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100000005

第5章 《内经》与解剖学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所言的脏腑,既概括了现代医学中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也包括了某一实质性脏器的解剖学概念。正如《灵枢·经水》篇所谈到的“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因此可以认为,《内经》中的解剖学知识是形成中医脏象学说的主要基础之一。

《内经》中记述的解剖学知识颇多,有心、肺、肝、肾、膀胱、女子胞(子宫)、肌、筋、脉等近百个解剖学名词及其生理病理。尤其在《灵枢》的《筋脉》篇、《骨度》篇等中更有详细描述。

脏腑的解剖结构

《灵枢·师传》篇说:“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骭直下不举者,心端正;骭倚一方者,心偏倾也。”这里所说的“缺盆”,就是指锁骨上窝;“缺盆之道”,是指左右缺盆之间的部位,即前胸部位。“骭”俗称蔽心骨,亦名鸠尾,也就是胸骨剑突端。说明心脏的位置在胸腔之中,胸骨之后。《素问·平人气象论》又说:“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虚里”是胃经的大络,位居左侧乳头下,跳动可以应手,这实际上就是指现代医学中的“心尖搏动区”。可见心脏的解剖位置在胸腔之中,但并不是处于正中,而是稍微向左偏移的。

《内经》中虽然没有明确描述肝的正确解剖部位,但已经指出了肝的解剖位置受肋骨的影响最为显著。如《灵枢·本脏》篇说:“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说明肋骨高张突起,肝位偏高;肋骨低合内收的,肝位偏低;胸腹部发育良好,比例匀称,肝脏端正;肋骨偏斜突起的,肝脏也偏斜。

脾位于胃的左侧,与胃相连,是一个形如镰刀的扁广器官,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肺在胸腔中横膈之上,与其他脏腑相比,其位置最高。所以《灵枢·九针》篇说:“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肾在腰部两侧,右微下、左微上。《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灵枢·背腧》篇也指出:“肾腧在十四椎之傍,皆挟脊相去三寸所……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说明肾在腰部两侧十四椎之间,此处禁针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刺伤肾脏。

《内经》对胃肠消化道的生理解剖也有相当正确的认识。《灵枢·肠胃》篇中就有这方面的专题论述。认为整个消化道由六部分组成:一唇至会厌(包括口腔与咽)。二、咽门至胃(食道)。三、胃。四、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五、回肠(回肠和结肠上段)。六、广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内经》认为,胃是上接食道,下通小肠,外形如曲屈状的容纳食物的器官。《灵枢·肠胃》篇写道:“胃纡曲屈。”《灵枢·本脏》篇则说:“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显然这里的上管约和下管约是指胃的上下两个开口。上管约即胃与食道相接的贲门,下管约则为胃与十二指肠相连的幽门。《灵枢·肠胃》篇又指出:“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反十六曲”,“回肠当脐,右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广肠傅脊,以受回肠,左环叶积上下。”形象地描述了小肠、回肠和广肠在腹腔内纡曲回环迭积的解剖位置。

筋、骨及其他组织的解剖结构

《内经》认为“骨为干”,强调指出了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故特辟《骨度》篇进行讨论。《灵枢·骨度》篇以正常人作为标准,详述了人体头面、颈项、胸腹、四肢等各部位骨的长短、大小和宽窄,还提到了诸如颅骨、椎骨、胸骨、股骨、耻骨、髌骨、胫骨的内侧髁和外侧髁,第五跖骨粗隆等等。其中对椎骨系统的具体论述,如“膂骨(第一胸椎)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已基本接近现代解剖学的结论。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谈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气耳。”指出人体的头面,身体都是由筋、骨相连接的,筋与骨的关系,就像气血不能分离那样。由此可见,筋在人体中同样起有重要作用,所以《灵枢·经筋》篇详细阐述了有关筋的解剖。这里的“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韧带和肌腱,如以踝关节韧带为例:足太阳之筋“其下循足外侧(踝),结于踵(足跟)”,即指跟腓韧带;足少阳之筋“上结外踝”,则指距腓韧带;足阳明之筋“结于(足背)上,邪(斜)外上加于辅骨”,是指的多组跗骨韧带。足太阴之筋“上结于内踝”,是指三角韧带后缘;足少阴之筋“邪(斜)走内踝之下,结于踵”,是指蹠长韧带;足厥阴之筋“上结于内踝之前”,则是指三角韧带。

又如对于肌肉起止点的描述;足少阳之筋“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这就与股二头肌的起止点完全一样。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指出了手太阳这条筋,起于手小指上,附在腕背,沿前臂内侧上行,附着在肱骨内上髁的后面,用手弹之连小指都可以牵动。这里描写的即是深屈肌的小指屈肌腱和尺侧腕屈肌。

《内经》对咽喉部的解剖结构也有较深刻地认识。如《灵枢·忧恚无言》篇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不仅记载了会厌、唇、舌、悬壅垂、颃颡(后鼻道),横骨(舌骨)等解剖名称,而且阐述了发音的机理。

《内经》还描述了眼的解剖结构。如《灵枢·大惑论》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很清楚,文中的“瞳子”就是瞳孔,“黑眼”则是角膜、虹膜,“白眼”是指球结膜,巩膜;“约束”即为瞳孔括约肌。

除此之外,《内经》中还记载了其他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如《素问·气府论》载有:“大椎以下……至骶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指出脊椎管有椎骨组成,各椎管之间上下相通,内有脊髓。故《素问·刺禁论》强调说:“刺脊间,中髓为伛(截瘫)。”说明脊髓是一个重要器官,不能受伤。又如《灵枢·刺节真邪》篇写道:“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显然这里所谓的“茎”是阴茎,“垂”则是睾丸,并指出了睾丸是“阴精之候”而阴茎只是“津液之道”。

人体的解剖测量

《内经》不仅阐述了人体脏腑以及其他组织的解剖结构,而且对它们体表的长度、宽度、直径及容量也进行了测量。如《灵枢·肠胃》篇说:“咽门……至胃长一尺六寸(经考证为周制尺)。”胃“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灵枢·平人绝谷》篇中还补充了小肠、回肠、广肠的容量测定情况。如小肠“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经计算,《灵枢·肠胃》篇中食道的长度为一尺六寸,肠道的长度是五丈五尺八寸,食道与肠道的比例为1∶35.5。而在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解剖学家斯巴德何辞所著的《人体解剖学图谱》中,食道的长度为25厘米,肠道的长度是925厘米,二者的比例则是1∶37。从中可以看出,《内经》的测量结果与该书的结论很接近。

《灵枢·骨度》篇内所记载的人体表面解剖长度共有38处,湖北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组王亚威、莫楚屏二氏,选择了其中的22处,对65名正常人进行了对照测量。

《内经》在人体解剖,尤其是局部和表面解剖方面已有相当建树。然而,欧洲在十六世纪以前还很少实地解剖人体,因此,说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学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同类推荐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认为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词的境界是如此,文学境界甚至人生追求成功的境界也是如此。古往今来,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各种各样。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提出从“境界、真情、词句”角度评判文章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也深受欢迎。
  •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第二册)

    《三言二拍精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背的,而且其中的许多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朝1362年的史事。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所谓“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左传》。自宋代朱熹编定之后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浅释(国学经典)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的教育之书。《了凡四训》一部历久弥新,为人生磊落生活的智慧之书。净空法师的浅析深入浅出、蕴含生命哲学,给人以心灵的滋养。内容简介:《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净空法师用简练明白的语言,对原著加以深刻解读,以《了凡四训》为纲,将精深的佛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听后如沐春风。作者简介:净空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泛涉猎。
热门推荐
  • 娱乐华筵之万千星辉
  • 探索世界:揭秘古人类

    探索世界:揭秘古人类

    广袤太空,神秘莫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个体生命,奥妙无穷。《揭秘古人类(彩图版)》由江文编著,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这样做不失眠

    这样做不失眠

    在许多城市,超过70%的人在零点以后才人睡。只要你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早晨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大多数人都在打瞌睡,这说明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消耗。长此以往,人身体的能量就会被透支,免疫力就会下降,各种疾病就会悄然来袭,因此,大家要尽可能保证睡眠时间,不要给健康留下隐患。
  • 夜归澜

    夜归澜

    这是一个武修的世界,没有一步登天的机缘,只有在堆堆白骨中磨练出来的意志,赶快加入神之大陆一起闯荡吧!
  • 锦年此爱

    锦年此爱

    也许,人是有上辈子的吧?也许,你身旁的那个人守护了你两世呢?前世。许晟铭爱沈长欢爱的死心塌地,沈长欢却把他亲手推进了深渊……今世。机缘巧合下,他们带着前世的记忆轮回,他对她恨之入骨,她对他悔恨万分……
  • 今生谁与共孤光

    今生谁与共孤光

    人若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那么,我们前生曾经是什么?
  • 缘来你好吗

    缘来你好吗

    人的命运早已在另一个次元注定。我们现在做的,无非是现实版的演出一场而已!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你是我的妈妈。如果还有可能,我可不可以有机会选择爸爸???
  • 反网游杂货店

    反网游杂货店

    以下,就是关于本书的简介。姜渐离被强大的老爹以“度假”的理由送到了异世界。他在那里得到了一间厉害的店铺——同时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他发现这个世界正面临危机——似乎这个世界正被一位强者改造,要被改造成一个类似网游的世界。他决定试着去解决掉这个影响世界安危的事件。而后随着接触,随着他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他身边的“熟悉”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他也对这个世界生出了越加深厚的感情……(ps:在作品相关里发布了个九千字的类似本书前记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起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不看也不会影响任何的阅读体验。)最后,关于书名,如果实在觉得不怎么样的,那你就当小作者是随便取取的吧!
  • 你的声音,我的世界(全二册)

    你的声音,我的世界(全二册)

    他在卧底行动中因伤失去听觉,沉寂一年的无声世界,被她偶然的闯入打破,他竟能听得到她的声音。她眼神清亮,却似有什么小心翼翼隐藏着,不愿让任何人触碰。而她想走进的世界,肮脏黑暗,又凶险异常。一次次默契考验后,他们成为共生死的完美搭档,他不希望她牵涉更深,却不得不与她携手前行。他的宠爱与守护,是她孤寂人生中不曾出现过的温暖,一如劈开阴霾的阳光,令她荒芜许久的心境,重新鲜活。他就在那里,等她慢慢找回,走向他的路。
  • 流落三生

    流落三生

    自出生就被冠上妖孽之名,被神族尊者收养,得到庇护,她只想陪伴在尊者身边,但却只能流落人间。在人间却遇到了值得自己付出一切的人,却在最后一刻才认清自己的感情。为了最爱的人发了疯,要将这世间毁天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