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400000012

第12章 先秦至西汉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2)

到《诗经》《论语》中语气词就逐渐多起来了,既反映在数量上,也反映在种类上。特别是《诗经》中一些语气词,在以后的其他文献中还很难见到,如“则”“斯”“思”等,因而很可能是方言词。

(二)语气词的数量和种类

先秦至汉代出现过的语气词大致有“哉”“矣”“则”“斯”“思”“焉”“乎”“也(只)”“与”“兮”“猗”“邪(耶)”“夫”“已”“耳”“而”“者”“尔”“为”“些”“殹”。当然,这些语气词的出现(形成)时间不一、使用地域也存在差异。这些词的语气义及使用概况,在后面几节陆陆续续都有介绍。

此外还有很多语气词连用[19]和复合语气词,二音节的如“也已”“也者”“也哉”“也矣”“已矣”“而已”“耳矣”“也乎”“矣乎”“已乎”“云尔”“焉尔”“也与”“也邪”“已邪”“矣哉”“也夫”“矣夫”“乎哉”“者也”“者哉”等;三音节的如“而已矣”“而已也”“而已乎”“而已哉”“而已耳”“也已矣”“也与哉”“焉耳乎”“焉耳矣”等。上面的列举是泛时和泛地的[20],甚至是泛性质的,即没有区分是连用形式还是复合语气词。

(三)逐渐丰富与规范定型

在先秦至汉代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语气词经历了一个逐渐丰富和规范定型的过程。丰富体现在两方面:①种类逐渐增多,这点特别明显。比如在《尚书》中只有“哉”“矣”“乎”等少数几个,而到《论语》中除了这几个外,还有“也”“焉”“与”“兮”“已”“耳”等;越往后,语气词的种类越多,因为新的语气词在不断衍生,如“邪(耶)”“者”“尔”“云”“为”等,如果再加上方言语气词,那就更多了。②语气义越来越丰富。从《尚书》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看,最初的语气词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断句,因而语气义比较单一;加上《尚书》至其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句首句中助词非常发达,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表达语气的功能,造成语气词语气功能不够突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句首句中助词逐渐减少,语气词的功能得以凸显,语气义也自然丰富起来。

语气词的逐渐丰富还和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关。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越来越多,对语言的要求自然也在提高;诸子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语言的发展。战国时期诸子竞相以自己的文辞和口舌取悦当权者,为了吸引当权者的注意,他们需要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煽情的语句,这样语气词的使用就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因为语气词就是表达言语主体的情感、态度、观点,用得好,往往能够吸引对方的注意、兴趣,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规范和定型与语气词的丰富有一定联系,因为在语言表达中的功能越重要、地位越突出,其自身也就趋于越完善。语气词的大量使用,有利于语气词用法的定型、规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语气。

方言之间接触的增多,很多语气词的使用会逐渐趋同,从而促使语气词的规范和定型。先秦至汉代的文献中有一些语气词往往只存在于很少的文献中,这很可能就是当地的方言词,但是一些常用语气词都相同,大致可以确定是当时通语中的语气词,这样也保证了不同方言间人们的正常交往。

秦统一全国,实行“书同文字”政策,对语气词的发展、规范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消除异体字等。字形对词义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同一个语气词在不同方言中字形可能不同,语气义和用法方面可能也存在些微差异,但是随着字形的统一,功能往往趋于统一了。

当然,与汉语史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这一阶段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语气词的规范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点从大多语气词能够在多种句型中出现就可见一斑。

语气词在衍生之初,往往是杂乱无序的,在随后的历时发展中,就会逐渐规范定型,并慢慢形成一个系统,这是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倒过来,系统的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语气词使用的规范。关于语气词系统对语气词使用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在后面各章陆陆续续有一些讨论。

注释

[1]Paul J.Hopper,Elizabeth Closs 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Elizabeth Closs Traugott,Berna Heine: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Vol.1,Amsterdam,Benjamins,1991.

[3]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中国语文》2005年6期。

[4]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第443页。

[5]李学勤:《关于师组卜辞的一些问题》,《古文字研究(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关于语料标注原则请参阅第一章第三节的有关说明。

[7]有关“不”的一些问题,我们在第三章第二节还有专门讨论,此处不赘。

[8]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年第1期。

[9]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10]〔日〕高岛谦一:《殷代贞卜言语的本质》,《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10册)》1989年(平成元年)第10期。

[11]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出土文献研究(三)》,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朱歧祥:《由对贞句型论殷墟卜辞有属问句考辩》,《甲骨文研究》,台北,里仁印书局,1998。

[13]张玉金:《关于卜辞中“抑”和“执”是否语气词问题》,《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4期。

[14]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命辞是否问句的考察》,《中国语文》1988年第1期。

[15]孟维智(《西安话的语气词“些”》,《语文研究》1982年第2期)提到了西安话里有一个语气词“些”,可以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等句子末尾,其他一些方言也有这个语气词。不过这个“些”和《招魂》里的“些”毫无联系,而是宋代以来由量词“些”演变而来,详细请参阅李小军:《语气词“唦”的来源及其方言变体》,《语言科学》2008年第4期。

[16]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1989年第1期。

[17]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古文字研究(第七辑)》,北京,中华书局,1982)认为“哉”虽然有不同字形,但各地都是使用从“才”得声的字,说明“哉”的使用基本没有地域的差异,只是字形没有固定下来。

[18]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319页。

[19]先秦汉语中既有语气词连用的,也有复合语气词。至于具体的区分有一个时间层次的问题,有些开始属于连用的,后来成了复合语气词。而由于形式的同一,这种区分往往显得很困难。

[20]语气词的地域和时间因素很明显。先说地域因素:同一个语气词可能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读音,因而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汉字来记载,这属于同音异字或者说同词异字现象;不同地域可能使用某些来源、语音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相近或相同的语气,这属于异词异字却同功能的现象。再说时间因素:汉语语气词大多来源于其他实词和虚词,从他类词演变为语气词,在性质上是一个连续统;而语气词在使用过程中,语气义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因而对语气词的鉴定和语气义的判别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到历时因素。

第二节从指代词到语气词:者、焉、尔

上古汉语语气词源于指代词的主要有“者”“焉”“尔”三个。它们的衍生历程和机制体现出了一定的共性,如都经历了指代义和句法功能逐渐减弱、语气义和主观性逐渐增强的过程;而作为语气词,都具有提示功能等(虽然句法位置和具体的提示语气不同)。

一、语气词“者”[1]

作为一个产生于先秦、在中古得到较大发展,而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的语气词,学界对“者”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它产生的具体时代、途径以及假设语气义的由来等。语气词“者”源于指代词“者”的虚化,这点为学界之共识,但是对于形成的具体时间、途径及机制,却大多语焉不详。这样,对一些具体语料的分析就存在较大分歧,比如“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中的“者”是指代词还是语气词,不同学者可能就有不同处理。从现有资料来看,语气词“者”源于指代词“者”虚化的观点当可以肯定,但是问题并没有全部解决,结构助词“者”也是从指代词“者”发展而来,那么哪些指代词“者”演变为了语气词、哪些又演变为结构助词或保留了指代词的用法呢?指代词“者”虚化为语气词的途径、时间层次及句法环境还有“者”的语气义是什么呢?

带着以上问题,本节从历时角度对“者”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考察,并试图在理论上进行解释。

(一)商周至战国初的指代词“者”

在商周金文中,“者”主要假借为“诸”,“者侯”即“诸侯”。在今文《尚书》中,“者”字共6次,都是指代词。如:

(1)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夏书·胤征》)

(2)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商书·仲虺之诰》)

“先时者”就是“先于规定时间到达的人”,“不及时者”就是“不按时到达的人”,“能自得师者”就是“能够得到军队拥护的人”,“谓人莫己若者”就是“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人”。“者”字居于中心语位置,前面的动词性结构做“者”字的定语。这类“者”都是表示转指的后置代词,指代性非常强。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类“者”字结构记作“VP者转”。

《诗经》中“者”共62次。其中“VP者转”共54次。例如: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4)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小雅·菁菁者莪》)

另有8例“者”字前面不是VP,而是NP,分别是“者”4次、“今者”2次、“始者”和“昔者”各1次。如:

(5)牡马,在坰之野。薄言者,有有皇。(《鲁颂·》,4例都在该篇)

(6)今者不乐,逝者其耋……今者不乐,逝者其亡。(《秦风·车邻》)

从今文《尚书》到《诗经》,可以看到“者”字的使用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不光表现在数量的大量增加,还表现在出现了新的格式“NP者”。“NP者”的“者”4例在后、4例在时间词后。这类“者”字紧接在单音节名词之后,或主语位置,或宾语位置,很难看作语气词。朱德熙指出是代词,表自指,为指称标记[2]。

再来看看战国初期文献《论语》和《左传》中“者”字的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者”字共219例,其中“VP者转”189例。“NP者”25例,如:

(7)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冶长》)

(8)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9)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

(10)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

较之于《诗经》,《论语》中的“NP者”结构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形式上也有一定发展:一是NP由单音节发展到双音节或多音节;二是NP的范围有所扩大,从人到物、从具体名词到抽象名词似都可以,只是以人为主。

除了这两类“者”字外,《论语》中还要一类“者”字置于动词性结构或形容词性结构后,却又不表转指的,共5例。如:

(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

(12)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颜渊》)

这类“者”字大多出现在“……者,……也”句式中,与“VP者转”中的“者”明显不同。“VP者转”中的“者”居于中心语位置,VP是“者”的定语,如“从者”(《八佾》)指“跟从的人”;而“孝弟也者”中的“者”不是中心语,“孝弟也者”也不是指“孝弟的人”,而是指“孝弟”本身。这类“者”其实和前面“NP者”中的“者”同质,那么是指代词还是语气词呢?

同类推荐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我所理解的医疗体制与医患关系

    我所理解的医疗体制与医患关系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今天的医疗模式是千百年来随着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发展而来的。看病之难与贵已成公众热点话题。柯杨教授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药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积极参与、组织专家分析总结医院状况、提出独到见解。在本讲柯校长从医疗体系角度、法律政策、医学教育等探讨医患关系,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既符合医疗规律又满足群众需要的有效、高效医疗体制与运行机制。
  • 学生感恩实践教育研究:基于价值观的视角

    学生感恩实践教育研究:基于价值观的视角

    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与会各国人士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1989年世界上2/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主的中国儒家思想建构起来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文化,是今天感恩教育的主要历史资料。
  •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韩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研究

    进入200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可以看到的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欧美、日韩、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自然也包括我国几十家电视台的众多节目。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同节目的论坛,会员数量惊人,帖子数量更加惊人,有些评论一针见血,有些观后感悟则令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传播学毕业的自己也渐渐萌生了写点儿什么的愿望。这一想法几经沉淀,到2009年底开设了“电视娱乐节目赏析”这门选修课后才终于动笔。
  • 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应用写作知识概述、公文、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规章制度、新闻稿、商品广告、礼仪文书、合同、招标书和投标书、经济纠纷诉讼文书等。
热门推荐
  • 穿越梁山当军师

    穿越梁山当军师

    诸葛英一不小心穿越到了梁山,成了神机军师朱武。偶遇一位佳人,他一见钟情。于是决意替佳人报仇雪恨,从此梁山风波迭起……
  • 晚晴见终南诸峰

    晚晴见终南诸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祝你幸福

    祝你幸福

    电脑前面放着一个用红色的闪着珠光的玻璃纸包装精致的小盒子,中午的时候,乔小乔打开看,盒子里面是一个红木的笔筒。这是坐在隔壁办公室的主管李锐送乔小乔的礼物,连同礼盒还有一张小卡,里面用黑色的油笔写着:祝你幸福!签名的地方,没有名字,也是用黑色的油笔画了一个笑脸,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带着眼镜的笑脸。同事都知道,这个标志是李锐的,乔小乔当然也知道。
  • 我在你的隔壁

    我在你的隔壁

    他是翩翩公子-陌玉,而她是一个神经质少女-吴小双。他们的故事即将上演,准备好了吗?
  • 十万个为什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十万个为什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懂与不懂的,都可以在这找到答案。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凭借他那生花的妙笔、洞悉一切的慧心,以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语言、轻松有趣的话题,为小读者们逐一道破了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秘密。
  • 封神榜之红尘道人

    封神榜之红尘道人

    一位少年在三年内成为商界大鳄,在房地产行业一手遮天,不料被竞争对手派人暗杀而死,多亏少年今生广集福缘,仗义疏财,临死之际意外进入封神榜所在的世界。
  • 穿越之皇上圣宠:娘娘,别跑了

    穿越之皇上圣宠:娘娘,别跑了

    【宠文】他,是一位万人敬仰所有少女都想嫁的帅皇上。她,是现代红的火热的天后,却因为一场意外来到这个世界。“皇上,云妃娘娘打了您的宠妃。” 某男一听,神色淡定,“嗯……找几个人去帮她,朕怕她打不过,另外找几个太医侯着,她要是出了什么事儿……”你懂的。 “皇上,云妃娘娘跟王爷有说有笑。” 某男淡定的合起奏折,“告诉朕的这位弟弟以后多来陪陪她。” “皇上,云妃娘娘……逃出宫了。” 某男大怒,“还不快去找,出了什么事朕要你们的狗命。” 某女就这样被‘强行’押回宫。 某男圈住试图逃跑的她,“爱妃,有力气跑还不如多给朕生几个皇子。” “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苑诗格

    文苑诗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