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400000013

第13章 先秦至西汉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3)

我们先来看看两派不同的观点。上面例(7)“鲁无君子者”,朱德熙分析为表自指的代词。朱文认为“孝弟(悌)”“闻”这类词是谓词,具有陈述功能,而“者”的作用就是把这些动词(形容词)性结构名词化,“者”具有指称化功能;“NP者”里的“者”和这类“VP者”里的“者”是同一个“者”,即都是自指代词。与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的是孙锡信[3]、江蓝生[4]、龙国富[5]等,他们都把“鲁无君子者”中的“者”分析为语气词。如江蓝生说:“‘君子者’即指‘君子’,不可释作‘君子的人’,‘者’的指代义弱化。由于‘者’出现在这个假设句从句的句尾,因此它就起着加强假设语气的作用。也就是说,此句本是假设句,并不是用了‘者’才变成假设句的;‘鲁无君子’这个假设条件分句是话题,‘者’是它的话题标记,起着提顿语气、引起下文的作用。”[6]

分歧的焦点在于“者”字有没有指代性或者指代性的强弱,没有指代性或者指代性很弱就是语气词,反之就是代词。汉语缺乏形态变化,“鲁无君子者”中“者”的性质缺乏一个显在的形式标记,如孤立地只观察这个例句,很难说“者”是自指代词还是语气词。不过《论语》中还有如下例句:

(13)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先进》)

(14)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述而》)

例(13)“君子者”和“色庄者”对举,“色庄者”就是“脸色庄重的人”,“者”是代词;例(14)“君子者”和“有恒者”出现于上下文中,“有恒者”就是“有恒心的人”。联系语境,很难把上面两个例句“君子者”中的“者”分析为语气词,也就是说“君子者”中的“者”还是代词。

另外如上面例(8)~例(10)中的“颜回者”“二臣者”“二三子者”中的“者”语法功能明显是同一的,但是“颜回者”“二臣者”都处于句中,“者”明显不具有表语气的功能,而“二三子者”处于句末,如果据此就认为“二三子者”中的“者”是语气词,理由似并不充分。朱德熙认为是自指代词,我们认为是对的。

《左传》中“者”的使用情况和《论语》大致相仿。620例“者”字中,“VP者转”占到了550余例,其他绝大多数“者”字也很难看作是语气词。试比较以下两例:

(15)a.会于商任,锢栾氏也。齐侯、卫侯不敬。叔向曰:“二君者必不免。”(《襄公二十一年》)

b.此二君者,异于子干。(《昭公十三年》)

(16)a.又谓诸大夫曰:“二子者祸矣!恃得君而欲谋二三子。”(《哀公六年》)

b.今二子者,君生则纵其惑,死又益其侈,是弃君于恶也。(《成公二年》)

上面两例a句的“NP者”在句中,b句的“NP者”在句末,都应当是自指代词,“者”可以标作“者自”,“NP者”即“NP者自”。

从《论语》和《左传》可以看到战国初期“者”字的使用有如下特点:

1.表转指的“者”占绝对多数,自指的“者”处于发展的阶段。

2.从产生的时间来看,最早是“VP者转”,而后是“NP者自”,最晚是“VP者自”。而指代性的强弱正好和产生的时间相适应,即“者转”指代性最强,而“NP者自”中的“者”明显要弱,“VP者自”中的“者”最弱。“者”指代性的强弱有语言事实的支持:“VP者转”语法位置不受限制,可居句首、句中和句末,“者转”居于中心语地位,和VP的结合非常紧,中间不能用“也”等语气词隔开;“NP者自”以在句末为常,有时也出现在句首或句中,“NP者自”中间有时还可以用“也”隔开,如“邦也者”(《论语·先进》),中间可以插入语气词,这正是指代性弱化的一个表现;“VP者自”或在句末或单独为分句,中间也可以用“也”隔开,并且绝大多数处于“……者,……也”句式。“者”的灵活度是和它的指代性成正比的,即指代性越强,“者”字结构语法位置越不受限制。另外,自指的“者”有时还可以不出现,这也是指代性弱化的一个表现,试比较下例a、b两句:

(17)a.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左传·昭公三十年》)

b.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3.“也者”《汉语大词典》释为一个复音语气词,宋绍年在批评《马氏文通》把“者”字的语气词功能定得太宽时,认为只有在“也者”中的“者”才是一个语气词。[7]那么事实如何呢?我们认为,“也者”语法功能的分析也要考虑到时间因素,即战国初期的“也者”是一个跨层非短语结构“语气词+自指代词”。“也”是句中表停顿的语气词,“者”是代词,复指前面的名词,如“邦也者”大致相当于“邦者”。

4.自指的“者”作为指称标记,一般都位于上一分句的末尾。前面的成分不管是动词性结构还是名词性结构,都是话题,由于指代性的弱化,这样,“者”字便似乎具有了表示停顿、作话题标记(topic marker)的功能。孙锡信、江蓝生、龙国富都把“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中的“者”看作是语气词,其根据也源于此。从语法化的原理来看,“者”字指代性减弱,加上合适的句法、语义环境,确实具有了语法化为语气词的条件。不过《论语》《左传》或者说战国初期指示代词“者”语法化为语气词“者”最多还处于萌芽时期,或者说语法创新时期,还没有扩展和固定下来。

(二)战国中后期的语气词“者”

上面谈到“者自”语法化为语气词的可能性和趋势,那么语言事实如何呢?先看下例:

(18)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遇也。(《韩非子·十过》)

“为天下笑者”向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为”还是动词,“为天下笑者”即“成为天下耻笑的人”,这样“者”就是代词;另一种认为“为”是介词,“为天下笑者”即“被天下的人耻笑”,这样“者”就是语气词。那么哪种理解正确呢?《韩非子》中还有相似例句:

(19)此二君者,皆不能用其椎锻榜檠,故身死为戮,而为天下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同一本书中或作“为天下笑”、或作“为天下笑者”,据此推断,“为”是介词,“为天下笑”是一个动词短语,而“者”没有指代性,只是一个表停顿的语气词。例(18)的“为天下笑”只是一个话题,后面还有一个设问式的评论句“何也?不用管仲之遇也”,而例(19)的“为天下笑”是对事实的陈述、句子语义的完结,故后面没有“者”。“者”话题标记的功能非常明显。其他典籍中也有相似例证:

(20)古有其术者,内不亲民,外不约治,以少间众,以弱轻强,身死国亡,为天下笑。(《墨子·备梯》)

(21)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未尝非欲也。(《文子·上礼》)

(22)身行不正,使人暴虐,遇人不信,行发于身而为天下笑者,此不可复之行,故明主不行也。(《管子·形势解》)

(23)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吕氏春秋·恃君览》)

(24)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吕氏春秋·恃君览》)

上面五例,“为天下笑”如果是话题,后面接“者”,如例(21)、例(22);如果是对事件的陈述,则接“乎”“矣”等其他语气词,或者后面干脆没有语气词,如例(20)、例(23)、例(24)。再如:

(25)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韩非子·有度》)

前一“廷无人”是语义的完结,所以接表提示语气的“焉”,后一“廷无人”是话题,后接语气词“者”。通过例(18)~例(25),可以归纳出语气词“者”的语法功能:位于上一分句末,兼有提顿语气和话题标记的功能。

《周易》的《易传》部分为解释《易经》而作,大致形成于战国中后期,非一人手笔。《易传》中“者”字180次,其中表示转指的101次;语气词79次,其中“……者,……也”就有73次,可以说“……者,……也”式已经成为一种范式句。例如:

(26)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系辞上》)

(27)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上经》)

成为一种范式句,正是语法化程度高的一个特征。从《论语》《左传》到《易传》,“……者,……也”式的使用频率有了很大提高。从“者”字语法化的途径来看,自指的“者”从代词到语气词,经过了一个重新分析(reanalysis)[8]阶段。如“名者,实之宾也”这样的句子,当“者”为自指代词时,大意是“名这个东西,是实之宾。”后来“者”虚化,就与后面的“也”一起构成判断,句子大意为“名,就是实之宾”,“者”为提顿语气词,兼有话题标记功能。

我们再来看《易传》中的几个例子:

(28)《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上经》)

(29)《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下经》)

(30)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说卦》)

比较例(28)和(29),可以看到“利贞”后一出现“者”,一没有“者”;例(30)中“坤”“兑”“坎”都为八卦名称,句式相同,“坤”和“坎”后有“者”,“兑”后却没有。这说明了“者”作为提顿词,在句中已经不是强制性地出现了,在“……者,……也”成为一个范式的同时,“……者,……也”中的“者”偶尔可以不出现,这正是语义功能极其弱化的表现。下面我们再举几个“者”字自由隐现的例子:

(31)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我所闻知也。(《庄子·盗跖》)

(32)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暋乱之君,其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韩非子·说疑》)

(33)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上面三例或前面有“者”,后面没有;或前面没有“者”,后面却有。可以看出“者”作为一个提顿词,它的出现不是强制性的。

可以说,战国中后期语气词“者”已经形成,位于上一分句末,具有话题标记和提顿语气的功能,虽然在某些句子或语法格式中,这类“者”字还具有轻微的指代性,但并不足以否认“语气词”说。语法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气词“者”从指示代词虚化而来,一定时期残留有指示代词的一些句法、语义特征,这正是为语法演变所反复证明的规律。先秦汉语的语气词“焉”,也源于指代词“焉”的虚化,在很长一段时间“焉”都带有一定的指代性,一些学者干脆把“焉”称作兼词;另外如汉语中的一些动词和介词很难完全分清楚,也源于此。

随着“者”虚化为语气词,跨层结构“也者”也经历了一个重新分析的阶段。即从跨层结构“语气词+指代词”变为“语气词+语气词”,即两个功能相近的语气词连用;并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多,这一连用形式得以固化而成为一个复合语气词。其形成过程可标示如下:语气词+代词→语气词+语气词→复合语气词。从语气词“者”的形成时间来看,复合语气词“也者”的形成当不会早于战国中期。

(三)“者”语法化的原理和机制

上面我们指出了语气词“者”形成的途径、时代以及语法功能,那么“者自”为什么会发展为兼有话题标记功能的语气词呢?

“者自”虚化为语气词有它的语义句法条件,即指代性的弱化,这同语境有很大联系。“者自”不管其前是动词性还是名词性结构,它的指代性并不强,特别在名词性结构后,它的指称化功能更弱,在句中的出现不是强制性的,除前面提到的例(28)~例(33)外,再举一例以供对比:

(34)a.礼也者,小事大,大字小之谓。(《左传·昭公三十年》)

b.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指称化功能弱化必然引起“者”指代性减弱,从而使它逐渐失去一个指代词的典型特征,变得不像一个指代词了。但是指代性的减弱并没有使“者”的使用减少,反而促使它演变为语气词,这一过程可以说是“者”的主观化。

比较例(34)a、b两句,可以发现a句的语气较和缓,b句较紧凑。这有韵律上的原因,一个句法单位,组成成分越少,表达上就显得越紧凑;组成成分越多,语气上就越舒缓。又如前举《易传·上经》的“夫玄黄者,天地之色也”。如果去掉发语词“夫”和自指代词“者”,虽然句子的真值条件相同,但是语气的缓急却很不一样:“玄黄,天地之色也。”

同类推荐
  •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经济、哲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对中国模式有自己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将多年积累整理为章节完整的专著,从中国模式的概念与外延出发,系统梳理了中国模式在基本制度体系中的含义,以及中国模式的溯源与发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书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女儿的亲身体会,把家庭教育理念和儿童心理分析,用举例和自己孩子成长的故事轻松明快地呈现给读者,教你如何引导和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好孩子,书中没有枯燥冗长的理论却隐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可操作性非常强。
  •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真正读懂麦克卢汉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今天,麦克卢汉的理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被反复证实。未来,技术的发展又将带来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会被拓展至何方?在这本书中,麦克卢汉本质上探讨的是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命题。理解媒介,终究是为了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在震荡与革新中找寻自身的生存之道。
  •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是全球一流隐私专家、美国人弗兰克·埃亨所著,在书中他以自己的二十年从业经历,讲述了个人应当如何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检索,从而保障隐私、财产安全,乃至人身安全。丰富的案例和行之有效的行动法则,使得本书极具可读性,并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作为优秀的“追踪者”之一,客户会花上千万美元请他找出那些试图藏起来的人。他通过看似“原始”的方法找到了莫妮卡·莱温斯基的藏身之处,令他声名大噪。书中弗兰克总结罗列了自己的若干“消失”守则。也许你会说,你没有被追杀,也没有要逃避的巨额债务,然而只要身处数字化时代,你一定需要小心身份窃贼,他们可能趁你在公共场合打电话偷听到你的个人信息,也可能化身黑客盗取你的电脑文件,那么弗兰克就是你的贴身教练,他会给你全面的“消失”指导,为你的信息、财产乃至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热门推荐
  • 你好维多利亚港

    你好维多利亚港

    港漂学生间的爱情及成长故事,因为遇见,所以不再有遗憾。安澜曾经因为一段失败的暗恋,整个心如死灰般,但是遇到顾黎的那一颗,忽然又有了心动的感觉。顾黎曾经答应一个人为她安一个家,只是他最后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原本只是想要逃避到新的城市,但是因为遇到安澜,他终于有了温暖的感觉。
  • 重生之农女要逆袭

    重生之农女要逆袭

    农大高材生木秀,带着装载着农机和种子物资的空间,重生到了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这是一个什么奇葩家庭?费尽心思分了家,望着自家被分到的半亩贫田,爹娘欲哭无泪,木秀心中哈哈大笑,这就想难倒她?前世渣夫来示好,呵呵,上一世的债这一世好好清算清算……看她如何用现代智慧吊打极品渣渣,活得风生水起,还顺带拐走一个傲娇的小哥哥....
  • 男神你是我的白月光

    男神你是我的白月光

    【本文类似生存游戏】 “这是个神的领域,只要你能获胜,成为最后活下的7人之一,现任神就会满足你的愿望。”慕怜茵清醒后,才明白自己被卷入了一场竞选神的比赛。各种各样的人不断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目的或梦想厮杀着。智谋,心计,勇气,武力,意志,一样都不能少。慕怜茵为了能完成自己的愿望,也为了能活下去,不断寻找生的希望。然而,随着比赛的进一步开展,记忆的复苏,她的心性也发生了变化。“我想,你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光了。”少年眼神温柔地看着她,“我愿为你堕入黑暗。”
  • 岛

    2006年英国畅销书top1,超越《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哈利·波特6》,令整个欧洲都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多年来,阿丽克西斯发觉母亲总是过分守护着自己的过去,不仅掩埋了自己的根,还把上面的泥土踩得结结实实。阿丽克西斯决定打开母亲尘封的过去。她来到爱琴海的布拉卡,登上一座叫斯皮纳龙格的荒凉小岛。这是一处禁地,一处令布拉卡、爱琴海,甚至整个欧洲都谈虎色变的禁地,更是母亲的禁地。禁地打开,一个融合爱恨纠葛的凄凉故事怆然铺展,一曲令整个欧洲潸然泪下的生死悲欢徐徐打开……
  • 沃尔夫家族

    沃尔夫家族

    沃尔夫家族,曾是麦库提亚大陆上,某个伟大帝国的后裔,但如今这个家族正要面临更多的问题:西部绿林劫匪军的大肆进攻,北界寒脊山脉的邪神信徒也即将进犯,且看这位年轻的家主,如何以他的方式应对这些困难。
  • 一品驭兽师

    一品驭兽师

    她,是云天大陆高高在上的云皇,却在渡劫时被亲近的人背叛,重生在云落大陆的小废材身上。他,是皇朝煌王殿下,天赋卓绝,冷酷霸道。世人皆知她是废材小姐,欺她辱她,他强势拥她入怀,“娘子,你是我的。”已开新书《穿书之女配只想修仙》欢迎新老书友!
  • 偷心俏佳人

    偷心俏佳人

    宋凝儿看着身边的幕言,哈哈……要不是看你不顺加上好奇,你想都别想,可是这个玩笑好像有点大,还是跑吧!只是堂堂安舟集团的总裁岂是宋凝儿这个小小女子说来就来,说跑就跑的,想跑……何况还想带球跑,一场追逐戏码就此开始上演
  • 洞察天道

    洞察天道

    这个道境至上的世界,一国太子徐天的求道之路就此开始,国家与道,天下与道都在他的心中,一代天才的成皇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十八岁不说爱

    十八岁不说爱

    十八岁的林子悦对姜南征一见钟情,以为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谁知却开启了漫长的暗恋生活。大胆表白的林子悦,失望而归,伤心之时,找到了老朋友齐思年大醉一场。齐思年才不是默默守候的纯情男,他布下天罗地网,费尽心机,最后是否能得到林子悦的垂青?上官云鸿的出现让林子悦想起诸多往事,爱情到底是什么?林子悦一直问自己,最后她又是否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