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1900000006

第6章 政治家与军事家(5)

张澜对长袍“情有独钟”,是有一段来历的。1903年,作为四川省官派留学生,张澜进入东京宏文书院师范科。临行前,张澜的老父亲连夜用蓝色布帘为他亲手缝制了一件长袍。他告诫儿子:“为人不能忘本昧良,终生布衣也是福。男儿当自立自强,自爱自重,读书不求高官厚禄,但求为民造福。”布衣者,平民也,张澜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一直保持着平民本色,被人们尊称为“长袍先生”。

张澜做官从教始终不置私邸,不是住在“公家宿舍”里,就是租借简便寓所,或者暂住朋友家中。1923年他才在南充的南溪口修建了一座很简陋的瓦房,算是有了一处私宅。新中国成立后,夫人刘慧征携全家来京,张澜对她说:“慧征,这一年来,我是住在民盟总部的。周总理听说你要来,吩咐政府安排好的宿舍,找了几处很大、很阔绰的房子,我都嫌太考究了,没要,要了现在这幢房子[10],我看有这座小楼房也够住了。”深明大义的刘慧征完全赞同丈夫的决定。

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打算为张澜配备一个保姆,却被张澜谢绝,洗衣扫地之类的家务琐事都由刘慧征亲自操持。国家副主席应该享有的每月二百元办公费,张澜从不动用,一切开销都用工资支付。1955年2月张澜逝世后,夫人刘慧征迁回四川老家,子女将住房退还政府,不再占用。

就这样,张澜用自己事业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懈地践行着“四勉一戒”。“四勉一戒”对于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来说,是极大的精神力量。许多人受到这个信条的鼓舞和推动。有一个姓沈的青年,积极追随张澜,在学习了“四勉一戒”之后,特意改名为沈自强。“先生之‘四勉一戒’,细思忖之,又何尝不是我中华民族,我泱泱大国之精神的鞭策!”[11]

光风霁月的人格力量

综观吾先哲之言治,如儒家之大同、太平诸义,墨氏之尚同、兼爱诸义,老庄主自由,除国界,并一切法制与所崇尚号召之具……凡此皆陈义宏远,为今欧人所不能窥。但墨子言兼爱,必以交相利为征,最为切实。由墨氏之道,则世界经济问题必一以大公为原则,绝不许有以此侵彼,或以强侵弱之事,尽大地人类利用厚生之资,一切交相利,一切均平,则谓全世界为天国可也。斯仁道之极也。

——张澜:《说仁》

张澜一生虽然担任过各种官职,但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布衣情结”;即使身处四川省长、国家副主席这样的职位,仍是布衣粗食,泰然恬淡。他为官清正,从不谋私。他在四川主持政务长达八年,他的亲人们却仍在家乡务农。其四弟是前清秀才,曾请求他在政府机关中为其谋一小小职位,张澜谆谆相劝:“我不能任用私人,你在家中务农并奉养老母亲最好。”从川北宣慰使卸任之时,他不仅没有丝毫积蓄,反而负债八百吊钱,出售了几亩祖上留下的土地才得以还清。南充军阀石青阳想打倒张澜,派人乔装暗访其家,但见家徒四壁,一屋空空,根本没有什么私产。暗访者以实相告,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12]张澜的人格力量,把专横的军阀都感动了。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张澜以一介布衣之身,凭借在社会变革、济世救民等方面的卓越实践,获得了极高的声望和极大的威信。他对于近现代的四川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的影响。对于张澜的评价,有两段话特别著名。一段是毛泽东说的。195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张澜先生说:“表老啊!你很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的。”我们的领袖非常明确地肯定了张澜先生的品行。另一段是胡耀邦说的。1980年春节,在民盟中央和民盟北京市委举行的迎春茶话会上,胡耀邦同志特意谈了对张澜的印象:“我感到这位先生有两条是很值得佩服的:第一条,他有很高尚的精神,这就是他的顽强的民主精神、民主思想;第二条,他有一个很优良的气质,就是他有强烈的正义感……这两大优点,对许多人,对我自己,印象是很深的,勉励是很大的。”

1947年4月,张澜写了《七十六岁自勉集语》。全文如下:“以义持己,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仁爱群,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乐善之人得众,故其心休休,乃能有容。逆耳之言利行,故一士谔谔,胜于千诺。益壮益坚,乃珍穷老。患得患失,勿效鄙夫。”篇幅不长,然而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这些语句是他对于自己一生言行的最好概括。张澜的嘉言懿行和高风亮节,是值得中国人珍视和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附录

张澜先生是一个可敬的爱国主义者,他坚持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的参加者和支持者。他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中国人民感谢他在爱国运动中的贡献。

——林伯渠在首都各界人民公祭张澜大会上的悼词

奋斗五十年,与吾党同争得人民共和,雄心已遂;

结交卅六载,惜我公未及见台湾解放,遗恨犹存。

——吴玉章献给张澜的挽联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三句话,我们的先辈张澜先生是完完全全地做到了的。

——梁晓声:《精神之魂——论张澜》

[1] 出自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丁关根1992年4月在首都各界纪念张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苏蓉:《论“川北圣人”张澜》,《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第1期。

[3] 参见马建强:《共和国副主席张澜的中小学教育情结》,《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2期。

[4] 戚如高、潘涛:《张澜与中国民主同盟》,26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5] 党宁:《一身傲骨炳青史,万里川江映伟功——忆著名教育家张澜先生》,《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4期。

[6] 张澜:《致赖心辉》,参见《张澜文集》,63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 冯维纲:《张澜》,110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8] 冯维纲:《张澜》,138~139页。

[9] 参见李永军:《张澜的清廉故事》,《中国统一战线》,2005年第5期。

[10] 这是一座中式四合院,在复兴门内嘉祥里。

[11] 梁晓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念张澜先生》,《出版参考》,2006年第17期。

[12] 徐庆全:《张澜:两大理想成就一生》,《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2期。

黄炎培:塑造爱国乐业的“中华牌”

黄炎培,字任之(韧之),号楚南,笔名抱一。上海浦东川沙人。他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卓越的教育理论家,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毕生从事职业教育,在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奋斗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科学的职业教育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职业教育之旨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

——黄炎培:《职业教育谈》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学生约70人,分为两个班。作为“总理”(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甚至较远的乡村也有人托人说情让孩子入学。学校的事务越发多了起来,黄炎培的担子越来越重。但他从不因事务忙影响教学,依然坚持亲自授课,从不旁骛。”[1]

1906年,应杨斯盛之请,黄炎培创办了位于浦东六里桥、占地60亩的浦东中学。筹建期间,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开办之后,他和张志鹤一起全权署理校务。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谈得头头是道,妙趣横生。学生们以此做为座右铭,经常对照自己”[2]。这三个字从此被确立为校训。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该校现为浦东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有“炎培楼”“炎培亭”等建筑,纪念首任校长。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3]。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写文章,作讲演,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于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应运而生。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此后数十年,黄炎培的教育活动一直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以职教社为根据地。

黄炎培亲自为职教社拟定了宣言书,并请恩师蔡元培审阅。他还为职教社写了社歌,歌词充分展现了他的职教理念:“惟先劳而后食兮,嗟!吾人群之天职。欲完此天职兮,尚百业之汝择。愧先觉觉后之未能兮,舍吾徒之责而谁责?同心组成吾社兮,将以求吾道之昌也。研究试验以实施兮,期一一见诸行也。苟获救吾民之憔悴兮,卜吾国族之终强也。手旗兮飞扬!吾何往兮?比乐之堂!将使无业者咸有业兮,使有业者乐且无疆。嗟!嗟!吾愿何日偿兮?天假我以岁月之悠长!”

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包含职业学校教育、职业补习教育、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职业指导。“职教社在建国前创办的主要教育事业有:中华职业学校、重庆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和重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南京女子职业传习所、镇江女子职业学校、四川灌县都江实用职业学校、昆明中华业余中学、上海比乐中学;还在上海办了七个职业补习学校,在上海、重庆、昆明、桂林相继开办了职业指导所,指导青年就学和介绍职业。”[4]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在33年间,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上极受欢迎,为民族工商业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被誉为“中华牌”。

黄炎培还参与筹办了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了东南大学、私立青岛大学的校董。“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他亲手创办、主持或参与创办的教育文化机构,总数达百种以上。”[5]黄炎培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事业卓著、精神充实、乐在其中的一生。

以引出国民一切良能为事业

赤手能从平地起,苍生休被吾徒误。读书爱国两无妨,文兼武。寻真理,在何处?离群众,有谁与?听良知命令,是非清楚。物我一诚通万有,工商实用非虚语,倘专科大学挂虚名,终何补?

——黄炎培:《中华工商学校校歌》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他首倡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在我国教育界、知识界形成风靡一时的早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有力地推动了民初的教育改革。”[6]

同类推荐
  •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是一部传记体小说,塑造了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李真果,他遍读圣贤经典,问道玄门绝学,精练各派武术,集武功、丹道、道家医术绝学于一身。本书以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几个时代为背景,通过传主所经历的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初期等历史巨大变迁,讲述大道士李真果穿越百年、历经艰辛磨难的传奇人生,彰显其爱国爱教、悬壶济世的美德,全面而真实生动地反映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载道行道的修真之旅和中华民族精神及人格风范。
  • 林徽因传:韶华如诗,林下美人

    林徽因传:韶华如诗,林下美人

    寂静秋月,引人仰望,她用短暂却绚烂的一生,在建筑学与文学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作为民国时期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众人皆知她幸福美满的一面,却鲜有深入聆听她真正的内心山水。世人眼中的林徽因,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才貌双全,蕙质兰心,更有令人艳羡的家世与婚姻。而凡尘中的林徽因,是与命运抗争半生,甚至充满悲剧色彩的江南才女。但是孤独的童年岁月、艰辛的建筑考察、动荡的战乱时局,并没有抹去她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怀,而是赋予了她更为坚韧的精神世界和赤诚热忱的心灵。
  • 绝代风华

    绝代风华

    2013年度,最为女性读者热衷的精品读物!收录民国最全最完备知识女性生平事迹的畅销力作!揭开民国时期那些神秘莫测的女性们面纱下的真实容颜。讲述民国时期具有影响的知识女性,讲述其事迹、著述及影响。从萧红到林徽因,从关露到张爱玲…….阐述光鲜表面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故事。
  • 林肯传(传记译林)

    林肯传(传记译林)

    《林肯传》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这位“伟大的解放者”领导了针对南方奴隶制度的南北战争,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联邦的统一,为美国在十九世纪末跃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林肯传》是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扛鼎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撰写的仅有的一部传记。作者以其感人至深的笔触,生动再现了一个内心忧郁、富于理想、愈挫愈勇、满怀仁慈之心的林肯形象。林肯的从政之路充满坎坷和失败,但追求平等的政治理想却一直支撑着他屡败屡战,直至最终入主白宫。这位平民总统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相信会让每一位读者唏嘘不已。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热门推荐
  • 青阳风云

    青阳风云

    鬼斧神工,一剑开轩辕,以丹道,成武道之巅峰,破乱世之谜,谁是幕后黑手,掌控天下格局。在青阳大陆之上,他受人白眼,只因无法修炼。受人辱之,却一忍再忍。金麟本非池中物,一遭风云变成龙。辱人者,人恒辱之。故事从此开始……
  • 今生若能相依,定不再颠沛流离

    今生若能相依,定不再颠沛流离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与南川等人的爱情、生活遭遇以及自我梦想的追求为主线,以朋友樊铮、琳蓝、尹雪含等人的生活、爱情经历为副线,其中穿插“我”对不幸童年的回顾和对嫁到继父家的母亲的复杂情感,书写了这几位年轻人各自伤痛各自欢欣各自经历后,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结局。而“我”最终得遇爱人袁淑语,回到家中与多年不见的母亲的团聚。小说通过这些年轻人在爱情、生活以及工作中的经历,展现了他们肆意挥霍的青春和艰涩痛楚的成长。
  • 家有功夫女友

    家有功夫女友

    一个是乡村女孩,一个是京城阔少,怎奈命运百般撮合,竟然不期而遇,不期再遇……
  • 常青灯

    常青灯

    轻抚琴,听流水,何处情愁自怨,何处悲鸣相恋。人有情,妖亦情,观场场情故,意潇潇暮雨。
  • 史前地球:恐龙时代的辉煌·侏罗纪中晚期

    史前地球:恐龙时代的辉煌·侏罗纪中晚期

    本书讲述了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中晚期恐龙进化的故事,介绍了兽脚亚目和蜥脚亚目恐龙种类的扩展,每一章都运用了大量的表格、地图、数据和照片来描述早期恐龙生活的环境、栖息地和演变模式。本书是《史前地球丛书》其中一个分册。
  • 重生之贵女本荣华

    重生之贵女本荣华

    ——主要讲述蜕变后的女主回到侯府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化解各种危机,将高冷傲娇男主调教成忠犬的故事。(虐渣宅斗+重生穿越+夺舍爽文)***她本尊贵,奈何遭人逆天改命。幸得上天垂怜,获得新生,大难不死重回侯府,却不想侯门一入深似海。前有庶姐的针锋相对和继妹的鬼蜮伎俩,后有继母的居心叵测,后宅各种阴私腌臜事儿接二连三。更可恨的是,她的杀亲仇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霸占她的亲情,夺她的初恋,抢她的夫君。她立誓要以血还血,虐仇人,治恶人,拖敌后腿护至亲,还要活出属于自己的荣华锦绣人生!他出身尊贵,霞姿月韵,才华出众,乃是戌朝赫赫有名的战神,在众贵女千金们眼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却偏偏对上曾被他唾弃的她,从此被她一步步感化,踏上宠妻忠犬之路。……姑娘:可否让小女子搭个顺风车?公子:抱歉,男女授受不亲。……公子:你真想嫁给本公子?姑娘:不是你想娶本姑娘吗?……某位公子忍不住相思之苦,夜潜某姑娘的闺阁,想一亲芳泽。——流氓!某姑娘一拳挥过去。——我是你相公,不对你流氓想我对谁流氓!PS:1、此文1V1,双洁,结局HE2、言情为主,宅斗为辅3、背景架空,谢绝考究!
  • 梦游令

    梦游令

    故事开始于一个看似平凡的小镇,因为一个人的一时冲动?改变了两个少年的命运。且看陈二狗如何在这沉寂江湖纵横。
  • 无界一初阳的新生

    无界一初阳的新生

    没人可以阻挡我们的,对吗?本作品为西方幻想,第一次写这种类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尽管提
  • 杀手在洪荒

    杀手在洪荒

    鸿钧遇刺,讲道还能继续?血海未干,冥河真的不死?女娲不在,人族如何出世?人族不出,诸圣如何立教成圣?一个想把这些实现的杀手来到了洪荒……
  • 武侠世界里的超级玩家

    武侠世界里的超级玩家

    一方武侠世界,一位穿越少年,神秘游戏系统,搅动江湖风云。医,可回生死,肉白骨。武,可斩万敌,破虚空。顶级武学、触之可学。当别人还在为领悟一门绝学而努力的时候,楚云已经将其修炼到巅峰。万千灵丹、皆可炼制。当他人还在拼命赚取一枚灵丹提升修为的时候,楚云已经将灵丹当零食了。PS:已有完结小说《网游之三国王者》、《末日领主》,各位可放心阅读收藏。欢迎加Q群32044121,259938773(V群,1000+值粉丝入)同时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想枕头的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