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100000008

第8章 《内经》中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着的。这种观念对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当时自然科学各个学科发展的指导思想。

阴阳学说渗透,并与医学结合后,不仅促进了《内经》理论的产生,而且成为中医用以阐述和分析人体的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之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中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自然界中任何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都可用阴阳来进行概括。阴阳既可代表事物所固有的两种相互对立属性的统一体,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显然,天与地、云与雨的关系就是阴阳的关系。据此,诸如白昼和黑夜、晴朗和阴雨、炎热和寒冷、运动状态的躁动和静止等,都可分为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以一日中的时间变化阐明了同一事物中的阴阳关系。指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写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说明了阴阳是无限可分的。

阴阳可分,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源。《素问·六节藏象论》说:“阴阳之化,其于万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明确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道”是规律,“纲纪”指纲领,“父母”即阴阳,“新”是新生,“杀”是消亡,“神明”也就是促使物质世界无穷变化的力量,清楚地说明了阴阳存在于宇宙一切事物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以及变化,其根本原因就是事物内部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事物的阴阳属性,都是由其性质、位置、趋势等方面决定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兆征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一般说来,凡是剧烈活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为例,则“天为阳,地为阴”,天在上而清故属阳,地在下而浊故属阴。以水火而言,则“水为阴,火为阳”,水性寒而润下故属阴,火性热而炎上故属阳。以动静而言,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当事物处于沉静状态时便属阴,处于躁动状态时便属阳。以事物的运动变化而言,则“阳化气,阴成形”,当事物表现为蒸腾气化阶段时便属阳,而凝聚成形时便属阴。在人体上,则把给人体以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人体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则统属于阴。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概括为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所谓阴阳的对立制约,就是指阴阳之间的互相对立,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的互相制约。如上与下、左与右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上升的力量必然与下降的力量相制约;左旋的力量则一定要与右旋的力量相牵制,所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随之。”指出天为阳,地为阴,天气在上,地气在下,它们是互相对立的。而天地的阴阳之气,是在不断上下升降运动着的。当在上的天气不足时,在下的地气则随之上升;当在下的地气不足时,在上的天气亦必随之而下降。可见,处于对立状态的天地阴阳之气的上下升降运动是互相制约的。《内经》并以夏热冬寒的气候变化,形象阐明了阴阳对立制约的关系。认为夏季阳气盛极产生炎热,但夏至以后,阴气逐渐上升用以制约炎热的阳。冬季阴气盛极而致严寒,但冬至以后,阳气随之上升用以制约严寒的阴。如此循环,年复一年,使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

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关系,强调了阴阳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就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等等。所以说,阳依赖于阴而存在,阴也依赖于阳而存在。没有阴也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这就是“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之间的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也称为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不仅体现在相对物质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如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气和血的关系;还体现在机体相对功能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如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兴奋和抑制的关系;并且体现在物质与功能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物质属阴,居于体内;功能属阳,表现于外。功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而物质是产生功能的基础,因此二者之间同样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

阴阳的消长平衡,则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也即处在“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的互为消长的动态平衡之中。如以四季气候变化为例,《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指出从冬至到立春四十五天,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夏至到立秋四十五天,气候从炎热逐渐变凉变寒,则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其中虽然有“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的不同,但从一年的总体来看,这种消长是相对平衡的。

就人体而言,功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量的营养物质(阴),这即是“阳长阴消”的运动。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新陈代谢,又必须消耗一定量的能量(阳),这又是“阴长阳消”的运动。人体就是处在不断地阴阳消长、相对平衡的运动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谈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阴阳对立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已相互隐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因素,《素问·六微旨大论》就载道:“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成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成败倚伏,说明新事物生成之时,已隐伏着败亡的因素;当旧事物败亡之时,也孕育着新事物产生的因素。旧事物的发展,就是“变”的过程,新事物的产生,也就是“化”的过程。所以《素问·天元纪大论》就明确指出:“物生谓之化,物极为之变。”

对于阴阳转化所具备的条件,《内经》常用“重”和“极”来表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论述。这里的“重”和“极”就是转化的基本条件,事物只有发展到“重”和“极”时,才能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例如阴可以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热可以向寒的方向转化,寒也可以向热的方向转化,简而言之,即是“物极必反”。

阴阳学说的具体应用

阴阳学说是中医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指导思想,它贯穿在中医藏象、经络、诊断、治疗、药物等各个方面,用以阐明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指出人体虽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其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素问·金匮真言论》对此作了详细描述:“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鉴于阴阳无限可分,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进一步谈到:“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凡此说明,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而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如具体落实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可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所以《灵枢·寿夭刚柔》篇说道:“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内经》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和相对统一的结果,如人体的功能活动属阳,物质属阴。物质是功能的基础,没有物质便不可能有功能的产生;反之,功能的出现又不断促进了物质的新陈代谢。因此,功能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和消长平衡的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更以味、形、气、精之间的转化过程,论证了人体阴阳相互转化的关系。指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营养物质(阴)能滋养形体,而形体的生成又必须依赖气化(阳)的功能;精是功能产生的基础,而精的产生又离不开气化的功能。所以形体的滋养依靠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经过生化作用而产生精,再经气化作用而滋养形体,在病理状态下,味、形、气、精之间也相互影响。

阴阳学说还认为根据人体经脉在四肢、躯干的循行路线,也可分为阴经或阳经。如十二经脉就分为手三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此外,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络脉等都有阴阳之分。而在经脉内的经气,则通过俞穴的不断调整以保持阴阳经气的相对平衡,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内经》指出,一旦人体的阴阳关系失调,正常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将会导致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引起疾病的发生,但疾病的发生还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这里正气是指整个机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等,邪气则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由于正气和邪气也可用阴阳来区别其属性,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和斗争的情况,尽管可以导致复杂多端的病理变化,但也能用阴阳的偏盛偏衰来概括,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就是阴阳偏盛的病理现象,也即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实证)。而《素问·调经论》中的“阳虚则内寒,阴虚则内热”则是阴阳偏衰的病理状态,也即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虚证)。《内经》中用这种阴阳偏盛偏衰来解释疾病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记有“阳气有馀,为身热无汗;阴气有馀,为多汗身寒;阴阳有馀,则无汗而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载有“阳胜(盛)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俛(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并强调说明“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如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可造成阴精的化生不足,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此为“阳损及阴”。同样,阴虚至一定程度则可导致阳气的生化无源,出现阳虚的现象,即是“阳损及阴”。无论是“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都能引起“阴阳两虚”。此外,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如阳证可转化为阴证,阴证可转化为阳证。这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和“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若一旦“阴阳离决”,那么就意味着人的生命终止了。

《内经》强调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临床上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症情,都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明确说道:“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所以在临床辨证中,首要的即是分清阴阳,这样才能抓住疾病本质,做到执简驭繁。在阴阳可分原则的指导下,阴阳大则可以概括整个病证,即阴证或阳证;小则可分析四诊(望、闻、问、切)中的每个具体脉象、色泽、声息等。《素问·脉要精微论》谈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故把浮脉、数脉、大脉、滑脉等归属为阳,沉脉、迟脉、小脉、涩脉等则归属于阴。在望诊上,色泽鲜明者为阳,晦暗者为阴。在闻诊方面,则把语音洪亮的归为阳,低微无力的归为阴。所以无论望、闻、问、切,都莫不以先别阴阳为其首务。

无疑,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内经》治疗的基本原则。为此《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对阴阳偏盛,即阴或阳过盛有馀的实证,采用“损其有馀”的方法。而对阴阳偏衰,即阴或阳不足的虚证,则用“补其不足”的方法。

《内经》还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刊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这些不仅指出了药物四气(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的阴阳属性,而且还进一步说明了正是由于药物的阴阳属性,才能起到纠正人体病变的阴阳失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内经》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基础。它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创立了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学说,确立了生命就是对立运动的正确论点,对中医学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精编2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洞山岕茶系

    洞山岕茶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大学·中庸·孝经

    大学·中庸·孝经

    《大学》、《中庸》原属《礼记》篇目,及宋,二程力推儒学,尤举《大学》、《中庸》等篇,至朱熹,始将《大学》、《中庸》从《礼记》剥离,与《论语》、《孟子》并列,合称“四书”,并为之专门做注解。自此,《大学》、《中庸》独立于《礼记》之外。尤其悬为功令之后,成为儒家修己晋身、传道授业的基本书籍,对后世影响深远。
热门推荐
  • 华夏太学

    华夏太学

    上古伏羲、女娲、三皇、五帝的嫡传后人掌握着华夏大地的权力,其中有八大顶级高校,为首的两个是华夏太学和乾坤大学,两所学校即是两个门派,多年交恶纷争不断。华夏太学的校长之位空缺多年,此时大家发现了一个清洁工的秘密,使他成为校长,等待他的是来自整个华夏的挑战。
  • 密爱甜妻,腹黑陆总戏太多

    密爱甜妻,腹黑陆总戏太多

    一场威胁和交换来的婚事,让全市最尊贵的男人和一个杀人犯绑到了一起。媒体痛心疾首:“陆总怎么会看上那样的女人?”“那个辛家二小姐可真是个狐狸精!”从民政局出来,辛月友好的做出握手姿势:“陆总,虽然是假结婚,但还是希望我们相处愉快。”陆南夜头也不抬:“证都领了,还分什么真假!”
  • 叛逆的少女

    叛逆的少女

    一个叛逆的女人,一段超乎意料的遭遇。伪装成男子,却结下一段孽缘,在绝色美女诱惑下,她险险失足。恢复成女人,仍躲不过男人的纠缠,绝世美男、花花公子、无敌屌丝纷纷展现殷勤,绝色美女更是横插一脚。
  • 没有星星,夜不滚烫

    没有星星,夜不滚烫

    《没有星星,夜不滚烫》是短篇小说王牌作家榛生精心臻选的全新佳作,收录了《惠风和畅》、《铁公鸡小富婆》、《李白、数学与酒》、《世界上最小的睡莲被偷走了》等高人气作品。30个轻盈暗涌的爱情故事,折射出爱情的千百种可能;30种静水流深的爱情,凝结成如水一般千姿百态、包容万象的人生。写给期待爱情又躲在茧里的人,写给越爱越胆怯的人,亦写给因爱无所惧的人。每一个人,都能在她的故事中,找到青春以及另一个自己。
  •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
  • 云鲸记(一)

    云鲸记(一)

    飞船进入比蒙星大气层时,正是深夜。我被播报声吵醒,拉开遮光板,清朗朗的月光立刻照进来,睡在邻座的中年女人晃了下头,又继续沉睡。我凑近窗子向下望,鱼鳞一样的云层在飞船下铺展开来,延伸到视野尽头。一头白色的鲸在云层里游弋,巨大而优美的身躯翻舞出来,划出一道弧线,又一头扎进云里,再也看不见。窗外,是三万英尺的高空,气温零下五十多度。不知这些在温暖的金色海里生长起来的生物,会不会感觉到寒冷。我额头抵着窗,只看了几秒,便产生了眩晕感,手脚都抖了起来。为了阿叶,我鼓起勇气,咬着牙,穿越星海来到这颗位于黄金航线末端的星球,但这并不代表我克服了航行恐惧症。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梦宇守望

    梦宇守望

    九百九十九世,辰宇始终不能和相爱的女人厮守一生,这究竟是为什么?辰宇用了几十世的时间去布下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局,玉帝、如来佛祖、十殿阎王、四大鬼帝、瑶池西王母、孟婆等众多势力纷纷参与其中。带你揭示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带你揭示那西游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带你一层层地揭开这世界中神秘的面纱。我是辰宇,今世我只想复仇!今世我只想和她永远在一起!西游中说的爱你一万年,永不改变!雪山之巅上你的纵身一跳,是我的无能为力!那战争中你用你的身体挡住了他们的伤害,是我的懦弱无能!今世,我要搅武灵,闯地狱,斗天庭,战如来,我还是当年那个猴子,战他个惊天动地,英勇无畏、永不言败还是我的性格!!!
  • 蜜爱腐妻

    蜜爱腐妻

    一对一,宠文+温馨,男主身心干净。他和她,他,穆雨辰,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极品男,两人见面的一开始,他一见钟情而不自觉地宠她,当发现她是腐女一枚的时候,才发现,路漫漫其修远兮,只得吾将上下而求索,强之——而她,陈小墨,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普通一只,遇到如此攻守具备的美男,不来一个搞基怎么对得起她腐女的称呼?于是帮他各种撮合帅哥——第一次见面,他开车差点撞死她,也注定了两人的相遇的羁绊。第二次见面,她成了调酒师,竟然在包厢中众目睽睽之下拖走了他。第三次见面,她千辛万苦面试成功,却发现他竟然是她的老板,百般压迫都不能吭声!。。。。。。片段:某日,穆雨辰拿着合同丢在她的桌子上,扬起无比纯真善良的笑容,说:“上头让我把这个送来,这是公司上班的合同,你签了吧。”陈小墨盯着某男“纯真”的表情半天,最终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合同一眼,大笔一挥,OK。☆★☆★☆★☆★很久很久以后——“穆雨辰!”某女炸毛:“我要辞职!当初你为什么没有告诉我,你是公司的董事长?!”穆雨辰淡定拿出合同,继续淡定念着合同上的一段文字:“凡工作薪水待遇上无任何问题,甲方一年内不得因任何原因辞职,若是提出,乙方可驳回,并且再加工作一年,工资照发。”“你这是坑人!”“怎样?”他挑眉。“。。。。。。”陈小墨垮下脸,说:“那你要怎样啊。”“当我三个月的保姆,这合同就报废。三个月内,我不会逼你做你不高兴的事。”某男又扬起“纯真”的笑容。“好。”☆★☆★☆★☆★很久很久以后——当保姆的三个月内,某月某日某时,某只不老实的爪子袭来......陈小墨努力反抗,最终被吃干抹净,第二天努力从床上爬起来,找出XXX保姆协议,怒瞪悠闲看报纸的穆雨辰。“忘了告诉你,这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他淡淡道。“。。。。。。”☆★☆★☆★☆★再很久很久以后,在穆雨辰“纯真”的笑容下,拖着陈小墨进了民政局,出来的时候,一张红艳艳的结婚证出现在手上。。。。。。
  • 离婚无效:总裁前夫不放手

    离婚无效:总裁前夫不放手

    她,天威集团的总裁妻,这人人羡慕的身份却不能让她光彩一生,当亲眼看见自己的好友跟丈夫缠绵时,她才知道自己有多傻。离婚?明明错的就不在她,不是吗?这男人怎么能如此轻松的回来跟她谈离婚的事呢?落魄失魂,一场车祸,却不知是祸或是福。两年后!当她再度归国,那些她两年来避之若浼的人却都一一的与她重遇,重新牵扯上关系。不管是当初那个跟她说与她的婚姻是勉强的那男人;还是那个弃她姐妹情宜,夺她丈夫的女人;又或者是那个总在暗地里对她设计伤害,害她滑胎的心计人。她想问,为什么他们都不放过她呢?再次归来,她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她。当她再度站在云端之上,那抛弃她的男人竟敢说他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