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1800000004

第4章 近现代关于文化的理论反思(3)

与各个历史时代相比,信息化时代的文化整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整合。其最深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它导致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存在方式的重大改变。人们通常习惯地将社会划分为政治、经济、精神文化等几个主要领域。由于人类分工状况和社会控制方式的原因,这几个领域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相互关系和地位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在前工业社会或前市场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一般呈现为“领域合一”的状况。这种合一或是表现为人类初始自在的血缘文化、宗法氏族体系和自发的日常经济活动的未分化状况,或是表现为自然经济条件下以政治的强制统治为核心将各个领域通过臣属关系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情形。到了工业文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分工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领域走向了“领域分离”。各个领域之间的强制性约束关系开始消解或减弱,不再存在着某一支配和统治所有其他领域的中心领域,各个领域开始走向相对独立和自律。不可否认,这种领域分离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比较大的驱动作用:分工的合理化和效率的极大提高、依据契约原则的法治和政治民主化的确立,等等。当然,这种领域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虽然不同社会领域之间已经取得了相对独立性和自律性,但是,传统决定论的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在理论和策略上人们还常常按照决定论的方式来处理各个领域的关系,因此,才出现了经济决定论、政治决定论或文化决定论等不同的社会历史理论构架。

在信息化时代,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或动向开始出现:目前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领域之间似乎出现了重新“一体化”的趋向。当然,这种新的一体化趋势不是回到前市场经济时代的自在的“领域合一”状态,不是通过确立某一领域的中心地位或取消各个领域的自律性或相对独立性而把社会各个领域强制性地纳入一种集权的一体化之中。这是一种全新的一体化,是在尊重各个领域相对独立性和自律性、尊重合理的社会分工原则前提下通过自觉的文化整合而形成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有机的一体化。其中,文化不再是与政治经济相分离的、外在的、相对独立的、被决定的精神文化,而是真正成为人类生存的自觉方式和社会各个领域内在的机理和图式。这是真正的文化自觉的时代,而促使这一文化整合和文化自觉的根本性因素是人类全方位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信息化无疑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但是,当这种技术以前所未有、不可估量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和人之生存的一切层面时,它已经远远地超越了一般的技术和手段的地位,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一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生存方式。因此,从人的生存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时代最深刻的变化是生存方式,即文化的变化。实际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最能展示文化的整合力量的方式。由于文化的新的整合方式和新的自觉,文化的力量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极大地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运行机制。例如,在信息化时代,经济与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知识含量和理性内涵的急剧增大,价值选择、文化设计已经成为所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生存导致交往的全球化,导致交往主体的空前平等与自主选择,主体间的跨文化交往和商谈伦理的日渐突出,优化的政治文化、经济理念和价值观念在全球化的文化冲撞中取得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使一切文化领域和文化成果从创作到使用(消费)空前普及和平民化,导致了政治的非神秘化和公开化,导致了哲学等精神活动领域的非神圣化,等等。

信息化时代的文化整合在传统理解的经济领域和文化的关系上尤为明显。应当说,20世纪后半叶,西方发达社会的重大进展之一便是以信息化为背景的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与无所不在的影响,以及由此催生的消费社会的出现。一方面,环绕着大众传媒而膨胀起来的文化从传统的贵族特权转变为渗透到大众生活之中的平民化文化产业;另一方面,传统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日益超越了纯粹工具加工活动和直接的交换活动的特征。摆脱直接性使用价值束缚的理念、价值、形象、想象、追求、希望、策划、设计、广告等体现人的生存方式的文化要素开始从传统经济活动的外在附属物转变为内在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出发点和主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传统的界限或外在性开始消失或模糊,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

对于人类社会的这种变化趋势,许多理论家有深刻的体验。例如,波德里亚关于物的符号化、消费社会、仿真现象的批判都从一个特殊视角透露出当代社会中文化所呈现出的特别的整合力。他早期在《物的系统》中就分析了目前新的物的世界与传统的物的世界的区别。他通过日常生活中物的世界的一些重要变化,如物品的个人化特征的消隐和物品功能的多重化等,指出现代社会中物的符号化,人与物的关系成为人与符号的关系。在分析大众传媒时代的消费社会时,波德里亚进一步突出商品的符号价值,正如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都限定在符号系统关系之中,波德里亚也认为商品的所指已经变得与它们的具体用途无关,而是由它们对整个商品和符号的系统的关系来决定。波德里亚分析道:“今天,很少有物会在没有反映其背景的情况下单独地被提供出来。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出现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去看这个物,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洗衣机、电冰箱、洗碗机等,除了各自作为器具之外,都含有另外一层意义。橱窗、广告、生产的商号和商标在这里起着主要作用,并强加着一种一致的集体观念,好似一条链子、一个几乎无法分离的整体,它们不再是一串简单的商品,而是一串意义,因为它们相互暗示着更复杂的高档商品,并使消费者产生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动机。”这样一来,实际上,我们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与作为符号的物和商品发生关系,与他人发生关系,通过解读消费世界的符码(code)而进入社会系统。波德里亚还曾提出著名的仿真(simulations)概念。他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仿真时代,在这里,计算机、信息处理、媒体、自动控制系统以及按照仿真符码和模型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已经取代了生产的地位,成为社会的组织原则。如果说现代性是一个由工业资产阶级控制的生产时代的话,那么,与此相对立,后现代的仿真时代则是一个由模型、符码和控制论所支配的信息与符号时代。符号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剧增,它们已经主宰了社会生活。与此相关,波德里亚使用了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内爆(implosion)。他认为,在后现代社会,形象或仿真与真实之间、符号与经验之间、信息与娱乐之间、影像与政治之间的界限均已内爆,均已模糊或消失。在仿真时代,传统的表象和真实的关系、符码与模型和物的关系均已被破除,不是表象反映真实,而是模型构造真实,不是物决定模型而仿制,而是符码与模型决定物的构成,构造着真实。因此,实际上我们生活在一个“超真实”(hyperreality)的世界之中。我们这里无法进一步展开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和仿真时代的深刻分析和批判,但是,这些锐利的分析的确加深了我们对于信息化时代的文化整合,以及通过文化整合而出现的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体化趋势的认识。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化,社会通过文化的运行机制而一体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明显。

由于社会诸领域的“再一体化”和相互融合,社会的主导型、中心化的宏观权力逐步分化为非中心化的、弥散的微观权力(例如,微观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等),从而使社会的控制机制由几种宏观权力的彼此冲突或相互博弈逐步让位给多态化的微观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差异化共生。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或者在后现代的背景中,构成社会运行、控制和治理机制的要素除了宏观的政治权力或者宏观的经济力量外,越来越多地大量涌现出非中心化的、分散的、弥散化的、多元差异的微观权力,例如各种相对自律的公共领域、非政府组织、边缘群体、社会微观结构和层面上的微观权力,以及以符号、形象、符码、仿真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非经济的经济权力和渗透到所有社会领域和层面的、无所不在的文化权力。一般说来,这种政治、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真实与符号(符码)彼此渗透的多态化的微观权力结构或者微观政治结构,既可能为个体的自由和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也可能使理性对人的统治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对这种控制机制的抗拒和改造往往同样需要各种多态化的、边缘化的微观权力的多维反抗,而无法沿用传统的宏观政治变革模式。与人类社会现实的这种深刻变化相适应,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模式也经历了从宏大叙事向微观叙事,从宏观理论范式向微观理论范式的自觉转变,从而使近现代的自觉的文化反思和文化批判理论不仅聚焦于历史内在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而且通过微观政治和文化机理的分析和批判而成为透视当代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重要的理论研究范式。在文化自觉不断增强的进程中,各种自觉的文化理论的不断发展构成了近现代人类思想演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节 关于文化的多维理论视野

近现代哲学人文学科关于文化的自觉的理论反思在深层次上是近现代不断增强的文化自觉的产物和表征,而直接的缘起则与人类开始研究自己的文化起源密切相关。对于文化的自觉的思考和研究首先从人类学家,即文化人类学家开始,逐步过渡到一些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然后才进入哲学家的视野。19世纪后期,在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影响下,文化开始成为文化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的研究对象。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他们通过田野考察和实证研究对文化现象所作的描述和阐释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文化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此后不仅文化学和人类学一直是文化研究的主力军,而且历史学、哲学价值论、哲学人类学、历史哲学,以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都以某种方式把文化纳入自己的理论研究视域之中。

由于文化自身内涵和活动方式的丰富性,同时,由于不同学科研究文化问题的范式和视角的差异,在文化的理解上存在很多差异。虽然文化及其作用已经引起各个学科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人们并没有形成关于文化的普遍的、公认的定义或界定。人们在使用文化概念时,常常有着不同的所指。有时我们用“文化”来代表文学、艺术等具体文化形式,有时用以概括传统礼俗、风俗习惯,有时用来指谓思想理论或价值观念,等等。A.L.克鲁伯和克赖德·克拉克洪1952年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中,通过深入而广泛的引证与研究,列举了他们所能查阅数百位理论家的各种文化定义。他们把关于文化的定义划分了不同的组别:第一组“描述的”(descritptive)文化定义有20种;第二组“历史的”(historical)文化定义22种;第三组“规范的”(normative)定义25种;第四组“心理学的”(psychological)定义38种;第五组“结构的”(structural)定义9种;第六组“遗传学的”定义40种;第七组“不完整的”(incomplete)定义7种,总计竟然达到161种文化定义。

在中外学者关于文化的各种界定中,有些理解影响较大,例如,英国文化人类学创始人泰勒把文化归纳为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在内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著名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关注文化的兴衰生灭,以及文化对于生命的内在本质联系,把文化看作一种活生生的有机体;哲学人类学把文化理解为人超越自然,又补充人的自然本能之不足的“第二自然”或“第二本性”;德国学者卡西尔把文化界定为人所特有的,展示人之本质的符号系统;中国学者胡适和梁漱溟把文化定义为“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人类生活的样法”;有的学者倾向于把文化限定为语言、习俗、道德、信仰等自在的行为规范体系;也有的学者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有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知识等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应当说,各种文化定义既彼此差异,又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因此,重要的问题不是一般地比较哲学文化定义的优劣,而是基于人们对于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社会历史方位、文化的作用等重要问题的理解,提炼出几种研究文化问题的主要理论范式。

同类推荐
  •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是清朝咸丰时期的人,原本是文学批评家。在生活中,这位敏锐的批评家凭自己的才华和对世间的洞悉,给后人留下《围炉夜话》。在《围炉夜话》中,他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他把自己对时人、时事、文章以及文坛掌故等分段作了评议,语言亲切、自然、易读。真正让《围炉夜话》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是其中的“安身立业”话题,它从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人生智慧,可谓最伟大的心灵成功学。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出许多短小精悍、能够启发心智的名言佳句。这些千古名言,巧譬妙喻,明理析奥,以其思维美、内容美、语言美一向为人们欣赏和传诵。它们不仅仅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处世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居官从政、治家劝学、待人接物、修身养性必备的宝典。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这些名言佳句遍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志、求学等各个领域。它们犹如人生路上的灯塔、路标,照耀着、指引着人们探求的方向。学习和掌握这些处世智慧,有益于立世修身,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我们深信,圣贤之言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读此书,不是在单纯地体验和回味某句话的力量,而是在和一个个圣贤先哲的伟大灵魂交流。希望这部圣人贤哲智慧的人文读本,能够让你在面对任何人生困境时,都可以找到心灵航海中的指南针,给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
  •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第五卷)

    本书为2013年第4季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文库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之一种。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角度对毛泽东哲学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论述了毛泽东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作者力图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毛泽东在这些问题上的成功和失误,提出自己的看法。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王晓红博士2002年人吉林大学,在高清海先生门下深造。2004年,先生仙去,她转而跟我学习,于是我们既是师兄弟又成为师生。在高清海先生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王晓红博士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理论性质有很深入的理解,使她敢于去触碰已经被许多人论述过的理论问题,从人性理论变革的角度去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书中,王晓红博士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细致而又十分清晰的阐释,既贯彻了高清海先生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思考。本书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人性理论的全面而有权威性的论著。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6年全集)

    故事会(2016年全集)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有恒久的趣味。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虚构能力

    虚构能力

    这里是三天两觉学院!这里的学生个个非同凡响!现在就由我来采访一下这里的学生!——以下为三天两觉学院的学生七月:这里有八月!八月:这里有七月!幻生:这里的作业少!医生:这里的饭好吃!外出取材:这里的素材多!049(疫医):这里有很多实验品!大师球: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美女!…………
  • 假释

    假释

    蓝山监狱监狱长马颜青坠楼身亡了!有人推测,他的死纯粹是为了一张脸。是啊,马颜青以前的人生履历表可是这个世界上最清白的呀!他曾经纯净得如一张白纸,连百把块的经济问题都没有,大会小会私下里闲聊,把腐败看成是洪水猛兽,信誓旦旦与腐败不共戴天。可一上台,还不到半年,立即被糖衣炮弹俘虏,检察院反贪局收到了他巨额受贿的证据,他一辈子清白丧失殆尽,颜面无存,很可能马上就要以“犯人”的身份去吃“监狱饭”了,活下去有何意义?
  • 叶罗丽精灵梦之彼岸之主

    叶罗丽精灵梦之彼岸之主

    她是暗冥凰,冥界的主人。却被一个自称仙子的人祈求答应委托。在这里,她遇到了很多的人,同时也认识到了人类的真实本性,同时,还遇到了他。可是,世界终将会毁灭,到时候,你们还会继续陪伴在我的身边吗?
  • 快穿:原来系统是美男啊!

    快穿:原来系统是美男啊!

    蔺秋死了,却不知为何而死?为复活,她进入万千世界做千奇百怪的任务,只是这突然跑出来的美男子是肿么回事?哎呦喂,这剧情不对啊喂!【傲娇校草:小乖,快来我怀里男朋友宠你。】【霸道总裁:你敢跑我打断你的腿!】【病娇王爷:王妃,树上不好玩,不如我们换个软的地方玩?】【狂野兽人:雌性,不想死乖乖生崽!】蔺秋挠墙抓地痛哭流涕:呜呜呜,我要死,我要死,不要复活了!男子媚笑:为了你个小妖精我COS了那么多美男,你说不活就不活,来,乖乖躺好。※羽宥:愿用我万世烟火,换你一生迷离。※蔺秋:万世皆空,只一次,这一次,我想与你相爱不弃。※(1对1,爽辣+轻松+搞笑,不一样的快穿,任务是辅助,言情是主打。)
  •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二)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二)

    青春期女孩的身体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已慢慢具备了女性的全部特征。维护女孩青春期心理健康,搞好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关系到她们一生能否健康成长。 但是,大多家长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孩子成长的烦恼。有些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突然疏离而惊惶失措,或者对孩子比以前管得更严,或者为这种疏离表现出极度伤心,这些做法往往会更让孩子反感,从而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障碍。
  • 吞天水帝

    吞天水帝

    一本古老神秘的功法,一副天生神体,演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代大帝的故事。
  • 相爱是劫,谁又成了谁的劫

    相爱是劫,谁又成了谁的劫

    她穿越到这个朝代,一来就是女扮男装生活,她很纳闷为什么要她女扮男装,问了父母也不说,可有了疼爱她的家人她也就不管那么多了。她本以为这是上苍对她上一世悲惨命运的补偿,可最后她却又遭受家破人亡。她又失去了家的温暖,她一心想着报仇。阴差阳错之下她遇见了他爱上了他,可最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她错了。倾雨痛苦的半弯着腰,双手捂着肚子,某男过来关心她,突然,他指着她的裤子说“倾雨,你,你怎么了,你是PP受伤了吗?你的衣袍后面有血迹。”倾雨一脸尴尬。太夫看过病之后,说:“这位姑娘,你是月事来了,这是第一次所以才会难受,老夫给你开个方子就行了”某男一脸惊讶“倾雨,你你你剧然是女的,你不是男的吗?”
  • 祸国之三千红尘路

    祸国之三千红尘路

    祭狐言:即便我活不过20岁,即便活在这十方乱世的时代,我也能活出如他那样的精彩!李墨言:世人都说我卑鄙残忍,配不上她,可那又怎样,我看上的,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得到
  • 你的努力,终将收到世界的回馈

    你的努力,终将收到世界的回馈

    《你的努力,终将收到世界的回馈》获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都向往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但如果不努力,这一切都只是空想。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才能成功,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基石。本书通过一系列丰富、真实、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生活之中总会遇到一些阻碍与羁绊——或许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或许是外在因素。但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我们终将迎来胜利、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