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6100000036

第36章 仙人往往今谁在,红杏花香重首回(2)

全真教分为王重阳创建的北宗和以张伯端为始祖、由白玉蟾创建的南宗。在教义上,又存在着清修和阴阳双修两派的区别。与太一教、真大教相比,全真教以中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体,教徒的文化、宗教素养很高,著述不少,他们的政治、社会活动能力也很强,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同小可。

“千古丹经之祖《悟真篇》

张伯端(984~1082年),字平叔,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他从小就博学多闻,习炼丹功。他曾经做过府吏,因火烧文书坐累谴戌岭南。后来在成都天回寺遇到一个异人授道,改名用成,后世尊称他为紫阳真人。传说他曾经阳神出壳而到扬州摘琼花,又说他尸解后曾经出现于王屋山。张伯端著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奇经八脉考》、《紫阳真人语录》等。

张伯端的思想仍然属于钟离权、吕洞宾一系。对此,他自己说过:“……至熙宁(1068~1077年)己酉,因随龙图陆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后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可谓指流知源、悟一悟百,雾开日莹,尘尽鉴明,考之丹经,若合符契。”(《悟真篇序》)那么,授其金丹药物火候的异人是谁呢?薛道光在《悟真篇注》中说:“仙翁(指张伯端)游成都,遇青城丈人,得金液还丹之妙道。《山西通志》则说张伯端“遇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之道。”《张用成传》亦说张伯端“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诚),字平叔,号紫阳。”(《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49)刘海蟾,即刘操,号海蟾子。根据南宋末年李简易的《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的《混元仙派图》、《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和刘操自己的说法,吕洞宾是刘操的师父。

张伯端明确否定烧炼外丹,他说:“人人本有长生药,自是愚迷枉摆抛。

……丹熟自然金满屋,何须寻草学烧茅?”(《悟真篇》上)他认为,修道要修内丹功法。“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悟真篇》三)

这里所谓的天仙金丹之法,实际上就是钟吕所倡导的内丹功。

张伯端的思想以《周易参同契》、《道德经》为根本。首先是《周易参同契》。张伯端运用了《周易参同契》的《易》学思想,主要是“取坎填离”,以后天还返先天,“南北宗源翻卦象”,“自如颠倒由离坎”等等。

《悟真篇》的体例结构是仿照《周易参同契》所运用的易学象数模式:“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乙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也。”《悟真篇》所表达的内丹理论的框架同样也与《周易参同契》中的易学象数模式相同。“冬至初阳来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朔晨超,望罢乾终始兆。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始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悟真篇》《西江月》之九)在《悟真篇》中,张伯端以十二辟卦、十二辰、二至二分说明进阳火、退阴符、炼成金丹的过程。

《道德经》对《悟真篇》的思想影响也很大。张伯端取《道德经》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来说明“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阐发顺行则万物化生,逆此化生的程序修炼则可成就金丹。张伯端还取《道德经》十六章“归根复命”的观点阐发“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召凶往往闻”的逆行炼丹思想,并取《道德经》五十八章“祸福互变”之论阐发“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告诫炼丹者要把握住“逆”、“顺”转化的时机,炼好逆转丹法。另外,《道德经》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谓天地之根”,张伯端纠正河上公所说的“玄牝”指口鼻的错误,认为“谷神”指结丹药物,“玄牝”指人体阴阳交合之地。可见,张伯端在继承和领会钟、吕思想的基础上,把《道德经》的思想运用得更加淋漓尽致了。此外,《悟真篇》还引入《阴符经》的思想来阐述内丹修炼中生克制化的时机把握等等,进一步深化了内丹学说。

道教历来强调无为,晚唐以来的内丹学派则多谈有为,这就遇到了怎样处理无为和有为的关系的问题。张伯端把这一点明确化了,他说:“一粒金丹吞人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但见无为为妙道,不知有为作根基。按照他的看法,在命功阶段是有为,在性功阶段才是无为。或者说,要以有为求无为。相对而言,他更强调积极有为。他在《悟真篇自序》中说:“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周,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张伯端认为“学仙须是学天仙”,也就是不能仅仅只炼气,还要炼心,修性。他用“天仙”功法来把其它功法统一起来了。

张伯端的内丹功法首先是龙虎交媾,促使四象、五行和合,逆行返母,结成金丹。接着是运火炼内丹,经过十月温养,胎圆火足,脱胎而化为纯阳之体。最后是九转大还丹:“方始投于静僻之地,兀兀面壁九年,以空其心,谓之抱一。九年行满,形神自然俱妙,性命双圆,与道合真,变化不测矣,此名九转大还丹也。丹虽分三,道实揆一。必自小而中,自中而大,此修丹人道之次序也。”(翁葆光《序》)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张伯端称之为“三花聚顶”。张伯端还把修炼的证验“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称为“五气朝元”,并把《钟吕传道集》中所讲的诸多还丹方法概括为“七返九还”的系统方法。

张伯端继承钟吕的性命双修思想,又结合陈抟的《无极图》的内丹思想,把性命双修思想作了发展。他说:“精气神者,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体。”(《金丹四百字.序》)由此出发,他讥笑那种离开心而认精气为铅贡的作法是“认他物为己物,呼别姓为新儿”(《悟真篇序》)。他明确反对只修金丹的做法:“此恐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如此,既性命之道未修,则运心不谱,物我难齐,又焉能究竟圆通,迥超三界?(《悟真篇恰遗》)在他看来,金丹只是命功,性功得从心地上下功夫:“心者,万化纲维枢纽,必须忘之,而始觅之,……但于忘中生一觅意,即真心也。恍惚之中始见真心,真心既见,就此真心,生一真意,加以返光内照,庶百窍备陈,元精吐华。要在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到这境界,并真心俱忘而弃之也。”(《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采取论》)这一点在钟、吕内丹功法中没有,恰好就是陈抟的“复归无极”所强调的。张伯端认为,要把这种修心炼性贯穿到整个炼丹过程中,即把“外静内澄,一念归中,万缘放下”的“凝神定息丹法”“始终用之”

(《悟真篇.提要七条》)。他强调:“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他用“有作”、“实腹”代指命功,用“虚心”、“无为”代指性功,先命后性,以性为核心。对此,他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说得更详细:“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中之矣,又以性安命,此是性命天机括处,双修者,此之谓也。”(《正统道藏》第7册,第5058页)但性命又不能截然分开:“先就有形之中(命功)寻无形之中(性功),乃因命而见性也。就无形之中寻有形之中,乃因性而见命也。”(同上,第5057页)但是,要“先命后性”,因为:“先性固难,先命则有下手处,譬之万里虽远,有路耳。先性则如水中捉月,然及其成功一也。”(同上)张伯端认为,先修性功未尝不行,但容易落空而收不到实效。这也是他的思想与禅宗有渊源关系却又不同于禅宗的表现之一。

钟吕的“和光同尘”思想(《纯阳真人浑成集》卷上载有《百字诗》)

也为张伯端所接受。张伯端把行善积德的伦理实践作为内炼成仙的基础,主张“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悟真篇》),在尘世中成就金丹。

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张伯端直截了当地宣称“三教合一”。他认为: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殉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详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之教,故于无为之教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

在张伯端看来,佛教追求空寂圆通的本体,但如果只修性不修命,不能促成气脉的变化,则只能得不解渴的“干慧”,只能出阴神,不能出阳神。道教炼养而求登仙,但如果只修命不修性,不能明心见性,不达根本,则无法证得“无上至真之妙道”。儒家实际上也是讲求穷理尽性至命,只不过没有直接说明白罢了。确实,佛教禅宗讲“明心见性”,张伯端的道教内丹学讲“全性养命”,儒家讲“复性明理”,三者在终极目标上都是一致的。心理上追求清静虚明,无私无虑;生活上追求自然恬淡,少私寡欲,养气守神,也是儒释道三家都一致的。正如张伯端所说:“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但是,老氏重炼养,却往往未明本性;儒家重人伦,施仁义礼乐之教,却往往忽视了“无为”之道;佛教以空寂为宗,崇尚“性功。为此,要“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遗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悟真篇恰遗》)钟、吕套用禅宗修性的学说,并对它进行了符合道家、道教原理的初步改造。张伯端则把内丹修炼划分为“先”、“次”、“终”三个阶段,始则由儒人道,次则由道参禅,终则摄禅释性,从而把性命双修的思想完全贯彻到三教合一的观念中去,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内丹学说。由儒人道的实质就是把涵养伦理道德作为修道的前提。这就意味着,张伯端的伦理道德与儒家伦理道德是相通相同的。《悟真篇》说:“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等亲冤,始合神仙本愿。”(《悟真篇》)又说:“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同上)张伯端把伦理道德视为修丹成仙的基本条件。

张伯端的《悟真篇》在道教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千古丹经之祖,垂世立教,可与《周易参同契》并传不朽”(《悟真篇注疏原序》),仅次于“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例如元代陈致虚在《金丹大要》中说:“且无知者,妄造丹书,假借先圣为名,切不可信,要当以《参同契》、《悟真篇》为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悟真篇》把隋唐以来内丹修炼的各种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落实到修命与修性相统一这个核心基础上,并把他们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使之成为能够完全取代外丹学说的一种内丹学说。崔希范的《入药镜》、钟离权、吕洞宾的思想、施肩吾的《西山群仙会真记》等等道书中所刻画的内丹修炼范畴以及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中所阐释的阴阳卦爻、日月进退关系,都被张伯端放到一个合适的主次、先后的系统中,并被加以灵活的运用,从而获得了“达本明性之道,尽于此矣”的效果。张伯端所建立的这种内丹学说以性命关系为核心内容,把炼气与炼心有机地统一起来,发展了《周易参同契》的法象火候学说,在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先后、存亡有无、吉凶悔吝等等方面,都作了具体明晰的阐发。而且,他还在《道德经》、《阴符经》等道教经典义理的指导下,把这种种炼丹功法和经验技术诀窍加以总结、抽象、概括,使它们由“术”的层次上升到了“道”学的自觉的理论层次。所以,《悟真篇》一面世,注家蜂拥而起。它在北宋之后被推为内丹学的正宗,后世内丹家没有不祖述它的。

方寸壶中倾不尽,自家无日不春风——白玉蟾

与全真教南宗

张伯端的思想,后来进一步被白玉蟾等人发展后,对宋代,尤其是南宋儒家理学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在金元之际与全真教北宗汇合后,对道教,尤其是元代全真教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很多功法和思想,直到今天还对气功锻炼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张伯端的后世弟子有石泰(1022~1158年)、薛式(1078~1191年)、陈楠(?~1213年)、白玉蟾(11947~1229年?)

等,他们五人被称为南宗五祖。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大家小书·译馆:君主论

    《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西方文明经典文献之一。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以科学家的智慧和化学家的严谨为统治者开出政治处方。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逻辑起点,从研究君主个人行为出发,将政治斗争与谋略技巧在心智上做了诚实并饱含深意的思考。
  •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王阳明心学课:修炼强大的自己

    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其实幸福只是一个过程,但很多人却把幸福当成了结果。人一旦把幸福当成结果,就如唐僧取经一样,内心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到幸福真经。所以,要获得幸福,需从修心开始,王阳明的心学便是教我们如何修炼内心的,我们也可以把王阳明的心学看作是一堂恢复我们丧失已久的良知的修行课。他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本书主要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进行导读。书稿首先提纲挈领地描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背景、书的结构、基本特点与出版情况,然后解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要思想。书稿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对黑格尔思辨的理性国家观与王权理论的批判,其次是对黑格尔行政权理论的批判,再次是对黑格尔立法权理论的批判。最后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评述。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由伯兰特·罗素著的《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在此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生煎日本民主史

    生煎日本民主史

    国会政治≠清廉政治。本书在史实的基础上,以宏观叙时和微观叙事为视点,展示了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民主发展与改革的庞大画卷,让你可观、可感地领略到制度与人性的冲击力,一扫先前因不了解真相而对日本民主史产生的误读。它生动有趣地叙述了日本政府所推行的民主措施,还有民间人士维护民主制度所做的努力,可以说,这是一本不回避不夸张的全景式无缝隙透明读本。
  • 蝴蝶媒

    蝴蝶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个送我筋斗云的美少年

    那个送我筋斗云的美少年

    这是一本与爱情有关的书,是作者在上本书做地面活动宣传时,很多学生和读者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代琮听的,作者之后又经过挑选、整理和杜撰后写了出来。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属于读者们自己的真实故事。19个不同的故事,19个不同的人生,19种不同的爱情,有青葱少年时的苦涩暗恋,有徘徊在爱情和现实边缘的挣扎和纠结,有即便穿越人海终会彼此遇见的温暖,有过尽千帆后依然相信爱情会在不远处等待的执着与纯真。让人感同身受的那段与爱情有关的过往岁月。
  • 灵感

    灵感

    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写《灵感》,先是受了古人诗话和笔记的影响,后来又加上今人“手记文学”的启发。由“灵感”“灵感补”“灵感五讲”和“灵感访谈”四部分组成。其中,“灵感五讲”包括“可大可久谈原型”“亦师亦友谈模仿”“成方成圆谈结构”“有隐有显谈比喻”和“求新求变谈造句”。“灵感访谈”包括“美学教授汉宝德谈灵论感”“诗人高上秦(高信疆)谈灵感的滋味”和“小说作家师范谈灵感移植”。此次出版的简体字版《灵感》补充了很多新写条目,新增了灵感五讲,提供了实践的经验。这是一卷闲适小品,也是灵感标本的展览。读这本书,可以从别人的灵感中来,到自己的灵感中去。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谁要杀他

    谁要杀他

    一个普通高中生夏洛发现竟然有人要杀他,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在学校里和在网吧加害于他,在回家的路上开车撞他,甚至放火烧他家的房屋?他的幸运以及做事谨慎的方式,最终揭开了谜底。
  • 相遇了灯亮了

    相遇了灯亮了

    苏韵:“我救了你,你也救了我,我俩就打平了,你还来烦我干什么?”周梓楠:“可你救了我两次,这不公平。而我又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只能跟着你。”苏韵心头飞过无数个乌鸦,她怎么都没想到,偶然救下这个人,对方却像无赖般缠上了自己。不过貌似这个无赖嘴巴挺甜的,又是个大帅哥,被他赖上的感觉好像还蛮不错的。
  • 恶童

    恶童

    这些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记忆是细碎的,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骗人的。我不敢说它们有什么意义。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房子,最重要的事情在此处上演。相邻十来间一款一式的房子,前后七八排:楼高四层,灰水泥墙,暗朱红漆木门和窗框。巷子平整,不见哪一户凸出或凹进。如果站在半空,会觉得这一区的“切边”整齐。房屋前门带小园子,杂花绿叶藓苔从墙上蹿出,但人们多从后门出入。至少,我们是这样。因之,我对“自家”后门、别人家的前门是熟悉的。后来,记忆淡漠、变形了,但别人家二楼三楼阳台的石料护栏上幽绿的菱形图案,还有些许印象。
  • 异世之魔王威武

    异世之魔王威武

    带着一本随身空间书光临异世,然后……走上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坑爹之路! 武力不强?没关系,有恶魔军团当练手; 出身平凡?没关系,有创世大神做后盾; 不够阴险?没关系,有英俊骑士做保镖哦,亲! ——不过,为什么我的守护骑士变身之后是魔王啊啊啊?! 好吧,且看甜美腹黑伪萝莉如何PK深沉妖孽伪魔王! ××××× 北斗开新书了:《药师三国》,讲一个身带药师号穿越三国世界的故事,目前日更中,请大家多多支持,书页下方有直通车-v- 新书需要爱呀……求收藏,求推荐-v-
  • 相思灰

    相思灰

    那人佝偻着身子,怀抱一个大木匣,在玻璃门外晃一晃,轻轻敲了两下门。“进来吧!”许雅玟头也没抬,喊了一声。电脑显示器挡住了她的半边脸;桌子上散放着一堆文件夹,一瓶盛开的百合花,一朵簇拥着一朵;还有一个造型复杂的琉璃摆件,似动非动,碰也碰不得。木匣子一时不知该往哪里放。许雅玟顺手掳一把,腾出一角,他放上去,肚子顶住,打开了盖子。“许总监,色样都在这里,麻烦您选一下。”他说。许雅玟先冷冷睃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