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战事
铁穆带着众人走到一个大屏风前,说道:“金老大人,你来解说。”孟丽君这才注意到,原来,这个大屏风上,画的不是普通的山水,却是一幅边防疆域图——大元朝与蒙古的边防疆域图!
图上只有约略四分之一的地方,才是大元的地形。蒙古的草原湖泊山丘,重要的聚居地,蒙古可汗最喜欢的狩猎地方,都清清楚楚的标示出来。
屏风的绢帛已经有些发黄,看样子已经有三四个年头了。
孟丽君一边听着金声将军的介绍,一边却忍不住低头沉思。
皇上想对蒙古用兵,由来已久。现在蒙古兵只是集结,并不能说明蒙古兵就想向大元用兵。只是一种可能而已。他们可能有针对我们边防的行动。赞成用兵好,还是不赞成用兵好?
前些年湖广饥荒、黄河泛滥,这些年为了整治倭寇问题,国家仓库的底子,并不十分厚实。虽然现在国家实行工农商并重的举措,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一场大战,一场针对蒙古这样的强国的大战,所耗费的,将十分惊人。
不管胜利还是不胜利,这场大战打下来,国家的经济建设,都将倒退十年甚至更多。
最好的结果,是大胜。但是根据现在的形势,即使大胜,也不能一举解决蒙古问题,只能保住蒙古边境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平安。如果万一大败,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肚子里紧张的计算着各种数据,反复比较,孟丽君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对于蒙古兵的集结,最好的策略是静以待变。蒙古动,我动,绝不吃亏;蒙古不动,我也不动,不妄动以耗费国家财力。
但是,皇帝的心……
皇帝想要用兵,由来以久啊……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自己只是一个书生而已,对于战争,所知的确不多。自己被皇帝忽略已久——那么,皇帝为什么要将自己叫来,参与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只是单纯的想听听自己的意见么?
悄悄扫视了一下周围的人,孟丽君突然明白了。皇上,是想得到自己的支持,才会眼巴巴的将自己从实验室里叫出来。
这样一场大仗,绝对不能由皇帝一人说了算。政事堂的宰相与兵部的重要官员,都将参与决策。
自己的岳父大人还有徐康,都是老成持重的人,绝对会持反对意见。赵云如这两年搞经济建设搞上了瘾,要他先将钱让出来打仗,他估计也要心疼上半日,还不一定会同意。更何况这些年赵云如按照原先与自己一起制定的计划,正在做移民工作——将南方的大宗族拆小,分批迁移到北方去。路费,农具,耕牛,连带着一些破落户的老婆问题,哪一样不要钱?如今弄了两年,初见一些成效,如果要打仗,这件事情肯定要暂缓。他一定不高兴。赵廉不说他。金声元帅是老人了,老人的想法,肯定是求稳。两个侍郎的看法,估计也会跟上上司在转。所以,皇帝想要取得大家的支持,对蒙古轰轰烈烈来一场,难!
所以,皇帝将皇甫少华给叫来,将自己给叫来。
皇甫少华是兵部的前任尚书,对两个侍郎还是有香火情的。皇甫少华主张的事情,两个侍郎不会反对。更重要的是——皇甫少华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