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答应教授兵法!这份欢喜,叫皇甫少华简直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点头!
郦君玉见他那欢喜的形貌,不觉又是轻轻叹息,道:“希望你日后不要后悔才是。”
听得这句话,皇甫少华心咯噔了一下。先生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来不及细想,又听先生说道:“我与令姊有旧,如被她知晓你我竟成师徒,却难免被她笑话。今日之后,师徒称呼,只存留于你我心中,切不可随意公开于众。回去之后,我自会调你到康宅护卫。每日学业,我会派人送交与你。你且记住了。”转正了身子,接受了皇甫少华九叩之礼。
皇甫少华的表现,还是让孟丽君有些不放心。先逼他下了重誓,才收他为徒。至于教学素材,孟丽君暂时却不担心。这皇甫少华是冲着《三国演义》而来的,那就教他念《三国演义》吧。孟丽君知道,在原来的空间历史上,《三国演义》曾经成为满族人的必读书目;清朝统治者曾经把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的反间计,用到崇祯身上,终于让崇祯自毁长城。直到到了现代,《三国演义》还是许多兵学院商学院学生的必读书籍。许多现代学者都认为,《三国演义》里集中了兵家思想的精华,作者罗贯中,绝对是兵学大家。
自己是喜欢《三国演义》,但是只能看看热闹。但是皇甫少华不同,他可是内行。他说从一场《赤壁之战》里听出了自己的兵学见识,那就让他继续读《三国演义》吧,内行人看门道么,说不定有很多参悟呢。这《三国演义》,原封不动背,自己是背不出的;但是其中要紧的计谋故事,都记得一清二楚。写给他看好了。
《三国演义》教完了,自己也还有东西教呢。明朝清朝的历史自己知道不少,其中也有不少著名战事。别的且不说,就是我们主席,那反败为胜的手段,不值得一提?细细写出来,不值得皇甫少华思量个三两年?
于是这么想着,我们的主人公,就一点也不为日后的教育大计发愁了!
这当然是闲话。却说皇甫少华听见了孟丽君说话,心中也不免略略有些得意:先生果然与姐姐关系密切……想到这里,皇甫少华突然想起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先生认识姐姐!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在云南时候?当然不可能!回湖广的几个月里?那也不可能!
难道,是家变之后?
望见皇甫少华那着急的神色,孟丽君自然知道他所想,当下微微点头笑道:“我与令姊,也算是生死之交。这故事,自会慢慢告诉你。”当下将自己与皇甫长华的故事,说给皇甫少华听了。皇甫少华听说自己姐姐竟然近在湖广,而且已经身为湖广卫副指挥使,有军功在身,不由又惊又喜。孟丽君见他神色,知他所想,笑道:“你若愿意去投奔令姊,为师也不反对。只不过却有两个不方便:其一,令姊与你外貌相似,莽撞投奔,不想好言辞,只怕反而惹人疑惑,只怕反而连累了令姊。其二,你刚刚拜了为师为师,还来不及得什么传授,空担了一个名份,为师只觉委屈了你。”
皇甫少华自然是点头接受教训:“先生所说甚是。”