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在后
“倭国那个将军,却是有些与众不同,蒙古军上岸也已经有半个月了,他却坚持不交战,不停撤退。”淳于镇将手里的棋子,往后推挪,“现在,已经到了这个位置。看样子,大战就在几日之内了。”
孟丽君看着地图,却不觉有些疑惑:“淳于兄,这地图,似乎不是很准确吧?”
淳于镇不好意思的笑笑,说道:“不过是从一些倭寇手里拿来的,只是个大概而已。想必过两日,公子就该得到天机卫的消息了。”
孟丽君点了点头。天机卫的消息,想必比淳于镇准确。
补充交代一句,这蒙古大军开动了之后,铁穆知道这事情关系重大,终于做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决策——那就是,蒙古的密卫,报告信息,一式两份,一份直接传递到临安,一份传递给郦君玉。接到皇帝的这个恩惠的时候,孟丽君也诧异了片刻——皇帝,居然不向自己保守拥有天机卫的秘密了。
只不过,那个余有声,还在自己眼前晃悠着呢。孟丽君淡淡叹了一口气。不管怎么样,君王就是君王。君臣相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淳于兄。”孟丽君沉吟了片刻,问道:“在你看来,这倭国人,准备如何行动?”
“不知我猜测的准确不准确。”淳于镇思索着,开口道,“我以为,倭国人如此一路后退,不是畏惧蒙古人强悍。我们也见识过那些浪人,凶悍得很。绝对不会是畏战之人。这一路后退,在我看来,是想将蒙古人引入这山林地带。”
孟丽君点头,道:“我想也是如此。小黑他们做得非常好,居然将蒙古人的战马也带上了战舰。有了战马,蒙古人的十分强悍便变成了十二分。但是眼下情景,这战马,却成了蒙古人的累赘了。”沉吟了片刻,问道,“我想,这倭国人一路后退,一定还有一个原因。”
淳于镇不知孟丽君想到了什么,惊讶极了:“什么原因?”
“天气。”孟丽君整理着思路,说话,“据我所知,这倭国,马上要进入一个多雨的季节了。”
淳于镇恍然大悟,说道:“这倭国人里,还真有天才!他们居然想出了这样的计策!帖木尔的性命,怕是要断送在倭国了!”
孟丽君沉吟道:“这样处理,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蒙古已经一路前进,不管结果如何,倭国实力都将大损。接下来只要善用手段,这倭国不难收服。只是,这其中有一个度的问题。这帖木尔的性命,还是要想办法保全下来。”
淳于镇略略有些惊讶,道:“这是为何?”
孟丽君道:“如今蒙古的形势,非常微妙。假如帖木尔性命断送在倭国,那么忽必烈汗国这么大的局面,谁来主持?只怕立即要起内乱。”
淳于镇道:“起内乱,不是我们希望的么?”
孟丽君道:“蒙古起内乱,暂时对我们来说,有相当大的好处。但是我也怕。那一边,还有一个窝阔台汗国。”手指掠过地图,说道,“但是,我们还有昭华公主。公主为大元委曲求全,我们总不能辜负了她。”
淳于镇诧异了,片刻之后才说话:“公子,在下有一句话,不知该不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