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6100000022

第22章 寻思仙骨终难得,始与回头问玉皇(3)

司马承祯(646~735年)字子微,曾经师从潘师正,学习符箓、辟谷、导引、服饵等道术。他学识渊博,曾经获得武后、玄宗的高度赞扬。

他的著作有《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真秘旨事目历》、《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登真系》、《素琴传》、《天隐子》(对《天隐子》是否为司马承祯所作尚有争论)、《采服松叶等法》、《太上升玄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上清含象剑鉴图》、《道体论》等。其中《坐忘论》是最著名的。

受学习上清派法术的影响,司马承祯在其早期提出了与这些法术相一致的“道气冲凝”的哲学本体论。他继承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观点,又作了发展,认为:“夫气者,道之几微也。几而动之,微而用之,乃生一焉。故混元全乎道之几微也。夫一者,道之冲凝也,冲而化之,凝而造之,乃生二焉。

故天地分乎太极,是以形体立焉,万物与之同禀,精神著焉。”(《服气精义论·序》)道产生“混元”之“一”,是气的“几”而动生、“微”而顺化,二者交融的结果。“冲”表示分化,“凝”表示构造,混元之气冲而分为二,凝而为形体,就成为天、地,天地交通成和,于是人和万物开始产生出来。人不但有了形体,还有了精神。司马承祯以气释道,用道的几、微、冲、凝来解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确实是对老子之说的一个贡献。以此为基础,司马承祯提出了炼质登仙的理论。他认为,人虽然与万物一样是道气冲凝的结果,但毕竟人还有比万物优越的特征,就物的形貌来说,人的最正。就阴阳之精而言,只有人的最灵。人与天、地合而构成三才,内含阴阳之精、五行之秀,所以“能通玄降圣,炼质登仙”(《服气精义论·序》)。

关于修炼方法,司马承祯指出:“隐景人虚无之心,至妙得登仙之法。

所学多途,至妙之至,其归一揆,或消飞丹药,药效升腾,或斋戒存修,功成羽化。然金石之药,侯资费而难求,习学之功,弥岁年而易远,若乃为之速效,专之赳成,与虚无合其道,与神灵合其德者,其唯气乎?黄帝日:食谷者智而天,食气者神而寿,不食者不死。”(《服气精义论·序》)

以“隐景入虚无之心,至妙得登仙之法”为评价、选择道术的标准,他认为,炼制金丹耗费资金很多,而且不容易炼成,服食之后见效也很慢。他虽然不完全否定金丹烧炼服食,但更看重的是养气、纳气。他说:“真人日:夫可久于其道者,养生也。常可与久游者,纳气也。气全则生存,然后能养志。养志则合真,然后能久登,生气之域可不勤之哉!”(《服气精义论·序》)在他看来,纳气能够使人生存,然后养志,逐步趋近于本真之道,自然就能长生不死。这显然是以上清派的思想为基础,又向心性方面作了发展。

司马承祯认为,众多的服气方法,或者分散在很多经籍中,或者没有讲透其实质,阅读后疑窦丛生,按照这些方法修炼则劳而无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广泛阅读和研究了这些经典,“纂类篇目,详精源流”(《服气精义论·序》)而写成了《服气精义论》。贯穿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纳气、养气、保气以安神全形。这部书的内容主要是:五牙气、服气、导引、符水、服药、慎忌、五脏、服气疗病、病候。五牙气法首见于上清经重要经典《大洞真经》卷一《诵经义诀》。后来的《灵宝五符经》也有类似的方法。司马承祯综合二者,简洁明了地叙述这种方法,认为五牙气法具有开窍、通畅五脏、治疗疾病的功效,服气应该先用它,久习成妙,积感通神,然后再使用其它方法。因为“夫形之所全者,本于脏腑也;神之所安者,质于精气也。虽禀形于五神,已具其象,而体衰气耗,乃至凋败。故须纳云牙而灌液,吸霞景以孕灵。荣卫保其纯和,容貌驻其朽谢(《五牙论第一》)。对服气何以能够长生,他从气与形的关系作了一些理论分析,认为万物没有有气而无形的,也没有有形而无气的。所以,“摄生之子,可不专气而致柔乎!”气是生命的元精,形体的本质:“夫气者,胎之元也,形之本也。胎既诞矣,而元精已散;形既动矣,而本质渐蔽。是故须纳气以凝精,保气以炼形,精满而神全,形休而命延。元本既实,可以固存耳。”(《服气论第二》)纳气可以使精凝、形休、神全、命延,充实本元,长生不死。服气的关键是呼吸的调节,“人命在呼吸之间”,应该以自然为本,“任性调息”、“忘心遗形”,不刻意地调节呼吸的频率和强弱。关于服气的具体方法,他讲述了服气断谷法、服六戊气法、服三五七九气法、养五脏五行气法等方法。

导引也是以畅通气脉,活跃气机为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司马承祯对它也从理论的高度作了分析。他认为,从生理结构来看,“人之形体,上下相承;气之源流,升降有叙。”(《导引论第三》)必须使气顺着人的形体的上下结构作有序的升降。这是因为人的肢体关节本来就是用来完成动作、使用物体的;经脉的荣卫也取决于气机的宣通畅达。人如果闲居而不做体力活动或不运动,往往会导致气血不通畅。为此,必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气义信然。”针对当时流行的一些导引书“文多无次第的弊端,司马承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作了具体的阐明。

气在身中的运动犹如水的流动。所以司马承祯又从气本论的立场分析了符水养生的方法。他认为,符是“神灵之书字”而且“神气存焉(《符水论第四》),有利于人祛病延年。水是指“气之精,潜阳之润也”,也就是滋润万物生长的水源。从气本论的立场,司马承祯把它称为“气之津”。水是万物和人生长的源泉,“故水为气母,水洁则气清。气为形本,气和则形泰。”符水可以畅通五脏,“虽身之荣卫,自有内液而腹之脏腑,亦假外滋,即可以通肠胃为益津气,又可以导符灵助祝术”。这里固然有一些神秘主义的内容,但不可否认,符水所具有的心理暗示功能于生理机能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服食草木之药祛病健身,也是养生的方法之一。司马承祯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述了服药。他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实六腑;清阳为气,浊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食气,形食味。气为阳,味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和气以通之,味以实之,通之则不惫,实之则不赢矣。”(《服药论第五》)阴与阳、气与味之间应该互补平衡,人体方能补虚化实,健康无病。

司马承祯强调,修仙应该多种方法并用,因为任何一种方法都既有利,也有弊。服气使得五脏之气充盈有余,辟谷则会使得六腑之味不足。

为此,养气必须服药。司马承祯进一步本着人体生理结构从理论上分析了养气的慎忌。他指出,养气重在“固气”、“保气”:“夫气之为理也,纳而难固,吐而易竭。难固须保而使全,易竭须惜而勿泄。”(《慎忌论第六》)固气、保气必须懂得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和谐的道理。“夫人之为性也,与天地合体,阴阳混气,皮肤骨体、脏腑荣卫、呼吸进退、寒暑变异,莫不均乎二仪,应乎五行也。是知天地否泰,阴阳乱焉;脏腑不调,经脉之侯病焉。因外所中者,百病起于风也;因内所致者,百病生于气也。”司马承祯从病理上主张,人得病的原因在于气,或者受害于外气的阴阳失调,即风;或者得咎于内气阴阳五行失调。养生“须知形神之性而全之,辩内外之疾畏而慎之”。就外在的方面来说,要“因天时而调血气”,促进体内体外虚实平衡。如果“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起至骨,入则伤五脏”,所以“天忌不可不知也”。为此必须象爱自己的面部一样爱惜气。知天忌,还要知人忌。人忌的根本就是要“精神内守”,做到“恬澹虚寂”。如此,气固而神安形全。关于五脏,司马承祯强调了其重要性,尤其强调心是五脏之根本,五脏如果“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殆也”(《五脏论第七》)。关于治疗,司马承祯发展了陶弘景提出的以气攻疾的方法,明确提出:“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服气疗病论第八》)。引气攻击病灶,虽然不能包医百病,但在中医上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关于病候,司马承祯认为,形神相资则生命长久,脏腑滋润则气和而延年。所以他强调“脏腑清休,则气泰而无病”(《病候论第九》)。

司马承祯在其中年时期,受时代的心性思潮的影响,迫于佛教心性思辩理论对道教的压力,不得不出入佛教,融汇佛教思想,进一步推展了他对道教义理和道术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中。《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据说有“保性不老”的护命功用。讲的是有无、色空等佛教般若宗之理。司马承祯隐居天台山时受佛教天台宗影响而为它作《颂》的指导思想是“妙性之本,万法之宗”,这应该说是扣住了其实质的。司马承祯在《颂》中主要是对道性论进行了探讨。

司马承祯认为,《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所说的“元始天尊”,只是不得已而用之的假名:“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在他看来,“元始天尊”只是“虚无”之道的化身,道是人感知的道,是人的思维世界中的道。所以,心与道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

在心与道是一这个意义上,心就是万物产生最根本的源头,宇宙万物最根本的本体,所以称为“心源”。心源实际上是道心。道心的本质是虚无的道性。对此,他阐述说:“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若生有无见,终被劫来拘”。用虚无来说明道性,并不意味着虚无是空无、无有。如果这样认为,那就落入了人为的有、无之偏见,就落入了浩劫的自我束缚。正如他所说:“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莫生有无见,迷见自消除。”也就是说,作为“有”之“物”是从作为“无”的道那里产生出来的,道的无必须依托有来表现其存在。“物”是“无之有”,“道”是“有之无”。但说有说无,都是偏见,要真正把握道,必须有无双谴。这就把道归结为“心源”。同样,对色与空,也不能执著于其中任何一方,甚至“非空”、“非色”、“空及色”也不能执著,因为“空”、“色”都是假名。“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观”。真正的空、色存在于自己心中。也就是说,心内的中道之性即是道性。这样的道性是人人都具有的。但由于“众生情性劣”,导致“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沉迷于声、色,迷惑于有、元,从而迷失了“道”。为此,要“虚心忘形,破疑悟道”。虚心即使得心成为虚寂而无所执著的“自由心”、“真心”。“忘形”即摆脱形体的滞碍和蔽障。

“虚心”、“忘形”的目的,必须破除人的视、听所带来的疑惑与偏见,了悟道性。总之,司马承祯通过汲取佛教的思想精华和思辩方法,大大提高了道教哲学的思辩水平。

但道性论必须落实于形而下的具体的修仙活动。所以,司马承祯在其后期撰写的著作《坐忘论》和《天隐子》中,以“修炼形气、养和心灵为主旨,比较令人满意地完成了这一工作,体现了他对先秦老庄思想的创造性领会,对他的老师潘师正所片面强调的上清正一派服气思想的超越和对陶弘景佛道兼摄,“调运丹液,形神炼化,同归一致”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司马承祯把得道划分为七个阶段:“举动顺时,容色和者,一也。宿疾尽除,身心轻爽者,二也。填补夭伤,还年复命者,三也。延数万岁,名为仙人者,四也。炼形为气,名为真人者,五也。炼气成神,名为神人者,六也。炼神合道,名为至人者,七也。”(《道枢·坐忘篇上》)“炼形为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就是五代之后内丹学所强调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修道的三个大的阶段。司马承祯的首创之功和对内丹学的贡献,于此可见。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分为机器猛于虎、不敢生病、大踏步地走向不可避免的危机三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机器PK工人、机器一改进, 工资就降低、巨无霸等。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早领悟,早幸福

    早领悟,早幸福

    领悟人生哲理,踏上成功之路,开启幸福之门。人生的哲理年轻时不明白,也不曾想要去明白。中年时想要明白,却经常想不明白。年老时都已明白,失去的东西却太多了。早一天领悟,就早一天少走弯路,少受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稳、顺利,使我们加快走向成功的步伐,早日拥有幸福。
  • 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在本书中,我们尽全力为你提供那些应该加倍小心,而又常被忽略的“小心”故事,在细致的评析和点拨中,深入浅出地为你展示一个新的世界。当然,因为每个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所受的教育不尽相同,对同一件事情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我们相信,我们所做的工作一定能或多或少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助你在为人处世、职场应酬方面高人一筹。
  • 风往小镇

    风往小镇

    酒阳神宫-讫宣没有永久的停留,也没有一层不变的风景。有的只是生命中的过客,恰如那不羁的轻风,随心所欲,笃定自由。
  • 诺哥的江湖

    诺哥的江湖

    季诺一定想不到,从沈佳薇把他带出魔窟的那刻起,他就步入了两个江湖,一个江湖,人称诺哥,风光无限;另一个江湖,呃,疼疼疼。。。
  • 淡水厅筑城案卷

    淡水厅筑城案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风月:多情少爷,宠妻无度

    民国风月:多情少爷,宠妻无度

    这是一本考验你心脏承受能力的民国往事白灵抱着四少爷的灵牌嫁入范家,无人掀起的红盖头藏着被逼迫的泪唯有火海才是她半生悲伤的归宿,于是红烛便点燃了囍房可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故事的开始……那一日,多年了无音讯、生死未卜的范家四少爷范仲白:“我回来了!”……这场旧梦里,人生如戏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强势回归:总裁求放过

    强势回归:总裁求放过

    家道中落,她被养父所卖,成为霸道总裁前女友的替身。自从住进别墅,风波不断,让她受尽苦楚。受苦她聂小柔没有怨言,谁让她爱上了叶枫呢?可为什么她的付出永远换不来他的真心。他说:“我不会承认这个孩子,劝你还是别用这个孩子来牵制我。”她反驳:“叶枫,你不是人,我从没想过要牵制你,只希望能保住孩子。”他愤怒:“我不介意亲手杀了这个孩子。”她心灰意冷,带着孩子逃跑。
  • 乱魔传

    乱魔传

    “贼道!!放开那个女鬼!!”修仙问道,他资质不好,无法完成父亲的夙愿。驱鬼抓魂,他一向在行,请看来自驱鬼世家的主人公纵横人界,成就大道的故事。
  • The Village Rector

    The Village Rec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