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400000006

第6章 绪论(3)

而后黎锦熙、吕叔湘、王力等主要是讨论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虽然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方法却颇有借鉴之处,他们的某些观点也为后人所接受。如黎锦熙正式使用了“助词”这一名称,并定义为:“是用来帮助词和语句,以表示说话时之神情、态度的。”[25]吕叔湘分析语气词则主要从表达的角度入手,注意不同语句之间的细微差别。兹举一例,如“‘不可擅伤罪人,你我是要耽不是的。’这一类句子也是确认语气,但确认的作用是由‘是’字发挥的,‘的’字只是和‘是’字相应的一个语尾。但如省去‘是’字,只留‘的’字,这个‘的’字就不妨当语气词看了。如‘我原不要带的,姨奶奶不依么’”[26]。王力对语气的分类极细,共4大类12小类:确定语气(决定、表明、夸张)、不定语气(疑问、反诘、假设、揣测)、意志语气(祈使、催促、忍受)、感叹语气(不平、论理)。[27]这种分类当然还有不够准确之处,但是无疑可以看作是对语气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的一个标志。

另外,杨伯峻讨论了一些文言语气词的发展变化,也算是历时研究的一个起步。[28]杨先生对虚词颇有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还有《古汉语虚词》[29]和《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30],里面也谈到了一些语气词的发展演变,只是杨先生长于训诂,对某些语气词语气义的概括显得不够精炼。

这一时期的论文不多,共20来篇[31]。最早的要算是黎锦熙的《惊叹句的助词》[32],文中的观点又见于他同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此处不赘。这一时期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两篇论文:《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33]和《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34]。《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开辟了标准语和方言、文言结合起来研究的新路子,具有奠基性。文中进行了三处方言十个语助词的比较研究,论证严密,结论可信。如“le”在北京话中可作语气词和动态助词,都写作“了”,似没有区别,但是在苏州话和常州话中,这两者是有区别的,语音也不同,赵元任从而指出语气词的“了”和动态助词的“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词。《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则开辟了近代汉语研究的新领域,具有筚路蓝缕之功。文章指出语气词“在”不再具有动词“存在”的意思,大致和现在的“呢”相当,另有“在里”之完备形式。唐人多言“在”,宋人多言“里”,后作“哩”,现在的“呢”即“哩”字之变形。“著”在唐宋话本、公文、曲词里表示命令语气,跟“者”“咱”相通,宋元俗语里作“则个”。吕先生的观点后人有一些修正,如“在里”是不是“在”和“里”之完备形式及具体时间等,不过吕先生的研究路子及学风一直为后代学者所秉承。

纵观这一时期的语气词研究,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评价:理论探讨不够,描写很不充分。这一时期的语法书更多是为教学所需而编的教材,受体例的限制,对语气词的分析也主要是分类描写,不够深入。研究的领域不广,如各语气词的功能分布、发展演变、各时期的语气词系统等都不是很清楚。特别是近代汉语部分,可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语气词研究成就不大,是与这一时期整个语法学的发展步伐较缓慢相一致的。从《马氏文通》以来,很多学者致力于语法研究是模仿还是创新的讨论,对语言事实反而关注不够;加之社会不稳定,研究力量不足等都影响了语言研究的大发展。不过,这些前辈的摸索、尝试还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的成果和经验为后人所借鉴吸收,从而为新中国成立后语气词研究的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气词研究[3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气词研究成绩巨大,这体现在几个方面:①成果数量多。据我们初步统计,论文300余篇,这中间相当一部分非常优秀,或注重语言事实的揭示,或侧重理论的阐释;专著8部,这还不包括一些涉及语气词的其他语法著作。②研究队伍比前一时期壮大得多,很多在语气词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胡竹安、江蓝生、曹广顺、孙锡信、吴福祥、杨永龙等。③研究领域比以前有很大拓展。从时间的角度看,汉语史每个时段的语气词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溯源的研究尤其显著(包括两方面:语气词的形成;语气义的发展变化及不同时代的词汇兴替等);从地域的角度看,大多数方言的语气词都有了较好的描写;有些还注意方言史的语气词的发展演变。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来看,大多数语气词的语法和语用功能都有了较准确的揭示。在理论和方法上也不乏称道之处,学者们不断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经验、理论等,同时充分结合汉语事实,对某些语言现象的解释尤有说服力。另外,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相关语法范畴之间的关系,如语气副词(或称情态副词)、助动词等与语气词的关系、功能分布、隐现条件等,以及语气词的韵律特点、与语调的关系等。

以下我们分时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语气词研究(主要是先秦至唐五代,宋代以后的略有涉及)作一番梳理和评介。

(一)先秦至西汉语气词的研究

首先简单谈谈语气词的起源。在《今文尚书》和《诗经》等最早的传世文献里,都已经有了语气词。那么语气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换句话说,现今发现的最古的文字资料殷墟卜辞里是否有语气词?

李学勤首先认为卜辞中“拟(抑)”和“执”是语气词[36],后来裘锡圭支持李的说法,并认为句末的“抑”和“执”如果不看作语气词,辞义绝大多数讲不通,而看作语气词就文从字顺了[37]。裘锡圭的学生沈培[38]、张玉金[39]也相继赞同裘锡圭的观点;杨逢彬更认为卜辞中有四个语气词:惠、隹、抑、执[40]。

反对者主要有陈炜湛[41]、朱歧祥[42]等。他们认为句末的“抑”和“执”大部分都是名词或动词,而不是语气词;特别是朱歧祥还认为“抑”应释为“奴”,为名词。

上古汉语语气词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篇讨论语气词起源的文章外,较有代表性的有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43]、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44]、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45]、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46]、裘燮君《先秦早期不同文体文献在语气词运用上的差异》[47]、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48]、李宗江《试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来源》[49]、谷峰《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50]等,另外有一组探讨语气词连用的文章和一组讨论疑问句尾“为”字的文章。

张振林《先秦古文字材料中的语气词》以出土的古文字材料为基础,讨论语气词的产生和发展,得出的结论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①商代还未有语气词,语气词是从西周开始产生的;②语气词的产生是由少到多的,有的声音与用字同地域有关系,有的则与地域关系不大;有的经历长时间声音有所变化,有的则变化不大。③语气词的每一次发展并有了文字记录,都刚好在偏旁的每一次发展时或稍后一点,说明语气词的发展,同文字表现能力发展有关;④今天所见的《易》《书》《诗》中的许多语气词,不见于商、周、春秋的古文字材料,看来都可能是春秋末经战国、秦、汉,不断在传授、解说、修改、润色中掺进去的。裘燮君受张振林的影响,考察了先秦一些不同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他把材料分为记事性诗体类、歌体类、记事体类、诰命、誓词体类、议论体类、史传体类,认为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具有不划一现象。

不同体裁的文献里语气词的使用肯定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有多大还需要深入探讨。另外,语气词的使用还受作者(撰写者)风格的影响。最近,孟子敏撰文从话语功能的角度把句子分为交流句与非交流句,他认为非交流句不带语气,所以也很少使用语气词;交流句才带语气词。[51]孟氏的论证过程和观点当然还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也特意撰文作了批评,但是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视角。

郭锡良《先秦汉语语气词初探》也认为语气词是西周时期才产生的,并对语气词逐个作了分析,比较准确;特别是对“耳”和“尔”的分析值得我们注意。大多学者把“耳”和“尔”的语气功能看作是同一的,即限制语气,郭锡良却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尔”和“焉”都是表示提示语气,不过“焉”提示的是事实,而“尔”提示的是情状,至于“耳”却是“而已”的合音,表限制。这篇文章最引起我们兴趣的是提出了语气词的单功能说:“汉语的语气词是单功能的,任何一个句尾语气词都是表示某一特定语气的。一个语气词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示的语气可能有某些变化,但是它所表达的基本语气应该是固定的。”刘晓南《先秦语气词的历时多义现象》赞同郭锡良的观点,同时认为先秦也是一个历时过程,其间语气词“新的功能逐渐出现,旧的功能逐渐转移、消弱或消亡,新旧交织,并都在文献中留下痕迹,层层积累,不同层面的单功能往往经由其历时性积淀而显出多功能特征”。

单功能说到底具有多大解释力还需要证明,目前很多学者仍然持的是多功能说。句子的语气固然不能看作是语气词的功能语气,但是汉语的词汇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用法一般也不限于一种,语气词意义虚无,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语气和情绪,那么语气词的语气义是否就是单一的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钱宗武《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对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作了深入考察,结论较可信,论文成果后来在他的专著《今文〈尚书〉语法研究》[52]里也有所体现。整个西周金文里只有四例“哉(才)”,也未见其他语气词,而到了今文《尚书》里,“哉”达到了100余例,并出现了“也”等其他语气词;所以考察今文《尚书》里的语气词就显得颇有价值。当然钱宗武的分析也有值得再探讨之处,如他认为“焉”字都是语气词,实则如“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尚书·金滕》)句中的“焉”仍是指示代词。赵振兴、顾丹霞《〈周易大传〉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考察》则尝试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周易大传》里的语气词,不失为一种思路,不过他们认为兼词“焉”源于语气词“焉”,似值得商榷。谷峰《从言说义动词到语气词》对语气词“云”的衍生过程和机制论述颇为精当。

此外如向熹《简明汉语史(下册)》[53]对上古以来的语气词也逐个作了分析,较准确;对某些语气词还指出了来源,只是限于体例而没有具体去分析。

有关语气词连用的一组文章包括: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54]、朱承平《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55]、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56]、时兵、白兆麟《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57]等。

赵长才《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指出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经历了由产生、发展、高潮、衰退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社会的发展有关,也与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有关。朱承平《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则对语气词的组合层次、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同语气的语气词连用时,一般是陈述语气词放在疑问语气词或感叹语气词之前,疑问语气词放在感叹语气词之前。杨永龙《先秦汉语语气词同现的结构层次》进一步总结了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的位序:焉〉而已〉耳〉也〉矣〉乎〉邪/与〉哉/夫;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反问/感叹语气词。并认为有几个制约因素:层次制约、语义制约、句类转换制约。时兵、白兆麟《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在文中提出古汉语助词合用的三条原则:①传信助词合用是由弱至强的连锁排列;②非同型语气词合用是由易至难的排列;③处于同义层次的语气词不能合用。李宗江《试论古汉语语气词“已”的来源》主要是探讨语气词“已”的来源的,但是他也对先秦语气词连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朱承平认为的语气词连用规律的一些例外其实不是例外,先秦除了语气词连用外,另有一类复合语气词(二音节或三音节)。

同类推荐
  •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妙趣横生——讲述美丽汉字背后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炼字佳句——读锦绣文章,品字字珠玑,悟写作精要;说文解字——挖掘方块汉字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本书充分挖掘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用一则则故事连缀起一个个知识,用一个个趣话解释一个个问题。父母不妨翻开此书,给孩子讲述关于汉字的故事,使他沉浸于汉字带来的美丽动人、博大精深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涵盖汉字的缘起与变迁、构造与间架、谐音撷趣、汉字典故、炼字之妙、字谜艺术、成语故事等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汉字史实及奇闻趣事。一则则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你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了解到汉字的前世今生;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带你去探索历史的同时,又让你品悟到汉字的瑰丽与神奇。
  • 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详细回答了儿童学习障碍的常见表现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并且回答了教师和家长在有关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解决策略。本书内容全面而丰富,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是一本很实用的了解和帮助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书籍。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本书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新媒体高校教材。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阐述。本书不仅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还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热门推荐
  • 闽川闺秀诗话

    闽川闺秀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孽夫君:爆宠小狂妃

    妖孽夫君:爆宠小狂妃

    她是现世国家边防部授衔最高的女军官,擅医术懂权谋,一朝闯入异世,上挑王爷,下斗太子,中间还要防个猥琐男!他是东陵国最睿智狠辣的王,传说他曾让一女子三千宠爱集一身,艳羡天下人;那她到底是他心尖上的宠,还是他政坛上的一颗棋?后世,众说纷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冥王独宠:魔医王妃

    冥王独宠:魔医王妃

    她身负重任,为了家族仇恨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游戏。而她遇见了他,男人微微一笑:“女人,以后我保护你。”女人看着他无奈的摇摇头:“真是没办法,还是我保护你吧。”她和他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开新书了,请大家支持《天降奇缘:萌妃戏寒王》)
  • 脏腑门

    脏腑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一片土地

    那一片土地

    恨他们,恨那二十八位光棍的当众凌辱,更恨乡村的无动于衷。淼淼最终选择了放弃,因为目标实在太模糊了,跟那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东西较劲不值得。报了警无非是让他们进去几天,又有何用,损失名誉的是自己,进去的还要捎带宇鹏,可悲的是老支书,从此后地里的庄稼不会安安生生生长,说不准夜晚院子里会迎来半头砖,土坷垃,至于生意就更别提了。淼淼有些不知所措了,她感到累,又说不出累在哪个部位。她不允许自己伤心,不允许产生难受的念头,她不想为父母增添负担。
  • 不朽石灵

    不朽石灵

    他是谁? 他又是如何会在虚空乱流中流浪,又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是巧合?还是命运又一次的安排? 多年后…… 一位少年郎, 一枚伴生珠, 一些破碎的记忆画面,伴随随而来的风雨,少年又会怎么样的解开那些已经掩盖在数万年岁月下的痕迹与阴谋! 当天不再是那个天时,我们是该苟延残喘的接受,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还是奋起而上,走上那条弑天之路……
  • 方正人生:王选传

    方正人生:王选传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 辣妻损夫掀江湖

    辣妻损夫掀江湖

    他,庶出大少爷,没名没分。她,魔女大小姐,错为丫鬟。无用少爷撞见被甩丫鬟,阴差阳错的陷阱,为颜面,为身份,披上嫁衣,成亲!新婚当日,立下十条婚后条约。无赖夫君不同意?那就让你知道名誉扫地是怎么个意思。“我真的是脑子被门挤了,才会同意和你假成亲!”林诗妍怒吼唐轩梵。“终于聪明了一回,发现自己脑袋被门挤了。”唐轩梵不急不慢的瞥了一眼林诗妍。“唐轩梵,你大爷!”“我大爷不也是你大爷么,何况我没大爷。”只听一声狂吼。庶出腹黑少爷和俏皮魔女大小姐的战争,麻辣开幕……
  • 世间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世间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三年前林克为了保护陆玫娶了艾安安。协议规定了双方不得对对方产生感情,也不得发生关系。艾安安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打破了平衡,两人离婚。而真的如林克所愿离了婚之后,林克夜夜不能寐。自己老婆和旧识打得火热也要咬碎牙忍住。艾安安:“都离婚了,谁是你老婆?”大概是一本追妻火葬场的大型真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