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100000004

第4章 《内经》论习医 行医和医德

众所周知,医学是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从事医疗工作者,其医学知识程度、诊治技术水平、道德品质以及是否认真细心等,都密切地关系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

如何学习医学?怎样从事医疗工作?行医者应具有哪些医德修养?这些问题,在《内经》中都做了相当透彻的论述。如《素问》的《著至教论》、《示从容论》、《解精微论》、《疏五过论》、《征四失论》,《灵枢》的《师传》和《官能》等篇,较集中地讨论了上述问题。

《师传》篇写道:“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即是说,作为医生,既要“上以治民”和治疗自己的病,同时还要“使百姓无病”。《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确地指出医学之目的是为了“使百姓无病”,从其为更多人的健康考虑这点看,确实是很可贵的。

关于如何学习医学?《著至教论》中有较具体的说明。明代医家吴昆对此篇篇名曾解释为:“著,明也。圣人之教,谓之至教。”也就是阐明圣人有关学习医学的教导。该篇一开始就写道:“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不足治侯王。’”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黄帝问雷公:你知道学习医学的法则吗?雷公回答说:诵读医书仅略为理解,但还不能给以分析辨别,即使有时能分析辨别,但还不很明白,即使有时明白了,但用于治疗的效果还不显著……就不足以治理侯王。林亿等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新校正”中写道:“按杨上善云,习道有五:一诵,二解,三别,四明,五彰。”诵、解、别、明、彰是学习医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五个要点。《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道,对于微妙而重要的医学道理,要“每旦读之”。除熟读理解医学道理外,还要学会善于应用。《九针十二原》说:“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小针解》说:“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著于人也”,即是说,口头上讲针刺道理容易,但实际用于治疗病人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要学会实际应用。

《著至教论》还写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即是说,习医者除了应注意做到诵、解、别、明、彰五个要点外,还必须懂得天文、地理和人事,如此则其学术才能保持长久,以之教导普通的庶民,也不致发生疑惑。这种论述学医道理的专篇,可以传于后世,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料。

《素问·天元纪大论》曾谈到讲解“五运六气”的方法和需要注意之处。实际上,这些方法和注意点对于讲解其他医学知识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中写道:“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意思是说,要善于讲解其起始和终结的过程,也要善于讲解其近处和远处,如此则能深刻了解而不至于迷惑。要求讲授者能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使之有条理,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讲解,使听讲者容易理解和应用而不会忘记。

学习医学,必须熟悉和掌握其中基本的知识,《解精微论》叙述了雷公接受医学知识后再传授给后学的课程:“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所谓经论,是指古代的经典;从容主要是指辨证和鉴别诊断;形法主要是指五脏六腑。此外,还要学习经脉和腧穴。

正因为医学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对象,应该具备一定的条件,《灵枢·官能》所说的“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就是这个意思。该篇进一步谈到对习医者的因材施教的问题:“明目者,可使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指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结果。否则将徒劳无功,强调“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若是“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师无名”。《素问·气交变大论》还说到,对合适的人不向他传授,不合适的人反而传授,这都不利于医学学术,指出:“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因此对患者必须有高度的同情心,这是起码的医疗道德。《灵枢·癫狂》写道:“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就是说不能对患者存有厌烦嫌弃之念,要求医生亲自住到患者家中,详细体察患者疾病、情绪、饮食起居等情况,得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有时,遇到有难言之隐的患者,医生更应体贴入微,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能如实说出自己难以告人的精神创伤和一切苦衷。《素问·移精变气论》所提示的“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正是要求医者怀着高度同情心,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开导,消除其顾虑,使其倾诉自己难言之苦衷,这样既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获得正确诊断,以采取合理治疗措施,从而提高疗效。

为了使诊疗水平尽可能地达到满意的高度,习医者必须认真学习医学知识与技术,掌握高明的医道,不可浅尝辄止。《素问·方盛衰论》指出:“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这正是对那些学习浮浅,一知半解而自命不凡者的批评。而且,学习医学,不能始终停留在某种不变的水平。《移精变气论》写道:“去故就新,乃得真人。”明代医家张介宾对这句话作了如下的解释:“去故者,去其旧习之陋。就新者,进其日新之功。新而又新,则圣贤可以学至,而得真人之道矣。”就是说,医者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技能,以达到更完善的诊疗水平。

为了防止医疗事故,行医者必须专心一意进行诊治,尤其是施行针刺术,更应谨慎操作,《素问·宝命全形论》所写到的“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是指在施行针刺治疗时,如同面临万丈深渊境地,应十分细心谨慎;手持针具,则如同抓握猛虎的当儿,应全神贯注,集中思想地进行操作,不可被其他事物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告诫行医者应经常注意防止医疗事故和过失,《素问》里特写有《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专篇。“疏”,即“陈述”,也就是陈述医家的五种过错。“征”,即“惩”,也就是惩戒医家的四种过失。《疏五过论》谈到了医者应该注意或做到的五个方面,否则就是过错。其一是医者不可不知病因与病情,而是应该详细询问了解,尤其是了解患者社会地位高低与生活富裕贫困的改变,因为地位由高变低、生活由富变贫,都可能使疾病发生。其二是需了解患者饮食起居情况,情绪上有无过度高兴、过度悲哀的剧烈波动,若不了解上述情况,治疗上又不懂得掌握“补泻”,这是第二个过错。其三是不懂得比类分析,将造成诊治上的过错。《素问·示从容论》说:“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认为高明的医生诊治疾病,是能够遵循法度,援引事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思考而灵活应用。其四是对那些因情志上遭受刺激导致疾病的患者,不懂得针对情志上的病因进行治疗,结果不能取得疗效,这是第四种过错。其五是不了解疾病开始至终了的全过程,也不仔细分析其后果,却急忙地针刺阴阳经脉,使得气血更加散乱,并且粗率地乱说死期,这是第五种过错。《征四失论》所说的四种过失是:一、诊治时不懂得阴阳逆从的道理;二、从师学习尚未毕业,却乱用治法,并且以谬论当成真理,巧立名目自我表功,结果造成治疗上的过失;三、对患者的贫富贵贱、饮食起居、身体寒温、个性等不进行区别比较,医生自己的认识已很紊乱,也将造成治疗上的过失;四、诊治疾病时,不详细询问起病的经过,也不去了解有无精神上的刺激、饮食不节、起居失常以及中毒等情况,却简单地凭脉象作诊断,杜撰病名,其结果也必然造成治疗上的过失。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内经》对习医、行医以及医德的要求,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和规定,其后,这些内容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成为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为孔子后人子思所作,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 中庸大全集

    中庸大全集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修身立业、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的作用多么巨大。可是,这部治国经典,对于早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现代人一谈起《中庸》,总觉得它要么高深莫测,要么不合时宜。其实,《中庸》所谈的道理是朴素的,也是永恒的。
  •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

    《一本书通晓国学》是一本辅助广大年轻国学爱好者初入国学之门的书籍,将浩瀚无穷的国学知识融入到一个又一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中,既涉及品性修为方面的启发,也有处世方圆技巧的渗透,还包含有为学重孝理念的传达,覆盖面广,可读性强,旨在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并在领略国学精华魅力的同时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发。国学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递的瑰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中学有所得,感受到国学精华的滋养。本书由苏陌编著。
热门推荐
  • 学科融合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学科融合德育的研究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包括:学科融合德育的研究与实践;生活化的语文并不缺少“语文味”等。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一代新人。
  • 倾尽一生只因你

    倾尽一生只因你

    前世今生,她却发现了隐藏着的巨大家族秘密,她是谁?夏唯汐总是无法知晓自己真实的身份,在迷失与寻找中,她也在不断觉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经意间不得不开始,而这一切中所涉及的所有情,她不知道该如何去还,好像,她早已经失去了喜欢的能力了。而谁的出现,才能她重新开启心房最深处,接纳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情意…
  • 神级公子

    神级公子

    被偷袭不得不尸解转世的修真天才,没想到夺舍到了一个傻子身上,不仅被陷害,还被美女暴打,不得已之下被迫跑路。为了杀回天域报仇雪恨,他不择一切手段,疯狂的修炼!且看修真妖孽如何纵横都市,美女相伴,快意恩仇!
  • 宠妃养成实录

    宠妃养成实录

    重生的宛瑶,在满蒙格格中最不起眼,吃货一枚,只待有朝一日,嫁给青梅竹马,相夫教子平淡一生。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她吃的这样圆滚滚,还是被前夫留了牌子,是她的打开方式不对,还是嘉庆眼神不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马德里的春天

    马德里的春天

    桑用脸贴着我的脸:还扎人吗?现在,我很中国!你看,一点胡子也没有了。我坐在儿童床的边沿。他吻我,他的吻不再是那么有力量他的胡须不再扎人,他的吻那么宁静那么甜蜜,甚至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在颤抖,那种颤抖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有体会,那是当另一个生命从你体内滑落的那一刻,那骄傲的颤抖,那撕裂与大喊!他的头温柔地靠在我的双腿间,他像婴儿一样寄居在我的双腿,他像是我的另一个生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闪婚之豪门娇妻

    闪婚之豪门娇妻

    豪门相亲宴,她嫌弃他三十岁还带着一个孩子,果断地临阵脱逃再见面,她却以容太太的身份带着他的女儿冲到夜总会兴师问罪很好,既然她如此高调地以容太太的身份自称,他很乐意成全她婚后,天性善良的她安安分分地当起了豪门小后妈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被他堵在他们的新房门口“容太太,你打算什么时候履行身为妻子的职责?”“我不是把芮芮照顾得很好吗?”某后妈还在状况外“除了是芮芮的妈咪之外,你还是我老婆!”腹黑男轻笑“所以呢?你……想要我干嘛?”小后妈很紧张很害怕“我要和你做点夫妻该做的事!”腹黑男很平静很冷血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世界上出现较早的家庭教育专著。本书集合了卡尔·威特父子的早教理念与方法。上篇详载老卡尔·威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心得,以及小卡尔·威特的成长历程。下篇记述小卡尔·威特对父亲教育理论的体验与实践,印证了父亲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成功。小卡尔的成功,全赖父亲教育有方。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成就与禀赋没有必然的联系;天资普通的孩子,如果接受恰当的早期教育,同样可以取得不平凡的成就。能有幸读到本书的年轻父母,希望你们遵照书中方法施教,相信你们也一定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 天武界域

    天武界域

    我不甘平凡,我也出身不凡。可我站在这个世界最顶峰之时,俯视众生。众人崇拜。回首一看,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局,而我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我不甘成为棋子。我要成为人上人,我要成为执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