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400000005

第5章 绪论(2)

[14]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中国语文》1981年第5、6期。

[15]方梅:《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

[16]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第20~45页。

[17]徐晶凝(《现代汉语话语情态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认为,情态表达与时体表达相互渗透,并且这是一种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徐文观点可为本书辅证。

[18]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第216~252页。

[19]吴福祥:《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

[20]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古汉语研究》1988年创刊号、1989年第1期。

第二节前人之研究:成绩、不足与当前研究的课题

一、《马氏文通》之前的语气词研究

注重虚词研究向来是中国语文学的传统,自汉以降,有关虚词研究的成果不可谓不多,作为虚词一类的语气词自然也不例外。

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如是训释:“矣,语已词也。”“只,语已词也。”“乎,语之余也。”“哉,言之间也。”“兮,语所稽也。”这是什么意思呢?段玉裁注解道:“‘已、矣’叠韵,‘已’,止也,其意止,其言曰‘矣’。”[1]又“‘乎、余’叠韵,意不尽,故言‘乎’以永之。”[2]又“锴云:‘哉为间隔之词’,按:如锴说,则必句中乃言‘言之间’,岂句末者?非耶,句中‘哉’字皆可断句,凡两者之间曰‘间’,一者之竟亦曰‘间’,一之竟即两之际也,言之间歇多用‘哉’。”[3]又“‘兮、稽’叠韵,稽部曰:‘留,止也。’语于此少驻也,此与‘哉,言之间也’相似。”[4]由此可知,许慎对语气词的理解大致有两点:①语气词是用来煞句的,即“语已词”;②语气词能传达言者之意,即如“语之余”“语所稽”等。许慎对语气词的分析反映了汉代学者对语气词的认识水平。惜乎许慎对语气词的语气义论述过于简单,这似乎也影响了后代学者;或者说,后代学者更多关注的是语气词的煞句功能。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将语助分为三类:“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首唱;‘之’‘而’‘于’‘以’者,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发端之首唱”大致对应于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句首发语词;“札句之旧体”对应于介词、连词;“送末之常科”对应于语气词。《马氏文通》对刘勰的这一段话有一个解释:“送末者,即结煞实字与句读之谓也。故古人谓助字为语已之辞,所以别于连字为句端之辞也。”[5]又如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焉,若送句及助词,当音矣愆反。”(《音辞》)又“邪者,未定之词。”(《音辞》)又“也,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书证》)汉代以来的学者多将语气词称为“语已词”,但是“语已词”这一术语并没有沿用下来,这一方面反映了经学家们在注释文句时训释术语的不够科学精确,故而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煞句并不是语气词的唯一功能。

至唐代,柳宗元首次提出助字这一名称,并将之分为疑辞和决辞两类。他在《复杜温夫书》中云:“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惟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柳氏的分析当然有不够精当之处,如他认为“哉”“夫”有传疑功能等,但是他的助字之疑辞、决辞二分法却为后人所继承,如《马氏文通》就将助字分为传信、传疑两类。

客观而言,从汉代至唐代对语气词的认识、分析与我们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研究相差极远,甚至连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学的阐释也说不上,他们更多的是从作文的角度来分析语气词的作用及运用语气词的技巧。如刘知幾在《史通·浮词》中所说:“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而史之叙事,亦有时类此。”虽然谈不上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研究,不过他们对语气词功能的认识却基本正确:一是煞句;二是传信传疑(即表达语气)。元代以来,有几本虚词诠释的专著在语气词研究方面成绩就较大了,如卢以纬的《助语辞》、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

卢以纬的《助语辞》注意区分不同语气词语气义及语气色彩的细微差别,如他谈到“也、矣、焉”时说:“是句意结绝处,‘也’意平;‘矣’意直;‘焉’意扬。发声不同,意亦自别。”[6]又在谈到“尔、耳”时说:“‘尔’,语辞,凡句以‘尔’字结者,皆有悠扬之致。‘耳’,语已辞,语气较‘尔’字觉陡峭。”[7]卢氏的“意平”“意直”“意扬”“语余声”等说法现在看来似乎过于迂曲,不够准确,不过能注意到不同语气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却是《助语辞》的一大优点。《助语辞》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注意到了同一个语气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如说道:“‘乎’字,多疑而未定之辞,或为问语,只是俗语‘么’字之意。‘欤’字、‘邪’字,为句绝之余声,亦类‘乎’字之意,此三字,有如对人说话而质者……句中央着‘乎’字,如‘浴乎沂’之类,此‘乎’字与‘於’字、‘夫’字相近,却有咏意。”[8]又如说道:“‘哉’,句绝而有嗟叹之意,又有如《尚书》‘禹曰:俞哉’!《左氏传》‘公曰:诺哉’!却是口以为然心不以为然之意。在句中,如‘贤哉回也!’‘君子哉若人!’直是叹其人之果贤果君子。更有‘矣哉’‘也哉’‘乎哉’‘者哉’之类,文各有旨,宜随所指而味之。”[9]

袁仁林的《虚字说》提出了“神情声气”的观点。如“前之请业于师,师曰:‘虚字无义。’后之更端于弟,弟亦曰:‘虚字无义。’夫虚字诚无义矣,独不有气之可言乎?吾谓气即其义耳”[10]。又如“凡书文发语、语助等字,皆属口吻。口吻者,神情声气也。当其言事言理,事理实处,自有本字写之;其随本字而运以长短、疾徐、死活、轻重之声,此无从以实字见也,则有虚字托之,而其声如闻,其意自见。故虚字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情见焉”[11]。“神情声气”说用于语气词较为妥当,遗憾的是他将这一观点用于所有的虚词,就失之偏误了。总的来说,他对语气词的分析多有精辟之言。如以下一段话:“语已之辞,不过随语带其声以见意,其所带之声,或足之、或拖之、或顿之、或撑之……语意籍是声以圆成,而非此声气之中即具有语意也。在注疏中,往往随文立诂,即以语中之意为解,读者当善观之。不然,几何不此通而彼窒乎?”[12]指出对虚词的解释不能随文立诂,不能以语中之意为解,这正是他看到了前人之失误所在。惜乎后来许多学者在研究语气词之时,仍常犯“以语中之意为解”的毛病,这些我们在后面还要提及。袁仁林还注意到了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通语与方言语辞的不同,这些都难能可贵。如“盖说时为口吻,成文为语辞,论字为虚字,一也”[13]。又如“盖今人只求之于雅,而不求之于俗,故下一半都晓不得。观《朱子》求俗语,乃知《诗》中‘乎而’、‘只且’、‘也且’等合声,皆当时俗间有此,不过拖沓其声以申意耳”[14]。又如“盖虽在寄棘戎虏之乡,鸟言舌之俗,亦少口气不得。当其掉舌之时,何尝有‘焉’、‘哉’、‘乎’、‘也’等字”[15]。可惜这些见解散于书中,加之表述偏于简单,未能引起后代学人的足够重视。

刘淇的《助字辨略》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对语气有关的词作了详细的分类,并多是从功能意义的角度划分,如分断辞、疑辞、咏叹辞、发语辞、语已辞、顿挫之辞等。他的分类有不够准确之处,如将“信”“必”等副词与“也”“矣”等语气词都归入断辞,见到了它们的同(可表达语气)却未见它们更大的不同(句法功能及位置不同)。二是注意到了一些较晚出的语气词,如“麽”“个”等字。

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虚词训释的集大成之作,对语气词也有不少论述。不过王氏对不同语气词的语气功能区分不够,如解释“邪”时说:“‘邪’犹‘欤’也、‘乎’也……‘邪’犹‘兮’也……‘邪’犹‘也’也。”[16]这属于互训,有点将语气词的功能划一了。再如解释“也”时说:“‘也’犹‘焉’也……‘也’犹‘矣’也……‘也’犹‘者’也……‘也’犹‘耳’也……‘也’犹‘兮’也……‘也’犹‘邪’也、‘欤’也、‘乎’也。”[17]一个“也”字就差不多囊括了所有的语气功能。从王氏的训释可以看出,他对语气词的分析正是犯了袁仁林所说的“以语中之意为解”之毛病,或者说过于强调语气词的结句功能,而忽视了语气词的语气功能,加上对汉代以后的语气词罕有论及,这样,虽然王氏在虚词的训释方面成就很大,但是在语气词的认识及分析上反而不如袁仁林等。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也论及过语气词,但成就不大,此处不赘述。

纵观汉至清代的语气词研究,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①为解经、作文服务。语气词是一个语法范畴,但是由于研究者缺乏现代语言学的素养,对语气词的地位重视不够,也没有专门的名称。柳宗元提出了“助字”这一术语,可惜未作科学的界定,后人在使用“助字”这一术语时,所指范围也或大或小;如卢以纬在《助语辞》中就把相关的语气词或称为“语助”,或称为“语辞”“助声”“语余声”等,其他人也大率类此。而前人对语气词进行说解,其主旨也多在解读经文以及如何准确、生动地运用语气词。②重文言轻白话、口语。语气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系统,不同时期的系统也有差异,但是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先秦至两汉的文言语气词系统,而忽视六朝、唐、五代以来白话口语里的语气词系统。③对语气词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显得零散,往往注重单个语气词的训释、描写,而轻忽语气词的功能解释,缺乏历时观念。④科学性不够,对语气词的解释随意性较大,这源于当时语法研究水平的低下,或者说古人语法观念的缺乏。

二、《马氏文通》出版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语气词研究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气和语气词研究肇端于《马氏文通》。在该书中,马建忠确立了语气作为一种语法范畴的地位,语气词也单列为一类词(马氏在书中称作“助字”),讨论得非常详细。马氏继承了柳宗元的传信、传疑二分法,不过他也认识到了语气词所助语气的复杂性,所以又说:“二者固不足以概助字之用,而大较则然也。”[18]在虚字卷之九,马氏共讨论了传信助字“也”“矣”“已”“耳”“尔”“焉”“者”;传疑助字“乎”“哉”“耶”“欤”“诸”“夫”;另外还讨论了合助助字(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气词连用或同现)。

《马氏文通》的助字(语气词)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①注重比较。如“‘也’字所以助论断之辞气,‘矣’字惟以助叙说之辞气。故凡句意之为当然者,‘也’字结之,已然者,‘矣’字结之”[19]。这一论断至今都是公论。②注重联系句式。如“故句有助动字为坐动者,概煞‘也’字,而‘可’‘足’两字最习用也”[20]。又如“凡‘况’字冠乎句首,往往助以‘乎’字,盖句内皆有含蓄之语”[21]。这类分析在《马氏文通》中比比皆是,也为后人所吸收。③不区分时间因素,将先秦至唐的文献都处理成泛时的语料。看到了语言的发展变化,可是仍不区分历时语料,这点招致了后人的诸多批评。总的来说,《马氏文通》的语气词研究瑕疵并存,宋绍年的评价比较公允,可以参考。[22]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马建忠在分析六个传疑助字时认为:“六字所助,句读中之动字耳。”[23]这就牵涉到语气词的层次了。现在通行的观点是认为语气词独立于句子意义和结构之外,传达的只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语气;但宋绍年却肯定了马氏的说法[24],看来语气词的句法层次问题仍有探讨之必要。

同类推荐
  •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

    《社会学精要》介绍了社会学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八位代表人物,九部经典著作,讨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学精要》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1982-1988)撰写的一部旧作。当时,我刚刚从历史专业转到社会学,对与社会学有关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所以这是一部刚刚接触社会学的人的充满探索新领域的热情的试笔之作。对于同样刚刚涉入社会学领域的人们,这部书对他们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人物和名著、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或许会有一些帮助。”
  • 2017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7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智库报告之一,集中反映了上海转型发展、城乡一体、社会民生、基础教育和社会建设等领域的最新成就和一线案例,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

    《守护教育的良心》这是一本有痛感又饱含温情的书。作者厉佳旭,从青春勃发的大学生,变成双鬓染霜的老教师,一晃二十年。他在多所学校工作过,一直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自我批判的习惯。本书记录的,是他最真诚的教育反思。如何理解教师这份职业?如何认识学生?好学校长什么样?如何看待生命和自我?如何理解今天的中国教育?如果对一切熟视无睹,便不会进步。作为校长,更作为一名教师,作者用自己的思考呼吁教育良心,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教育良心。本书献给所有热爱教育的人。
  •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

    《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是一本指导如何新闻写作的专业书籍,从基本的新闻概念开始,叙述上深入浅出,不仅阐述了新闻写作的专业知识,还就如何写好消息、通讯、新闻专访、新闻特写、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现场短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科技新闻、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调查报告、广播新闻、电视新闻以及网络新闻等都作了周密的讲解与演示。《新闻传媒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大全》不仅知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全面,而且在写作特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确保语言质朴而生动,便于读者快速、深入地理解,可作为新闻学研究者、新闻采编人员、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以及新闻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女主驾到

    快穿之女主驾到

    【绝宠文】清河郡主顾盛因死了。她容色冠京华,才名动天下,却输在了一个样样不如自己的女人手里。直到死后,顾盛因才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女配逆袭故事的女主角,活该就是穿越女配的炮灰……纯白的空间内,顾盛因面无表情的接收着系统传给她的记忆……系统:“这年头,女配要翻身,炮灰要逆袭,路人要刷存在感,身为女主,你就是她们最大的拦路石。”顾盛因眼神中闪烁着寒芒,笑的风华绝代:“那就让我来看看:谁,才是应该被踹掉的绊脚石,谁,又是最后的赢家!”那些想要干掉女主上位的女配们炮灰们,你们想好,要怎么死了吗?本文甜宠1V1。
  • 改变你的性格弱点

    改变你的性格弱点

    性格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前途命运。不论顺境与逆境,优良性格都能使人坦然地面对困难,从而不懈努力,取得成功;不良性格会让人处处碰壁,受尽挫折,甚至在关键时刻成为成功的巨大阻力,造成悲剧性的结局。要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先改变性格。张易山编著的《改变你的性格弱点》以此为基点,用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宽容、谦逊、机敏、果断、沉稳、谨慎、坚韧、自信、大胆等性格对改变个人命运的益处。当阅读完本书后,相信您能够对自身的性格了解得更加清晰透彻,从而有目的地弥补性格缺陷,进而掌控自己的命运。
  • 决定你人生的不是天赋,而是努力

    决定你人生的不是天赋,而是努力

    所谓的人生大赢家,并不在于你的天赋有多高,而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否坚持不懈地努力。本书分为十二章,从梦想、做自己、乐观、思维、淡定、人生等不同角度讲述普通人如何在人生谷底时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站起来,然后坚持走下去,走出困境。向读者传授一种如何享受当下、活出完美自己的思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书中得到温暖的慰藉和坚韧的力量,变得内心强大起来。
  • 修丹

    修丹

    世人憧憬修仙之人,数不胜数的原因让修仙之路人潮从未断绝,或羡长生、或愿自在、或求强权,却不知仙界崩碎,仙人受创,沉眠、封印、流落红尘,有一位残仙奔波于世间,只为修得一枚仙丹
  • 墨中有暖

    墨中有暖

    【本书免费,无虐,喜欢的请收藏】他是著名作家,而她是一位漫画家,他却爱上了她,不,和你准确的来说,他生下来就是属于她一人的
  • 阿蓝倾城

    阿蓝倾城

    奇妙的人生之路,自踏上旅途,她从弱小慢慢成长。
  • 故事会(2015年2月下)

    故事会(2015年2月下)

    事情发生在好几年前。那年春运期间,半个中国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回家的人们在路上遭遇了一幕幕“人在途”,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正要赶往火车站,出租车十分抢手,好不容易才拦到一辆。这时,一个老人带着约十岁的孙子用商量的口吻对我说:“小伙子,带上我们吧,这冰天雪地的,出租车根本叫不到。”我爽快地答应了。
  • 温暖的猫

    温暖的猫

    黑夜雨声,使的心中的世界更加宁静。女孩,感到的不是孤单,而是喜欢听着雨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天马行空,任由幻想。男孩,每天的烦恼只有在雨声中得到释怀,一个人静静听着,一个人的时光渐入梦乡。猫,渐渐把两个世界连接一起,从此,彼此的世界有了彼此。……………………
  • 台湾府赋役册

    台湾府赋役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晨曦的风

    晨曦的风

    说实在的,她还从来没想过会和他在一起,毕竟自己在感情方面不怎么成熟;毕竟身边人都很喜欢他;毕竟自己性格内敛……毕竟,好吧,没有毕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