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100000009

第9章 《内经》中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的基本物质生成的,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因此,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样,也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世界、解释宇宙事物发生变化的一种哲理。它与阴阳学说结合,渗透到医学领域中后,则主要阐述了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以及与自然界有关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法则。这促进了人体内外环境相互统一的整体观念的形成,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通过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抽象概括,逐渐形成了五行的理论概念,所以五行的特性,虽然来自木火土金水,但实际上已超越了这些具体物质的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内经》运用五行学说,将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现象,包括人体在内的各种脏腑组织、器官,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按其不同的性能、作用等来推演和归属事物的五行属性。并用以解释和说明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以及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在《素问》中的《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五常政大论》、《气交变大论》和《五运行大论》等篇中,均有关于五行归属的论述。五行与五脏(肝、心、脾、肺、肾)、五体(筋、脉、皮、肉、骨)、五窍(目、舌、口、鼻、耳)、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华(爪、面、唇、毛、发)、五声(呼、笑、歌、哭、呻)、五变(握、厥、哕、咳、栗)、五神(魂、神、意、魄、志)、五志(怒、喜、思、忧、恐)等人体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相配。五行与自然界中的方向、季节、气候及某些生物的特性等相配,则有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气(风、热、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色(苍、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臭(臊、焦、香、腥、腐)、五音(角、徵、宫、商、羽)、五性(喧、暑、静、凉、凛)、五德(敷和、彰显、溽蒸、清洁、凄沧)、五政(疏散、明曜、安静、劲切、凝霜)、五令(宣发、郁蒸、云雨、雾露、霜雹)、五变(振发、炎烁、骤注、肃杀、凛冽)、五灾(散落、燔焫、霖溃、苍落、冰雪)等。此外,五行还与五虫(毛、羽、倮、介、鳞)、五果(李、杏、枣、桃、栗)、五实(核、络、肉、壳、濡)、五畜(鸡、〔犬〕、羊、〔马〕、牛、马、〔鸡〕、彘)、五谷(麦〔麻〕、黍〔麦〕稷、稻、豆)、五数(八、七、五、六、九)等相配。可见《内经》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及人体广泛按五行进行了归类。见下页表。

《尚书·洪范》篇曾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内经》则在此基础上把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把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把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把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而把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事物经过这种属性归类,便形成了《内经》五脏理论的核心。也即把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系统,以此来阐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及其与外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五行学说对事物属性的归类,并非是静止和孤立的。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来探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述事物之间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这即是五行生克乘侮的主要意义。

相生就是相互促进、相互资生的意思,五行学说认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在其运动、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着的。《素问·六微旨大论》明确指出:“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

行一步,君火治之。”这就说明了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以它来解释四时寒暑变化,《素问·脉要精微论》则说:“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忿,指秋气清肃;怒,为冬气凛冽。春暖为夏暑之渐,夏暑为春暖之盛,故春木之暖资生夏火之暑。秋忿为怒冬之渐,冬怒为秋忿之盛。故秋金之忿资生冬水之怒,这就是木生火,金生水的含义。

相克即是相互抑制、相互制约的意思,也是事物在其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另一种表现。《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这里“承”即“克”,五行相克的次序则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也形象描述了五行之间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的关系。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由此可见,五行的相生相克如环无端,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所以《素问·六节藏象论》则归纳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相生相克示意图: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故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关系。

“生我”和“我生”,也可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即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又可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克我”者即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火的“我克”者为金,也即“所胜”者为金;由于水克火,故火的“克我”者为水,也即“所不胜”者为水。

五行学说认为,相生相克是事物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也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下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必须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如火的“克我”为水,木的“我生”为火,而火又能制金。木的“克我”为金,木的“我克”为土,而土又能生金。《内经》就是以五行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强调了任何一个事物都受到整体的调节,而维持着相对的平衡,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就说:“五行之政,犹权衡也。”

《内经》指出,事物的相生相克是相反相成的,如果二者中任何一方失常,都会导致生克动态平衡的破坏,而出现不正常的相克现象,这就是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就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异常的相克反应。主要有两种情况,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对被克制的“一行”克制太过,造成被克“一行”的虚弱,由此引起了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异常。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而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时,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增强,使其本身更加虚弱。如木并不过于强盛,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因而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故反侮也叫做反克。如木本受金所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所以称为“木侮金”。此外,也可由于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但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受木的反侮,就叫做“金虚木侮”。

相乘相侮示意图:

显然,相乘相侮都是五行中某一行的太过或不及,致使制约超过了正常限度,使事物之间失去正常协调关系的反常现象。《素问·六节藏象论》中的“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胜受病,所不胜薄之也。”以及《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的论述,就是对五行生克乘侮及其相互关系的很好说明。

五行学说的具体应用

五行学说把人体的五脏、五(六)腑、五体、五官、五华等脏腑组织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来阐述五脏等的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有生发的特性;故肝气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有炎上的特性;因此心阳有温煦的功能。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则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的功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所以肾有藏精,主水液等功能。

五行学说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说明五脏的功能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木生火就是肝生心,如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就是心生脾,如心阳以温脾;土生金就是脾生肺,如脾化生水谷精微上输以充肺;金生水则是肺生肾,如肺气肃降下行以助肾水;水生木即肾生肝,如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等。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联系,就是五行相生理论的具体应用。

正常的功能活动除了五脏之间要有相生的联系,还必须要有相克的联系。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其主肾也”;“肺……其主心也”;“脾……其主肝也”;“肾……其主脾也”。这里的“主”,就是指制约,也即相克。肾水能制约心火,故肾为心之主。如肾水上交心火,可防止心火上炎。心火能制约肺金,故心为肺之主。如心火的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太过。肺金能制约肝木,故肺为肝之主。如肺气清肃下降,可制约肝阳上亢。肝木能制约脾土,故肝为脾之主。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的壅滞。脾土能制约肾水,故脾为肾之主。如脾的运化可防止肾水泛滥。可见这就是五行相克理论对五脏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阐述。

五行学说把人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联系,都用五行属性归类法来加以阐明。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写道:“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能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生,神乃自生。”《素问·宣明五气》篇也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亢则害……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所谓亢害,则是无所制约的妄动。它包括相乘相侮两个方面,指出了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互相影响和疾病的传变规律。

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如以木和土的相克关系而言,由于木的力量过强,而使被克的土受到过分的克伐,就称为“木乘土”;如土本身虚弱而不能任受木的克伐,以致出现克伐太过的病理现象,则称为“土虚木乘”。这二类相克太过的原因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均可导致一方太过和一方不及。其他还有“金乘木”、“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等。

相侮即是相克的反方向所致的病,如以金克木的关系而言,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肺金的清肃有制约肝气、肝火上升的作用,故称金克木。但在肺金不足或肝的气火上逆情况下,即可出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气、肝火犯肺的反克病理变化。另有“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和“金侮火”等。

运用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来解释五脏疾病的传变过程,《内经》在多篇中进行了讨论。如《素问·玉机真藏论》中以外感病为例进行了描述。“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弗治,满十日法当死。”显然,这里的肺传肝,即金克木;肝传脾,即木克土;脾传肾,即土克水;肾传心,即水克火。但是,《内经》又强调了在疾病情况下,鉴于病邪的性质、患者的禀赋及各种疾病本身发生发展规律上的差别,指出疾病的五脏传变,也并非完全按照五行的生克乘侮以次相传。为此《素问·玉机真藏论》中又说:“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

由于五行的相生关系还是“母子”关系,故在病理情况下,常有“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的传变。如肾属水,肝属木,木能生水,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是母病及子。又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木为母病,心为子脏,心病犯肝,即是子病犯母。

生克乘侮的理论也可用来预测疾病的转归。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贵贱即是盛衰,更贵更贱也就是五行各有盛衰,由于其盛衰的不同,故五脏六腑之间,甚、成、败、死、生都能由此而判断了。《素问·玉机真藏论》也说:“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灵枢·本脏》篇指出:“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内脏有病时,功能活动的异常变化便能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色泽、声音、形志等诸方面的异常。由于五脏、五色、五音、五味等都归属于五行,所以五行学说也可在诊断上应用,《素问·移精变气论》就载道:“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故知其要,则色脉是矣。”如五脏在面部各有其所属的区域,各区域所表现出的色泽,就是五脏精气的反映,故能判断疾病所在脏腑及其性质。如《素问·举痈论》中就有“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的论述。《灵枢·五阅五使》篇也说:“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还能够指导辨证立法及临床治疗。治疗时除对本脏病的处理外,根据脏腑之间生克乘侮的关系,对太过者则要泻之,不及者则予以补之。这就是所谓的“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后世在此基础上,更是确立了“补土生金”,“滋水涵木”,“壮水制火”,“扶土抑木”,“补火生土”,“佐金平木”,“金水相生”,“泻南补北”等行之有效的具体治疗方法。此外,五行学说对针灸和心理疗法也起有指导作用。如针灸学上的井、荥、俞、经、合五个穴位,就分属木、火、土、金、水。治疗时可根据不同病情,按照生克乘侮来选穴。在心理疗法方面,《内经》根据悲、恐、怒、喜、志五种情绪与金、水、木、土、火五行相配的特点,提出了用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情志疗法。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这里“五运”即“五行”,可见《内经》把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阴阳和五行虽是各有特点的两种学说,但都是彼此应证,互为作用。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阴阳和五行学说都存在有局限性,尤其是五行学说的局限性更大,如五行归属中的某些牵强附会,生克乘侮中的机械和硬套等都是需要加以分析的。但这些不足与五行学说对祖国医学发展所起的作用相比,则显然是次要的。

同类推荐
  •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史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本书的内容丰富,记述了帝王将相、英雄人物,也写了下层人士的生活,是一部浩瀚的著作。全书使用了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几种体例,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记述的是从上古到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司马迁曾自述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总写作风格史无前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 诗传通释

    诗传通释

    本书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 道德经

    道德经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些传承下来的古书,凝聚着众多大家的智慧和心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本书推荐的古书,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延续到清末,类型多样,有《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巨著;《诗经》《漱玉词》等诗词集;《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小说;《窦娥冤》《西厢记》等戏剧作品;《文心雕龙》《艺概》等文艺理论著作;也有《水经注》《齐民要术》等科学巨著。读者在了解其思想精髓的同时,也可以选取一些适合自己或者感兴趣的书来细细品读,相信定会受益匪浅。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热门推荐
  • 孟婆情缘

    孟婆情缘

    《孟婆情缘》讲述的是孟婆由一个柔弱的女子经历了人生的七情六欲、酸甜苦辣,最终成长为地府的一大主管的故事。其中,她遇见了对她一见钟情的瀚海二皇子——宋跖,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发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百万年前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 快穿系统之宿主软又萌

    快穿系统之宿主软又萌

    【1V1甜宠】简夭为了找回轮回珠而下界,哪想到会碰到那样一个人。眼前的男子缓缓勾唇,声音笃定:“你喜欢我?”简夭神色复杂:“没。”她只是喜欢他身上那件白色衣服。对面那人眸色愈深:“不,你喜欢我!”简夭:?--简夭完全没想到,下界之后为了攒钱买珠子,她被迫穿越无数位面,又被迫一次次走上人生巅峰。但是好好的一篇快穿逆袭文,为什么老是跑偏成言情文呢?
  • 六人帮传奇2:金血

    六人帮传奇2:金血

    谁不知道温瑞安?他年轻时写的《神州奇侠》,《四大名捕》,侠义盖世,名扬海外。武侠文坛有四大与天王,开创者梁羽生,大宗师金庸,已经封笔,鬼才古龙,英年早逝,奇才温瑞安,他是古龙之后,新派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本书是武侠小说家温瑞安的又一力作,本书是温瑞安的现代武侠作品,以武侠笔法写现代生活,温瑞安是第一人,陈剑谁,牛丽生,史流芳,驼铃,温文,蔡四幸六位热血青年,有共同的理想,产出人间的补平,有共同的爱好,醉心于中国武术,于是他们都加入了国际反暴利组织:不平社。
  • 静心

    静心

    不管是患得患失的忧虑、焦虑不安的折磨,还是浅尝辄止的小心、没有耐心的暴躁,统统都是因为心不静,浮躁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烦恼。高压下的现代都市人,精神的紧张与焦虑,内心的矛盾与压抑,情绪上的愤怒与冲动以及人性的贪婪等,都会令我们不堪重负,只有修得一片内心的宁静才是解脱。心若无物,随时把喧嚣的心静一静,便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静下心,才能静静享受生活的美好 ,才能营造灵魂深处的那抹静怡。
  • 超凡序位

    超凡序位

    在诡谲与险恶中探索,成为超凡掌控者。在阴谋和权衡中崛起,成为帝国的主宰人。长夜漫漫,处处凶险。夜小烛从一个奴隶,登顶最高序位!------------求票票
  • 通灵帝后

    通灵帝后

    她,是古武世家的最后传人,天生灵媒之体,魂力超强,却意外与诡秘的系统绑定,重生于异界大陆……他,是圣灵大陆,圣神殿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圣子大人,通身的阳刚杀伐之气,俊美无匹,却因为修习九阳诛魔诀,不近女色……当两者相遇,亦正亦邪的强强对碰,一追一逃,将会上演如何异彩纷呈的异世之旅?!“王八蛋,是说谁你修炼秘法,不近女色的?!我这就去弄死他!!”“嗯,这个主意不错,消息是本帝放出去的,漓儿想要怎么‘弄’,本帝一定配合!”“滚!”“滚着弄?好!”“混蛋,放开我……,唔……”…………
  • 繁花锁之魔君在侧

    繁花锁之魔君在侧

    这一生的前两千年,她在天境过得顺风顺水,每日吃吃睡睡养养羊,玩玩逛逛聊聊天,日子过得颇为滋润直到遇见了他第一次见面,她错认他为天境谪仙,险些被拧断了脖子第二次见面,他丢出一颗桃核来取她性命,杀人杀得很不走心第三次见面,他使出了焚极术,焚损了她的三观五识第四次见面,他的白光罩子把她挤成臭虫又挤成蚂蚁第五次见面,她被制成了他的药引子,命不久矣坎坷如她,终于明白了在极方之境的生存法则:珍爱身命,远离魔君魔君说,药引子若离得太远便失了功效,于是她搬到了魔君寝居隔壁魔君说,近日越发气力不济,需些猛药调补,于是她又担起了为魔君渡气的差事魔君还说,调补了这么些时日还不见好,大概需要寻个女身冲冲喜她本想着能有杯喜酒喝喝也是美事,怎知魔君寻了一圈竟寻到她身上魔君猖狂如斯,定是不知,她不反抗的时候似个死人,反抗起来那便是要吓死个人几般腥风血雨之后,她方知晓,魔君竟还有一个她连翻一百八十个跟头也触不到衣角的身份成了他的死仇,此番怕是要十死无生了…
  • 我在洪荒当大佬

    我在洪荒当大佬

    穿越洪荒,本待悠游玩乐,享长生大道,无奈劫数临头,不得不走上四处抱大腿的漫漫旅途,谁知这一抱竟成了截教大师兄,又怎知这大师兄当着当着就成了洪荒大佬。
  • 八千湘女上天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八千湘女上天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部进疆湘女的集体回忆录。一部披露50年代初军队分配婚姻的奇书!一部关注人性和人权的书!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共和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新疆,以改变自汉以降,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但“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如果官兵们的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女兵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这些女兵大多是知识青年,其中有大学高材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也有大贾巨富的千金。所有人都怀着青春的梦想,行军数月,来到了遥远的边疆。从那时起,她们就开始在这苍茫的大漠戈壁,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演绎着她们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她们孕育了后代,也孕育了爱、宽容、大义和坚韧的精神,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
  • 无夜不休

    无夜不休

    我叫夜不休,前世拥有超强金手指,但今生却是二哈天赋卡牌系统。待激活的书籍卡牌,预示着我终将成为学霸,可更多时候总被二哈系统恶搞。双星系统下,人类与妖族之战,一触即发。而在黑暗中潜伏的妖魔,却酝酿着惊天大事件。血芒计划启动,但究竟是为何?前世的羁绊、今生的困惑,将如何造就夜不休?前世的金手指老爷爷,真的完全消失了吗?五行人类阵营,五大机甲风暴人类、妖族、妖魔、谁是对的?这场战争何时终结?手动镜头转换:“从今往后,无!夜不休。”血云之下,一人、一刀、一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