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32800000020

第20章 佛教人物(1)

论释迦牟尼

羡林按:

这一篇论文本来是给《中国大百科全书》写的一个词条。既然是词条,就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能像平常的论文那样把引文出处一一标出。但现在既然要发表,它又成了一篇平常的论文。这是一个矛盾,我无法完全解决。我只能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把必要的引文注明出处。这里或那里,再加上一点我认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结果就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送到读者面前。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把我的指导思想说明一下。释迦牟尼,就是佛教信徒的“如来佛”或者“佛爷”,他是一个神仙。但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不是一个宗教信徒。我认为,释迦牟尼确有其人,是一个历史人物。因此我写这篇东西,就把释迦牟尼当成一个人,同世界上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他是我研究的对象。我必须把笼罩在他身上的那一团团神话迷雾,尽上我的力量全部廓清,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还他一个本来面目。这是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如果说得不对,那是受水平的限制,我主观上并无意宣传什么东西。如果有一些话对某一些有信仰的人有点刺耳,那我说一声:“请原谅!”信仰与科学有时候会有矛盾的,正如鱼与熊掌不能得而兼有一样。

释迦牟尼的名字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的名字梵文是 kyamuni,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是部落的名字,可见这不是他的真名。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乔达摩”或“瞿昙”,梵文Gautama,巴利文Gotama。有人说这是他的氏族名称。连一些百科全书,比如《大英百科全书》也这样说。但这是不对的。氏族一般都是外婚制,释迦牟尼的姨母名叫Gautami瞿昙弥,可见他们不是外婚。此外,瞿昙还是一个婆罗门氏族名称,而释迦牟尼属于刹帝利种姓。瞿昙这个名字是按照当时印度贵族的一般习惯从古代《梨俱吠陀》赞歌的作者仙人家族中借用来的。Gautama就是Vmadeva。释迦牟尼的真名是“悉达多”,梵文Siddh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译“吉财”或“一切义成”,梵文Sarvrthasiddha。

释迦牟尼的家族

他属于释迦族。当时在印度北部有十六个大国,基本上都是君主制度。此外还有四个独立的或半独立的共和国,释迦就是其中之一。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用首都的名字称之为劫比罗伐窣堵国(旧译迦毗罗卫国),梵文Kapilavastu。这是一个小共和国,只能说是半独立的,承认萨罗为宗主国,辖地跨今天印度和尼泊尔。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就在今天尼泊尔泰来地区的梯罗拉柯提(Tilaura Kot)废墟,距印度北方邦巴斯提县的比普罗瓦(Piprahwa)西北约十英里。这可能是历史事实。因为在释迦牟尼涅槃后二百多年即位的孔雀王朝的大王阿育王曾在这里立过一根石柱,说明此处是释迦诞生地。《大唐西域记》卷六说:

城东南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前建石柱,高三十余尺,上刻狮子之像,傍记寂灭之事,无忧王建焉……次北有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前建石柱,高二十余尺,上刻狮子之像,傍记寂灭之事,无忧王之所建也。

次东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二龙浴太子处也。

这根石柱今天保留下来。考古学者还在这里挖掘出释迦牟尼的舍利坛。曾有一个时期西欧一些学者认为根本没有释迦牟尼其人,这是不对的。

他的家属自称是印度古代甘蔗王族的后裔,同《罗摩衍那》主人公罗摩同出一系。这恐怕是伪托。有人甚至怀疑,释迦族不是雅利安人,而是蒙古种,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证据。

释迦牟尼出生的时间

释迦牟尼活了八十年,这没有异议。争论不休的是他灭度(逝世)的年代。只要把这一点弄清楚,他的生年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佛灭年代,异说甚多,据说约有六十种。只在中国的西藏地方,就有十四种之多①。 其中比较通行的、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南传佛教各国主张佛灭度于公元前544年或前543年;二、我国蒙藏传佛教格鲁派主张佛灭度于公元前961年;三、我国内地有公元前1027年说,根据“众圣点记”,则为公元前485年,较中国的孔子早死六年;四、在西方学者中,德国威廉·盖格主张公元前483年说,荷兰学者亨利·刻恩主张公元前370年说,日本学者有公元前386年说和384年说,加拿大学者瓦德主张公元前486年说① 。采纳得比较多的是公元前483年说。

释迦牟尼的生平

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平,我们并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现在只能根据梵文、巴利文以及汉文、藏文的佛经的记载加以叙述。其中有不少神话,也有不少传说,当然也有不少的历史事实。基本轮廓看来是可靠的,个别细节则很难说。

释迦牟尼的少年时代

释迦牟尼出生在王家,父亲名叫净饭王。这有点夸大。他父亲可能只是贵族寡头中的一个头子,美化称之为王。母亲是摩耶夫人。降生的时间传说是中国旧历的四月八日。降生后七天,母亲逝世。他的姨母大爱Mah praj pati,亦称瞿昙弥,把他扶养成人。她爱他如子,他敬她如母。这个姨母后来成为佛教僧伽中的第一个尼姑。他生长在深宫之中,享用极端奢侈。父亲给他修建了三座宫殿:春季、夏季、雨季各有一宫。他受到了当时刹帝利青年所受的全部教育,包括各种学艺,军事、体育也包括在内。成年后,娶了妃子,名叫耶输陀罗。“贤妃美容貌,窈窕淑女姿,瑰艳若天后,同处日夜欢。”(引文见汉译本《佛所行赞》,下同)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罗睺罗。这一定是历史事实,因为佛教和尚是不许结婚的,可是佛祖竟结婚生子,给后来的佛徒带来一个尴尬局面,若非历史事实,佛徒是绝不会这样写的。为了这件事,和尚编造了不少的神话故事,以图摆脱窘境。我只举一个例子。《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四说:“尔时菩萨在于宫内嬉戏之处,私自念言:‘我今有三夫人及六万婇女。若不与其为俗乐者,恐诸外人云:我不是丈夫。’”①

出家的经过

据传说,释迦牟尼二十九岁出家。他生下时,就有仙人预言:他如果不出家,就会成为转轮圣王。因此,他父亲早就担心他会出家。于是就用尽心思,让他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目的是引诱他放弃出家的念头。佛经讲,有一天太子要出游散心,国王派人平整道路,驱逐闲人,不让太子看到老人、病人、穷人等。然而净居天却变成一个老人,太子看了心烦,叹息不已,转回宫去。第二次出游,又看到一个天神化成的病人。第三次出游,看到一个天神化成的死人。第四次出游,看到一个天神化成的比丘。太子于是决心出家。这个故事显然是虚构的。总之,出家的真正原因我们还不清楚。当时社会上,有一派用不同形式出家寻求解脱的沙门,这是婆罗门的对立面。释迦牟尼出家原因之一,可能是受到沙门思潮的影响,但一定还有更深刻的内在的原因。

苦行

释迦牟尼出家以后,原意是想走苦行这一条路。苦行在印度古已有之,而且是在各个时代都很流行。他先去找沙门阿罗蓝迦蓝和郁陀仙,又去找五比丘,苦行了六年,结果身体羸弱,毫无所得,涅槃解脱,遥遥无期。他自己思忖:“如是等妙法,悉由饮食生。”(《佛所行赞》)不吃饭,妙法是寻求不到的。他下决心重新进食,接受了一个牧羊女奉献的香乳糜。“食已诸根悦,堪受于菩提。”(《佛所行赞》)五比丘看到这情况,认为他叛变了,相约不理他。他又继续游行,到处寻求解脱之道。

成佛

释迦牟尼最后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坐在菩提树下,发出誓言:如不成佛,决不站起。他坐在树下究竟思考了一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很难确说。在释迦牟尼时代,社会上宗教人士中间流行着一种想法:精神可以突然发亮,豁然贯通,悟得至道;除了佛教外,耆那教也有这种信仰。也许就在这种信念支配下,他坐在那里思维。他先对一切众生起大悲心,得到天眼净,看到众生生死轮回,善人转生人神,恶人堕入地狱。他最后想到生死根源,就是后来传下来的十二因缘:无明(愚痴,不知)、行(形成力,形成)、识(认识)、名色(名称与物质形体)、六入(感官与感官对象)、触(感官与感官对象的接触)、受(感受)、爱(渴望)、取(爱执、执着于存在)、有(存在,无和空的对立面)、生(生)、老死(老死)。这十二因缘,有因果关系。但这关系很复杂,很微妙,解释也有分歧。根据《佛所行赞》,释迦牟尼是从下面老死想起的:“决定知老死,必由生所致……又观生何因,见从诸有业……有业从取生,犹如火得薪,取以爱为因……”如此一环扣一环,最后根源是“无明”(“痴灭则行灭”)。一切皆从“无明”起。什么叫作“无明”呢?对于这个关键的字眼,解释很分歧。有人说无明就是不知道事物实际上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存在。这有点大乘的味道,但可备一说。有的经又说,“无明”就是不知道苦、集、灭、道四谛。无论如何,“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这十二因缘着重讲因果关系,是后来佛教根本学说之一,但是佛在菩提树下还不能想得这样有系统,可能只是一个大体的轮廓。

说法

释迦牟尼证得大道,成了佛。经过一番犹疑考虑,他决心说法转法轮。他来到迦尸城(今贝拿勒斯)。他首先想到向他出家后见到的两个比丘说法。但他们已经死去。他又去找那五个苦行者,他们正在迦尸附近的鹿野苑。他们相约对他表示冷淡,最后还是洗耳恭听。说法的内容是什么呢?根据佛经传说,大概是这样的:如来佛首先讲了中道,避免两个极端,又讲了八正道和四圣谛。如来可能讲了这样的一些想法,恐怕还比较粗糙。这样系统化是以后的事情。有的学者认为第一次说法不是历史事实,但缺乏可靠的证据。

招收弟子

第一次说法以后,以陈如为首的五人成了佛的弟子。接着是迦尸城富家子耶舍入教。他又带了五十四人入教,此时已有比丘六十人。跟着是苦行仙人迦叶兄弟三个入教,三人原都是婆罗门。三迦叶有弟子五百人,都受了正法。五百这个数目不可靠,这样整齐的数目是后来捏造出来的。在王舍城竹林,又收舍利弗、大目犍连为弟子。后来成了如来佛的大弟子,二人也都是婆罗门。总之是弟子越收越多。僧伽形成了。而且诸大弟子各有所长,比如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优波离持律第一,罗睺罗持戒第一,大迦叶弟子头陀第一名,但据估算,终释迦牟尼之世,弟子也不过五百人。

从社会地位来看,他确实收了一些低级种姓的人,比如大弟子优波离就出身剃头匠,弟子中还有淫女、强盗、杀人犯、商人、猎人,但出身婆罗门的更多。释迦牟尼禁止奴隶入教。在佛典的律藏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规定。比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三说:“从今已往,汝等苾刍不应与奴出家。若有求者,当可问之:‘汝是奴不?’若与奴出家,得越法罪。”①

释迦牟尼与国王结交

在招收弟子的同时,他到王舍城见到瓶沙王,佛故意问弟子迦叶为什么不再事火而出家为僧。迦叶说:“事火修咒术,离解脱受生,受生为苦本,故舍更求安。我本谓苦行,祠祀设大会,为最第一胜,而更违正道。是故今舍弃,更求胜寂灭,离生老病死,无尽清凉处。”(《佛所行赞》)“寂灭”就是涅槃。事火无法求得涅槃,所以他舍弃了事火。瓶沙王一听,成为佛友,护法大王。

瓶沙王之子阿阇世(未生怨王)弑父自立,这是一件惊人的事情。佛教虽然是一个出世的宗教,中国有人骂它是“无父无君”,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它也非常关心社会上的伦常道德,对于孝顺父母更是特别强调,它把“杀父母、杀阿罗汉、破僧、恶心出佛身血”看作是罪大恶极。这种意见屡屡见于佛教律中,无须具引。但是释迦牟尼对于阿阇世弑父自立这一件事却“宽大处理”。阿阇世后来后悔了,向佛坦白自己的罪行,佛竟加以安慰。佛经多次讲到这一件事,我只举两个例子。其一:“佛重告使言:‘语阿阇世王:杀父恶逆之罪,用向如来改悔故,在地狱中,当受世间五百日罪,便当得脱’。”② 其二:“佛告诸比丘言:‘此阿阇世王,过罪损减,已拔重咎。若阿阇世王不杀父者,即当于此坐上得法眼净’。”① 从这一件事情中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争取国王,用心良苦。此外,他同迦尸国王波斯匿、拔蹉国王优填、王都人民之主恶生、南海之主优陀延等国主都有交谊。

联络商人

释迦牟尼同商人似乎有特殊的关系与联系。他成佛后不久就接受两个商人奉献的食品。见了瓶沙王以后,又认识了大长者(大商人)给孤独。给孤独在萨罗王都舍卫国布金满园买下了祇园精舍,赠给释迦牟尼。他成了佛教的居士。当时在摩揭陀国、在萨罗国,商人都是腰缠万贯,在社会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摩揭陀王室也参与贸易活动,大概双方互相利用,共同发展,因而才结成了密切关系。如来佛在几十年传教活动中,到过许多国家,走的路也都是当时主要的商道。在涅槃前游行时也走的是商道。他同商人的接触一定会是很多的。居士中间阔人富人占多数。

同类推荐
  •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劳动伦理是马克思思想重要本义的学理论证;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原则;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实践形态等。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本书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多样性、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的履行与国内立法等。
  •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为主要内容,将前沿性媒体运营理念与实战性媒体运营实务相结合,涉及媒体实务、媒体运营、新媒体、传媒思想等方面。《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对区域性媒体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可作为高校传媒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热门推荐
  • 扛枪闯武林

    扛枪闯武林

    当倚天剑、屠龙刀遇到使枪高手张无忌,那结局会是怎么样呢?坐拥美女,手握天下至尊大教重权,且看穿越到大元朝末期的张无忌,如何扛枪行遍天下武林!
  • 御前疯子

    御前疯子

    身为当朝帝师,傅茗渊心里苦啊!小皇帝不懂事就算了,百官嫌弃她年轻也算了,还被那传闻中早已病入膏肓的疯子慧王给纠缠上了。最可怕的是,这人到底是谁啊她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啊!!!
  • 混在三界当狱官

    混在三界当狱官

    一次英雄救美,葬送性命。一场灵气爆发,天地人三界暗流涌动。一座仙狱,开启辉煌人生。这一切的背后是究竟隐藏怎么的秘密。
  • 冰炉(中国好小说)

    冰炉(中国好小说)

    八里岗是一个偏僻的村庄,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里死了,又生了。上一辈的恩怨下一代延续了。时间流逝,地主欺压了人,又被人欺压了。母亲的仇,女儿长大了想办法报。小说记录了这个村庄里,梁玉兰,任光华,梁文法,梁四老汉,巧巧等一众人物的命运,有些愚昧,有些悲苦,有些残酷。
  • 跟马云学管理:给管理者的33句话

    跟马云学管理:给管理者的33句话

    马云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奇迹。他创建了全球电子商务淘宝,是开创“网商新时代”的经营骄子,被誉为网络中的“拿破仑”;也是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中国人”……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是凭借什么创造了现今庞大的商业王国,并在诸多企业难以经营时仍不断发展壮大的呢?跟马云学管理,以“做人”开篇,再现了马云以往各个时期的经典场景,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感悟,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释了很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话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操及改善建议。全书还列举了33句马云关于做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经典名言。拥有梦想的我们,不妨学学马云的经验,希望他独到的人生感悟也能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强大!
  • 大话养生

    大话养生

    五行是生命演化的一个永恒的演化密码,是生命演化总的设计框架。作者不是用常规的大科学来证实或证伪中医理论,而是从中医理论内蕴的生命演化观入手,从阴阳五行等中医传统理论出发,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奥秘。在现代发生学与进化论的科学领域里,诠释中医理论,藉以反馈中医理论的构建与演进,其研究意义是显然的。
  • 我不想当反派呀

    我不想当反派呀

    作为新生代网文大神的宁馨,万万没想到,她居然穿越了!而且穿的还是自己快要完结的书!最糟心的是……居然不是女主,而是反派师姐?要知道这位大师姐可是最后就被女主活生生千刀万剐,剁成肉泥了啊肉泥!而且……系统你他妈的居然让她拉女主的仇恨值!是嫌她混的不够惨还是活的太久???为什么男主看她的眼神怪怪的?为什么她一个反派不好好地算计女主,却总要为女主挡刀挡枪?宁馨:……我本天性善良,奈何系统假吾之身干尽天下缺德事。(PS:简介什么的,看看就好了,不要过分在意,本书已买保险,放心,没笑死也不急,反正没钱赔给你?(????))
  • 豪门重生之暖爱成婚

    豪门重生之暖爱成婚

    推荐雪人新文《重生八零我养大了世界首富》【发家致富“养”男主。狡诈人美性子野女主vs暗黑学霸病秧子男主】 ―――― 沈沐希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爱了五年的男人最后竟然为了别的女人和孩子,要了她们母子的性命。许君翔:沈沐希,娶你不过是为了能名正言顺的得到沈家;爱你,不过是为了得到你的骨髓给我的枫儿;宠你,不过是为了要你儿子的肾脏换给我的菲儿!沈轻枫:姐姐,这就是你跟你儿子存在的价值,没有你们母子,我们母女又怎么能活下去呢?沈沐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被硬生生的夺走了一颗肾脏,像个破布娃娃一样躺在手术台上,双眸竟流出血泪来:许君翔,沈轻枫,我就是化作厉鬼也绝对不会放过你们!未曾想到,一遭重生,回到了刚被沈家赶出家门那一年!这一世,她要将许君翔踩在脚下,推入地狱!她要将沈轻枫碾碎成泥。 她要打碎他们的希望,碾碎他们的人格,腐蚀他们的心灵,用鲜血为她的孩子祭奠!只是这个集钱权色为一体的自大又自恋的傲娇男人是怎么回事?为毛线一定要跟她扯证不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词徵

    词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