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君淡淡叹息了一声,说道:“淳于兄,你是要笑话我儿女情长是也不是?我也知道,这国家大事,不能依照个个人感情来行事。这些年我也见识了很多事情,吃了很多亏。但是,让公主充当间谍,这个计划,却是我提出的。如若这样扔下公主,我这一辈子,将良心难安。”
“良心难安……”淳于镇也微微叹息,说道,“公子,很多事情,是不能照着良心来的。且不说这操作难度非常之大,就是实现了,对我大元,有什么好处?公子提出这样一个无用之策,只怕皇上要驳回;皇上不但要驳回,说不定还会有其他想法。”
孟丽君说不出话。好久才问道:“这边大军前往倭国的消息,传递到窝阔台汗国了没有?”
淳于镇点头,道:“已经传递到了。”
消息,的确已经传递到了窝阔台汗国。
察八儿一脸的兴奋。机会,终于来了!
呼和浩特,我来了!和林,我来了!大元朝的公主,我来了!
自从那个汉人带来零碎消息的那一天起,察八儿的整个脑子里,想的都是元朝公主带来的连城嫁妆。特别是百炼钢技术!
之后,察八儿也多方打探,知道了许多事实。比如,公主还带来多少粮食,带来多少钱币,带来多少与元朝互市的机会,带来多少造城技师。还知道,公主还带来许多造船技师,就安置在东面的出海口。
这个消息,让察八儿思忖了很久。有那么多的造船技师,帖木尔会干什么?直到一年之后,他听说了帖木尔要倭国纳贡但是倭国却拒绝的消息。几个幕僚大臣一起一合计,立即确定:帖木尔这是想对倭国动兵!
帖木尔为什么这么迫不及待想对倭国动兵?难道就是因为帖木尔得到了造船技术?不是的,肯定是倭国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他。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现在都是一个机会!一个重新掌握蒙古的机会!一个重新成为蒙古大汗的机会!
无可置疑,这帖木尔远征,都会带走一批人马。这一批人马,肯定会是忽必烈汗国的精锐。呼和浩特的防御能力,肯定将大大减弱。
“如若与元朝合兵,这呼和浩特指日可下。”一个臣子献计。
“但是,那大元朝,多半自居上国天朝,不肯毁坏前两年的这合约。而且如果将消息传递给大元,这大元说不定还会去支持帖木尔,那我们反而受制了。”另外一个臣子反对。
察八儿点头道:“正是。我们现在,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现在我们应该计划一下:如何以利箭一般的速度直插呼和浩特,用最快的时间这个新建的城市给拿下来。我们的时间不多——绝对不能给元朝以反应的时间。”
“可汗其实不用担心元朝援助呼和浩特的。”一个白胡子的臣子说话,“元朝厌恶帖木尔,由来已久。当年就曾经派遣大将,奔赴数百里,前去行刺杀之计。当年签订和约,也是迫不得已。如今可汗前去讨伐,却正和元朝心意,这是其一。元朝将领,并无自主出兵之权,事事都必须先请示皇帝,得到批复,才可以行动,这是其二。元朝得到呼和浩特的告急,消息反馈到元朝边塞,起码要十几日。等这边的兵丁行动,我们早就下了呼和浩特,整理好所有事务,可以从容应对元朝骑兵了。元朝骑兵虽然也算精锐,但是与我们蒙古骑兵,如何比较?再说他们远道而来,而我们已经经过了修整,这以逸待劳,也可以给元朝骑兵,当头一棒。元朝人向来懦弱,一朝吃亏,三年不敢行动——而帖木尔,这一阵,又造船,又造城,早已弄得民怨沸腾——还怕他回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