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少华已经蛰居了两年。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来说,两年是何等漫长?现在如果要对蒙古用兵,皇甫少华就有了重新被起用的机会。铁穆捏准了这一点,所以,他将皇甫少华叫进了这次军事会议,让皇甫少华来支持自己。
但是,只有皇甫少华的支持,皇帝的势力,还是太孤单。所以,皇帝又叫上了自己。自己,是知道皇帝那个急于建功立业的心情的。皇帝料想,自己不会反对。如果自己支持,那么,凭借自己与赵云如的私交,凭借自己与梁尔明的关系,他们两人,也不会非常激烈的反对。特别是赵云如。这些年,他已经与自己,形成了相当的默契。
更何况,这些年,自己埋头在实验室里,竟然创造出了不少威力极大的新式武器——比如,复制出来的诸葛连环弩,复制出来的震天雷,还有自己新创造出来的大炮与炸药。
大炮与炸药,在自己眼睛中看来,还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却是足够叫边防将士目瞪口呆欢天喜地了。皇帝多半想迫不及待来试验下这些新式武器了。
皇帝,竟然是将宝,都押在我们两人身上了呢……
赞成,还是反对?
赞成,自己就将获得重新起用的机会。大战在即,官员职务,多半要进行调整。皇帝,多半会借这个机会,重新起用自己。甚至,皇帝还会给自己安排一个重要的职务。
但是,赞成,却是拿国家来做赌注。
照现在的局势来看,这场大战,元朝是很可能取胜的。虽然蒙古兵骑数精良,弓马娴熟,但是一场大战,打的却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国家现在欣欣向荣,经济飞速发展,比蒙古,肯定要强不止这么一点两点。如果大胜,能够缓解边境的紧张局势,边境的士兵,也有可能解甲归田。这样,国家也能节省一些开支。
但是,毕竟……
蒙古骑兵,到底厉害。轻易开战,只怕吃不了兜着走。那样就麻烦了。国家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去对付无休止的战争;如果战败辱国,不得不割地求和,甚至向前宋那样给邻国支付岁币……
整个国家,都将掉进一个无底的深渊中。
现在动兵,到底还太早。假如劝告皇帝暂缓三四年,或者七八年,经济再上一个档次,兵器装备更加充足,取胜的几率,将会更大。
思想明白,孟丽君抬起头来。铁穆看着众人:“诸位卿家,所见如何?”眼睛转向金声。
金声知道,这件事情,一定要兵部尚书先开口。当下沉吟着措辞:“如今两国边防,多有冲突。如此敏感之际,蒙古军队大规模集结,不能不令人心生疑虑。如果不作任何防备,只怕万一。”言下之意,是叫边防军队多做防备,不过只是防备而已。
铁穆有些不满意,看着金声:“金老元帅,你却认为,这蒙古对我用兵的可能性,有多少?”
金声小心翼翼选择措辞:“近年来,每年春天,蒙古军队,都是集结,参加春狩。规模有大也有小。只不过这一次,集结的部落军队,比寻常年份,要多出两倍不止。所以,要预防万一。我们要吩咐边防军队,多加警戒;但是也不必要大惊小怪。如果我们也大规模调遣部队,被北边侦知,只怕激化矛盾。蒙古可汗或者无意于战事。而我们军队集结,却可能激发蒙古可汗的争斗之心。所以,万事谨慎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