书库里使用一个摆有一小书桌的研究小隔间的权利。这样,我不但可随时凭证入库,而且可以整天待在里面读书。隔间的旁边就是书库的一排一排书架;我再一次感到典籍的浩翰而自己是如何浅尝无知。我在哈佛大学最后两年基本是在这隔间中渡过的。书这样多,方面这样广,我又患了贪多务得的毛病。除了经济学专业书籍外,我还常常浏览了一些其它社会科学、哲学、历史等名著。有时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实在累了,我就到图书馆另一层的一个特设的文学阅览室去。那是一个四围罗列欧美文学名著的开架阅览室,入室不许带书包或自己的任何书籍。在宁静的环境、柔和的灯光下,我藉此消磨了晚饭前的两小时,也就消除了一天的劳累。

这是我平生一次最长期的密集的读书时间。虽然确也涉猎了不少书籍,但这样经常是看着一本盯着另一本的读法,到底有什么用处也是可以怀疑的。然而当时是以之为乐趣的。我离开哈佛大学时,别的没甚留恋,就是为这个密集读书生涯的结束,有点惘然。

在哈佛大学四年,得了硕士(1924年)、博士(1926年)学位后,学业结束了。

我获得留学生监督处批准预支余下的四个月的公费和回国旅费,于1926年4月渡大西洋到了欧洲。1926年,欧洲主要国家如英德等国经济情况比较稳定,生活费用较高。只有法国适值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法郎汇价不断下跌;对于我这j样怀的是外国货币的人来说,生活远为便宜。所以在欧洲时间,除了在英国和大陆若干国家作短暂的旅行外,我主要定居在法国,在巴黎大学听课。巴黎大学像一般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大学一样座落在城区,教室紧靠马路,没什么门禁。任何人可以不经批准自由进入教室坐下听讲。只要循规蹈矩,绝没入加以干涉。北京大学在沙滩的当年也有类似的传统。当时不少有志学问而无力入学的穷学生是北京大学的“偷听生”。这传统是值得赞赏的。为什么要高其门墙拒这些人于千里之外呢?

1926年底,资斧不继了。买了一张从马赛到上海的船票后,便不名一文。

借了十英磅以为火车及沿途之用,才勉强成行。走了三十几天才到上海;转回阔别七年的福建老家。

同类推荐
  •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我的第一本哲学书

    哲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在于它能够给人的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许多的选择,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之间的选择经常让我们痛苦不堪,同样,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会面临着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生老病死、痛苦欢乐的遭遇时常让我们措手不及。一个人的选择构成了他个人历史的进程,一个选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人所有的努力化为虚无,而让个人的成功与幸福遥遥无期。好在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始终走在一条光明大道而不是羊肠小路上,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哲学其实很有趣:超有用超好看的哲学故事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人在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学的熏陶,智慧是否开启,结果大不一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没有智慧的人,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很好,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开启智慧,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很好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到幸福。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具有悠久的历史。该书以图为主,用近200幅精美的照片,分六篇,即雁门长城、雁门关城、雁门古道、雁门名将、雁门商贸、雁门文化,反映了雁门关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
  • 重生国民女神成长记

    重生国民女神成长记

    重来一次的校园时光,想象中是十分美好的……实则却是步步紧逼,时时提心吊胆。校霸的重点保护对象,老师眼里的潜力股,家长眼中的小大人……原来妈朋儿是这么辛苦的存在。叶芷含泪,继续奋斗着她的伪学霸事业,却不想,中途被一个真正的学霸给截胡了……景琛:“听说,你挺会……”叶芷;“学霸,哦不,学神,我哪敢呐。”PS:妈朋儿泛指妈妈朋友家的小孩……(简而言之就是优秀)推荐新文:《我在八零逆袭了》
  • 嫡女策,王的阴毒医妃

    嫡女策,王的阴毒医妃

    他说,阿黎,待我荣登大宝,必十里红妆迎你入宫。但他朝权稳固之时,不但灭她满族,还将她送给他人做妾。赫连清绝,我若不死,必要你血债血偿!不堪受辱,濒临死亡前赌下血海誓言!***再次醒来,她竟成了将军府嫡女,千方百计入宫,争得荣宠,为的就是他的命!悬崖边,女子长发乱飞,红衣妖娆,魅惑众生的笑容下,是血肉入腹的滋滋声。“为什么?”他不可置信的看着尽没入腹的匕首,面色苍白如纸。“因为,我要你陪葬!”苏家一百多口的性命,还有他……身子不受控制的往后,她笑,风华绝代,入目里,却是他惊恐跌来的声音。“阿黎——”她身形一震,笑容在脸上碎裂开,震惊的看向他泣血的双眸。你早就知道我是苏黎,对不对?所以才容我,纵我,宠我,对不对?可是清绝,阿黎已经死了。人生没有第二次……***再次归来,她已成当朝清王疼爱的宠妃,再见,她眉眼温润,往昔不在。他声声唤她,“阿黎。”她回过头来,笑容灿漫,“皇上认错人了吧。”【简介无能,内容绝对精彩,大气磅礴的复仇重生文,喜欢的亲一定不要错过!】
  • 山庵杂录

    山庵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佬你的糖酥掉了

    大佬你的糖酥掉了

    【1v1】,全程甜甜甜,无虐。遇见唐酥前。高冷:“谈恋爱?能有打架有意思?”妖冶魔君:“娶妻?比得上吾族大业?”霸道总裁:“一亿以下的单子别来找我。”……后来,甜甜的唐酥小可爱出现了。高冷·妖冶魔君·霸道总裁:“真香!”
  • 神云侠侣

    神云侠侣

    三年前,神云宗宗主林青峰为夺回本派至宝神云剑谱,加入武林联盟。三年后,邪派天魔宗覆灭,神云剑谱却没有了下落,与其一起失踪的,还有武林第一秘籍《万元归宗》。一年后,神云宗被武林盟主司马煌所灭,只逃出了一位护法和一对婴孩。十五年后,神云剑谱和《万元归宗》重出江湖,江湖再次风起云涌。
  • 从往事门前走过

    从往事门前走过

    也许走过的人生驿站,就不能回头。即便回头,也不可能再找到当年的痕迹了。驿站重新装修,旅人华发丛生,小乔变老乔。老乔也得往前走啊!
  • 探秘物语

    探秘物语

    神秘这种东西,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它都在那边,从未离去,从未消失,也许就在你身边,但你从未发现。一个探寻神秘的故事即将开始(不会写简介和制作封面,希望大家不会以简介和封面判定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