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09700000009

第9章

奶奶常常也拿起我们的书看半天,等我们一抬头,却发现她把书拿颠倒了。我说奶奶你拿倒了,笑着帮她顺过来。奶奶不好意思地放下书,笑:『这里面都有些什么呀?我一个都不认得。

蒙童求学

哥哥去上学的头一天,姐姐望着哥哥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离去的背影,嫉妒得坐在母亲的床沿上大哭,说:“我也要读书!我也要读书!”母亲在一旁柔声安慰她:“你还小呢,五岁都不到,学校不会收你的。你再等一年,明年就送你去读书好不好?”母亲很少有那样柔声说话的时候,也许正是母亲的温柔忽然触动了我的心,我那幼小的脑子里忽然电光火石般有一道亮光闪过,我意识到了世间有一件事情叫“读书”,神奇得可以让人哭。

到了我也终于可以发蒙读书的那一天,我满心欢喜跟着哥哥姐姐跑到三里外的村小学去,学校老师却说我年龄不够,不肯收我。那一天,正值我大姑母家的二儿子考上了大学,我大姑父杀了一头大白猪,在场院里摆起了流水席,请学校的老师,全村的男女老少和亲戚们都去吃酒。我被学校拒收之后,哭哭啼啼去到大姑母家时,我父亲正坐在院坪大树下的酒桌上陪着学校的老师们吃酒。我那位表哥是恢复高考之后南江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从此之后或将远离农村,过上飞黄腾达的好生活,这令村民们又羡慕又嫉妒。而村小学的几位老师在羡慕和嫉妒之余,则又觉得非常荣耀,觉得这里面亦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因此在酒席上吃得红光满面,高谈阔论,大讲我表哥读小学时的各种趣事。那位拒收我的老师也被邀在席。父亲将哭哭啼啼的我一把拉到腿上抱起,伸手抹去我的眼泪,同那位老师说我确实已经满了七岁,够年龄上学了,请老师收下我。在那样的情形之下,那老师自然不好拒绝,便答应让我第二天就去读书。

得到了老师的允诺,我不再伤心了,但也不愿意面对老师们坐着,便从父亲膝上跳下来,跑去找母亲同姐姐和妹妹去了。母亲正同一帮女亲戚们坐在堂屋里,围着我的大学生表哥问长问短,满脸羡慕。她们很稀奇我大学生表哥的近视眼镜,叫他取了下来,她们一个个轮流戴着试,却一个个嚷头晕。我也从母亲手里要过眼镜戴起来,朝远处一望,果然一片模糊,头晕得很。可我实在很羡慕表哥是大学生,那么神奇,那么荣耀,因此,我大声说:“我长大了也要考大学,也要戴眼镜!”妹妹从我手里也接过眼镜戴起,也学我的样子大声说:“我长大了也要考大学,也要戴眼镜!”亲戚们都由衷地笑了。

第二天,哥哥在一个破旧的土黄帆布书包上,用毛笔写下大大的“书包”两个字,让我背着去上学。然而姐姐却告诉我,粗心的哥哥把“书包”的“书”字写错了,多写了一横。我觉得这很不好,很丢脸,可是没有办法了,只能天天让那个写错了字的黄书包在我屁股上一拍一打,陪着我去上学。

在学校里,我第一次拿着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崭新的本子同铅笔,觉得它们那么漂亮,珍爱得不得了。老师让我们在本子上写生字,我亦实在舍不得落笔,生怕把本子写污了,只握着削得尖尖的铅笔在空中照着笔画练习。下课时,老师检查了前排几个男同学写的字,有一个男同学也一个字没写,老师便一边责骂,一边拿钢笔头使劲摁那学生的头顶,疼得那同学哇哇大哭。我吓坏了,生怕老师也这样惩罚我,这才顾不得珍惜本子,赶紧在本子上写起来。看着本子上我写出来的黑黑的一行字,忽然觉得十分奇妙,又一个人傻傻地笑了。

妹妹从小跟我黏在一起长大,我上学之后,她落了单,因此更急切地盼望着上学。在离她上学还有很长的一段日子里,她就开始兴奋。父亲从田里一回来,她就攀到父亲腿上,抱着父亲的脖子说:“爸爸你考我,你考我。”所谓考,无非是问她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亲母亲的姓名同简单的加法减法。这一切,妹妹早已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熟背如流,自己的姓名也可以写得很漂亮了,可她还是担心去学校报名时背不出,老师会认为她是傻孩子而不收她。

父亲粗壮的小腿上两腿泥水迹,胫骨旁被蚂蟥吸过的地方一线鲜血正顺着小腿往下流,一直流到脚板心。而那吸血的蚂蟥大约早因肚子吸得过饱自行掉落在父亲回家的路上了。我说:“爸,你的腿流血了。”父亲低头看了一眼,毫不在意,他早被妹妹的样子逗乐了,用下巴上的胡茬扎她小脸,哄她说:“你一天要吃那么多餐饭,上学之后可只能吃三餐了,怎么办呢?”

妹妹这下真着急了,仰头问父亲:“是呀,我每天至少要吃四餐。怎么办呢,只吃三餐我会饿死呀!”

母亲乐得忍笑不住,说:“叫奶奶给你衣服上缝个大兜,你每天兜里装满饭,随时饿了就吃好不好?”妹妹果然高兴,说好呀好呀。她真以为这样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把我们一家人都乐得不行。

妹妹同我不一样。我小时候生得弱,家里又没好菜吃,就总厌食吃不下饭,因此总生病,总闹肚子疼。虽大妹妹两岁,却打架总也打不过她。妹妹则健壮如小兽,胃口很好,早上米在锅里才煮开花,还是潦生米,她就要奶奶给她先盛一碗,拌点盐就吃。同她坐在桃树枝丫上歇凉,把树疤上流出的胶扯下来拉长或捏扁了玩,又或者把桃核里桃仁剥出来,塞到耳朵里孵,玩着玩着,她也会突然说饿了,跳下树来要吃饭。筲箕里冷饭盛一碗,泡点冷开水,或拌一点红蔗糖,或拌一点盐,她都吃得很香。

可是一上学,那各种各样的新奇,早让妹妹把担心肚子饿的事儿给忘了。常常等不得早饭煮熟,奶奶将昨夜的剩饭在锅里炒热,再用她那双粗大有力的手蘸点温水,紧紧捏几个大饭团,我同妹妹就一人拿起两个饭团飞跑,在玫瑰色的朝阳里去追赶上学的大队伍。

村子里孩子多,上学时浩浩荡荡一大群,有雷石岗下唐妈家的两个女儿英和敏,有毛伯家的女儿珍兰同她弟弟小列,有新堰堤下徐妈家的阿秀,有周家老五老六,还有校长的儿子黑皮钢。我们都文文雅雅穿上了青布鞋,不再打赤脚了。

上学路上要经过一个很大的堰塘沉星堰。沉星堰堤岸平整宽阔,尽头堰口上覆一块大青石做桥。堰塘清水漫过堰口,从青石桥下飞泻而出,淙淙有声,然后顺小港一路蜿蜒而下,最终汇入南湖。桥头硕大一株杨柳,要几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杨柳树冠高大如屋宇,千万条柳枝长长的垂下来,遮掩着石桥同池塘一角。树干中心却是空的,有硕大一个黑洞直达树根,望不到底。据说那个黑洞一直通到了两里外芭茅岗我家的一块地里,为战争年代的一条地道。我家地中间有两座老坟,两坟间确有一个地洞,这地洞里曾经蹿出一只野兔差点被我哥哥捉到。但这两洞是否当真相连,却没有人能够证实。村里人都说,这株老杨柳已经老得成了精,绝不可砍伐。树干上常有人贴一张黄符,上书: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君子念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据说家里有小孩夜哭,贴一张这样的黄符,过往行人念一念,小孩就能睡得安稳了。我们也不知灵验与否,但上学放学路过时,都要仰头照着大声念一遍,觉得有天然妙韵。

春末夏初,杨柳的枝条间缀满形似小鸭的长串荚果,又有小鸟在树冠里做窝,叽叽叫唤。我们贪图树下青石的阴凉,放学回来总要青石桥上玩一会儿,把树上的小荚果摘下来,在石板上排列成我们刚刚学会的某个生字,或者排个笑脸,排条小鱼,等等。男孩子们不屑玩这个,在堰堤上一路空心筋斗翻过去,又脱光衣服跳入堰塘里去游泳,搅碎一池夕阳。又有黑皮钢常常早上从家里偷个鸡蛋出来,用黄粗纸裹了再滚一层湿泥,上学路上悄悄塞进某个正在隐隐燃烧的草木灰肥堆里,放学后可扒出来吃。后来大家都获悉这个秘密,放学路上一路飞奔,争抢着在沿路各个灰肥堆里拨扒寻找,拨得火灰四散,惹的大人们追骂不已。

一半是学习,一半是游戏

村小学设在村部旧址,校园旁有池塘,有大片开阔的田畴,空气中总弥漫着泥土、草木与稻谷的清香。窗外又常有鸟儿在绿树间鸣叫。我们小时候也并不当读书是大事,只当是玩累之后的一种放松与休息。

那位拿钢笔头摁学生脑袋的老师没教几天书,很快被提拔当了村干部,学校便另外聘请了一位落魄老儒来给我们上课。一上课,我们就跟着那落魄老儒摇晃脑袋,拉长音调念:“上中下,人口手,横竖撇捺。”在田野的奇异芬芳里,那位老先生日复一日,用他特有的悠扬闲散的乡村音调,执拗地将那些古怪汉字塞进了我们那些成天玩泥巴的孩子们的脑海里。珍兰同妹妹读一班,她总是背生字背不出,放学后还要留在教室里背,急得我们一群人在门外大声教她。老先生淡淡瞟我们一眼,也不做恼怒阻止色。

学校背后是一片梨树林同茶园。在梨花开得洁白如雪时,学校会组织我们这些小学生上山采清明茶。其实我在发蒙读书之前,就曾跟着村里的姐姐们来山上采过茶。采一斤嫩毛尖交给茶厂,可得一毛钱工钱。记得一个茶季结束时,我竟然挣到了两块多钱。我打开层层包裹的旧手帕,取出里面的两块多钱交给母亲时,激动得双手都颤抖了。要知道,那时候,一分钱就可以买一颗糖果呢。当然,我一颗糖果也没有买过。

学校组织的采茶虽然没有工钱,可那是集体的户外活动,比一个人采茶有趣多了。采茶都会选择阳光晴好的日子,我们将书包清空了挂在胸前,在早春暖暖的阳光里,一边低头采摘茶树上的嫩芽,一边听那老儒给我们讲故事。那老先生自己也一边采茶,一边提高声音讲话。讲夸父追日,讲女娲补天,讲后羿射日,讲嫦娥奔月。早春的午后,阳光也有些灼热了,想一想天上原本有十个太阳,那该多热呀,心里对后羿便真是感激得很。在明丽的春光里,遥远的神话也忽然变得亲近了。我想,那是因为神话原本就是产生在那样的,与自然相亲的文明里吧。

茶厂与小学的教室紧邻。下课的时候,我们受到茶香的吸引,常常跑到茶厂去看师傅们炒茶,揉茶。炒茶的师傅们都很和善,尤其对我们那些柔顺听话的女孩子,总是笑眯眯的。我痴痴地看着锅中的茶叶在炒茶师傅手中慢慢变萎,嗅着那被火烤出来的似要收敛,又似要散发的浓浓茶香,舍不得离步。后来,那片茶山被承包给了私人,茶林便一点一点地被毁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山的黄豆同油菜。茶厂亦随之销声匿迹了。

随着南江村的油菜越种越多,又有人在那里开了一个油榨坊。在油菜收割之后的初夏季节,教室前的操坪上,每天都晒着黑黑的油菜籽同榨过油之后压成的油菜枯饼。整个校园里,都弥漫着油菜枯饼那种特有的,让人迷醉的浓香。可是不久,油榨坊也搬到镇上去了。

学校再没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地方了,由于设备简陋,也基本不开设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可是这也并不影响我们的快乐。我们总是有自己无穷无尽的玩法。一下课,我们就开始玩跳绳、跳橡皮筋、跳房子、踢毽子、抓石子,或跨步抓人。妹妹为了要跟同学玩,中午放学亦不回去吃饭,总是我回家吃过之后给她用搪瓷缸子带了饭去,她才一头汗水从操坪里跑下来。那个时候,她早忘了初上学时担心肚子饿的事情了。带去的饭也没什么菜,多是白米饭上卧一个腌萝卜。妹妹说很多年后,她总还记得腌萝卜夹起来后米饭上留下的那个圆窝窝,一想起来就觉得特别亲切。

这些游戏似乎比体育课更好,把我们的身体锻炼得强壮又灵巧。跳橡皮筋,跳到最高级别时可把橡皮筋套到两个同学脖子的高度,我们亦能一跃而起跳入橡皮筋内。玩抓石子,我们可以将一颗石子抛向空中后,再将散落在地上的石子一二三四五地一颗颗抓起来,再回头从容接住空中那一颗,且又能十分灵巧地将紧挨在一起的两颗石子分别抓起来而不惊动另一颗石子一丝一毫。而且,这些游戏似乎也在无意中培养了我们坚韧的品格。妹妹腿上长毛根疮,烂出一个小洞,她也依然跳房子跳得忘情,不知疼痛疲倦。我们常捡碎青瓦在石上捶打研磨,磨成一颗颗圆溜溜的石子,有时一不小心,石头就捶到了自己的大拇指,将指甲捶得乌紫,疼得钻心,但也不哭,吃饭时将指头小心藏起不让母亲发现,过不久,甲床里又长出一片新的指甲来,将捶死的指甲一点点顶替掉,心中便暗暗欢喜。

手工做的青布鞋经不起我们这样蹂躏,穿不了多久,鞋面就被我们脚拇指的硬甲顶破。母亲补鞋补不赢,为这个我们常挨骂。可是我们不在乎,全校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各自母亲的抱怨中,穿着这种破洞的青布鞋在踢毽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从鞋面圆洞里钻出来的那颗大拇指指甲,亮亮的,上上下下,灼人眼睛。

同类推荐
  • 路在脚下

    路在脚下

    人总是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后人,其实最好的东西是脚印,当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和脚印走出一条成功之路时,我们可以自豪地对后人说,这路是我走出来的。你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没有错。从这层意义上说,路和脚印是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
  • 传承与创新——历届天津相声节理论研讨文集

    传承与创新——历届天津相声节理论研讨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相声得到长足发展,表现之一为相声名家极多。如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马三立以及后来者刘文亨、高英培等数十位名家则在各区曲艺团里领衔献艺。天津不但出名演员,还出名段子。如高玉峰、谢芮芝创作的《文明词》(后改名《西江月》)、张杰尧创作的《关公战秦琼》、张寿臣创作的《夸讲究》《地理图》《巧嘴媒婆》《贼说话》……太多太多的传统段子出自天津,并都是久演不衰的段子。而且,专演相声的茶馆也很多,分布在各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天津仍向全国奉献了王佩元、常宝霆合说的相声《挖宝》。当然,它也没有逃过在那时候所有的相声茶馆全部关闭的厄运。
  • 父父子子

    父父子子

    本书由钱理群选编,收录了朱自清、丰子恺、周作人、鲁迅、傅雷等23位大家描写的“人生里基本的事实,单纯的,普遍的,平庸的,近人情的经验”,39篇关于亲子之情、母爱天性、师长观念和“爱”的哲学“的“人伦”题材作品,既“真”且“纯”,不仅表现了真挚的亲子之爱,尊父之情,而且有着相当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包含了对于文学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感悟。
  • 总编辑心语

    总编辑心语

    本书是作者带有理论色彩的新闻专著,既涉及如何坚持报业改革和创新,如何全方位发展报社,也包括如何提高新闻采写水平,开创多种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 空巷

    空巷

    海亮的诗歌,扎根于西海固那片厚实而苍凉的土地,有着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人物、事件,在他的笔下,都会带来诗意的共鸣。
热门推荐
  • 异界拳圣

    异界拳圣

    修炼之途在于悟:众胜寡、精胜坚、刚胜柔、专胜散、实胜虚。修拳之道在于明:入灵气、调身息、括经脉、洗筋髓、聚丹田、通五行、握律动、控生死、破乾坤!修炼体系:真灵界:聚魂期凝魂期锻魂期铸魂期融魂期化魂期。人界:拳者拳徒拳士拳师大拳师拳宗拳王拳皇拳尊拳圣。真魔界:原生级进化级化形级古生级。拳技药方心法等级体系:人道玄天……
  • 你凭什么影响世界:比尔·盖茨送给年轻人的创业礼物

    你凭什么影响世界:比尔·盖茨送给年轻人的创业礼物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比尔·盖茨成功之路的分析,提炼出比尔·盖茨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智慧,相信无论是创业者、管理者还是渴望成功的人都会从本书中找到能给予自己帮助的经验和策略。同时,为追求事业发展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一定得启发和借鉴。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比尔·盖茨成功之路的分析,提炼出比尔·盖茨的创业思维和创业智慧,相信无论是创业者、管理者还是渴望成功的人都会从本书中找到能给予自己帮助的经验和策略。同时,为追求事业发展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一定得启发和借鉴。
  •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本书是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网络文学的论著。全书论题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研究方法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求真务实之作。
  • 唯武剑仙

    唯武剑仙

    天道无痕,九幽无殇,我有一剑可破苍天!走出苍茫天地,斩断轮回无边!
  • The Battle of Life 人生的战斗(III)(英文版)

    The Battle of Life 人生的战斗(III)(英文版)

    The Battle of Life: A Love Story is a novella by Charles Dickens, first published in 1846. It is the fourth of his five "Christmas Books"/ It's the 4th of his five "Christmas Books", coming after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and followed by The Haunted Man and the Ghost's Bargain. Battle is the only one of the five Christmas Books that has no supernatural or explicitly religious elements. (One scene takes place at Christmas time, but it is not the final scene.) The story bears some resemblance to 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 in two respects: it has a non-urban setting, and it is resolved with a romantic twist. It is even less of a social novel than is Cricket. As is typical with Dickens, the ending is a happy one. The setting is an English village that stands on the site of an historic battle. Some characters refer to the battle as a metaphor for the struggles of life, hence the title.
  • 腹黑校草:一爱上瘾

    腹黑校草:一爱上瘾

    第一次见面就被强吻,苏知记恨上了那个霸道无理的人,谁知,他竟然跟她同校!冤家路窄,她打算报复回去,可是,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她一次一次撞进他的怀抱,再也脱身不了呢?
  • 梦想催熟家

    梦想催熟家

    学习垫底的学渣是考上清北,隔壁餐馆老板的梦想是成为世界顶级大厨,网吧里网瘾少年的梦想是打职业……每个人都有梦想!手握“梦想催熟系统”,掌控万界云资源,叶轩培养高富帅、任命CEO,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过上给别人擦屁股的日子!(本书慢热,撑过60章,你就胜利了!)
  • 七天不想留遗憾

    七天不想留遗憾

    司徒胜男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精神病,精神分裂,分手,抑郁,自杀患者,他见过许多许多,过度的心理学让他变得疯狂,以至于和女朋友,王婷婷分手,重日操劳的他,经常分析抑郁和日夜研究心理学的他,最终犯上了脑癌绝症,是命运不公,还是上天捉弄,他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七天时间!欢迎加入读者粉丝群:399050135
  • 浮世尘华一

    浮世尘华一

    生活就像一场戏,每一个细节都要你仔细去把握。一个惊天大案,一个缜密阴谋,塑造了一个这样的天人。郁清与欧阳若琳的相遇注定是个悲剧,六皇子的相邀又是一个难以估计的惨剧。三国相争,阴谋中有多少阴谋,谁也无法预测。等一切初定,郁清才发现,原来自己所执着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红尘俗世。十几年的旧案,几个执着的人。皇位相争,痴男怨女,一切只是个缘字。多年以后,当几个不同的人再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还好没有错过。
  • 权臣有位逃妻

    权臣有位逃妻

    李晏晏穿越后只想做两件事,第一件求被杀死,第二件努力作死。李晏晏:“求你杀了我。”周棠:”杀不了。“李晏晏:”我很好杀的,一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