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4600000002

第2章 总序(2)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熟悉和接纳的主要是苏俄马克思主义,甚至把它当成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统”,从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采取完全排斥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适应人们了解国外思潮的需要,学界开始译介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20世纪8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因为随着苏东剧变,苏俄马克思主义失去了其权威和“正统”地位,人们比以前更加迫切地渴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形态,即西方马克思主义。近二十年来,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形成一种颇具声势的学术潮流。首先,研究视野拓宽了,除传统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外,进一步扩展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形成的一些新思潮,如分析马克思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等。其次,研究基调改变了,逐渐从以前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性中摆脱出来,承认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态。许多学者充分肯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事实上,自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学界以来,它就以各种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并且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通过学者们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大都已翻译成中文,先后出版了几套丛书,如徐崇温主编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重庆出版社)、郑一明和杨金海先后任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段忠桥主编的“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高等教育出版社)、魏小萍主编的“马克思与当代世界”译丛(东方出版社)、刘森林主编的“马克思与西方传统”译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此外,张一兵主编的“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南京大学出版社)、周宪等主编的“现代性研究译丛”(商务印书馆)、刘东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出版社),也都收入了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也出版了大量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著作,总数多达几十种。其中既有通论性质的著作或教材,又有专题、思潮研究以及人物和文本个案研究。即使不专门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现在也比较注意在自己的研究中参考和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这说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内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我建构。事实上,国外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而且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锻造和培育了一批学养深厚、素质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但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烈程度相比,中国学界对国外马克思学的译介和研究则相当冷清。这主要与人们对“马克思学”所持有的约定俗成的偏见有关。

对于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通过苏联学者的一些著作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受当时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西方“马克思学”持完全排斥否定的态度。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虽然学界开始对以吕贝尔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学进行系统的评介,但是一直持续到9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西方马克思学的基本定性并未改变。其实,从国外马克思研究的总体格局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外马克思学,以版本考证、文献梳理、人物思想关系研究为特征和内容;一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即带有明显现实关怀的研究。“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回到马克思”成为国际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大趋势并在中国产生回响,较之颇具意识形态色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国学者更能从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成果中发现可资利用的学术资源。

2007年初,在众多前辈学者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论坛”。在此期间,鲁克俭向杨学功和张秀琴谈了编译“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设想,迅即得到他们的响应。三人开始协商编译原则,搜集和遴选书目,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丛书的方案,同时联系国外作者、版权以及国内译者和出版社。后经征求论坛成员的意见,大家都积极献计献策。在此过程中,中山大学的刘森林、北京师范大学的吴向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歌给予了十分热情的襄助,他们或者帮助推荐书目,或者联系作者和版权,或者承担相关译事。令人感动的是,不少外国作者向我们免费赠送了版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兼总编辑杨耕教授独具慧眼,慷慨接受了我们的计划,高教分社副社长饶涛博士和责任编辑祁传华同志为本译丛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所以,本译丛得以顺利出版,是全体编委协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出版者敬业工作的产物,还包含众多前辈学者以及国外作者的关切和帮助。这里虽然不能一一列出他们的尊名,但我们一定会记住他们为此所做的一切。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学的评价还很不平衡。有的学者明确提出“创建中国马克思学”的口号和纲领,有的学者则仍然对马克思学抱着怀疑的态度。我们认为,这在学术研究中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说实话,即使是在主编之间和编委内部,对问题的认识也存在分歧,但这并没有影响译丛成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原因很简单,我们可以不同意西方马克思学的具体观点或结论,但不能回避他们提出的问题。譬如西方马克思学中所谓“马恩差异(对立)论”,作为一种观点我们可以不同意,但是借用卡弗的话来说,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是一个“标准的研究课题”,谁也不能否认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解。

应该承认,与国外马克思学成果相比,中国的马克思研究仍然有很大的距离。一方面,我们缺乏原创性的版本考证和文献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所探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超出西方马克思学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问题。苏联马克思学以考证研究见长,西方马克思学以文本解读研究见长。中国不像苏共马列主义研究院那样拥有马克思著作全部手稿的复制件,也没有实质性参与MEGA2的编辑工作,因此中国学者要在版本考证和文献学研究方面超过苏联马克思学,是相当困难的,但中国学者完全有可能超越西方马克思学。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解放的深入,中国马克思研究者现在已经有了相当宽松的学术环境,因此完全有可能像西方马克思学者那样生产出有分量的原创性学术成果。

为达此目的,首先有必要全面了解和译介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新成果,避免做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这是深化中国马克思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外马克思学的代表性成果(包括西方马克思学开创者吕贝尔的著作)大都还没有翻译成中文。我们策划出版的这套“国外马克思学译丛”,就是希望把国外马克思学的代表性成果全面译介过来。继首批6本之后,我们将根据版权落实情况和翻译进展,陆续分批出版,形成规模和系统,进一步夯实中国马克思研究的学术基础,以期逐步达到与当代中国地位相匹配的中国马克思研究应有的世界领先水平。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创新得当论

    创新得当论

    作为人类实践的高级形式,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创新具有两重性:既可造福人类,亦可能对人类造成某些危害。准确预见创新的负面影响是困难的,但又是必须的。由此,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索创新之“得当”的应然尺度,研究有利于“创新得当”的文化氛围和制度安排,寻求培育创新主体之品格的有效途径,以抑制或减少“不当创新”,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且又无法回避的课题。
热门推荐
  • 国民男神住隔壁:小甜心,咬一口

    国民男神住隔壁:小甜心,咬一口

    她本是天之骄女,衣食无忧,却遭偷梁换柱,成了保姆家的女儿。他是天之骄子,国民男神,却性情冰冷,不近人情。四岁,她天真无邪的闯入他的生活,成了他的专属甜心,“澈宝,为啥你要站着嘘嘘啊?”“澈宝,你说我会不会怀孕呀?”“澈宝,你睡了我,还亲了我,你要对我负责。”他忍无可忍,转身以吻封缄,从此一吻成瘾......分离之际,他却和别的女孩订了娃娃亲,她泪眼汪汪,决心与他绝交。十八岁时,再度重逢,她恶狠狠地据他于千里之外“澈宝,我已经发誓要和你绝交了,你就不是我朋友了,哼~”他宠溺一笑,揽她入怀,“对对对,我不是你朋友,我是你老公。”√青梅竹马√甜宠向
  • 强势娇妻:傅总爱妻成瘾

    强势娇妻:傅总爱妻成瘾

    宋西月与傅晋的婚礼在几个月之后重新举行,钟子谦也出席了,在结婚当晚,满城烟火时,他离开了渝城……
  • 消夏集

    消夏集

    《品尚书系:消夏集》为作者谢有顺近年的散文、随笔精选,也是作者在学术研究之余的感性心语。一部分为生活记趣,或回忆,或写实,或在行旅中信笔写来,文字端庄而不失机智,多为温润之作;另一部分为精神沉思录,以读书觉悟人生,与先贤对话,从个体心灵中透视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多为有感而发的锐利之思。文字优美而有闲趣,且不乏深刻,读之可以消夏,也可清心。这种义理方正而言辞讲究的学人笔墨,提供的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
  • 全职药师

    全职药师

    肖然,高等世界中“大罗仙界”当之无愧的第一炼丹师,因被一生挚友偷袭致死,偶然的一个机会下使得萧然在低等世界重生……满腔的恨意与不解是肖然不断努力的源泉,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一生挚友为何在关键时刻背叛于他。低等世界物资匮乏,条件极差。肖然能否还有机会当面质问曾经老友:“为何要背叛我?哪怕,只是问一句……
  • 坠落而去的天使

    坠落而去的天使

    冯玉从厕所一出来就发现走廊里不太对劲,有医生和护士都往楼梯口跑,也有人跟着跑,冯玉赶紧跑过去问跑着的人发生什么事了,跑着的人说:不清楚,好像有人跳楼了。
  • 撩入指掌

    撩入指掌

    她被教授当出气筒,他火速赶来,身后是一群赔礼道歉的校领导;她被人绑架,他火速赶来,打趴了那群匪徒,温柔地呵护她。他跟他心爱的小妻子玩起了捉迷藏的小游戏,乐在其中。
  • 慨古录

    慨古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才

    奇才

    《奇才》一书分析了少数极其成功的连续突破性创新者——爱因斯坦、富兰克林、埃隆·马斯克、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玛丽·居里和乔布斯。他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突破。这些创新者不只聪明勤奋,还极度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任何障碍。除此之外,他们还满怀激情、理想主义,正是这些让他们经受住批评、毁灭性的失败,并忍受着远离人群的生活。当然这些特质并不一定能让他们变成天才或高产的创新者,但在《奇才》中,创新学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纽约大学管理学教授梅利莎指出,理想主义、智力超群、自信……这些人格特质的特殊组合,却能变成强大的创新力。只要组合得当,这些不稳定、混乱的特质就会变成奇思妙想的大脑。
  • 鬼武天穹

    鬼武天穹

    人类从上古以来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被歧兽当做食物或者玩物,这种耻辱直到鬼武面的出现而彻底结束。出现的鬼武面被分为三类:以上古武技为主拥有毁天灭地能力的武面;以洪荒巨兽为基颤栗千万歧兽的兽面;以神兵利器为核,斩天灭地的器面。随着出现的武面、兽面、器面,三面之间的平衡正在慢慢消失,一场异样的风云正在掀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